考研复习——生理.pdf
《考研复习——生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复习——生理.pdf(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研复习一一生理考 点 复 习 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真题回顾1997-11生 理 学A型题】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0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E.吞噬题目解析单糖的吸收是消耗能量的主动过程,它可逆着浓度差进行,能量来自钠泵,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属于单糖,所以其吸收是主动转运,本题答案选C。考点讲解【2015年西综大纲 生理学(六)消化和吸收6.主要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小肠内的吸收部位及机制】一、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基础1、人的小肠长约45m,其发挥吸收作用的有利条件有:由于绒毛、环形皱裳和微绒毛等特殊结构,使得小肠的吸收面积巨
2、大,达200m2左右;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38h);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到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2、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能吸收大部分糖、脂肪和蛋白质,回肠能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进入血液和淋巴。跨细胞途径:通过绒毛柱状上皮细胞的腔面进入细胞,再通过细胞基底侧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细胞旁途径:通过相邻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然后再转入血液或淋巴。正常情况下,每日小肠吸收8L以上液体、数百克糖、100g以上脂肪、50100g氨基酸和50100g离子。二、糖的吸收1、糖类只有分解为单糖时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所吸收。各种单糖的吸收速率有很大差别,已糖
3、的吸收很快,而戊糖则很慢。在已糖中,又以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吸收为最快,果糖次之,甘露糖最慢。2、单糖的吸收是消耗能量的主动过程,能量来自钠泵,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三、蛋白质的吸收1、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几乎全部被小肠吸收。2、煮熟的蛋白质因变性而易于消化,在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就被迅速吸收,未煮熟的蛋白质较难消化,需进入回肠后才基本被吸收。3、氨基酸的吸收是主动性的。一般来讲,中性氨基酸的转运比酸性或碱性氨基酸速度快。氨基酸的吸收也是通过与钠吸收耦联的。4、小肠的刷状缘上还存在有二肽和三肽的转运系统,它们可完整地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而且肽的转运系统吸收效率可能比氨基酸更高。进入细胞
4、内的二肽和三肽,可被细胞内的二肽酶和三肽酶进一步分解为氨基酸,再进入血液循环。极少量的食物蛋白质也可以被小肠吸收,它们常可作为抗原而引起过敏反应或中毒反应,对人体不利。四、脂肪的吸收1、脂类的消化产物脂肪酸、一酰甘油、胆固醇等很快与胆汁中的胆盐形成混合微胶粒,它能很容易通过小肠的不动流水层到达上皮细胞表面。在这里,一酰甘油、脂肪酸和胆固醇等又逐渐地从混合胶粒中释出,透过上皮细胞脂质膜进入细胞。2、长链脂肪酸及一酰甘油被吸收后,在肠上皮细胞的内质网中大部分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并与细胞中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最后进入淋巴。3、中短链脂肪酸和一酰甘油,为水溶性,在小肠上皮细胞内不在变化,可直接进入
5、血液。4、脂肪的吸收途径以淋巴为主。五、水分的吸收水分的吸收都是被动的,各种溶质,特别是NaCI的主动吸收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是水分吸收的主要动力。细胞膜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对水的通透性都很大。六、无机盐的吸收1、钠的吸收:成人每日吸收的钠为2535g,吸收率约95%-99%。动力来自上皮细胞基底侧膜中的钠泵活动。钠顺电-化学梯度,并与其他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逆浓度差)同向地转运入细胞内,再经过基底膜侧的钠泵转运出细胞。2、铁的吸收:人每日吸收的铁约为Im g,约占每日膳食中含铁量的1/10o 铁的吸收与机体对铁的需要有关,缺铁的患者可比正常人的铁吸收量大2-5倍。食物中的铁绝大部分是三价的高铁
6、(Fe3+),但它不易被吸收,当其还原为亚铁(Fe2+)后方被吸收。Fe2+吸收的速度比相同量的高铁要快 2-15倍。促进铁吸收的因素:(1)维生素C 能将Fe3+还原为Fe2+而促进铁的吸收;(2)铁在酸性环境中易溶解而便于被吸收,故胃液中的盐酸有促进铁吸收的作用,胃大部切除的病人,可伴缺铁性贫血。铁主要在小肠上部被吸收。肠粘膜吸收铁的能力决定于粘膜细胞内的含铁量。铁的吸收是主动过程,小肠内铁的吸收主要靠二价金属转运体。3、钙的吸收:食物中的钙仅有一小部分被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因素是维生素D 和机体对钙的需要。(1)高活性的维生素 D 有促进小肠对钙吸收的作用;(2)儿童
7、和乳母因对Ca2+的需要量增加而吸收增加;(3)肠内容的酸度对Ca2+的吸收有重要影响,在 pH约为3时,钙呈离子化状态,吸收最好;(4)肠内容中磷酸过多,会形成不溶解的磷酸钙,使 Ca2+不能被吸收;(5)脂肪食物对Ca2+的吸收有促进作用,脂肪分解释放的脂肪酸,可与钙结合形成钙皂,后者可和胆汁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而被吸收。Ca2+吸收有两种途径:十二指肠是跨上皮细胞主动吸收Ca2+的主要部位,小肠各段都可以通过细胞旁途径被动吸收Ca2+o4、负离子的吸收:在小肠内吸收的负离子主要是Q-和 HCO3-。由钠泵产生的电位差可促进肠腔负离子向细胞内移动。但有证据认为,负离子也可以独立地跨膜移
8、动。七、胆固醇的吸收胆固醇主要来自食物或者肝脏分泌的胆汁。胆汁中胆固醇是游离的,而食物中的胆固醇部分是酯化的。酯化的胆固醇必须在肠腔中经胆固醇酯酶水解为游离胆固醇后才能被吸收;游离的胆固醇通过形成混合微胶粒,在小肠上部被吸收;大部分在上皮细胞内再酯化为胆固醇酯,由淋巴入血。影响胆固醇吸收的因素:(1)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越高,其吸收也越多,但两者不呈直线关系;(2)食物中的脂肪和脂肪酸有提高胆固醇吸收的作用,而各种植物固醇则抑制其吸收;(3)胆盐可与胆固醇形成混合微胶粒,有助于胆固醇的吸收,食物中不能被利用的纤维素、果胶、琼脂等容易和胆盐结合形成复合物,妨碍微胶粒的形成,从而能降低胆固醇的吸收;(
9、4)抑制肠粘膜细胞载脂蛋白合成的物质,可因妨碍乳糜微粒的形成,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八、维生素的吸收1、水溶性维生素大部分(B l、B2、B6、PP)通过依赖Na+的同向转运体在小肠上段被吸收,VitB12与内因子结合为复合物后在回肠主动吸收。2、脂溶性维生素A、D、E、K在小肠上段吸收,与脂类消化产物相同。考 点 复 习-胃、大肠、小肠的特殊运动形式真题回顾2000-12生 理 学A型题】胃容受性舒张的主要刺激物是()A,胃中的食物B.小肠中的食物C.咽部和食管中的食物D.胆囊收缩素E.促胰液素题目解析容受性舒张:是指进食时食物刺激口腔、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胃底和胃体舒张(以头区为
10、主)。所以本题答案选C考点讲解2015年西综大纲生理学(六)消化和吸收3.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的排空及其调节。4、小肠的分节运动5.排便反射】一、胃的运动形式1、胃可以分为头区和尾区,头区包括胃底和胃体上1/3,运动弱,主要功能:储存食物;尾区包括胃体的下2/3和胃窦,运动较强,主要功能:磨碎食物,使其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2、紧张性收缩:是指胃壁平滑肌常处于一定程度的缓慢持续收缩状态。紧张性收缩在空腹时已经存在,充盈后逐渐加强。主要作用:使胃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防止胃下垂;也可以使其保持一定的压力,以利于胃液渗入食团中;它还是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3、容受性舒张:是指进食时食物刺激口
11、腔、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胃底和胃体舒张(以头区为主)。主要作用:使胃的容量大大增加,以接纳大量的食物入胃,而胃内压却无显著升高。容受性舒张是通过迷走-迷走反射而实现,但参与该反射的传出神经纤维属于抑制性纤维。4、蠕动:胃的蠕动以尾区为主。空腹时基本无蠕动,食物进入胃约5min,蠕动开始。胃的蠕动始于胃中部,并向幽门方向推进。蠕动波约lmin到达幽门,频 率3次/min。特点:蠕动开始较弱,传播途中逐渐加强,速度也明显加快,一直到幽门。当幽门收缩时,食物被反推,有利于食物和消化液的混合,对块状食物有碾磨作用。二、胃的排空及调节1、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食物进
12、入胃后5分钟左右就开始了胃排空。胃排空速度的影响因素:液体食物快于固体,小颗粒食物快于大块食物,等渗液体较非等渗液体快,三大营养物质中促进胃排空的强弱:糖类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4-6时完全排空。2、促进胃排空的因素:食物对胃的扩张刺激,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和壁内神经丛局部反射引起胃运动的加强,促进胃排空;食物对胃的扩张刺激和某些化学成分引起促胃液素释放,它既能促进胃排空,又能抑制胃排空,其总效应是延缓胃排空。3、十二指肠内抑制胃排空的因素:食糜及其含有的酸、脂肪和高渗性及肠壁的机械扩张刺激肠壁上的感受器,通过胃-肠反射抑制胃排空;食糜中的酸和脂肪刺激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抑胃肽等,抑制胃排空。4
13、、胃排空的直接动力:是胃和十二指肠的压力差;原动力为胃平滑肌的收缩。三、小肠的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它是小肠进行其他运动的基础,使小肠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2、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的运动,空腹时几乎不存在分节运动。主要作用: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化学性消化;增加食糜与小肠的接触,并不断挤压肠壁以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有助于吸收;分节运动本身对食糜的推进作用很小,但分节运动存在由上而下的频率梯度,这种梯度对食糜有一定推进作用。3、蠕动:小肠蠕动可发生在小肠的任何部位,推进速度0.5-50px/s,主要作用:将食糜向小肠远端推进一段后,在新的肠断进行分节运
14、动。蠕冲动:当其传播很快很远时称为蠕冲动。主要作用:可一次把食糜从小肠始段推送到末端,有时可推送到大肠。四、排便反射排便反射是一种内脏反射动作,粪便下降到直肠,刺激直肠壁,通过反射作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等发生一系列的蠕动运动,同时又使肛管内、外括约肌放松以及隔阂腹壁肌收缩,遂将粪便排出。其低级中枢在脊髓腰舐部,但其活动受高级中枢的控制。中枢或传入、传出神经的功能损坏,则排便功能受到障碍,引起粪潴留或大便失禁现象。考 点 复 习 胆汁的分泌调节真题回顾2009-11生 理 学A型题】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A、消化酶B、胆盐C、卵磷脂D、胆固醇题目解析胆汁中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是它可以
15、促进脂肪的消化及吸收,这个作用有胆汁中的胆盐完成。卵磷脂主要参与胆固醇的溶解作用。所以选B。考点讲解 20 1 5年西综大纲生理学(六)消化和吸收4.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调节】一、概念:胆汁是一种苦味、有色、较稠的液体,肝胆汁呈金黄色,透明清亮,P H 约 7.4;胆囊胆汁因被浓缩而颜色加深,为深棕色,因碳酸氢盐被胆囊吸收而呈弱酸性,P H 约6.8 o 成人每天分泌胆汁8 0 0-1 0 0 0 m l o二、胆 汁 成 分(注意单选出题的可能):成分复杂,除水和各种离子等无机成分之外,有机成分包括: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等。胆汁是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胆汁中最重要的是胆
16、盐。胆色素是血红素的分解产物,是决定胆汁颜色的主要成分。胆固醇是肝脏脂肪代谢的产物。胆汁中绝大部分胆红素在正常情况下以溶于水的结合形式(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存在,仅 1%以不溶于水的游离形式存在,后者与钙离子结合成胆红素钙而发生沉淀,病理情况下可形成胆红素结石。三、胆汁的作用(常考点,熟记):1.促进脂肪消化:胆汁中的胆盐、卵磷脂和胆固醇等都可作为乳化剂,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在水性的肠液中,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脂肪分解。2.促进脂肪的吸收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肪分解产物,如脂肪酸、一酰甘油等均可掺入由胆盐聚合成的微胶粒中,形成水溶性混合微胶粒,它可以很容易穿过静水
17、层而达到肠粘膜表面,从而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也可溶于微胶粒中而被吸收。3.中和胃酸及促进胆汁自身分泌:胆汁中含有H C0 3-,当其进入十二指肠后,可中和一部分胃酸。胆盐随肝胆汁一小肠一绝大部分被回肠粘膜吸收入血一门静脉一肝脏合成胆汁一小肠,这一作用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返回到肝脏的胆盐有刺激肝胆汁分泌的作用,称为胆盐的利胆作用。四、胆汁的分泌、排放及调节(注意考察多项选择题的可能,请熟记):1 .胆汁的分泌:肝细胞持续分泌胆汁。2 .胆汁分泌与排放调节:由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但是以体液调节为主。神经调节: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出,通过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直接
18、作用于肝细胞和胆囊,使胆汁分泌增加和胆囊收缩;通过促进促胃液素释放,简接引起胆汁分泌增加。3 .胆汁体液调节因素:(1)促胃液素:可促进胆汁的分泌,作用部位:肝细胞,或进入十二指肠,使之释放促胰液素;(2)促胰液素对胆汁的分泌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使分泌量和 H C 0 3-含量增加,主要作用部分:作用于胰腺,促进促胰液素分泌,也可以作用于胆管上皮细胞,对肝细胞分泌胆盐的作用不明显;(3)胆盐:通过胆盐的肠-肝循环,促进胆汁分泌,但对胆囊的运动无明显影响;(4)胆囊收缩素:可引起胆囊强烈收缩和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使胆汁大量排出。五、胆囊的功能(注意考察多项选择题的可能,请熟记)1.储存和浓
19、缩胆汁:这一过程可以使胆汁浓缩4-10倍。2.调节胆管内压和排出胆汁:胆管收缩(压力升高)和舒张(压力降低)可以调节胆管压力。胆囊被摘除后,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并无明显影响,这是因为肝胆汁可以直接流入小肠的缘故。考 点 复 习 胰液的分泌调节真题回顾A、促进胰腺细胞分泌胰酶B、促进胰腺小导管分泌水和HCO3;C、促进肝胆汁分泌D、抑制胃液分泌 2010-11生理学A型题】下列关于促胰液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题目解析促胰液素,顾名思义强调的是“液”体的分泌,包括促进胰腺小导管分泌水和HCO3;促进肝胆汁分泌;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和胃泌素的释放)。促进胰腺细胞分泌胰酶的是缩胆囊素(也叫
20、促胰酶素)。本题答案:A考点讲解2015年西综大纲 生理学(六)消化和吸收4.胰液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调节】一、概念:胰液是无色无嗅的碱性溶液,PH7.8-8.4,渗透压与血浆相等,成年人每日分泌量为l-2 L o二、胰液的成分及各种酶激活:1、无机物主要是水和碳酸氢盐。碳酸氢盐是由胰腺小导管管壁细胞所分泌,胰液中的HCO3-浓度随分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140m m ol/L,其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宜的碱性环境,并保护肠粘膜免受酸的侵蚀。占第二位的是CI-。胰液中的CI-浓度随HCO3-浓度变化而变化。胰液中的正离子钠离子、钾离子、
21、钙离子等,它们在胰液中的浓度与血浆中的浓度非常接近,不随分泌速度的改变而改变。2、胰液中的无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含量不等,随分泌速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胰液中的蛋白主要是多种消化酶,由腺细胞分泌。胰淀粉酶:是 一 种a 一淀粉酶,对生的和熟的淀粉水解效率很高,消化产物为糊精、麦芽糖。它的最适PH6.7-7.0;胰脂肪酶:可分解三酰甘油为脂肪酸、一酰甘油和甘油。它的最适pH7.5-8.5o此外,目前认为胰脂肪酶只有与辅脂酶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两种酶均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胰液中;肠激酶是特异性激活胰蛋白酶原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胰蛋白酶正反馈加速其活化;胰蛋白酶激活糜蛋白酶原为有活性的糜蛋
22、白酶。这两种酶均可分解蛋白质,且糜蛋白酶具有较强的凝乳作用。3、胰液能够水解糖、脂肪和蛋白质,是最重要的消化液;胰液分泌障碍时,即使其他消化液分泌正常,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仍然受到影响,但糖的消化和吸收不受影响。三、胰液的分泌调节:1、在非消化期,胰液几乎不分泌或很少分泌。进食时胰液的分泌受是神经调节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但以体液调节为主。2、神经调节: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反射的传出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可通过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胰腺细胞,也可通过引起促胃液素释放,间接引起胰腺分泌。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酶的含量很丰富,水分和碳酸氢盐含量很少。3、体液调节因素:促胰液
23、素: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刺激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小肠上段粘膜含促胰液素较多,距离幽门越远,含量越小。促胰液素有S 细胞分泌。它作用于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因此水和碳酸氢盐多,酶少。缩胆囊素又叫促胰酶素(PZ):促进其释放因素:蛋白质分解产物 脂肪酸胃酸和脂肪,糖类无刺激作用。主要作用:促进胰腺腺泡分泌多种消化酶;促进胆囊平滑肌强烈收缩,促使胆汁排出;对胰腺组织具有营养作用。4、促胰液素与缩胆囊素共同作用于胰腺时,具有协同作用。此外,迷走神经对促胰液素也有加强作用,在阻断迷走神经后,促胰液素引起的胰液分泌量将大大减少。5、促胰液素刺激因素: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和脂肪钠>糖类(几乎无刺
24、激作用)。缩胆囊素刺激因素: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钠>盐酸>脂肪>糖类(无刺激作用)。考 点 复 习 胃液的分泌调节真题回顾2010-10生理学A 型题】关于胃液分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头期分泌主要是体液调节B.胃期分泌兼有神经和体液调节C.肠期分泌上要是神经调节D.头期、胃期和肠期分泌都有自身调节题目解析头期:主要是神经调节;胃期:神经和体液调节;肠期:主要是体液调节;头期、胃期和肠期都有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所以本题答案选B考点讲解2015年西综大纲 生理学(六)消化和吸收3.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一、胃的分泌细胞(掌握基本考点内容,有助于解
25、答题目)1.外分泌细胞:胃的外分泌腺主要有三种:贲门腺:分布于胃与食管连接处宽厂4cm环状区内,为黏液腺,分泌稀薄的碱性黏液;泌酸腺:为混合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其数量最多,由壁细胞、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组成,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颈黏液细胞则分泌黏液;幽门腺:分布于幽门部,分泌碱性黏液2.内分泌细胞主要有:G细胞:分布于胃窦部,分泌促胃液素(胃泌素)和A C T H样物质;3细胞:分布于胃底、胃体和胃窦部,分泌生长抑素,对促胃液素和胃酸的分泌起调节作用;肠嗜格样细胞(E CL):分布于胃泌酸区黏膜内,能合成和释放组胺。二、胃液的性质、成分、作用1、胃液的性质及成分: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复习 生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