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刑法案例分析.pdf





《2021年刑法案例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刑法案例分析.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甲与乙因琐事吵架后动手,甲将乙杀死,由于当时无人发现,甲未去自首,此案始终在侦查之中,一年后,甲与丙由于生活纠纷打架,将丙打死,被抓后在审讯过程中,甲又交待了曾杀死乙一事,请问甲两次杀人在法理上属于何种犯?是一罪还是数罪并罚?答:两个独立故意杀人罪。同种数罪解决,既可以数罪并罚,也可以按一罪从重惩罚。取决于与否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对于故意杀人罪,普通按照一罪解决就可 以 了(都是死刑)。2.某人兴趣收集各种匕首(管制刀具),某天,此人从另一种喜欢收集朋友那里得到一把,带回家路上,看见一种富婆走在路上,顿生财意,上去抢夺了她包。在此期间,那把作为收集兴趣匕首(管制刀具)始终在她口袋里没动过。
2、问:此人构成抢劫罪还是抢夺罪?答:如果行为人在现场意识到自己所携带凶器并进而实行抢夺,定抢劫罪。考试中如果遇到这种案例题,如果所给信息较少话,答抢劫比较保险某些。但如果明确阐明携带凶器和犯罪无关,行为人但是是突然起意,没有现场使用凶器意识,则必要是抢夺罪。“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携带器具进行抢夺或者为了实行犯罪而携带其她器械进行抢夺行为。”的确有两层含义,但这是对“凶器”解释:所谓凶器者,分为性质上凶器和用法上凶器。“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携带器具”属于性质上凶器,而菜刀、石 专 头、木棍、U型锁等只有在把它们当作行凶工具时才是凶器即用法上
3、凶器“为了实行犯罪而携带其她器械”。3.李某是一瓜农,眼看又是西瓜成熟日子,时常有人到李某瓜地偷瓜,李某非常愤恨,于是携带猎枪躲在远处伺候偷瓜贼,某日,一贼光顾李某瓜地,李某悄悄用枪非常精准瞄准了偷瓜贼后脑,偷瓜贼应声倒地请问,1.李某故意杀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2.李某是防卫过当吗3.如果李某不是亲自用枪击毙偷瓜贼,而是在瓜地里秘密安装了一种自动射击装置,该装置在她人一旦进入瓜地偷瓜时就能自动有效击毙偷瓜贼状况下,李某是间接故意杀人还是直接故意杀人?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理论界通说,否认防卫过当有直接故意。由于行为人意图为善防卫。李某为泄愤而杀人,并不是为了防卫自己利益,因此不属于合
4、法防卫范畴,应定故意杀人罪(直接故意)如果李某懂得必有人偷瓜,自动装置必能杀人,也应当是直接故意。4.一辆载货汽车路过收费站时候,路政管理人员将其阻拦,经检查发现超重,就对该车予以罚款(车主予以交纳),并规定车主出示营运证,车主不交,路政人员遂掰车牌,车主甲上前踢路政人员,其她路政人员也上前帮忙,车主甲与司机乙与路政人员发生斗殴,欧斗中,甲乙二人见不敌,就一起跑到后备箱中取来两根铁管,分别打向丙丁。甲致使丙颅脑损伤死亡,乙致使丁轻微伤。问:甲与丁如何定罪?理由如何?甲与乙共同盗窃,盗窃得手后,甲欲放火焚烧房屋并将煤气管道打开,乙见之未与阻拦,问甲乙如何定罪?理由如何?第一题中甲应构成故意伤害(
5、致死)罪乙应构成妨害公务罪。理由是甲乙自身均为妨害公务行为,但是甲之行为了丙死亡,已经超过了妨害公务限度,应以故意伤害定罪。而乙自然构成妨害公务罪。问题是:实践中,与否也许对甲乙以共同伤害罪定罪惩罚。请教师解答。第二题中,甲乙一同去盗窃,甲欲防火并实行了行为,那么乙如果不阻拦,与否就是放火罪共犯?如:甲乙共同伤害丙,乙打了丙两下就退出了,甲拔出尖刀乙未与阻拦,甲遂刺扎丙要害部位多次,致使丙死亡,那么甲乙二人与否共同杀人犯罪。答: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罪共犯。甲乙具备使用致伤暴力共同故意,实行了共同行为。第二个问题分状况来看:如果乙对于甲点火行为采用支持或者放任态度共犯。如果乙是反对态度,但是没有能力
6、也不敢制止不构成放火共犯。如果乙觉得是协助甲轻微伤害丙,却不知甲要故意杀害丙,属于协助出错误,不为死亡成果承担责任5.对象错误中,甲把乙当作丙杀掉,对于杀乙,甲构成直接故意杀人罪,那么对于丙,甲能构成杀人未遂么?请教师指点。答:对于丙,不能以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由于这里乙和丙代表相似客体,只要其一受到侵害,就符合一种既遂犯罪构成。就犹如甲想砸烂一只特定花瓶,却打击错误导致花瓶旁边电视机损毁,只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数额足够状况下),没有未遂砸花瓶问题。由于未遂也是某一种详细罪名未遂,在对象错误不影响客体状况下,只触犯了一种罪名,这个罪名处在既遂状态。6.甲想杀害乙,一日在路边甲给乙喝了装有毒药饮
7、料,(毒药五分钟后可以致人死亡)。乙喝后甲跑开了,四分钟后乙受毒药影响迷糊中爬到公路上被正常行驶汽车撞死。问甲行为对乙死亡有无因果关系,应当以什么罪论处。汽车撞死乙算不算是介入因素?答:乙死亡成果是由于两个条件作用:一、毒药药性;二、汽车碾压。依照条件说,两者都是死亡因素。?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汽车属于介入因素,但正常行驶汽车之因此会压死人是由于乙药性发作,无法正常行走和躲避汽车,因此不是独立于先在下毒行为因素,不能隔断下毒和死亡之间因果关系。司机与否构成犯罪,要看她承担责任与否重要。从本案既有条件看,司机责任没有达到重要责任地步,因此不承担刑事责任。7.陆某系公交车司机,3月某日,因乘客张
8、某上车后与陆某发生争执,陆某为还击张某殴打,而离开驾驶座位,置行驶中车辆于不顾,公交车因无人控制,撞死一人,撞毁她物,导致直接经济损失2万余元。问:陆某和张某各详细构成何罪?答:司机在汽车行驶中离座与人相殴,是应当履行驾驶义务而不履行不作为,对汽车也许导致法益侵害,司机有充分结识也许性,司机对于这种法益侵害持一种放任冷漠态度,成果导致了危害后果,属于间接故意犯罪。构成以危险办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杀人罪竞合,从一重,应定故意杀人罪。(司机完全可以一脚刹车后来再行还击)。乘客乘车期间殴打司机,如属于轻微殴击,从而直接引起交通事故,定交通肇事罪。但本案中后果本人觉得是由于司机积极放弃驾驶引起,切断
9、了乘客行为与成果之间因果关系,因此不承担刑事责任。8.陆某系公交车司机,3月某日,因乘客张某上车后与陆某发生争执,陆某为还击张某殴打,而离开驾驶座位,置行驶中车辆于不顾,公交车因无人控制,撞死一人,撞毁她物,导致直接经济损失.2万余元。问:陆某和张某各详细构成何罪?答:司机在汽车行驶中离座与人相殴,是应当履行驾驶义务而不履行不作为,对汽车也许导致法益侵害,司机有充分结识也许性,司机对于这种法益侵害持一种放任冷漠态度,成果导致了危害后果,属于间接故意犯罪。构成以危险办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杀人罪竞合,从一重,应定故意杀人罪。(司机完全可以一脚刹车后来再行还击)。乘客乘车期间殴打司机,如属于轻微殴
10、击,从而直接引起交通事故,定交通肇事罪。但本案中后果本人觉得是由于司机积极放弃驾驶引起,切断了乘客行为与成果之间因果关系,因此不承担刑事责任。9.甲下毒意图杀害乙,却因毒药药量不够不能毒死乙,乙倒地打滚挣扎,甲这时心生怜悯,于是将乙送往医院救治,救治过程中因医疗事故乙死亡,问甲如何定罪?答:如果甲当时以为自己投毒行为可以杀死乙,但在乙痛苦时予以挽救,应当认定为犯罪中断。.犯罪中断成立条件“能打而不欲”与否“能”属于主观原则,依照行为人结识和意志来拟定。10.某乙上街看见了某甲曾经在3个月前盗窃自己摩托车,于是上前准备要回,但无奈某甲身强力壮,于是只得作罢。当天夜,某乙秘密跟着某甲到家后,正准备
11、偷偷偷回车,但某甲上前阻拦,某乙抽出准备好一三角刀威胁某甲随后骑车拜别。问如何分析某乙行为?答:这种情形可以不按照犯罪解决,行为人主观上并没有非法占有故意,是对自己拥有财产所有权财物采用办法取回,因而,并不符合抢劫罪犯罪构成。但,其携带凶器行为如果严重,可以按照危害公共安全罪来解决。一、案 例 分 析(20分)案情:被告人赵某系三代单传,与杨某结婚后生一女孩,赵某为此深感不满,经常夜不归宿。赵某两次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均被驳回。9 月 16日,赵某同她人奸情被杨某发现后,夫妻间开始发生争执。当天下午,杨某买回一瓶农药,喝下去后对丈夫赵某说:“我喝农药了。”赵某说:“喝药了你怎么不去医院?”说罢,
12、带着孩子关上房门到院子里玩。20分钟后,赵某返回屋内取东西,发现屋内农药味很浓,杨某口吐白沫。赵某情知不妙,便将女儿放在妈妈处,谎称有事外出,与情人私奔外地躲藏。当晚,赵某妈妈送回孩子时,发现杨某已经死亡。经法医鉴定“杨某为氧化乐果中毒死亡”。当天,赵某往家里打电话证明杨某已中毒死亡,携情人到处躲臧。此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被告人赵某行为如何定性,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以为:被告人赵某行为不构成犯罪;第二种意见以为:被告人赵某行为构成遗弃罪;第三种意见以为:被告人赵某行为构成(间接)不作为故意杀人罪。问题:请用刑法理论全面分析赵某行为性质。二、案例分析(2 0 分)案情:陈某与方某、郭某等人共同商
13、量报复许某。一日,陈某得知许某一人在家,便纠集郭某、李某、张某携带凶器一同前去许某家。路过方某家门口时,方某爸爸见如此架势,便对其她4人说家里有急事要办,将方某拉回家中,陈某、郭某、李某、张某4人前去许家将许某砍成重伤。第一种观点以为,方某行为系犯罪中断;第二种观点以为,方某行为系犯罪未遂;第三种观点以为,方某行为系犯罪既遂;第四种观点以为方某行为属于犯罪预备。问题:请分别为以上四种观点阐明理由,并刊登自己看法。三、案例分析(2 0 分)案情:陈某与刘某系个体户张某小吃店小工,2 0 0 2年陈某与刘某均向张某提出离开小吃店想法,但都被张某回绝。一天中午,陈某便与刘某商量,决定趁张某不注意时将
14、张某财物盗走,然后两人一起离开。下午张某在里屋休息,张某妻子李某外出,陈某在外面洗碗,刘某进屋加佐料,这时刘某发现了李某外出时放在抽胭里柜子钥匙,于是便打开柜子,将里面人民币1 5 0 0元盗走。之后刘某来到屋外,对陈某称其已经偷了张某钱,陈某听后,又到里屋,将柜子里剩余5 0 0元盗走。之后两人逃到一旅馆里进行分赃,陈某分到1 0 00元。(在福建省,盗窃罪成立数额是1500元)问题:请用刑法理论全面分析陈某与刘某行为性质以及也许承担刑事责任。四、案例分析(2 0 分)案情:被告人王某犯抢劫罪和盗窃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三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七年,并惩罚金5000元。刑罚执行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刑法 案例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