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知识手册.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手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基础知识手册.pdf(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上篇文言文部分一、论语(节选)【原文在线】子日:“学 而 时 习 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 乎?与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传不习乎?”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 曰:“学而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则殆。”子日:“由,诲 女 知 之 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 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日:“三 人 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 为 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 日:“
2、岁 寒,然 后 知 松 柏 之 后凋也。”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 恕 乎!己 所 不 欲,勿施于人。”【知识梳理】1.积实词(1)有 朋 自 远 方 来,不 亦 乐 乎:志同道合的人)快乐(2)人 不知而不愠,不 亦 君 子 乎:道德上有修养的人(3)吾 日:箪 替 身:为 人 谋 而 不 当 乎: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尽心竭力(4)与朋友交而不慎乎?住不习乎:宴诚,诚实/老师传授向知识,(5)学 而 不 思 则 明,思而不学则中:迷惑/有害(6)见贤思寺焉,见不贤而内自簟也:看齐/自我左省(7)其不粤为而以之:缺点、不好的地方/改 定,(8)士 不 可 以 不 必
3、 笠 住 事 而 道 远:亚强,勇毅/责任重士,2.辨多义(1)知:温故而知新(理解,体会)人不知而不愠(了解)(2)为:多人樵而不忠乎(替)而以为师矣(担任,做)知之为知之(是)仁以为己任(作为)3.明通假(1)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2)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是 知 也。“知”通“智”,聪明4.懂活用(1)学而学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温革而知即 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学过的/识/新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3)见用思齐焉:形容词作名词,贤人,即有道还有才能的人(4)择 其 善者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长处,好而地方(5)1以为己任:形容词作动词,实现“仁”,的理想5.通古
4、今(1)可 以 为 师 矣(古 义:可 以 凭 借;今文:表示允许或能够)(2)号知也(古义:也 这;今义:表示肯京判断的动词)(3)死而后J(古 义:也 匕 今 义:已经)6.问 题 探 究(1)语录主要涉及了哪三个方面的问题?请各举一例说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知 之 为 知 之,不 知 为 不 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请写出出自语录的成语,并加以解释。(3个即可)示例:死而后巳:死 了 以 后 才 停 止。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比喻贲任重大。择善而从
5、:选择其中好的方面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3)你觉得哪一则对你最有启发?请谈谈理由。示例:“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殆“,因为它使我懂得了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才能取得成效。二、桃花源记(陶渊明)【原文在线】普太元中,武 陵 人 捕 鱼 为 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夏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c便舍船,从口入。初 极 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谿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常,并怡然自乐。
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 酒 杀 鸡 作 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发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 其 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语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知识梳理】1.积实词(1)落英乎纱:繁多的样子(2)停便春石 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 其%.(3)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4)有良山美池
7、桑竹之时:类(5)时的交通:田间的小.路(6)番/垂 雪:老人和小孩 兵 套 之:注尽(8)由喉隼:感叹惋惜(9)余人善复孽至其家:邀请(1。)便 茗IJ M:沿(顺 着)从 前 妁(旧 的).(ID申太守:一,特指到尊长那里去(12)欣然规往:让划 2(13)后遂无问 厚 者:渡口2.多词一义“缘溪行”的“缘”与“便 扶 向 路”的“扶”都是“沿着”的意思。(2)“悉 如外人”的“悉”和“咸 来 问 讯”的“咸”,还 有“皆 出 酒 食”的“皆”都是“郁”的意思。(3)“便 要 还 家”,“要”(通 假 字)和“余人各 复 延 至 其 家”的“延”都 是“遨 蜜”的意思。(4)“不 足 为
8、外 人 道 也”的“道”与“此中人语云”的“语”都是“逸”的意思。(5)“便 扶 向 路”的“便”与“遂 与 外 人间隔”的“遂”都是“土 星 篁”的意思。3.辨多义(1)寻:号向所志(寻找)寻 病 终(随 即,不久)(2)舍:施 令 船(丢 弃,舍弃)屋金俨然(房屋)(3)志:处显有之(做记号)寻 向 麻 椒 做 的 标 记)(4)遂:遂 迷,不 复得路(终于)餐与外人间隔(于是)言承无问津者(就)(5)为:武蕨人捕鱼多业(作为)不 足 为 外 人 盘 也(对,向)4.明通假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5.懂活用(1)渔人甚 早 之:对 感到诧异(2)复跑行:包甑 欲 务 其 林:穷尽、走
9、到头(4)林g水源:消失(5)寻向所声:做的标记 未 果:实 现6.通古今(1)芳 草 军 方(古 义:鲜 艳 美 丽;今义:味 道 好),(2)阡 陌 国 旭(古 义:交 错 相 通;今义:邮电和运跖。的总称)(3)率 率 干 邑 人(古 义:妻 史L女;今义:丈夫而配偶)(4)来 此 挚 卿 古 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 出 诲的境地)(5)手迨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金员:表条件的连词)7.内容概括第 一 段:渔 人 惊 异 于 桃 林 美 品,欲穷其 林。第 二 段:总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 尚。第 三 段:渔人在桃花源做客以及辞去妁经过。第 四 段:太 守 派 人 寻
10、找 桃 花 源,不复得 路。第 五 段: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8.情节线索本 文 以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虚构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 开 桃 花 源、再 寻 桃 花 源 的 曲 折故事。9.问题探究(1)“黄发垂髯”分 别 指代什么人?“黄发 垂 暑,并 怡 然 自 乐”展 现 出 一 幅 怎 样的生活图身?“黄 发 垂 髻”分 别 指 代 老 人 和 小 孩。“黄 发 垂 髯,并 怡 然 自 乐”展现出一幅和 谐 安 宁、自褥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2)“便 要 还 家,设 酒 杀 鸡 作 食”“余人各 复 延 至 其 家”表 现 了 桃 花 源 中 人 们 3 热情好客
11、的淳朴民风。(3)第 三 段 写 道:“此 人 一 一 为 具 言 所闻,皆叹惋。想-想,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何“皆叹惋”?渔 人 说 的 是 秦末以来战乱不 息 的 历 史和 民 不 聊 生 的 社 会 现 实。桃 花 源 中 人叹惋的是:为 桃 源 外 的 世 界 如 此 动 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4)桃 花 源 人 在 送 渔 人 离 开 时 嘱 咐 他“不 足为外人道也”是 因 为 他们害怕世人来 破 坏 他 们 与 世 隔 绝 的 和 平 安 宁 的生活。(5)陶 渊 明 生 活 在 政 治 黑 暗、战 乱 频繁、民 不 聊 生 的 时 代。他 笔 下
12、 的“桃花源”其 实 并 不 存 在。那 么,陶渊明描写这 一 世 外 桃 源 有 什 么 用 意 呢?你怎么评价诗人的社会理想?表达诗人的社会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 人 劳 动,安乐富足,宁 静 淳 朴 的 和 谐 生 活;也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c评价: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和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社会,寄 托 了 作 者 的 社 会 理 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 望,同 时 批 判 了 当 时 的 黑 暗 社 会,具有 一 定 的积极意义。但 它 只 是 一 种 幻想,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三、陋室铭(刘禹锡)【原 文 在 线】山不在高,有
13、 仙 则 名 c水 不 在 深,有龙则灵c斯 是 陵 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色 入 帘 青。谈 笑 有 鸿 儒,往来无白To可 以 调 素 琴,阅 金 经。无 丝 竹 之 乱耳,无 案 牍 之 劳 形。南 阳 诸 葛 庐,西蜀子云亭。孔 子 云:何恒之有?【知识梳理】L积实词(1)斯是陋室:这(2)吾德馨:只(3)春色小帘青:映入(4)往来宝目 没有学问的人(5)阅争季:佛经 无 未 庇 之 劳 形:官府的公文 2.辨多义(1)是:斯 早 陋 室(判 断 词,是)号 而 也(论语)(这)(2)往来:d)往 来 无 白 丁(表 示 交 往 的人)其 中 往 米 种 作(桃 花源记)(表,
14、示荣来往往的人)3.懂活用(1)有 仙 则 名:著 名,出名 有 龙 则 克:星聂 苔 痕 上 麻 绿:美 上J L上(4)草 色 入 帘 单 名 词 作 状 语,便 变黄(5)无丝竹之乱耳:使 扰乱 无 案 牍 之 药 形:使 劳累4 .通古今(1)惟 吾 德 十(古 义:香 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乙香)(2)无 案 牍 之 劳 亭(古 义:形 体,身 体;今义:形状).5 .问题探究(1)本 文 采 用 了 什 么 写 法?通 过 对 陋室的描写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托 物 言 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4 和安贫乐道的情趣。(2)本文从 哪 几 个 方 面 表 现 陋 室 不
15、 陋?请简要概括。四个方面。品 德 高 雅:惟 吾 德 馨;环境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的人雅:谈 笑 有 鸿 偌,往 来 无 白 丁;情 趣 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3)作 者 描 述 自 己 的 陋 室,为何还要写“南 阳 诸 葛 庐,西蜀子云亭”?用 诸 葛 庐、子 云 亭 类 比 说 明“腰室 不履,也 表 达 了 作 者 以 古 代 贤 人 自 况,也有古贤的志趣和抱负。(4)陋 室 铭 引 用 孔 子 的 话“何 陋 之有”结 尾,有何作用?孔子的原话是“君 子 居 之,何庖之有引用孔子的话作结,巧妙地回应了前文“惟 吾 德 馨”一 句,再 次 强 调 陋 室 不 断的原
16、因在于室主人的品德高尚,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中心的作用。(5)在 物 质 生 活 日 益 丰 富 的 今 天,你如何看待刘禹锡的生活态度?示例:不论是居住陋室,还 是 身 居 豪 宅,最重要妁是居住的人“德馨”。四、爱莲说(周敦颐)【原 文 在 线】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盛 爱 牡 丹。于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濯 清 旌 而 不 妖,中 通 外 直,不 蔓 不 枝,香 远 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之 爱,随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于者何人?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知
17、识 梳理】L积实词(1)可爱者甚苦:生(2)出淤泥而木挚:沾染(3)濯 清 涟 而 未 妖:洗 涤/美 丽 而 不端 庄(4)旁 旁 净 植:耸立的样子2.辨多攵,清:濯涉涟而不妖(清漱)香京益W(清香)3.懂活用(1)不及不枝:长 枝)/生 枝 杈(2)香年益清:远撞4.通古今.(1)亭亭净根(古义:文;今义:种植)(2)耳乎众奏(古义:理当;今义:合适)5.问觥探究(1)爱 莲 说 中 菊、牡 丹、莲 各 比 喻 生活中的什么人?你 从 文 中 看 到 了 作 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菊”比 喻 隐 士;“牡 丹”比 喻 爱慕富贵的人;“莲”比 喻 品 德 高 尚 的 人。作者的生活态度:不
18、愿 与 世 俗 同 流 合 污、洁身自好。(2)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提 示:围 绕“不 同 流 合 污”“不 慕 名 利”“特 立 独 行”“洁 身 自 好”“庄 重”“质朴”“正直”等作答。示例:作者心中的君子应该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豁达的商贵品质。(3)“牡 丹 之 爱,宜 乎 众 矣”从 字 面 来看,是 说 爱 牡 丹 的 多 而 爱 莲 者 少,作者的 言 外 之 意 是:爱 要 富 贵 的 人 多,作者的知己少。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5追逐名利的世态。(4)爱莲说和 陋 室 铭 在主 旨和 写法上有何异同?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铭 通 过 对 所 室
19、的 描 绘,表现作者安贫乐 道、高洁傲岸的志向和追随古代名贤的 志 趣 和 抱 负。爱 莲 说 以莲谕人,是作者心志的写照,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 操。此 外,陋 室 铭 引 用 孔 子 的 话 增 强 了 文 章 的 说 服 力,爱 莲 说 运 用“菊”和“牡 丹”进行衬托。(5)古人云:“近 朱 者 赤,近 墨 者 黑。”这与 本文 的“出 淤 泥 而 不 染,濯谓涟而不妖”看 法 相 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示例一:同 意“近 朱 者 赤,近 墨 者 黑”,人 的 思 想 受 环 境 影 响,“孟 母 三 迁”说的即是这个道理。示例二:同意本文的观 点,只要保持坚贞的
20、节操,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影响。五、三峡(郦道元)【原 文 在 线】自三 峡 七 百 里 中,两 岸 连 山,略无阙处。重 岩叠 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峨月。至于夏水黑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 冬 之 时,则素湍绿潭,回 清 倒 影,绝城 多 生 怪 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 至 晴 初 霜 旦,林 寒 涧 萧,常有高猿长 啸,属 引 凄 异,空谷传响,哀 转 久 绝,,故渔 者 歌 日: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知识 梳理】L积实词(1)白 非 丹 午 率 小
21、 正午/半夜(2)沿 溯 起L逆流而上 乎N倒 影:回旋的清波(4)*欣其 间:急流冲荡 血 力 凄 异:接连不断2.辨多V(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目非亭午夜分(如果)(2)绝:落溯阻学(断绝)绝点 多余 怪柏(极,最)爰 转 久 绝(停止)(3)素:则素湍鬼潭(白色的)调*琴(不加装饰的)(4)属:属 凄 异(连接)在田美池桑竹之服(类)3.明通假略无阙处。“阙”通“缺”,空 缺、中断4.懂活用(1)虽乘否御风:飞奔的马(2)回/向 影:清 波(3)晴高承旦:结整5.通 古 今.(1 )或 王 命 急 宣(古 义:今义:或著)(2)虽 乘 奔 御 风(古 义:史 缠;今义:虽法)(3)
22、不以第也(古义:抉;今义:疾病)(4)艮多血味(占义:实在;今 义:良好)(5)麻寒涧 肃(古 义:氮覆;今义:严肃)属 引 凄 鼻(古 义:交接;今义:属于,6 归属)6.问题探究(1)三 峡 是 从 哪 两 个 方 面 具 体 描 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分 别 突 出 三 峡 怎样的特点?从山、水 两 方 面 来 写。先 写 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后 写 水,侧重描 绘 不 同 季 节 的 不 同 景 象:夏季奔放美,春冬清幽美,秋季凄婉美。(2)三峡 为 何 重 点 写 三 峡 的 水,而不是 山?写水为何先写“夏 水”呢?作 者 是 为 江 水 作 注,重 点 是 写 水;写
23、水先写夏水,后 写 春 冬 之 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 疾,最具有特点。(3)从 全 文 看,三峡 结尾引用歌谣的作用是什么?进一步突出三块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块秋天箫瑟凄凉的气氛。六、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原 文 在 线】元 丰 六 年 十 月 十 二 日 夜,解 衣 欲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无 与 为 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 亦 未 寝,相与步于中庭。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水 中 藻、苻交横,盖 竹 柏 影 也。何 夜 无 月?何 处 无 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知识梳理】1.积实词(1)怀 民 亦 未 窣:睡 觉,入睡(2)加青步于市庭:共
24、同,一起(3)而演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漱2.辨多义(1)至: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到)寡曲之至(极点)(2)寻:遂至承关寺寻张怀民(寻找)未 果,,病终(不久)3.懂活用相与邙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4.通古多(1)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古 义:星受;冬义:但是)(2)但 少 斗 如 吾 两 人 者 耳(古 义:潼闲的人;心工:与某事无关的人)5.问题探究(1)哪 些 语 句 表 明 作 者 与 张 怀 民 友 谊深 厚?念 无 与 为 乐 者,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本 文 议 论 的 句 子 是“何 夜 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
25、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流露出了作者贬请的悲凉,对人生的感慨,赏 月 的 欢 喜,漫 步 的 悠 闲 等 种 种 微妙复杂的感情C(3)请写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水 中 藻、若 交 横,盖竹 柏 影 也”,作 者 用“积 水 空 明”四个字,来 比 喻 庭 院 中 月 光 的 清 澈 透 明,给人 以 一 池 春 水 的 静 谧 感;用“藻、苻交横”四个字,来 比 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 有 水 草 摇 曳 的 动 态 之 美,整个意境 号 中 有 动,动而愈见其铮。(4)“闲”字 是 本 文 的 文 眼。文中有很多 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基础知识 手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