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整合.pdf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整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整合.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三种主要学派,即区域学派、人地关系学派、景观学派。2、计量运动,主要是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3、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依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4、计量地理学的应用:相互关系分析、趋势面分析、空间相互分析、分布型分析、网络分析(总共12点,只要写几点,其余自己看书)5、标准正态分布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与0的关系。偏度系数:g lO表示负偏,即均值在峰值左边;gl 0即正偏,均值在峰值右边,g l=O,对称分布。峰度系数:g2=0表示标准正态分布,g20高于正态分布,g2 M o)*(3)(M e M
2、 o)1 3、空间分布的类型:点状分布类型、线状分布类型、面状分布类型(离散区域分布类型、连续区域分布类型)。1 4、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 间隔尺度数据和 比例尺度数据。1 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和均 衡 度 来描述。1 6、地统计学: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或空间相关和依赖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地统计学的两个最基本函数:协方差函数和变异函数。主要方法之一:克立格法1 7、克里格插值的关键是计算权重系数入i,而权重系数的求取需要满足的2个条件是:无偏性、最优性。P 1 4 2。1 8、
3、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若每次状态的转移都只仅与前一时刻的装态有关,而与过去的发展的状态 无后 效 性 -这样的状态转移过程就叫马尔可夫过程。1 9、常 用 的 统 计 指 标 与 参 数:P 2 9 描 述 地 理 数 据 一 般 水 平 的 指 标:平 均 值、中 位 数、众数;描述地瞰据分布的离雌度的指标:极差、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标准差无偏估计、变异系数;(3)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偏度系数、峰度系数。2 0、时 间 序 列 的 组 合 成 份(P 7 2)长 期 趋 势(T)、季 节 变 动(S)、循 环 变 动(C)不 规 则 变 动(I)2 1、在聚类分析中,常用的
4、聚类要素的数 据处理方法(P 8 3)有如下几种:总和标准化 标准差标准化 极大值标准化 极 差 的 标 准 化-(及它们的特征)2 2、回归分析方法,就是研究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一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建立反映地理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即 回归模型.。2 3、趋势面分析是利用数学曲面模拟地理系统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变化趋势的一种数学方法。2 4、变异函数四个非常重要的函数:基台值、变 程(空间依赖范围)、块金值(区域不连续性值)、分维数。2 5、全局空间自相关的两个指标:m o ra n指 数【7 1 小于0负相关,大 于0正相关,等 于。不相关;G ea ry
5、系 数【0 2 小 于1正相关,大 于1负相关,等 于1不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的分析方法:LI S A,G统 计 量,m o ra n散点图。2 6、A H P决策法的弱点 随意性,基本步骤8、A H P决策的步骤:(明确问题)、(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计算方法:方根法和和积法。计算任务:求解判读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2 7、地理数据的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本身性质定性和定量)、(数据来源社会、经济、自然资源)2 8、时间系列4种成分:(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2
6、9、全局指标:(Mo ran指数)、(Geary系数)。L I S A包括:(局部M o r a n指数)和(局部G e a r y系数)。3 0、投入产出模型:可 分 为(实物型)和(价值型)3 1、地理要素空间分布四种类型:(点状分布类型)、(线状分布类型)、(离散区域分布类型)、(连续的区域分布)3 2、最临近距离的测度,通 常 有(顺序法)和(区域法)33、点状分布的测度:(最邻近距离的测度)、(中心位置及其测度)、(离散程度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测度:(对于平均中心的离散程度)、(对于任何指定位置的离散程度)、(各点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二、名词解释1、计量地理学又称数量地理学或统计地理学
7、或理论地理学,是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术研究地理现象及地理要素的科学,是应用地理学的分支,是数学与地理学相交叉的学科。(是将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的一门新兴学科,计量地理学的出现反映了地理学朝着定量化的发展趋势。一0 9级的)2、地理数据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标志,是对地理问题进行定量化描述和研究的基础,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先决条件。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4、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包括数量标志数
8、据与品质标志数据两种。5、中位数:将各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6、众数:出现频率最多的那个数。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7、离差:指每一个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差,它代表着有一个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8、极差: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9、秩相关系数又称等级相关系数,或顺序相关系数,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6%r=1-孙(2-1)10、偏度系数(P33)测度地理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情况,刻画以平均值为中心的偏向情况。11、峰度系数:它测度
9、了地理数据在均值附近的几种程度。12、回归分析方法,就是研究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建立反映地理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即回归模型。13、集中化指数: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的指数)14、聚类分析,亦称群分析或点群分析,它是研究多要素事物分类问题的数量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样本自身的属性,用数学方法按照某种相似性或差异性指标,定量地确定样本之间的亲疏关系,并按这种亲疏关系程度对样本进行聚类。15、洛伦兹曲线: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集中化程度的曲线被称之为罗伦次曲线。16、可行解P156:满足约束条件(即满足线性约束和非负约束)的一组变量为
10、可行解。17、可行域: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称为可行域。18、最优解:使目标函数最大或最小化的可行解称为最优解。19、基本可行解:满足非负约束条件的基本解,称为基本可行解。20、可行基:对应于基本可行解的基,称为可行基。21、马尔科夫过程: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若每次状态的转移都只仅与前一时刻的状态有关,而与过去的状态无关,或者说状态的转移过程是无后效性的,则这样的状态转移过程就叫马尔科夫过程。22、回路:起始顶点和最后顶点重合的路。23、连通性:如无向图内任意两个顶点之间存在着一条连接它们的路,则这个无向图是连通的。24、强连通性:在一个有向图中,它们任意两个顶点,都存在着一条连接它们的有向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量 地理学 复习 整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