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题库.pdf





《《黄帝内经》题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内经》题库.pdf(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经典,做临床第一阶段考核试题题库一、笔试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共出5题,每题3分,占总分数15%)1、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一切不正常得气候变化与有害于人体得外界致病因素。2、恬恢虚无: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恬恢,安闲清静。虚无,心无杂念。3、闭藏:形容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得自然景象.4、痿厥:四肢软弱无力而逆冷得病证。包括痿证与厥证。5、内格:人体内在生理性能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不相协调。6、治未病:含三方面意义。一就是未病先防;二就是已病防变;三就是早诊早治。7、气以度行:气血运行速度与呼吸次数保持一定得比例。8、乱而相引:真气衰败,功能紊乱,非但不能驱邪外出,反招邪气入内。9、五
2、疫:木火土金水五种感受天时不正之气发生得急性传染病。10、神明之府:阴阳就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得场所。11、端络经脉:推求经脉得分布。端络,理出头绪。12、藏象:藏,指藏于体内得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得征象及脏腑得实质形象。13、治节:治理调节。比喻肺佐心以调气血、行营卫、治理诸脏得功能。14、封藏之本:指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得功能。15、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与肝气得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16、毛脉合精:肺主气,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17、府精神明:言经脉中精气得运行正常不乱。18、避溢精气:指精气满溢。遁溢,浮游淫溢之意。
3、精气,即饮之精气。19、卫气内伐:卫气内扰而营卫运行紊乱(卫气内扰,克伐营气)。20、毛蒸理泄:皮毛被风热之邪所蒸而膜理开泄汗出。2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得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22、中焦如近: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得功能,如同混渍食物,使之变化。23、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与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得功能。24、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谓虚邪贼风遇到人体正气虚弱之时,则会留滞于人体而发病。两虚,指虚邪之风与正气虚弱得机体。相得,即相逢、相遇。25、两实相逢,众人肉坚:意为正气充实得人在正常气候下,就会健康无病。两实,指正常得气候变化与人体正气充实;众人肉坚,指肤媵固密。2
4、6、五藏气争:指五脏功能失调,气机失与。27、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所致得筋脉扭转、肢体扭曲、角弓反张等多种症状。转,扭转。反,背反张。戾,身体曲而不直。28、伤寒:病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伤寒泛指感受四时邪气引起得外感病;狭义伤寒指感受寒邪引起得外感病。此处伤寒为广义伤寒,就是外感病得总称。29、两感:表里两经同时受邪发病。如太阳与少阴两感,阳明与太阴两感,少阳与厥阴两感。30、风厥:病名。指太阳受风,少阴气逆而导致得发热汗出,烦闷不除得病症。31、中气喘争:指腹中有气攻冲,肠中雷鸣。由于肠痹,大小肠受盛、传导化物得功能失常所致。32、枢折挈:形容关节弛缓,不能提举活动,犹如枢轴折断一般不能
5、活动。枢,枢纽,此处指关节。折,断也。挈,提举。33、寒厥:以手足厥冷为特点得病证。因阳虚阴盛所致。34、热厥:多次醉酒或饱食后行房事,导致阴虚阳盛得一种病证,以手足热为临床特点。35、癖而内著:意谓寒邪聚积、停留在体内。36、缪刺:病在左刺其右、病在右刺其左得刺络法。37、气血未乱:指体内气血未受到疾病以外因素得干扰,其盛衰状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来。38、中盛藏满:即体内邪气壅盛,脏腑气机壅滞。多由脾胃湿郁所致。中,体内、内脏。盛,邪气壅盛。藏满,气机壅滞。39、中气之湿:即脾胃中焦之气壅滞,水湿不运,湿邪内蕴。中气,指脾胃。40、仓廉不藏:指泄泻、大便失禁等。仓廉,指肠胃。41、门户不要:指
6、泄利不禁,就是由于脾藏失守所致。门户,指幽门、阑门、魄门等仓康之门户。要,通约。42、水泉不止:指遗尿、小便失禁等。水泉,指小便。43、头倾视深:即头低垂不能举,目深陷而无光。就是髓海不足,神气衰微得表现。44、背曲肩随:即背屈曲不能直,肩下垂不能举。就是脏气精微不能营于肩背,心肺失强得败坏之象。随,下垂之意。45、导引按踽:古人用运动肢体、调节呼吸以及按摩等养生保健、防治疾病得方法。46、杂合以治:根据五方病人及其所患疾病不同,综合五方各种治疗手段或方法予以治疗。47、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病证轻浅者,标本兼治。病证急重者,标本单独施治,或治本,或治标,以求治之精专,增强疗效。间,病轻。48、
7、行复如法:对邪气不除,病不愈者,可用上述方法继续用药。49、寒因寒用:用寒药治疗真热假寒证。用白虎汤治脉滑而厥之里热证。50、通因通用:前一“通”字,指邪实于内得泻利证;后一“通”字,即下法。谓用攻下法治疗下利得病证。如用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之类。第二部分 单选题(共出3 0 题,每题1 分,占总分数3 0%)1、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得著作就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 E、温病条辨(A)2、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I)、伤寒杂病论E、脉经(D)3、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脉
8、经(B)4、现存最早得研究 内经得著作就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 素问(D)5、由唐 王冰注,经 宋 林亿等新校正得 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6、现存全部分类注释 内经最完整得书就是A、内经知要 B、黄帝内经素问 C、黄帝内经太素 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E、类经(E)7、黄帝内经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A、目录学书籍 B、医学词典 C、百科大全 D、医学经典 E、经方典籍(D)8、七略就是我国第一部A、目录学书籍 B、医学词典 C、图书分类目录 D、医学经典 E、经方(C)
9、9、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得生命观就是A、心身统一 B、动静统一 C、形神合一 D、五脏统一 E、全身统一(C)10、黄帝内经中所认识得生命规律就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 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 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 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11、气一元论,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得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 B、元气论 C、黄老学 D、形气论 E、阴阳论(B)1 2、“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得养生方法适应于A、春三月B、夏三月C、秋三月D、冬三月E、四时(B)1 3、据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秋三月得养生之道,到冬天易生得病变A、寒变B、疹疟C、飨泄D、痿厥E、洞泄(
10、C)1 4、据 灵枢天年篇所述“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之“四脏经脉”就是指A、心脾肺肾及其经脉B、肝心脾肺及其经脉C、脾肺肾肝及其经脉D、肺肾肝心及其经脉E、肾肝心脾及其经脉(B)1 5、素间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就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1 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飨泄”得机理就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E、以上均不就是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B)1 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得机理就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E、
11、以上均不就是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C)1 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就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得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得精气D、津液E、营血(B)1 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媵理”,“清阳”就是指A、糟粕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得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得精气D、津液 E、卫气(E)2 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就是指A、糟粕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得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得精气D、津液 E、营血(C)2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就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得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得精气D、津液 E、营血
12、(A)2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 出“伤气”得病因就是A、寒暑 B、喜怒 C、湿邪 D、燥邪 E、劳作(B)2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 出“伤形”得病因就是A、寒暑 B、喜怒 C、悲 D、恐E、劳作(A)2 4、据 灵枢本神篇所述,所以任物者谓之A、意 B、心 C、志 D、思 E、虑(B)2 5、据 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有所忆谓之A、意 B、心 C、志 D、思 E、虑(A)26、据 灵枢本神篇所述,意之所存谓之(C)A、意 B、心 C、志 D、思 E、虑27、据 灵枢本神篇所述,因志而存变谓之(D)A、意 B、心 C、志 D、思 E、虑28、据 灵枢本神篇所述,因思而远慕谓之(E)A、意、B、心
13、 C、志 D、思 E、虑29、据 灵枢本神篇所述,因虑而处物谓之()A、意 B、智 C、志 D、思 E、虑(B)30、据 灵枢本神篇所述,神伤得症状就是()A、恐惧自失,破脱肉,毛悴色天 B、愧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天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天 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天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天(A)31、据 灵枢本神篇所述,魂伤得症状就是()A、恐惧自失,破脱肉,毛悴色天 B、快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天C、狂妄不精,当人股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天 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天(C)32、据 灵枢本神篇所
14、述,意伤得症状就是()A、恐惧自失,破脱肉,毛悴色天 B、愧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天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天 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天E、狂者意不存入,皮革焦,毛悴色天(B)3 3、据 灵枢本神篇所述,魄伤得症状就是()A、恐惧自失,破脱肉,毛悴色天 B、愧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天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天 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天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天(E)3 4、据 灵枢本神篇所述,志伤得症状就是()A、恐惧自失,破脱肉,毛 悴 色 天B、快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天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天 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
15、俯仰屈伸,毛悴色天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天(D)3 5、灵枢本神篇指出,肝藏血,血 舍()A、志 B、魄 C、神 D、意 E、魂(E)3 6、灵枢本神篇指出,脾藏营,营 舍()A、志 B、魄 C、神 D、意 E、魂(D)3 7、灵枢本神篇指出,心藏脉,脉 舍()A、志 B、魄 C、神 I)、意 E、魂(C)3 8、灵枢本神篇指出,肺藏气,气 舍()A、志 B、魄 C、神 D、意 E、魂(B)3 9、灵枢本神篇指出,肾臧精,精 舍()A、志 B、魄 C、神 D、意 E、魂(A)4 0、灵枢本神篇所述,肾气虚得症状就是()A、耳鸣 B、形寒 C、手足厥冷 D、面白 E、腰膝痰软(C)4
16、1、据 灵枢 本神篇所述,肝气虚得症状就是()A、恐 B、四肢不用 C、腹胀经浸不利 D、面白 E、腰膝疲软(A)4 2、据 灵 枢 本神篇所述,心气虚得症状就是()A、恐 B、四肢不用 C、腹胀经漫不利 D、悲 E、笑不休(D)4 3、据 灵 枢 本神篇所述,脾气虚得症状就是()A、恐 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C、腹胀,经漫不利D 悲 E、笑不休(B)4 4、据 灵 枢 本神篇所述,肺气虚得症状就是()A、恐 B、四肢不用 C、鼻塞不利 D、怒 E、笑不休(C)4 5、据 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实得症状就是()A、恐 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C、腹胀,经漫不利 D、悲 E、笑不休(C)4 6、
17、据 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得症状就是()A、恐 B、怒 C、笑不休 D、腹胀,经漫不利悲 E、思(B)4 7、灵 枢 营卫生会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之“内外”就 是 指()A、营气与卫气 B、体内与体表 C、白天与晚上 D、气与血 E、阴经与阳经(A)4 8、灵 枢 营卫生会中“血者,神气也”得 含 义()A、神气就是血产生得物质基础 B、血就是中焦化生得精汁奉心神化赤而成 C、血就就是神气 D、血受神气支配 E、血就是心神所化(B)4 9、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营卫五十而复大会得部位在()A、足少阴肾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太阳脾经 E、手太阴肺经(E)5 0、灵 枢 营卫
18、生会篇认为夜半为()A、阴衰 B、阴陇 C、阳衰 1)、阳陇 E、阴阳俱衰(B)5 1、灵 枢 营卫生会篇认为营卫之气在体内一昼夜各运行()A、二十五度 B、三十五度 C、四十5 2、灵 枢 营卫生会篇认为夜半后为(A、阴衰 B、阴陇 C、阳衰 D、阳陇5 3、灵枢 营卫生会篇认为日中为()A、阴衰 B、阴陇 C、阳衰 I)、阳陇5 4、灵 枢 营卫生会篇认为日西为()A、阴衰 B、阴陇 C、阳衰 D、阳陇D、五十度 E、四十八度(D)E、阴阳俱衰(A)E、阴阳俱衰(D)E、阴阳俱衰(C)5 5、灵 枢 营卫生会篇认为,老年人表现为()A、昼不精,夜不瞑 B、不昼瞑 C、夜瞑 D、昼精E、夜昼
19、不瞑(A)56、灵 枢 营卫生会篇认为少壮之人表现为()A、不夜瞑 B、昼不精,夜不瞑 C 昼瞑 D、夜瞑 E、夜昼不瞑(D)57、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血与营卫之气()A、同 名 异 类 B、异名同类 C、异名异类 D、同 名 同 类 E、以上均不就是(B)58、根 据 灵枢决气篇,“常先身生就是谓精”得“精”指得就是()A、先 天 之 精 B、后天之精 C、水谷之精 D、天 地 之 精 气 E、以上均不就是(A)59、根 据 灵枢决气篇,不属于“液”得功能得就是()A、淖泽注于骨 B、熏肤、充身、泽毛 C、骨 属 屈 伸 D、泄 泽 补 益 脑 髓 E、皮肤润泽(B)60、灵枢决气篇 认为“
20、骨属屈伸不利、色天、脑髓消,胫痰,耳数鸣”属 于()A、津脱 B、精脱 C、液脱 1)、血脱 E、气脱(C)61、根 据 灵枢决气,精脱者得表现就是()A、目不明 B、耳聋 C、媵理开、汗大泄 D、骨属屈伸不利,色天,脑髓消,胫痰,耳数鸣 E、色白、天然不泽(B)62、“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出 自()A、素问上古天真论 B、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C、灵枢邪客 D、灵枢本藏 E、灵枢本神(D)63、灵枢邪客认为营气得功能主要有()A、分泌津液 B、刚悍卫表 C、营养四肢 I)、宣发汗液 E、抗御外邪(C)6 4、根 据 灵枢邪客“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指得就是(
21、)A、宗气 B、营气 C、卫气 D、中气 E、水谷精微之气(A)6 5、据 灵枢本藏具 有“温分肉,充皮肤,肥媵理,司关合”作用得就是()A、卫气 B、营气 C、肾气 D、志意 E、五脏(A)6 6、灵枢邪客篇中,“以应刻数”指得就是()A、营气运行失常 B、营气运行节律 C、卫气运行节律 D、营气得作用E、卫气运行失常(B)6 7、灵 枢 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得“两虚”就 是 指()A、自然界气候正常与人体正气充实 B、虚邪之风与人体正气虚弱C、气候异常与人体正气充实 D、气候正常与人体正气虚弱 E、上巨虚穴与下巨虚穴(B)6 8、灵 枢 百病始生篇认为“两实相逢”得“两实”就 是 指
22、()A、正常得气候变化与人体正气充实 B、虚邪之风与人体正气虚弱C、气候异常与人体正气充实 D、气候正常与人体正气虚弱 E、上巨虚穴与下巨虚穴(A)6 9、据 灵 枢 百病始生篇 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得观点,“清湿”所伤得部位就是()A、上部 B、下部 C、五脏 D、经脉 E、络脉(B)7 0、据 灵 枢 百病始生篇 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得观点,“风雨”所伤得部位就是()A、上部 B、下部 C、五脏 D、经脉 E、络脉(A)71、灵 枢 百病始生篇认为虚邪传于输脉时,其症状表现为()A、肤痛恶寒 B、肌痛时作 C、洒淅喜惊 D、肢节痛,腰脊乃强 E,肠鸣飨泄(D)72、灵枢 百病始生篇
23、认为积著于肠胃之募原,其症状表现为()A、饱食则安,饥 则 痛 B、饥 饿 则 安 C、饱则积见 D、饥则积不见 E、饱则积不见(A)73、灵 枢 百病始生篇认为虚邪传舍于肠胃之时,则症状表现为()A、腹部疼痛 B、贲响腹胀 C、恶心呕吐 D、肠鸣便澹 E、洒淅喜惊(B)74、灵 枢 百病始生篇认为积著于缓筋,其症状表现为()A、饱 食 则 安 B、饱食则痛,饥则安 C、饱则积见 D、饥则积不见 E、饱则积不见(B)75、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虚邪传舍于肠胃,多 寒 则()A、贲响腹胀 B、腹部疼痛 C、肠鸣飨泄 D、便澹出麋 E、恶心呕吐(C)76、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虚邪传舍于肠胃,多 热 则(
24、)A、贲响腹胀 B、恶心呕吐 C、肠鸣飨泄 D、灌出麋 E、腹部疼痛(D)77、据 灵 枢 百病始生篇 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得观点,“喜怒不节”所伤得部位就 是()A、上部 B、下部 C、五脏 D、经脉 E、络脉(C)78、据 素 问 生气通天论,出 现“首如裹”病证得原因就是()A、寒 B、暑 C、湿 D、风 E、燥(C)7 9、据 素问生气通天论,“烦则喘喝,静则多言”就是由于()A、寒邪外束 B、暑热薰蒸 C、湿邪困表 D、风邪袭表E、湿邪蕴蒸8 0、据 素 问 生气通天论,薄厥得病因就是()A、七情所伤 B、饮食所伤 C、劳作所伤 D、六淫所伤(B)E、以上均不就是8 1、据 素
25、问 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则 生()A、水肿 B、偏枯 C、瘗癖 D、风疟 E、大疔(A)8 2、据 素 问 生气通天论,“开阖不得,寒气从之”则 生()(C)A、痈肿 B、大偻 C、座痛 D、疹 E、用8 3、据 素 问 生气通天论,“因而强力”则 伤()A、肝 B、心 C、脾 D、肾 E、肺(B)8 4、据 素 问 生气通天论得论述,五脏阴精亏损得主要原因就是(D)()A、五味失调 B、感受六淫 C、情志所伤残 D、阳热耗伤 E、劳倦所伤(A)8 5、据 素 问 生气通天论,煎厥得主要病机就是()A、阴虚阳亢 B、气血上逆 C、风中经络 D、痰迷心窍 E、热闭心包(A)8 6、据 素 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帝内经 题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