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SD—CMACM++实验指导书.pdf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SD—CMACM++实验指导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SD—CMACM++实验指导书.pdf(1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机实验系列讲义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SD C M A/C M+实验指导书预备知识.1第 1 章 运 算 器.21.1基本运算器实验.4第 2 章 存 储 系 统.1 22.1静态随机存储器实验.1 2第 3 章 控 制 器.1 83.1 时序发生器设计实验.1 83.2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2 1第 4 章 模型计算机.3 34.1 C PU与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3 34.2复杂模型机设计实验.4 2附录1 软件使用说明.57附录2 时序单元介绍.68附录3 实验用芯片介绍.70附录4 T D-C MA 实验系统.74T DN-C M+实验介绍.76T DN-C M+系统集成操作软件.1
2、1 2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苏州大学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实验预备知识注意:1.接线时必须断电2.接线时注意高位对高位,低位对低位开关的值(0 或 1)标在开关组的两边灯亮标示1,灯灭标示0实验箱上凡丝印标注有马蹄形标记表示这两根排针之间是连通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二、实验内容基本运算器实验,读 A、B两数,置寄存器A=65和寄存器B=A 7,改变运算器的功能设置,观察运算器的输出。三、实验原理(画出原理图)运算器内部含有三个独立运算部件,分别为算术、逻辑和移位运算部件,要处理的数据存于暂存器A和暂存器B,三个部件同时接受来自A和 B的数据
3、,各部件对操作数进行何种运算由控制信号S3 S0 和 C N来决定,任何时候,多路选择开关只选择三部件中一个部件的结果作为A LU 的输出。如果是影响进位的运算,还将置进位标志F C,在运算结果输出前,置 A LU 零标志。D|7.O|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运算器原理图四、实验步骤(程序画出流程图)(1)按实验接线图连接,并检查无误。(2)将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开关K K 2 置 为 单拍 档,开关K K 1、K K 3 置 为 运行档。(3)打开电源开关,然后按动C ON单元的C LR按钮,将运算器的A、B和 F C、F Z 清零。(4)用输入开关向寄存器A置 6 5 数。拨动C ON单元的
4、S D 27S D 20 数据开关,形成二进制数0 1 1 0 0 1 0 1 (6 5),数据显示亮 为 1 ,灭 为 0 。置 LD A=1,LD B=O,连续(4 次)按动时序单元的S T按钮,产生一个T4 上沿,则将二进制数0 1 1 0 0 1 0 1 置入寄存器A中,寄存器A的值通过A LU 单元的A 7-A 0 八位LE D 灯显z j o(5)用输入开关向暂存器B 置 A 7数。拨 动 C ON单元的S D 27S D 20 数据开关,形成二进制数1 0 1 0 0 1 1 1 (A 7)置 LD A=O,LD B=1,连续(4 次)按动时序单元的S T按钮,产生一个T4 上沿
5、,则将二进制数1 0 1 0 0 1 1 1 置入寄存器B中,寄存器B的值通过A LU 单元的B 7-B 0 八位LE D 灯显不。(6)改变运算器的功能设置,观察运算器的输出,置 A LU B=0、LD A=O、LD B=0,然后按表1-1 T 置 S 3、S 2、S I、S 0 和 C n 的数值,并观察数据总线LE D 显示灯显示的结2,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苏州大学计算机硬件实验室果。实验箱和P C 联机操作,单 击【开始】/【程序】/Ta n gD u/C MA/C MA 的 程 序 如 图 所 示,选择联机软件的 实 验】/【运算器实验F,打开运算器实验的数据通路图。进行手动操
6、作,每按动一次S T按钮,数据通路图会有数据的流动,反映当前运算器所做的操作。在软件中选择“【调试】一【单周期】,数据通路图反映当前运算器所做的操作。改变S 3 S 2 S I S O C N控制信号,FC 为进位标志,FZ 为运算器零标志,表中功能栏内的 FC、FZ 表示当前运算会影响到该标志。五、实验结果运算类型ABS3 S2 SI SOCN结果逻辑运算65A70 0 0 0XF=(65)FC=(0)FZ=(0)65A70 0 0 1XF=(A7)FC=(0)FZ=(0)0 0 1 0XF=(25)FC=(0)FZ=(0)0 0 1 1XF=(E7)FC=(0)FZ=(0)0 1 0 0X
7、F=(9A)FC=(0)FZ=(0)移位运算0 1 0 1XF=(CA)FC=(0)FZ=(0)0 1 1 00F=(32)FC=(0)FZ=(0)1F=(B2)FC=(1 )FZ=(0)0 1 1 10F=(CA)FC=(0)FZ=(0)1F=(CA)FC=(0)FZ=(0)算术运算1 0 0 0XF=(65)FC=(0)FZ=(0)1 0 0 1XF=(0C)FC=(1 )FZ=(0)1010(FC=O)XF=(0D)FC=(1 )FZ=(0)1 0 1 0(FC=1)XF=(0D)FC=(1 )FZ=(0)1 0 1 1XF=(BE)FC=(1 )FZ=(0)1 1 0 0XF=(64
8、)FC=(0)FZ=(0)1 1 0 1XF=(66)FC=(0)FZ=(0)六、实验体会通过这次实验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第1章 运 算 器计算机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处理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这个功能要由C P U 中的运算器来完成,运算器也称作算术逻辑部件A LU。本章首先安排一个基本的运算器实验,了解运算器的基本结构,然后再设计一个加法器和一个乘法器。1.1 基本运算器实验1.1.1实验目的实验内容(1)目的: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2)内容:基本运算器实验,读 A、B两数,置寄存器A=6 5 和寄存器B=A 7,改变运算器的功能设置,观察运算器的输出。1.1.
9、2 实验设备P C 机一台,TD-C MA 实验系统一套。排线:8芯 3 根、4芯 3 根、2 芯根。1.1.3 实验原理本实验的原理如图17 T 所示。运算器内部含有三个独立运算部件,分别为算术、逻辑和移位运算部件,要处理的数据存于暂存器A和暂存器B,三个部件同时接受来自A和 B的数据(有些处理器体系结构把移位运算器放于算术和逻辑运算部件之前,如 A R M),各部件对操作数进行何种运算由控制信号S 3 S O和 C N来决定,任何时候,多路选择开关只选择三部件中一个部件的结果作 为 A L U 的输出。如果是影响进位的运算,还将置进位标志F C,在运算结果输出前,置A L U 零标志。A
10、L U 中所有模块集成在一片C P L D 中。逻辑运算部件由逻辑门构成,较为简单,而后面又有专门的算术运算部件设计实验,在此对这两个部件不再赘述。移位运算采用的是桶形移位器,一般采用交叉开关矩阵来实现,交叉开关的原理如图1 T-2 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一个4 X 4 的矩阵(系统中是一个8 X 8的矩阵)。每一个输入都通过开关与一个输出相连,把沿对角线的开关导通,就可实现移位功能,即:(1)对于逻辑左移或逻辑右移功能,将一条对角线的开关导通,这将所有的输入位与所使用的输出分别相连,而没有同任何输入相连的则输出连接0。(2)对于循环右移功能,右移对角线同互补的左移对角线一起激活。例如,在 4位矩
11、阵 中 使 用 右 1 和 左 3 对角线来实现右循环1 位。(3)对于未连接的输出位,移位时使用符号扩展或是0 填充,具体由相应的指令控制。使用另外的逻辑进行移位总量译码和符号判别。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苏州大学计算机硬件实验室7CnSI3.0I译码器图 ITT运算器原理图运算器部件由一片C P L D 实现。A L U 的输入和输出通过三态门74 L S 2 4 5 连到C P U 内总线上,另外还有指示灯标明进位标志F C 和零标志F Z。请注意:实验箱上凡丝印标注有马蹄 形 标 记-,表示这两根排针之间是连通的。图中除T 4 和 C L R,其余信号均来自于 A L U 单元的排线
12、座,实验箱中所有单元的T l、T 2、T 3、T 4 都连接至控制总线单元的T 1、T 2、T 3、T 4,C L R 都连接至C O N 单元的C L R 按钮。T 4 由时序单元的T S 4 提 供(时序单元的介绍见附录二),其余控制信号均由C O N 单元的二进制数据开关模拟给出。控制信号中除T 4 为脉冲信号外,其余均为电平信号,其中A L U B 为低有效,其余为高有效。5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图 1-1-2 交叉开关桶形移位器原理图暂存器A和暂存器B的数据能在LED灯上实时显示,原理如图1 T-3所 示(以A0为例,其它相同)。进位标志FC、零标志FZ和数据总线D7 DO的显示原
13、理也是如此.图 1 1 3 A 0显中原理图ALU和外围电路的连接如图1 7-4所示,图中的小方框代表排针座。运算器的逻辑功能表如表IT T 所示,其中S3 S2 SI SO CN为控制信号,FC为进位标志,FZ为运算器零标志,表中功能栏内的FC、FZ表示当前运算会影响到该标志。B7.0TIN7.0图 1-1-4 A L U和外围电路连接原理图6,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苏州大学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表1-1-1运算器逻辑功能表运算类型S3 S2 SI SOCN功 能0000XF=A(直通)0001XF=B(直通)逻辑运算0010XF二 A B(FZ)0011XF=A+B(FZ)0100XF=/A
14、(FZ)0101XF二A不带进位循环右移B(取低3位)位(FZ)01100F二A逻辑右移一位(FZ)移位运算1F=A带进位循环右移一位(FC,FZ)01110F=A逻辑左移一位(FZ)1F二A带进位循环左移一位(FC,FZ)1000X置 FC=CN(FC)1001XF=A 加 B(FC,FZ)1010XF=A加B加FC(FC,FZ)算术运算1011XF=A 减 B(FC,FZ)1100XF=A 减 1(FC,FZ)1101XF=A 加 1(FC,FZ)1110X(保留)1111X(保留)*表 中“X”为任意态,下同1.1.4 实验步骤(1)按 图1T-5连接实验电路,并检查无误。图中将用户需要
15、连接的信号用圆圈标明(其它实验相同)。7CLKO30HZ时 厅 与 操 作 台 单 元T S3 rTS4控 制 总 线 单 元T 3T 4CPU内 总 线 单 元D7.DO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ALU® 单 元D7.DOOUT7 OUTOALU BS 3.SO一LDA LDBIN7 INOI T-5-A 实验接线图 排线:8 芯 3 根、4 芯 3根、2 芯 3 根。图 1-1-5-B 实验接线图 排线:8 芯 3根、4 芯 3 根、2 芯 3 根(2)将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开关KK2置 为 单 拍 档,开关KK1、KK3置为 运行档。(3)打开电源开关,如果听到有 嘀 报警声,说明有总
16、线竞争现象,应立即关闭电源,8,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苏州大学计算机硬件实验室重新检查接线,直到错误排除。然后按动C O N 单元的C L R 按钮,将运算器的A、B 和 FC、FZ 清零。(4)用输入开关向暂存器A置数。拨动C O N 单元的S D 2 7-S D 2 0数据开关,形成二进制数01 1 001 01(6 5 或其它数值),数据显示亮为 1 ,灭 为 0。置 L D A=1,L D B=O,连续(4次)按动时序单元的S T按钮,产生一个T4 上沿,则将二进制数01 1 001 01 置入暂存器A中,暂存器A的值通过A L U单元的A 7 A 0八位L ED 灯显示。(5)用
17、输入开关向暂存器B置数。拨动C O N 单元的S D 2 7 S D 2 0数据开关,形成二进制数1 01 001 1 1(A 7 或其它数值)。置 L D A=O,L D B=1,连续(4次)按动时序单元的S T按钮,产生一个T4 上沿,则将二进制数1 01 001 1 1置入暂存器B中,暂存器B的值通过A L U单元的B 7-B 0八位L ED 灯显示。(6)改变运算器的功能设置,观察运算器的输出(观察C P U内总线1)7-D 0显示灯显示的结果)。置 A L U_ B=O、L D A=O、L D B=O,然后按表IT T 置 S 3、S 2、S I、S O 和 C n 的数值,并观察数
18、据总线L ED 显示灯显示的结果(观察C P U内总线D 7-D 0显示灯显示的结果)。如置S 3、S 2、S I、S 0为 001 0,运算器作逻辑与运算,置 S 3、S 2、S I、S 0为 1 001,运算器作加法运算。如果实验箱和P C 联机操作,则可通过软件中的数据通路图来观测实验结果(软件使用说明请看附录一),方法是:单 击【开始】/【程序】/T a n g D u/C M A/C M A 的程序如图1 T-6 所示,选择联机软件的 实 验】/【运算器实验】,打开运算器实验的数据通路图,如 图 1 T-7 所示。进行上面的手动操作,每按动一次S T 按钮,数据通路图会有数据的流动,
19、反映当前运算器所做的操作。或在软件中选择 调 试】一【单周 期(4个单拍是1 个单周期)F,其作用相当于将时序单元的状态开关K K 2 置为 单拍 档后按动了一次S T 按钮,数据通路图也会反映当前运算器所做的操作。重复上述操作,并完成表1 T-2。然后改变A、B的值,验证F C、F Z 的锁存功能。波迎使用唐都仪器TD-CMA-CMA1文件(E)编 辑 查 看 端 口 实 瓶D检测(I)转储调 试 醐 波 形 设 置 窗 口 的 帮助凹幽 嗣 仞 回国段回。喜!脑dR M,X|网创图 1 T-6 实验箱和PC联机软件操作图9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图1-1-7数据通路图表1-1-2运算结果表
20、运算类型ABS 3 S 2 S I S OC N结果逻辑运算6 5A 70 0 0 0XF=(6 5 )F C=()F Z=()6 5A 70 0 0 1XF=(A 7)F C=()F Z=()0 0 10XF=()F C=()F Z=()0 0 11XF=()F C=()F Z=()0 10 0XF=()F C=()F Z=()移位运算0 10 1XF=()F C=()F Z=()0 1100F=()F C=()F Z=()1F=()F C=()F Z=()0 1110F=()F C=()F Z=()1F=()F C=()F Z=()算术运算10 0 0XF=()F C=()F Z=()10
21、 0 1XF=()F C=()F Z=()1 0 1 0(F C=O)XF=()F C=()F Z=()1 0 1 0(F C=1)XF=()F C=()F Z=()10 11XF=()F C=()F Z=()110 0XF=()F C=()F Z=()110 1XF=()F C=()F Z=()注:F=()观察CPU内总线D7-DO显示灯显示的结果,F表示运算结果。10,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苏州大学计算机硬件实验室F C=()观察A L U N&R E G 单元的F C 显示灯,F C 表示运算结果进位信号,灯亮表示“1”灯灭表示“0”。F Z=()观察A L U N&R E G 单元
22、的F Z 显示灯,F Z 表示运算结果判零信号,灯亮表示“1”灯灭表示“0”。如果实验箱和PC 联机操作F=()观察C PU 内总线D 7-D 0 显示灯显示的结果。同时可在图1-1-7 数据通路图上观察。F C=()观察A L U N&R E G 单元的F C 显示灯,灯亮表示“1”灯灭表示“0”,同时可在图1-1-7 数据通路图上观察。F Z=()观察A L U N&R E G 单元的F Z 显示灯,灯亮表示“1”灯灭表示“0”,同时可在图1-1-7 数据通路图上观察。11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第2章 存 储 系 统存储器是计算机各种信息存储与交换的中心。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所要执行的指令
23、是从存储器中获取,运算器所需要的操作数是通过程序中的访问存储器指令从存储器中得到,运算结果在程序执行完之前又必须全部写到存储器中,各种输入输出设备也直接与存储器交换数据。把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特征,也是计算机能够自动、连续快速工作的基础。本章安排了两个实验:静态随机存储器实验及C a c h e 控制器设计实验。2.1静态随机存储器实验2.1.1 实验目的实验内容(1)目的:掌握静态随机存储器R A M 工作特性及数据的读写方法。(2)内容:给存储器的O O H、0 1 H、0 2 H、0 3 1 k 0 4 H 地址单元中分别写入数据1 1 H、1 2 H、1
24、3 H、1 4 H、1 5 H,再依次读出数据。2.1.2 实验设备P C机一台,T D-CM A 实验系统一套。排线:8芯 5 根、4芯 2 根、2芯 3 根。2.1.3 实验原理实验所用的静态存储器由一片6 1 1 6 (2 K X 8 b i t)构 成(位于M EM 单元),如图2TT所示。6 1 1 6 有三个控制线:CS (片选线)、O E(读线)、WE(写线),其功能如表2TT所示,当片选有效(CS=0)时,0 E=0 时进行读操作,WE=0 时进行写操作,本实验将CS 常接地。Vcc A8 A9 WE OE A10 CS 1/07 1/06 1/05 1/041/03RAM(6
25、116)A7 A6 A5 A4 A3 A2 Al AO 1/00 VO1 1/02 GND图 2-1-1 SR A M 6116 引脚图由于存储器(M EM)最终是要挂接到CP U上,所以其还需要一个读写控制逻辑,使得CP U能控制M EM 的读写,实验中的读写控制逻辑如图2-1-2 所示,由于T 3 的参与,可以保证M EM 的写脉宽与T 3 一致,T 3 由时序单元的T S 3 给出(时序单元的介绍见附录2)。I O M用来选择是对I/O 还是对M EM 进行读写操作,R D=1 时为读,WR=1 时为写。12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苏州大学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表 2-1-1 SRA M 6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组成 原理 系统 结构 SD CMACM 实验 指导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