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第20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pdf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第20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第20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 0 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标与教材: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选择性必修1:5.2 o夯基础四层考查内容两年命题统计 必备知识 自然带的分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关键能力 观察、概括自然带的空间分布,综合分析、比较地域分异规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学科素养 能够从地方综合的角度,认识不同区域之间自然环境要素的分布差异,并分析影响差异的因素;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认识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核心价值 能够从“地对人的影响”的视角,认识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
2、影响 2 0 2 0年 山东卷第1 3、1 5题;海南卷第1 3、1 4题;7月浙江卷第1 2题 2 0 2 1年 山东卷第5、6题;河北卷第 9、1 0、1 1、1 2、1 3 题;1月浙江卷第3、4题;北京卷第7题;天津卷第7题必 备 知 识|0网络构建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T 地域差异一分异规律一日陆地地域分异规律)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U地 方 性 分 异 规 律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知识梳理一、地域差异1 .形成(1)同纬度地区(2)不同纬度地区地区沿海地区大陆内部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水分湿润一干旱景观湿润区景观干旱区景观2.空间尺度地区
3、低纬地区高纬地区太阳辐射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水循环和生物循环强烈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水循环和生物循环微弱景观热带景观寒带景观空间尺度特征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灌陆分异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更小尺度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形成基础热量水分变化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典型地区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地区一定范围内中纬度地区自然4+4-市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有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中纬度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
4、阔混交林带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图示昌皿 思考 为什么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最突出?提示 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导致从沿海向内陆的水分差异,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高大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2.分布特点(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2)山麓与陆地自然带一致,垂直带变化与其所
5、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带变化相似。思考 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提示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四、地方性分异规律1.概念: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2.案例:温带湿润区植被随高度变化温带湿润区植被高而陡的山坡针叶树、灌木低洼的河谷草甸植被地形平坦、高度适中落叶阔叶林关 键 能 力 重 思 维关键能力一分析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口真题研析 例1 (2020海南卷)下图示意从赤道到
6、极地的典型植被景观类型。据此完成(1)(2)题。(1)一年中景观外貌四季变化鲜明的植被类型是()A.甲B.乙C.丙D.T(2)下列山地中有丁植被类型分布的是()A.巫山 B.五指山C.富士山 D.大分水岭 思维导引第题:i族 最 福 出_ _,施;而 干 云 西 亍 而 施 的 英 系 就1,丽赢卜 从赤道向极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第题:福 一 装买药至番京五乐系V_,_ _ _J 调用知识H世界名山概况答 案(1)B(2)C解析 第(1)题,温带地区的气温在一年中变化较大,植被的景观随气温而变化明显,因此变化较大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而自然植被(植被)由赤道到两极的更替依次为热带(季)雨林一一亚热
7、带常绿阔叶林一一温带落叶阔叶林一一针叶林。甲为热带雨林,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丙为针叶林,丁为苔原。故 选B o第(2)题,丁地的植被类型为苔原。五指山地处热带,巫山地处亚热带,海拔均相对较低,难以发育出苔原;大分水岭总体位于热带与亚热带,海拔也不高,发育不出苔原;富士山地处温带,且海拔有3 700多米,能发育出苔原。故选C。知能”1.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温带大陆性气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一原气便苔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极圈温带温 带I版 带I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
8、叶阔叶林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印支-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赤 道t热带雨林带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的分析思路(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太 阳 辐 射 热 年 带 =植 被)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热带、亚热 带、温 带、亚寒带、寒带从赤道向两极依 次 为 雨 林、常 绿 林、落叶阔 叶 林、针叶林、苔原(冰原)土 壤I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酸 性、中 性、偏碱性(2)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土 壤 从沿海向内陆依次 为 森 林 土、草原 土、荒漠土|变式训练1.(2020 全国卷H)如下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
9、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下题。_ 60 7()切 苔 原口 森 林日森林草原和草原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A.苔原带 B.森林带C.森林草原带 D.草原带答 案A解 析 苔原带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地区,纬度较高,物种数量较少,自然景观比较单一;森林带、森林草原和草原带物种数量较多,自然景观较丰富,山脉东西两侧这几种自然带的自然景观差异比苔原带大。综上,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苔原带景
10、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故选A。关键能 力 二 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I真题研近 例2(2020山东卷)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一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1)(3)题。太行山区()(8(6(4(如0至与必E商款畜俱X1a41C(二0T00881009900寸8209Z9227ZZ2(0Z0208IXHITOONnnn08642黔桂喀斯特山区m扬1&ENCZ009227Z00寸TOONNOOZToooN000208
11、I008T009I009TookI00寸TOON一00ZTOGOI000T008008)x900900bOOTOOZ00T0 农 田CB针 叶 林 其他(阔叶林、灌木丛、草丛、城乡用地等)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 行 山 区 针 叶 林()A.垂直分布高差大 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 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2)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 要 由 于 该 山 区()A.山体陡峭 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D.热量充足(3)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条件不同C.耕作技术不同B.水热组合不同D.耕种历史不同 思维导引第题:获取信息.泅:
12、由I行工良*同而至加日应尾去定卷1:2 200 2 400 m(黔桂山区在600800 m):!_ _ _ _ _,;图:囱太行山区针叶林只分布在1 00():2 80()m的高度(黔桂山区各海拔均有分布):,_ _ _ 第题:获取::文: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信息:j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一洼地集合体:调用知识H垂直地域分异窥雨第题:展 就 的二面应而裹亩芬希的E i前a R h荀 i信 息 比 黔 疼 碓(2 800 m)低 i蒜H北方比南.纬度高,水热条件差知识卜|今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I答 案(1)B(2)A(3)B解 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与黔桂
13、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在低海拔地区没有分布,因此太行山区针叶林的垂直分布高差小,A、C 错误。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的总分布面积占比较小,B 正确。黔桂喀斯特山区针叶林面积占比最大处的海拔为600 800米,而太行山区针叶林面积占比最大处的海拔为2 200 2 400米,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高,D 错误。第(2)题,黔桂喀斯特山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分、热量充足,较低海拔地区本应该为阔叶林,但是由于该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山体异常陡峭,导致水土流失快,所以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A 正确,水分和热量充足,通常会使针叶林的分布高度变高
14、,B、D错误。黔桂喀斯特山区土层浅薄、土壤贫瘠,C 错误。第(3)题,读图可知,黔桂喀斯特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较高,可以达到海拔2 80 0 米左右,而太行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较低,只能达到海拔2 0 0 0 米左右,主要原因是黔桂喀斯特山区所处的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海拔较高处水热条件依然较为充足,可以进行农田耕作,而太行山区所处的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以海拔较高处水热条件较差,不能进行农田耕作,B 正确。光照条件、耕作技术和耕种历史对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差异影响不大,A、C、D 错误。|知能升华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热量: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所以垂直自然带谱类似于由赤
15、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水分: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一多一少”变化(如天山的山腰降水多)分异规律自然带基本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自然景观相似垂直自然带谱基带(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山体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类似;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同一山体阳坡比阴坡上限(山地自然带所达到的高度)高;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80 N 60 N 30 N 0 30 S 60 S 80 So n 1 i热 带 雨 林 带 阔 叶 林 带 针 叶 林 带 苔
16、 原 带 冰 川2.影响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影响因素有三个: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如下图所示:少多-垂直带谱一多少高低海拔大/、相对高度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即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
17、雪线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4.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影响山地林线分布高度的因图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林线分布较高;背阴坡林线分布较低纬度:通常纬度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热量越充足,林线分
18、布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林线分布越低海拔: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林线分布越低纬度: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林线分布较低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林线分布较低海陆位置:同纬度相比,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林线分布较高;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林线分布较低|变式训练2.(2020山东二模)青藏高原面积达250万km2,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 0006 000 m,在夏季是个巨大的热源,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高原内部的气温栗高于边缘地区、临近低地或盆地上空相同海拔上的气温,这种增温效应对高原及其周围的地理生态格局有深远的影响。
19、某研究团队沿着大致相同的纬度,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选取了四个样点(下图),收集了 7月份的气温、林线、垂直带谱等相关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的增温效应及其影响。据此完成(1)(2)题。公士 7 8.12纬度(N)26.657月气温/(C 乂 )5 09630.17 中473高程/m30.1()。;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0.35 9.46丙:4 21829.75;_29.58;j _ _4 483:乙;26.65一94.6299.73101.800 103.45经度(E)调查样点的相关地理信息(1)在海拔5 200 m的高度上,7月大气温度最高的是()A.甲B.乙C
20、 两D.T(2)受青藏高原增温效应的影响,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上升雪线降低垂直带基带上限降低林线上升A.B.C.D.答 案(1)A(2)D解析 第(1)题,甲与5 200m相 差 约100 m,气温差约0.6 C,所以甲大约7.5,依次计算,乙大约6.1,丙大约3.46,丁大约一2。综上分析,气温最高的是甲,A正确。故选A。第(2)题,由题中材料可知,青藏高原在夏季是个巨大的热源,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高原内部的气温要高于边缘地区、临近低地或盆地上空相同海拔上的气温,高原内部温度较高,雪线较高,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也较高,对,错误;高原内部温度较高,林线也较高,垂直带基带
21、上限升高,错误,正确。故选D。关键能力三 判读山地垂直带谱图(26类基础图像专项突破15)I真题研析 例3 (2020 江苏卷)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海 拔/m 高山冰”寒漠(1)两山地属于()A.昆仑山脉C.祁连山脉B.秦岭D.横断山脉(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思维导引第 题::获取:图:甲、乙两地经度都位于1。()E附近;:信息:,倒甲山地基带为赏继阔叶林 局用知识H山麓理道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第题:获取信息一 文:国甲乙为同纬
22、度的山地垂直带谱!图:国两山地的基带海拔均在1 5。2 0()。米;乙山地的基带为干热河谷灌丛调用 金 焚风效应:空气越过山地,在背风坡气流知识一 下沉,因海拔降低温度升高形成壬热风答 案(1)D(2)C解 析 第(1)题,由题干可知,甲、乙两山地纬度相同,经度都位于100吨附近,而且甲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横断山脉,D正确。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都处于温带地区,秦岭处于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秦岭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A、B、C错误。第(2)题,由于乙山地地处横断山区,而且位于甲山地的东边,山高谷深,受西边重重山岭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
23、西南季风越过山地,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乙山地的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烈,所以,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属于非地带性现象,C正确。乙山地基带受焚风效应影响,热量充足,A错误。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与山谷风影响无关,B错误。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是因为基带受焚风作用强烈,气候干热,并不是基带原生植被被破坏,D错误。|知能升华1.判断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所处的热量带。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则位于亚热带地区。2.判断南北半球“哪低哪半球”,即同一自然带哪坡低,就是哪半球。如甲图为北半球,乙图为南半球。SAN3.判断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
24、反之则越高;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4.判断阴阳坡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自然带多于阴坡自然带的数量,北半球的山体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北半球南坡自然带数目多于北坡北半球南坡基带的海拔高于北坡5.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雪线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故雪线高)。I变其训生3.(2021天津卷)林芝附近的山地有雪豹活动。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林芝附近的山地中,雪豹在迎风坡的活动范围比背风坡小,这是因为迎风坡()A.雪线低、林线低B.
25、雪线高、林线高C.雪线低、林线高 D.雪线高、林线低答 案C解 析 由材料可知,“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林芝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所以雪线较低,林线较高,由此可知适合雪豹活动的范围相对背风坡较小。故C项正确。关键能力四分析地方性分异规律|真题研析 例4 (2021T月浙江卷)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完成(1)(2)题。(1)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 映 了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的()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地理 一轮 20 自然环境 地域 差异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