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学期语文备课.pdf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备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学期语文备课.pdf(1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上学期语文备课三年级上学期语文备课1、我们的民族小学学习目标1 .认 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 写“坪、坝”等1 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 9个词语。2.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课前准备1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 .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 D碟片。3 .词语卡片。月 日 第 周 第 课 时 总 第 课 时第一课时一、举 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
2、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2 .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3 .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 .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 .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 小河淌
3、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 .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谡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 .学生试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第 自 然 段:坪 坝(b a)绒 球 花 傣(d d i)族 景 颇(p o)族阿 昌(c hd n g)族 德 昂(d n g)族绚丽多彩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 a 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 d n g)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 .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
4、段,各组练习。2 .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雀”字“小”字下边的撇(1 )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b.学生写字。1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月 日 第 周 第 课 时 总 第 课 时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
5、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第一自然段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d.配乐朗读这一段。2.第二、三自然段。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b
6、.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4.第四自然段。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b.我们参观了这所
7、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月 日 第 周 第 课 时 总 第 课 时第三课时一、感情朗读,比赛背诵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二、抄写句子,加强积累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三、布置综合性学习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四、完成练习册上第一课的练习2、金色的草地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
8、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2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 括 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3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2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1 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2 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3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9、一读:扫 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4、检查自学情况(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 合拢”。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
10、返”(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5)完 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四、回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注释:通过学生
11、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谡的面积。月 日 第 周 第 课 时 总 第 课 时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1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2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2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3 “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3月 日 第 周 第 课 时 总 第 课 时 先 用 课 文 中 的 话 说 说,再自己说说。4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
12、都在做这个游戏啊?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5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 分(第3、4自然段)6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 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7 “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一为什么是金色的f不再随意揪f金色的草地8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三、思考交流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2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3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四、课后延伸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月 日 第 周 第 课 时 总 第 课 时第三课时一、课始三分钟:1、小组内说颜色在
13、生活中的特殊作用。2、集体交流。二、课堂补白,积累运用。风的颜色风有颜色/有着变幻多端的颜色,/它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把世界装扮成美丽的画册。/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染绿嫩草/染绿树叶/染绿山卤和原野。/夏天的风是蓝色的,/浅蓝的林带,/深蓝的湖泽,/蓝风送走太阳的炎热。/秋天的风是金色的,/金风迎来收获的季节,收获遍地的金子。/收获满意喜悦。/冬天的风是白色的,/白风扬起鹅毛大雪,/美丽的白天鹅啊。/多么可爱多么纯洁。/风有颜色,有着变化多端的颜色,/要是没有风,/就没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三、小组讨论1、风真有那么多颜色吗?2、要是没有风的话,,四、文海冲浪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仿写一首诗歌。
14、板书设计:金色的草地新发现:蒲公英一天的变化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3、爬天都峰学习目标1、认 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 写“爬、峰”等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 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月 日 第 周 第 课 时 总 第 课 时第一课时4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1、
15、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 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字学词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a.出现带有拼音的词语:笔陡、石级、发颤
16、、仰起脸、奋力、攀着、鲫鱼、纪念、小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b.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c.去掉拼音读词语。d.去掉词语读生字。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二、读通课文,初步感悟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3、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峰蜂:“蜜蜂”是昆虫,所 以“蜂”是“虫
17、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 以 是“山字旁”。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月 日 第 周 第 课 时 总 第 课 时第二课时巩固生字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朗读感悟1、读读想想。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2、读读说说。让学生通
18、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F 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3、读读写写。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抄写优美的段落。4、读读问问。5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5、读读议议。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
19、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 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
20、困难也可以克服。角色朗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月 日 第 周 第 课 时 总 第 课 时第二课时拓展活动1、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 你 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2、愉快的假日结束了,班级开展“假日活动汇报”活动。你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天都峰的险峻,可以向大家讲讲自己的爬山过程,也可以向大家谈谈
21、自己登上山顶后的感受,交流课余生活1、前几天我们安排的记录课余生活的活动进展如何?请你把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2、学生展示交流,师生评议。4教学要求1 .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2 .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3 .学会六个生字,认读四个生字,积累叠句。教学重点1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2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教具准备课件;槐花图;音乐教学时
22、间两课时教学过程布置预习:1 熟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了解槐树、槐花。月 日 第 周 第 课 时 总 第 课 时第一课时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山山洼洼喘僻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一、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槐林飘香6槐乡的孩子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二、初读课文1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2 .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3 .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
23、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三.品读欣赏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如 酿 读 n i d n g,不要读成l i d n g;“塑料”的“塑”读 s d,不要读成s u i。)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
24、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四、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月 日 第 周 第 课 时 总 第 课 时第二课时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热情好客勤劳淳朴风土人情令人兴奋让人陶醉潇洒豪放吃苦耐劳自力更生孕 育 勤 劳 善 良 自 强 自 立 馥 郁 如 雪 的 颜 色 多 姿 的 形 态 飘 溢 的 香 味 笔 笔 融 情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25、1.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2.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瓣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学 语文 备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