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部教案(共24课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部教案(共24课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部教案(共24课时).pdf(1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部教案(共24课时)第一单元 水全部教案1.水到哪里去了【教材简析】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在教科书上共3页,分 为3个版块:聚焦版块,展示了幅占据一整个页面的水。聚焦部分的问题是“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指明了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研究水的其他形态。探索版块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情分析】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也是最常见的物质,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了解到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人类离不开水等等。这些知识是有
2、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如何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2.水 蒸 气 是 一 种 无 色 无 味 的 像 空 气 一 样 的 气 体。科学探究目标初 步 经 历 探 究 性 实 验“水 去 哪 儿 了”的 探 究 活 动。科学态度目标1.尝 试 多 角 度、多 方 式 解 释 生 活 中 的 现 象。2.形 成 细 致、客 观 地 观 察 的 态 度。科 学、技 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 识 到 水 在 人 们 生 活 中 重 要 性。【教 学 重 难 点】重 点:1.了 解 水
3、 蒸 气 的 一 些 特 点;2.能 设 计 实 验 证 明“水 到 哪 里 去 了”。难 点:1.区 分“水 蒸 气”与“白汽”;2.明 白 水 蒸 气 还 是 水。【教 学 准 备】为 学 生 准 备:学 生 活 动 手 册。小 组 准 备:两 个 完 全 相 同 的 透 明 杯 子,一 个 有 盖 子,一 个 没 有 盖 子、毛 巾。教 师 准 备:班 级 记 录 表、有 关 水 的 教 学 课 件 等。【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1.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可以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或擦除一块水迹,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2.
4、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3.揭题:几分钟后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放在家中敞口的杯子里的水几天后变少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4.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预设:湿衣服晾干、河里的水干涸等等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2.探究:(教师安排学生提前几天做实验)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盖上盖子,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 时 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
5、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3.小组交流现象:没有盖盖的杯中水量明显减少;盖上盖子的杯中水量基本没有变化,杯壁有水滴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水变成了气,从没有盖子的杯子中跑了出去。有盖子的杯子里的水气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所以我们在盖子和杯壁会看到小水珠。小结:水变成的气叫做水蒸气,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4.提问:我们看到的这些是水蒸气吗?水壶冒出来的白汽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而白汽能够看到所以它不是水蒸气而是雾状的小水滴。5.交流:水和水蒸气的异同点教师:水蒸气的特点是气体、看不见、摸不到、无固定形状、无色、无味、透明,那
6、么水和水蒸气的异同点有哪些呢?学生使用维恩图总结水和水蒸气的异同点。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体积无固定形状三、总结1.水变成的气叫做水蒸气,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2.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到、无固定形状的气体。【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蒸 发(吸热)2.水沸腾了【教材简析】本节课学生主要做好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能从探究实验中获得并记录水沸腾的相关现象与证据,与已有的认知形成冲撞、整合,获得深刻的身心体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常见水沸腾现象,但不会太在意,只有较为模糊的感性印象,例如温度的上升,水沸腾时能够看见气泡以及听到声音等,缺乏对沸腾过程具体的认知
7、。酒精灯等试验器材第一次接触,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也是第一次具体涉及。在探究活动中,要学会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完成观察实验,并且十分注意实验安全的意识已经初步具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 度 不 再 发 生 变 化。科学探究目标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2.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
8、的情感、态 度 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加热过程的变化。难点: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试管、塑料袋、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烧杯盖、水、沸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图片提问:你烧过水吗?提问: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表达: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2.揭示课题:水 沸 腾 了(板书)二、水沸腾了 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电子温度计、烧杯盖、水、(计时器)1 .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2 .p p 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3.结合
9、p p 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5.实验操作方法,实验安全提示。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三、研讨1 .提问加热的过程中温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回答2.水沸腾时出现了哪些现象?水温达到1 0 0 时开始沸腾,在水中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能看到气泡由少变多,由小变大,上升的速度逐渐加快。在水面能看到气泡破裂。这些气泡就是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当打开软木塞时,能看到在水面上有白色物质飘向空中3.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杯底会产生气泡。小气泡逐渐变成大气泡上升到水面。水面上看见热气。4.拓展实验:收集水蒸气使用塑料袋收集水蒸
10、气,观察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使袋子鼓起来的,水蒸气的体积比水要大,水蒸气变成水后,袋子又瘪下去了。四、总结1.水 在100C沸腾,沸腾时有大量气泡(水蒸气)产生。气泡从下到上,由小变大;水面上会有大量水蒸气产生。2.水沸腾时产生的白色物质是水蒸气受冷形成的小水珠。3.水蒸气的体积比水大。【板书设计】2.水沸腾了水中:气泡产生水加热 水 面:气泡破裂水面上:热气产生水沸腾:1 0 0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3.水结冰了【教 材 简 析】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
11、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本节课要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冬天湖面的冰和冬天房檐下冰的图片,初步体验冰和水的不同,引出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的问题。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发现水结冰过程中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过程,以及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 时,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学生还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水的液态-水变成了水的固态-冰。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 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
12、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 以下)液化成小水珠或凝结成霜。了解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拓展板块,通过让学生讨论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使学生认识到水结冰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再让学生想办法能把试管里的冰取出来,初步体会环境温度高起来时,冰可以融化成水。再提出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引导学生尝试寻找冰融化成水的温度条件等。【学情分析】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
13、,水能结成冰。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I.当环境温度低于0 C,水的温度下降到0C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2.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科学态度目标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2.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教 学 重 难 点】重 点:分 析 发 现 水 结 冰 过 程 中 的 温 度 变 化。难 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
14、变化有关系的概念【教 学 准 备】为 学 生 准 备:试 管、清 水、碎 冰、水 银 温 度 计、烧 杯、食 盐、小 勺、彩色橡皮 筋、直 尺、食 用 色 素、学 生 活 动 手 册 等。教 师 准 备:各 种 冰 的 图 片、热 水、教 学 课 件 等。【教 学 过 程】一、聚 焦:揭 示 课 题(预 设 5 分 钟)材 料 准 备:热 水、水 银 温 度 计、各 种冰的图片1.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提 问:如 果 我 十 分 钟 后 再 测 这 杯 水 的 温 度,温 度 会 如 何 变 化?(预 设:温度会 下 降 一 些。)2.出示几张各种 冰 的 图 片。提 问:如 果 一 直
15、让 水 的 温 度 下 降,会 出 现 什 么 情 况?(预 设:会和室内温度一 样。如 果 继 续 下 降 会 怎 样 呢?水 会 结 冰。)3.揭 示 课 题:水 结 冰 了(板 书)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 设1 5分钟)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1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
16、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3 .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三、研讨:实 验 发 现(预
17、 设1 5分钟)材料准备: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1 .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 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 时。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3 .冰还是水吗?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C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
18、盐,有什么作用?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预 设5分钟)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学生猜测。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板书设计】3 .水结冰了水(液态)凝 固(0 或0 以下)冰(固态)4.冰融化了【教 材 简 析】学生在观察
19、了水结冰的变化过程,了解到结冰使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同时也产生了继续探索的兴趣,由此自然地继续开展观察水变化的探究活动。在本课,学生将经历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我们希望学生在关注冰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还能注意到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其他现象。本课安排了三项探究活动。第1项活动是学生用吸管或用吹风机的热风向冰块的某一个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冰块融化的原因。第2项活动是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通过在试管上做标记,了解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第3项活动是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建立起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想
20、实验方法,提高他们实验的积极性。在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一些办法后,教师出示本课的实验材料,给学生一些提示与启发,在学生的不断补充、完善后,梳理、整理出本课的实验方法。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是对本单元前4课的梳理与小结,让学生认识到水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它们有相同之处,也都有各自的不同之处。学生通过用箭头表示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了解加热,遇冷都能使水的三态之间相互转化。【学情分析】本课是基于学生在实践水结冰的课堂后展开的,而学生对冰既熟悉又陌生,他们从小就经常玩弄冰块,冰融化了这个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经验。但是学生可能缺少细致地观察冰融化的过程,也没有比较
21、过冰融化成水后的体积的变化。因此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就成为本课重点,通过探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记录,交流表达等良好的科学习惯。冰融化成水是因为温度升高了,但要让学生说出热量这个词还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启发。本课还可以通过观察水的各种图片,播放视频,让学生充分感知水在自然界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科学探究目标1.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2.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科学态度
22、目标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2.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难点:感知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结 冰 的 试 管(或碎碎冰)、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 示 课 题(预 设2分钟)1.这是一块冰,如果我们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2.揭示课题:冰 融 化 了(板书)二、科学探索:
23、观察冰融化成水(预 设1 8分钟)材料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1.吸管吹冰块(预设8分钟)(1)科学家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 ,冰就会开始融化。我们可以怎样加快冰块的融化?如果给你一台吹风机,你可以怎么做?如果给你一根吸管,可以怎么做?(预设: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用吸管吹热气让冰融化)(2)学生用吸管朝冰块一个部位吹气。(3)交流现象:被吹热气的部位冰融化的快。(4)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热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材料准备: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2.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预设1 0 分钟)(1)讨论: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我们可以怎
24、么做实验?(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3)提问:怎么利用以上材料做这个实验?(4)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后实验方法。提示:a.用记号笔在冰面位置做好记号,再把试管放入有热水的烧杯里。b.冰在融化过程中用眼睛观察,不能动手触摸移动试管和烧杯。c.冰完全融化后再在水面做好记号。d.讨论补充完成学生活动手册。3.讨论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三、研讨:实 验 发 现(预 设15分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预设:吸收热量)(板书:吸收热量)(2)冰融化前是什么状态的
25、?(预设:固态)(3)冰融化一半是什么状态的?(预设: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4)冰完全融化后是什么状态的?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液态;固态转化成液态)(5)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其它什么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预设:试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6)冰完全融化成水体积有什么变化吗?(预设:体积变小)2 .学生补充。3 .学生观察水状态的各种图片。它们之间能不能相互转化?4.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预设: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2021 新教 三年级 科学 上册 全部 教案 24 课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