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二册.pdf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二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二册.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 课 笔 记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学校 年级601班授课教师 科目美 术无 为 县 开 城 中 心 学 校 制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的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二、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分析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
2、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一)目标: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二)要求:1、初步了解中外优
3、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四、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大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 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
4、进学生的智力发展。3、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时进行直观教学。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6、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五、课时安排周次起 讫时 间课 题课时备注12.2 43.21、明与暗123.33.92、寻找美的踪迹133.1 03.1 63、泥浮雕143.1 73.2 34、画扇面153.2 43.3 04、画扇面163.3 14.65、我设计的服装1放假一天74
5、.74.1 36、图文并茂184.1 44.2 06、图文并茂194.2 14.2 77、奇思妙想11 04.2 85.48、世界奥林匹克日放假一天115.55.119、二十年后的学校1125.125.189、二十年后的学校1135.195.2510、我们即将毕业1145.266.111、电脑美术1156.26.812、我国古代建筑艺术1166.96.1512、我国古代建筑艺术1放假一天176.1616.22期末复习1186.236.29期末复习1196.307.6期末考试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二册(全册)1、明与暗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儿何体写生的意义。
6、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课 时 1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3.情 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引盲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教 具 准 备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2.射灯。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4.投影仪。5.范画两幅 6.铅 画 纸 一 张(4 k)、
7、铅笔、美工刀。学 具 准 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教学评价1 .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2 .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3 .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教学过程:活动一:欣赏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1 .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活动二:探 究 新 知(设计意图
8、: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2 .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9、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活动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 面(即直接受光面),灰 面(即侧面受光面),暗 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 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 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10、课件演示)2 .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活动四:主 动 参 与(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3.然看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
11、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活动五:学生实践(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作业设计: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B、明暗交界线不准;C、投影不准;D、排线问题;E、反光太亮。活动六:欣 赏 讲 评(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1.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
12、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2、寻找美的踪迹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节课就是用相机来记录我们身边的美。课 时 1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综合探索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肌理的美2、合理构图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教具准备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 粉 笔 墨 水 宣 纸学具准备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课件内容1、不同数量花的欣赏2
13、长城远近照片的欣赏3、树林、沙漠以及树叶、沙粒的欣赏图片4肌理图片的欣赏教学评价1、在学生回答感受时加以肯定,并对创意好的回答突出表扬,对欠缺的回答进行补充。2、对学生作业肯定的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以改善。优秀作业要给予表扬,并指出优点所在。教学过程:活动一: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儿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一、图片二和图片三)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我们一 起 来 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活动二: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飞(展示课件图片四、图片
14、五和图片六)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活动三: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七和图片八)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学生回答完后再欣赏课件九和课件十。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活动
15、四:教师请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石专瓦也美丽。我们的学校很美丽,。晚质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活动六:作业设计学生作业提出要求,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指导,并要求给作品起名字。作
16、业完成后,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3、泥浮雕学习领域手工制作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动物或者景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浮雕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课时1课 时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制作泥浮雕。教学难点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教具
17、准备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示范用材料”学具准备陶泥、泥塑工具、报纸、画稿、抹布课件内容1、浮雕图片2 浮雕的概念3、制作步骤教学评价1、大胆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泥浮雕2、装饰方法多样,作品突出3、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教学过程:活动一:欣赏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生答:想)2、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如:中国唐朝的 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周隹、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这不仅有中国的雕塑还有外国的,看还有我们家乡的雕塑呢!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教师拿同学以前做的泥笔筒或完全立体 的 雕 塑(本地
18、特有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3、揭 示“浮雕”的概念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用隹。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学生回答: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认识、了解浮雕,先由学生揭示浮雕的概念,然后老师给以总结活动二:学习制作泥版浮雕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
19、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2、那怎样做呢?来看书上下方的步骤图,请同学说出制作泥版浮雕的步骤,师生共同演示制作一条鱼的泥浮雕制作泥版浮雕主要有以下儿个步骤:1、揉泥2、拍泥板3、割边4、画形象;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画形象时我们可以参考我们制作漏印版画时制作的形象。5、堆出大的形体;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生答:用搓、捏、压、剪、亥 IJ、画等方法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们按照刚才画出的形象,利用水作为粘合剂,将他们粘在底板上。)6、塑造形象局部;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装饰的方法?这一步实际上就是绘画过程中的精细描绘。我们要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
20、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亥 I、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活动三:创作.评析1、分小组讨论你打算怎样表现泥浮雕选出代表谈一谈想法2、小组合作、实践3、评析作业将小组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请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作品,其他小组可提宝贵的意见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作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板书设计:泥雕塑课件展示 制作步骤揉泥排泥板割边粘墙和窗框刻出砖痕粘花4、画扇面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精华的团扇为学习内容
21、,进行欣赏、评述、设计等活动。教材呈现了扇面以山水、人物、花鸟等为题材的团扇欣赏。课 时 2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应 用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不同的扇面形式。2、技能:尝试运用山水或花鸟画技法作扇面绘制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扇面作画的特点及步骤。3、情感:通过学习、欣赏,了解我国丰富的扇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验扇子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第二课时: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走近祖国传统扇文化,了解并掌握扇面的各种不同形式。第二课时:扇面的构图与布局。教学难点第二课时: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体会扇面画之美第二课时:用水墨技法绘制扇面,
22、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要注意利用扇面纸质和宣纸吸水性不一样的特点。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不同种类的扇子范作、空白扇面。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色盘、较硬的白纸、扇架。学具准备 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扇子。笔墨纸砚、国画颜料、裁纸刀、剪刀等工具。(可带造型各异的白坯扇)课件内容1.谜语2常见的扇面外形3、四幅古代山水、花鸟扇面画。4.欣赏多幅扇面画作品5.扇子博览会6.时尚的扇面画教学评价1、能否体会扇面画的装饰作用,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2、能否根据所选扇面的形状合理的进行构图。3、能否积极参与自评与互评活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绕口令,
23、咱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读得最顺畅。课 件1出示绕口令:“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学生在小组间内展开读绕口令比赛。这段绕口令实际上是个谜语,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吗?(扇子)虽然空调、电扇早已面世,可是扇子因其经济实用、小巧玲珑、携带方便,更因扇文化的历史悠久及扇面画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人们所喜爱。咱们今天就-起来体会扇面画的魅力。(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绕口令和谜语是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通过绕口令比赛和猜谜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内容扇面画。活动二:1、交流讨论,了解扇子种类。同学们,请将你自己带来的扇子拿出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扇子的形状、材质、画面有什么不同。
24、每组选一位代表代前面来介绍。(课 件2出示常见的扇面外形)我们常见的扇子有这么三种形状:(1)折叠扇面形(2)圆扇面形(3)鹅毛扇面形总结: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弓I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后来的扇子取材广泛,有竹二 木、纸、草编等等。设计意图: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扇子多样的外形与材质。2.听故事,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出示空白的和绘画的扇面)同学们,这两把扇子的大小、形状、材质完全一样,扇出的风也一样凉爽。如果要你选择,会要哪一把?为什么?3.通过欣赏体会扇面画之美。不少的艺术家
25、也在扇面上落下了精彩的一笔,咱们现在就来欣赏一下大师画的扇面作品。课 件3展示四幅古代山水、花鸟扇面画。引导学生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课件,引导学生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活动三:今天欣赏了这么多的扇面画,你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把扇子?你想设计一把什么形状的,用什么材料来做?准备在扇子上画什么?(讨论汇报)这节课我们先来完成扇子的制作,可将宣纸或图画纸裁成各种扇面形状,并简单的装饰一下边框。下节课我们来画扇面画。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白胚扇的制作。提醒学生下节课带国画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美术 教案 第十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