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pdf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pdf(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 课时1教 学目 的1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这大量的小数。2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点点重难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教用挂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 次 备 课一、谈话导入:在以前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那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商品标价可以用小数表示以外,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呢?我们教材上也句了一些小数的例子,和同桌说说这些小数都表示什么意义。二、探索新知1、小数的意义。(1)教 学0.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板书:十分之一=0.1(2)同样的方法教学0.3、0.0 1、0.2 3(3)如果
2、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 0 0 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么表示?如果是千分之一百二十七,小数是多少?(4)观察刚才写的那些小数和分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小数的读写。教师出示计数器(1)教师请学生介绍计数器。(2)教师讲解小数点右边的数位。(3)读数。0.3 4 0.0 0 3 1 0.4 52.3 5 6 0.1 0 8 2 3.4 0 9三、本课小结。口答学生兴趣浓学生们拿出事先布置的作业,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把纸平均分成十份,给其中的一份图上颜色,说怎么表示。学生独立完成,在班级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与老师一起总结规律。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
3、数表示千分之几。自己试着口答解决。学生认真听老师介绍。反 思课 题测量活动课 时2教目学的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中的应用。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者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重难点点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者几厘米用会小数的意义。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体教用学具课前收集资料、图片教师活动学 生 活动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的星什么知沪吗?今天,们继续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二、教学实施1、复习提问:如果想测量物体的长度或者是物体的宽度,你认为应该用什么做单位?前面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都有哪些?教师出示填空:
4、1米=()分米1米=()厘米10分米=()米1分米=()厘米2、动手测量(1)问:如果你想知道黑板的长度该怎么办?(2)问:如果你想知道课桌的长度和宽度该怎么办?板书:长6分米、宽45厘米(3)问:为什么测量出的课桌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而宽度用厘米作单位呢?3、单位间的换算4、练一练,完成书上练习。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指名汇报。学生动手测 量 黑 板 的 长度。学生仍然动手去测量。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最后在班级内发表自己的见解。6分米=0.6米45厘米=0.45米反 思课 题比大小 课时1教 学目的1、使学生会比
5、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2、使学生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的能力。点点重难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学具教用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 次 备 课一、复习导入:1、填空50分米=()米960克=()千克4 千克600克=()千克1 米8 分米=()米2、读出下面的小数0.68 0.85 1.456 3.450.01 0.12 0.001 0.10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小数有关的知识。二、探索新知:1、学习两个数比较大小在演讲比赛中,郑强得分是9.87分,李明得分是9.90分,你知道他们谁得的分高一些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学习
6、三个数比较大小张华的成绩是9.96分,你能将他们三个的成绩按顺序排列吗?(看书的要求)问: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是什么?3、王平的成绩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她可能得了多少分?三、课堂练习完成书上的练习。四、小结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小组讨论各持见解指名读一读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再汇报,总结自己的规律。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学生自己总结方法,从高位到地位一位一位的比较。学生按要求进行排列。反 思课 题比 大 小 练 习 课 课时2教 学目的通过本次练习使学生加强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点点重难使学生加强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
7、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学具教用计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 次 备 课一、宣布目标二、课堂练习1、在。里填上“或 =。2.8 5 0 2.0 8 5 0.2 0 8 0 0.2 8 08.3 5 0 8.5 3 3.0 7 0 7.0 36.9 8 0 7.9 8 0.9 6 元O 1 元8 米0 6.9 9 米 0.1 2 0 0.0 92、判断对错。正确画“J”、错误的画“X3.5 4)3.5 8 ()5.0 9 (5.9 0 ()0.0 9)0.0 4 ()8.2 0 5 8.2 ()3.4 (4.3 ()5.0 6=5.6 0 ()0.1 (0.0
8、9 ()7.3=7.0 3 ()3、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3.4 9 3.9 4 9.3 4 4.3 9 3.0 4 90.5 5 6 0.6 5 6 0.6 5 5 2.6 5 6 0.6 6 54、开放题:用 0、8、6、3这四个数字组成所要求的数。(1)大于8且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2)小于1 且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3)把你写出的小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三、课堂小结学生按要求去做,集体订正。学生认真分析,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排序的。学生按提的要求做题,读懂题意,独立完成,小组内讨论,在集体交流。反 思课 题练习一 课 时1教 学目的1、
9、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意义,比较小数的大小等知识。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位间的换算,能够用小数表示。3、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点点重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意义,比较小数的大小等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位间的换算,能够用小数表示。学具教用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 次 备 课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前一段我们都学过了哪些知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复习一下。板书:练习课二、课堂练习1、填空4米=()厘米 3 6厘米=()米2 5 8克=。千 克3 5分米=()米6 5厘米=()分 米4 9厘米=()米2、在 O 里 填 上“”、“”、“=”。2.5 9 g O
10、 O.2 5 g 3.7 6 m O 3 m 6 c m8.6 0 m O 8.6 m 3 5 k m 8 0 m O 3 5 8 0 m6 k g 4 0 0 g O 6.0 4 k g 6 k g 8 0 0 g 0 6 5 0 0 k g3、算一算,比一比。童话故事1 2元5角/本,连环画1 2元8分/本,科普知识1 2元5角6分/本。(1)把三本书的零售价分别改成以“元”作单位的数。(2)说一说这三本书中那一本书最贵?哪一本书最便宜?把他们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4、开放题。(1)把2 0 0缩 小1 0 0倍,所得到的数比原数少多少?(2)1 0 0千克的大
11、豆可以榨约1 5千克的豆油,1 0千克的大豆能榨油约多少千克的豆油?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自己的是怎么比较的。学生认真看题的要求,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认真读题,弄清数量关系。反 思课 题购物小票课 时2教目学的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探索(不进位)加 法 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能够正确的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重难点点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探索(不进位)加 法 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能够正确的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教用学具小黑板、计算卡片教师活动学 生 活动二 次 备 课教学一、导入用竖式
12、计算下面各题。4 7 5+2 4 3 6 0-3 0我们在用竖式计算(不进位)加法 和(不退位)减法时,又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吗?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新的知识。二、探索新知1、教学小数加法。教师用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讲解购物小票的看法。老师买了一瓶酸奶,花了 1.2 5元,一包饼干花了 2.4 1元,小票上显示老师买了这两样东西共花了 3.6 6元。老师想请同学们帮核算一下,对吗?根据已有知识回答问题(数位对齐)。学生认真看图,听讲解。学生试做,并说说自己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过程板 书:1.2 5+2.4 1=小结:小数加法要先把小数点对齐,在计算。2、教学小数减法。同学们,你们能在帮老师算一下,
13、看刚才的加法对不对?板 书:3.6 6-1.2 5=三、课堂练习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2 6+2.7 3 8.6 8-4.6 61 4.7 8-4.6 7 1 0.3 7+8.2 29.7 7-6.3 4 1 3.5 8+7.4 1一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同学在奔上计算,最后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反 思课 题量体重课时1教 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够应用(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点点重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具教用计算卡片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动二 次 备 课教
14、学过一、导入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1 4.6+2.3=8.8-1.1=3.5+4.4=1 4 6+2 5=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谁知道整式的加减法,谁知道整式的加减法应注意什么?二、探索新知1、学习小数(退位)减法。出示主题图提问:已知淘气重4 5 千克,丁丁重3 3.4 千克,求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用什么方法计算?板 书:4 5-3 3.4=1 1.64 5.0 3 3.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回答问题。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汇报自己的方法。与前几节比较有什么不同。程1 1.6为什么把4 5 写为4 5.0,它的大小不会改变吗?2、学 习(进位)加法。
15、为了验证计算是否正确,我们采用减法的逆运算一一加法来验算。三、课堂练习。6+.口指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其他同学在本上计算。2 4.3反 思课 题量 体 重 练 习 课 课时2教 学目的通过本次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 去 掉“0”,小数大小不变。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点点重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 去 掉“0”,小数大小不变。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学具教用习题卡、小黑板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生 活 动二 次 备 课一、宣布目标二、课堂练习1、用竖式计算。3.7 8+4.6 7=3.5 6+5.9 6=8.4 2-2.5 7=1 0.3 7-
16、8.5 8=1 0.3 7+8.3 6=1 4.7-4.6 7=2、解决实际问题。(1)在学校第三届亲子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小雨跳了 4.0 5米,小娜跳了 3.5 6米,小雨比小娜多跳了多少米?(2)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 2.6千米,第二天修了 3.2千米,两天一共修了多少千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多少千米?(3)在跳远比赛中,冬冬跳了 3.1 6米,亮亮比冬冬多跳了 0.2 3米,强强比亮亮少跳了 0.1 9米,强强跳了多少米?3、开放题。爸爸今年4 7岁,女儿今年2 1岁,多少年前爸爸的年龄恰好是女儿的3倍?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你和你的同伴说一说你的收获和体会
17、。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本上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读题,自己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完成、汇报,改正。认真审题弄清数量关系,再完成,汇报,交流。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反 思课 题歌 手 大 赛 课 时1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且能够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点点重难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且能够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学具教用角的模型、挂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 次 备 课一、复习导入1、请四名学生计算并说明计算方法。2.6+5.4=6.8+7.
18、4=4.8-2.5=6-4.5=二、探索新知(1)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从主题图中看到了哪些信息?(2)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师问:要算出那位歌手的总分高,高多少。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同学们在计算过程中,喜欢那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你认为那种方法简便,就用那种方法。三、巩固练习1、用脱式计算下面各题。3.5 6-2.1 4+7.5 3+8.5-5.3 49-(3.2 8+4.7 2)9-5.4 5-3.4 51 2.3 4+(6.5 7-2.6 6)2,白菜每千克2.5元,西红柿每千克1.8元,青椒每千克1.6元。我买三种蔬 菜 各1千克,一共花了多少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开放题1 9
19、 9 8 X 1 9 9 9-1 9 9 7 X 2 0 0 0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指名上黑板做题。学生说出从中自己获得的信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方法可以是多种的,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写在本上,再自己解决。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完成。反 思课 题练习二 课 时1教 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3、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点点重难使学生中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发的计算。学具教用三角板、直尺教学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二 次 备
20、课一、宣布目标二、课堂练习1、口算13X9 6X70 23X7 4X562104-30 1804-4 8104-90205+64 4004-8 934-32、说出下面各题中先算的是那一步。3.5+8-3.6 4.6+2.4+0.59-(2.4+3.7)3、计反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82+6.93+2.07 9.58-2.46-3.123.82+(6.93+2.07)9.58-(2.46+3.12)用简便的方法计算2.3+2.37+2.7 5.26+4.51+3.740.7+3.4+0.6+2.3 9.6-3.38-2.6学生快速的答学生认真观察,寻找规律,集体交流。独立完成,
21、集体订正。4、解决实际恒 题过程班级1234学生独立审题,解答问题,全班交流。认真观察,独立完成。钱数8 2.66 3.2 55 2.47 1.7 5(1)算一算4个班一共为贫困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多少元?(2)一班比二班同学多捐款多少元?(3)三班比二班同学少捐款多少元?(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5、开放题1998+199.8+19.98+1.998三、课堂小结你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反 思课 题练习二 课 时2教 学目的1、使学生脏我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点点重难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学具教用习题卡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生 活
22、动二 次 备 课一、宣布目标::二、课堂练习:1、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陆地面积约是1.4 9 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是3.6 2 亿平方千米。(1)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是多少?(2)海洋面积约比陆地面积多多少?2、完成2 0 页第二题。3、想一想第七排怎么填。第八排呢?4、完成2 0 页第四题,比一比。教师引导学生看清图意。5、3.8+3.5 4 9.5+4.8 5-6.3 64.0 2-3.5+0.9 8 3.0 5-2.95.6+2.7+4.4 8 5-3 4.74.6-(1.7 5+2.0 8)5-4.1 9-1.7 56、完成书上6.7 题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生活进行回答。三、课堂
23、小结。学生自己审题,独立完成。学生动手实践学生按要求进行连线。学生认真观察图先找到规律,再完成问题,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在练习本上练习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反 思课题二、认识图形图形分类 课时1教 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图形的分类。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点点重难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学具教用各种图形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生 活 动二 次 备 课一、导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图形?你能把这些图分类吗?教师板书:图形分类。二、探求新知:1、请同学们仔细思考,这些图形可以怎么分类?2、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师:请两位同学拉三角形的任意两条
24、边,发现了什么?教师:再请两位同学拉一拉平行四边形的,又会发现什么?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非常容易变形。3、课堂练习(1)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性和平行四边形?(2)完成教材23页“实践活动”第三题。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启示,想你的同学和伙伴说一说。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图形分类,并说说理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问题。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在同学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汇报。学生各抒己见,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学 生 独 立 完 成,解释其原因。反 思课 题三角形分类课 时2教 学目的1、通过学生的
25、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形、等边三角形。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点。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点点重难通过分类活动,认识各种三角形。学具教用图画纸三 角 形 图 形教师活动学 生 活动二 次 备 课教学一、复习导入:告诉同伴你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分类。(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三角形的分类。把数学书第113页图2中的三角形分别剪下来,然后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板书:按三角形和三条边来分类。2、教学“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教师介绍三种三角形的定义。学生向同桌说自己的答案。学生按要求去做,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分类理由,汇报。3、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下册 数学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