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1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一单元乘法课题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2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0 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4数的基本笔算方法,俳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日立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正确进行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J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
2、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建成了许多楼盘小区。我们来看图片。课件出示情境图。师:这是新星小区的楼盘图片。请看资料:(课件出示相关信息)新星小区有15幢楼,平均每幢楼住44户。新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师:根据这些资料,求新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同学们会列式计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列式,并用竖式计算。算好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计算过程。课件出示上题竖式计算结果(同时注上单位名称和答):4 4X I 52 2 04 46 6 0师:一起来看计
3、算结果,要求新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可以列式为44X 15,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先要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结果是660户,同学们是这样计算的吗?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 .出示例题:读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条件和问题?学生口答2 .启发思考:要解决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怎样列式计算?教师板书:1 4 4 X 1 5 学生口答3 .激励探索你能用自己已有的笔算乘法的经验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吗?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 小组交流算法4 .提问计算方法,并由老师板书计算过程及书写格式。全班交流集体反馈,学生说
4、计算过程5 .追问:为什么十位上的1 乘 1 4 4 的积的个位与1 对齐?指名学生口答6 .总结算法师:今天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你们能总结出计算方法吗?相互交流计算方法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指名口答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三、拓展练习1、笔算3 75 3 0 9 2 4 8X 2 4 X 2 6 X 4 5先做第一题 个别板演 相互检查完成下面2 题2、想想做做(2)错误原因(1)用 2去乘时积的末尾应和上位对齐。(2)2没有和中间的0 相乘。(3)3 成 2 4 8 的结果是74 4。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并分析错误的原因3、想想做做(4)从表格中知道什么信息
5、?怎样求总价?观 察 表 格 口 答 填 写 汇 报 交 流 结 果四、评价总结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回想一下你是怎样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你想提醒大家计算时注意些什么?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一单元乘法课题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3页想想做做第5 7 0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能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相关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6、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一、口算练习32X3 50X9 43X2 32X30 500X9 20X3432X30 50X70 60X80320X3 5X110 4X900行间巡视,检查口算情况 直接写出得数 口答结果 相互检查二、笔算练习28 X 76 45 X 207 575 X 14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第二题怎样计算?为什么?第二题运用简便方法的给于表扬学生独立计算 板演 相互检查并指出错误之处 订正三、解决实际问题1、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火车每小时行112千米,大 约1 3小时行完全程,北京到上海的公
7、路汽车每小时行105千米,大 约12小时行完全程。告诉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理 解 题 意 指 名 口 答铁路长多少千米?公路长多少千米?独立解答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口答问题列式解答2、第3页(8)人均年收入和人均月收入各是什么意思?学生口答 独立解答3.思 考 题:(1)观察题目,已经知道哪些数?观察后指名U 答(2)你觉得哪些方框里的数可以确定,根据是什么?独立填写并算一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一单元乘法课题苏教版国标本书第4、5页例题第1四年级(下册)教科和试一试、想想做做-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
8、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让学生经历计算、比较的过程,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一、复习导入新课。笔算:32X40 50X33 检查练习情况。独 立 计 算 板 演 交 流 计 算 过 程。二、自主探索,交流算理。出示例题1、图中告诉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观察图提出问题百和苑小区有850平方米的草坪,如果每平方米每天大约释放氧气
9、15克,这个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怎样列式?板书8 5 0 X 1 5你会用竖式计算吗?教师了解学生做题情况 学生尝试练习竖式不同的学生板演两种方法对吗?哪种简便?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2、如果如果每平方米每天大约释放氧气2 0克,那么这个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怎样解决呢?在练习本上练一练。积的末尾为什么写2个0 口答如果草坪面积是800平方米呢?学生试一试小结: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3.试 试:白菜老师问: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要怎样列式计算?850X 20怎样列竖式计算比较简便?独立解决并全班
10、交流 提问:积170的后面应该添上几个0,为什么?指出:在简便计算时,有几个0不参加计算,就要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评价总结。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一单元乘法课题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6页想想做做第5T 0题。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及算理。2.通过对比计算,感知并归纳出乘数与积的大小的变化关系。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思维,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速度以及正确率。教
11、学准备投影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一、创设比赛情境师:今天我们来一个比赛,看看哪一组同学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学的最好。完成第6页的7题 学生在书上直接写结果说说你是怎样口算出结果的 汇报交流口算结果和方法二、乘数与积的大小变化关系想 想 做 做51、让学生在书上填好答案。2、指明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指名的学生说出答案,其他人注意听天我们学习的乘法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类题目如何计算?你还有什么收获?他说的是否完整。3、和第一栏的两个乘数比,后面的乘数分别有什么变化,积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同桌两个人讨论对比的结果,得出结论。想想做做6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很快地算出下面的
12、算式的积各是多少吗?学生直接写结果,同桌交流汇报计算结果,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全班交流第8题 列 式 计 算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全班汇报交流三、解决问题1.第9题:读题: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生口答并列式计算36吨废纸能造出多少千克再生纸?怎样列式计算?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口答并列式2.第10题:想一想,方框里可以填什么样的数,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填法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告诉大家吗?独立填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四、评价总结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一单元乘法课题苏教版国
13、标本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7页的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乘数末尾有。的简便计算方法。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乘法的正确率与计算速度,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发展学生的对数的观察力和敏感度。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以及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乘法的正确率与计算速度。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整理算理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三位数和末尾有0的乘法,请哪位同学说一说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要怎样来乘。末尾有0的乘法要
14、怎么乘。独立思考 举手回答。二、口算创设比赛的情境,让学生分组比赛选出“优秀小组”,同时选出“计算能手”。完成书上第7页 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并将其中两题说出为什么这样做。1、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书上完成口算。2、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其中20X500 13X300指名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3、集体订正反馈情况。三、竖式计算260X14 67X189 408X60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怎样计算的?乘数末尾有0呢?1、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3、集体订正,反馈情况。四、解决实际问题1、练 习 一 第3题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乘数和积的大小变化存在什么样的关系?(1
15、)怎样算每小时出生的婴儿数量?为什么用140乘 6 0?学生口答并独立计算(2)交流2、第 4 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京拉线的长度要怎样算?(1)学生口答并独立计算(2)交流五、课堂练习1.练 习 一 第 二 题(余下四题)第五题六、评价总结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讨论吗?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 一 单 元 乘 法课题苏教版国标久第8K四 年 级(下 册)教 科 书9页内容。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练习所学的计算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3.体 验 成 功
16、 解 决 问 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是细心的好习惯,应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速度以及正确率。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一、用简便方法计算1.出 示 题 目 练 习 一 6。2.计算每组中的上下算式,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3.你能说说为什么每组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吗?4.揭示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强 调501X 20,表 示501个20,(500+1)X 2 0,可 以 是 先 算 出500个20再算 出1个20。独 立 完 成 同 桌 交 流 全 班 交 流 汇 报二、练习简便计算4X7X250 250X32 125
17、X64独立完成 同桌检查,反馈情况。三、解决问题练习一 81.出示题目。读 题: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先算的是什么,然后算什么?指名学生读题目。在随堂本上独立完成。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指名学生回答练习一 91.第一个问题要什么条件可以解决?需要先算出什么?学生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2.第二个问题要什么条件可以解决?比一比,这两个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3.练 习-12从题目中你知道些什么?1.先算出每班分别购票,各需要多少?2.三个班合起来购票,共需要多少元?3.怎样省钱,为什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4.思考题1.用 1 2 3 4 5 组成两个数
18、,乘积最大是多少?2.得出结论,两个越接近的数,乘的的积越大。3.用 5 个数组成三位数和两位数。学生尝试解决,小组交流四、独立作业练习一 7 下面 一 行 10 11五、评价总结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讨论吗?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二单元升和毫升课题教科书第1012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 升大小的容量观念。2、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学
19、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2、容量单位 1 升的观念的建立。教学准备1 升的量杯和棱长1 分米的正方体玻璃容器、课件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初步感受1、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罐,提问:从商标纸上,你知道这个饮料瓶(罐)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2、揭示课题。根据学生从饮料瓶上见到的内容,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认识容量和升。学生观察、指名口答二、认识容量1、初步认识“容量”。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水壶。(1)引导观察比较。让学生比较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个杯能盛的水多一些,哪个杯能盛的水少些。说明:比较两个玻璃杯,能盛水多一些的杯子容量比较
20、大,盛水少些的杯子容量比较小。(板书:容量)(2)引导操作比较。让学生观察两个水壶,提问:你能看出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呢?演示:装满一壶水,倒入另一个水壶。提问:哪个水壶容量大一些,哪个水壶容量小一些?为什么?你能再找出两个容器并比较它们的容量的大小吗?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3)引导操作计量。让学生观察小组里的水壶,指出各组的水壶同样大小。提问:你知道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这个水壶的容量。启发学生用玻璃杯“量一量”,看看容量是多少杯。提问:同样大的水壶,计量它容量的“杯数”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计量的结
21、果相同呢?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学生观察学生动手测量并交流计量的过程和结果。说明:容量的大小可以进行计量。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三、认 识“升”1、认识容量单位“升”。你刚才见过的容量单位有哪些?指出:升和毫升都是最常用的容量单位,本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升。(板书:升)能说说你看到的瓶、罐是盛什么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吗?出示挂图,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有哪些容器,容量分别是多少。指出: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符号“L”表示。2、认 识 1升。提出问题:你知道1升有多少吗?要求学生先在正方体容器里放满水,再把水全部倒入量杯。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刚才这个
22、正方体容器里的水是多少吗?让学生观察量杯,看清上面的刻度,并明白相应的刻度线表示的含义:各小组学生量出正方体玻璃容器每条边(棱)的长度。四、巩固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 1题要求学生分小组先观察题中的插图,说清楚图意,再进行判断。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先独立观察题中的插图。弄清图意,再作判断。组织交流,简要说明理由。3、做想想做做”第 3 题指名回答后,再举例说说一些熟悉的容器的容量。4、做“想想做做”第 4 题先让学生说说题中呈现的各是什么容器,再要求估计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 升大。课后练习五段镇三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年级四主备人所在学校单元第二单元升和毫升课题教 材13 14页。教学目
23、标1、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2、练习估计一些常用的容器的容量,并能时自己的估计作适当的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3、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 知1升有多少。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教学准备1升的量杯,纸杯4个,碗1个,上下一样粗的瓶子1个,纸 条1张,水桶1个(装 水 备 用)。教学时间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解读、修改一、复习引入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升可以用什么字母符号表示。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升。(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实践求知1
24、、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升的量器?2、出示题目要求:做一个1升的容器,并分别标出1/4升、1/2升和3/4升。(1)让学生根据手中的材料,以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做。(2)每组选一人汇报讨论方案。(3)选出可行的方案。(4)动手制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提问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是怎么制作的?全班交流4、用自己制作的1升的量器来量一量。(1)量 出1升的水,试 试1升的水能倒满几纸杯?学生合作完成,并交流:1升的水能倒满几纸杯?你一天能喝这样的儿杯水?你喝的水够1升吗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在学习中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谈话:同学们要注意每天多喝水,预防疾病的发生。(2)先估计桌上
25、放着的一碗水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再量一量它大约有多少升。三、运用新知,展示能力。1、做“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拿出带来的容器,用自制量器盛1升水,把水倒入带来的容器里,观察水面高度。(2)观察本组其他同学容器里水的容器里的水面的高度。(3)全班同学一起谈论,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再 量 量。看哪组的估计水平高。2、解决第13页白菜博士提出的问题。(1)谈话:再找几个容器,先估一估能盛多少升水,再用自制量器量一量。(2)学生估计并动手操作。汇报估计和测量结果。四、解决问题,升华提高1、做“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下面检验同学们的眼力怎样。各自作出判断,做在书上。交流校对。2、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四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