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B(解析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实验探究题B(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探究题B(解析版).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专练1 3 实验探窕题B1.疫情期间,长期居家隔离不能出门,于是像练瑜伽、踢翅子、做广播操、跳绳等运动成为一种时尚。小聪同学想测出自己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小云设计实验方案。(1)简要的实验步骤:用电子秤测出_ _ _ _ _ _ _ _(填物理量与其对应字母);用 测出跳起的高度h (脚离地面的高度);用 记录跳n次(填物理量与其对应字母)。(2)请在如图虚线框中设计该实验数据记录表格。(3)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表达式P=,(4)小云先用较慢的速度跳绳,测得功率为P i,然后用较快的速度跳绳,测得功率为P 2,则,P i P 2(填“”、=”或【答案】(
2、1)自己的质量m:刻度尺:秒表;所用的时间t;(2)如上表所示;酗t(4)【解析】(1)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表达式:p=*=巴喳1,t t实验步骤:用电子秤测出自己的质量m;用刻度尺测出跳起的高度h (脚离地面的高度);用秒表记录跳n次所用的时间t;(2)根据测量步骤要测量的物理,设计的表格如下所示:自己的质量m/k g跳起的高度h/c m跳n次所用的时间t/s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P/W(3)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表达式:p=W=nmgh.t t(4)用较慢的速度跳绳,测得功率为P i,然后用较快的速度跳绳,测得功率为P 2,以较快的速度跳绳_ _ _ _ _ _ _ _ _ _ _
3、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时,相同时间内跳的次数多,由表达式可知功率较大,则P 1 V P 2。2.跳绳是初中生比较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小华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估测自己跳绳时克服重力的平均功率(不计绳重)。(1)用 测量自己的质量m;(2)估测自己平均每次跳起的高度h (人的重心上升高度);(3)用(填测量器材)记录跳
4、n次所用的(填物理量与其对应的字母)。(4)数据处理:自己所受的重力G=;每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G h=,则跳n次所做的总功W,e=n W=;则平均功率P=【答案】(1)磅秤;(3)秒表;时间;m g;m g h;n m g h;迪t【解析】(1)(3)根据前面的分析,用磅秤测出自己的质量m和跳起的高度h.还要用秒表测出时间t;(4)自己所受的重力是G=m g:每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G h=m g h,则跳n次所做的总功W总=n m g h,则平均功率P=P=j L=n in g h.ot t3 .某同学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5、:步 骤1:让钢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 i,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 i;步骤2:让钢球从斜面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 2,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 2步骤3:改变钢球的质量让钢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 3。图甲 图乙(1)比较V I、V 2,可知V I V 2 (选填或 =),原因:钢球的重力势能越大,转化为 钢 球 的 动能越大。(2)设计步骤1和步骤2的目的是。(3)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后,碰撞到斜面底端水平放置的木块后继续向前运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一3实验次数1234小
6、车初速度v/cms-18162432小车滑行的距离s/cm104090160(1)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质量相同时,小 车 的 动 能 与 小 车 初 速 度 的 数 量 关 系 是;(2)小明同学发现,在小文实验的基础上,只要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理量,就能推算出每次小车到达平面时的动能大小。所,需测量的物理,量及洲h量物理量的方法:-计算动能的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动=.v.O.OQ.O.O.O 图2小轩设计了如图2实验,让小球静止从斜面上滚下后与固定在右端的弹簧碰撞,斜面底端和平面平滑相接。(3)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小球质量的关系,应_ _ _ _ _ _ _ _(写出简要做法和目
7、的)。实验中小轩发现小球压缩弹簧后被弹簧弹回到斜面上,为了研究小球被弹回到斜面上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小轩分别将玻璃板、木板和毛巾铺在接触面(含斜面和平面)上,进行实验,而 保 证 小 球 质 量 和 高 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发现当小球在玻璃表面滚动时被弹回的高度最大,在毛巾表面滚动时被弹回的高度最小,因此小轩认为小球被弹回的高度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4)小轩在实验所得结论基础上进行推理,接触面越光滑小球被弹回的越高,如果接触面光滑到没有摩擦,那么小球将。(5)小 轩 在(4)中用到一种科学方法,在 的实验中也使用到了。A.阿基米德原理B.杠杆原理C.牛顿第一定律D.欧姆定律E.
8、焦耳定律【答案】(1)小车的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2)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摩擦阻力f;将小车放在图中的水平面匕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拉动,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小车所受的摩擦阻力f;f s;(3)应使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静止滚下,观察弹簧被压缩的程度;相同;(4)小球将能上升到初始高度,并在斜面和弹簧之间往复运动;(5)C o【解析】(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小车初速度变为第一次速度的2倍、3倍、4倍时,小车滑行的距离变为第次的4倍、9倍、1 6倍,由此得出小车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是:小车的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2)根据减少的动能是克服阻力做了功,根据W=f
9、 s,要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摩擦阻力f;方法是:将小车放在图中的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拉动,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小车所受的摩擦阻力=尸);浦 小 的 册 的 笙 干 市 口13麽埠所御的工力,RU F“=W =Fs=f;.5实验序号弹簧弹簧长度/cm弹簧材料压缩量/cm小球在斜面上高度/m1甲20合 金 120.182甲20合 金 130.403乙20合金220.224丙30合 金 120.125T30合金220.15(1)实验中,释放弹簧后,弹簧的 能最终转化为小球的 能。(2)比较(选填实验序号),说明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与弹簧的形变
10、大小有关。(3)由实验结果可知,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还与弹簧的 有关。【解析】(I)释放弹簧后,弹簧会推动小球,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小球的动能转化为小球的重力势能,到达最高点时动能全转化为重力势能;本实验是通过比较小球在斜面最高点时的高度来比较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属于转换法;(2)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与弹簧的形变有关时,需要控制弹簧的长度、材料相同,形变的程度不同,故需要比较实验1、2;(3)通过比较1、4或 3、5 两个实验可知,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通过比较I、3 或 4、5两个实验可知,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8.高空抛物是极不文明且会对他人造成危害的行为,通
11、过学习重力势能后,小杨想用实验来探究造成危害的因素.她认为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砸到木桩上能对木桩做功,使木桩陷人沙土中。然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m A m B =m c=m D;h A=h B h c=h D)(1)实验中是根据 来判断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 法。(2)小球由高处自由下落过程中,重 力 势 能 转 化 为。通过观察A、B两小球的实验,发现B组木桩陷入沙土更深,说明当高度相同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 有关。(3)通过观察 两小球的实验,说明当小球质量相同时,重力势能的大小还与 有关。(4)小杨还想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运动轨迹是否有关,于是找来一根光滑管道,把小球D 从与C
12、球高度相同的管道顶端释放,发现木桩陷人沙土的深度与C球作用的深度相同,由此判断重力势能大小与运动轨迹(选 填“有关”或“无关”)。【答案】(1)木桩陷入沙土的深度;转换;(2)动能;质量;(3)B C;高度;(4)无关。【解析】(1)本实验中,小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木桩陷入沙土的深度来反映的,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2)小球在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变大,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比较A、B两球,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相同,B球质量大于A球质量,发现B球下的木桩陷入沙土的深度更大,说明B球的重力势能较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下落高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实验次数弹簧的压缩量4L物块
13、滑行的距离s1较小较短2较大较远3最大最远(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该方法叫做 法。(2)分析比较表中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结论:【答案】(1)物块滑行的距离s;转换;(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弹簧的压缩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解析】(1)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于用仪器直接测量,本实验是通过比较物块滑行的距离s来判断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弹簧的压缩量越大,物块滑行的距离越远,弹性势能越大。1 0.如图所示,小梦学习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弹簧测力计、若干钩码(每个钩码重均为0.5 N)等实验器材,探 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4、”。(1)实验前,小梦观察到杠杆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选 填“左”或“右”)调节。(2)将天平调整好后,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3个钩码,应 在B点挂 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 o在上述实验中,若将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两端同时去掉一个钩码,杠杆(选填“仍然平衡”“沿顺时针旋转”或“沿逆时针旋转”)。(3)如图乙所示,小梦用弹簧测力计替代钩码,在B点竖直向下拉,然后将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 弹 簧 测 力 计 的 示 数 将 逐 渐 (选 填“变大”或“变小”),原因是(4)在实验
15、中,改 变 力 和 力 臂 的 大 小 得 到 多 组 数 据 的 目 的 是 (填序号)。A.使测量数据更准确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答案】(1)左;(2)2;力臂的大小;沿逆时针旋转;(3)变大;力臂变小;(4)C o【解析】(I)实验前,如图甲所示,杠杆右端下沉,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实验过程中,杠杆支点在中央位置的目的是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设一个钩码的重力G,格的长度为L,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ILI=F2L2得3 G X 2 L=n G X 3 L解得,n=2他 应 在R占 桂?个 钩 码,才
16、能 伸 杆 杆 在 水 平 位 置 平 衡.9实验次数物重使用动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F/NG/N11.000.6521.500.932.001.15T+A在研究定滑轮特点用一按图甲操作,一觉得读数不方便厂于是把掰力计倒过来,一即测分洋吊环系在转绳上,用手拉挂钩,测 力 计 的 示 数 会 (选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的重力,其原因是(不计绳重及摩擦)。(2)在研究动滑轮特点时,按图乙操作,记录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 大于物重 G的一半,其原因是。如果不更换动滑轮,为了使测出的拉力接近物重的一半,请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3)小明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第二次实验中,若
17、 钩 码 在 2s内匀速 提 高 1 0 c m,则拉力做的有用功是J,拉力做功的功率是 W,此 时 动 滑 轮 的 机 械 效 率 为。(不计绳重和摩擦)乙IHnuu甲【答案】(1)小于;测力计有重力;(2)动滑轮有重力;提升重力更大的物体;(3)0.1 5;0.0 9:8 3.3%。【解析】(1)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时,弹簧测力计受力情况是:受到向上绳子的拉力,受到向下的重力和手的向下拉力。这时测力计测量的是手向下的拉力,大小等于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与测力计的重力之差。所以在匀速拉动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实验会造成测量值会小于钩码的重力。(2)人在提升重物时把动滑轮也提起了,所以动滑轮本身的重力
18、是存在差异的最主要原因;由于转轴之间有摩擦,绳也有一定重量,导致拉力增大。如果不更换动滑轮,为了使测出的拉力接近物重的一半,可以换用轻质动滑轮或提升重力更大的物体;(3)拉力做的有用功:W 有 用=G h=1.5 NX 0.1 m=0.1 5 J;使用动滑轮时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拉力端移动距离s=2 h=2 X 0.1 m=0.2 m,拉力做的总功:W*=F s=0.9 NX 0.2 m=0.1 8 J,拉力做功功率:P=S。町=0.0 9 W;t 2s(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V有 曳x 1 0 0%=O.1 5 J X 1 0 0%-8 3.3%。w 总 0.1 8.T1 3.在 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探究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