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及生物药剂学考试试题库.pdf





《药代动力学及生物药剂学考试试题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代动力学及生物药剂学考试试题库.pdf(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 5 题,单选题迹题,多选题W 题,共 40分。其中单选题每题分,共 30分,多选题 每 题 分,共 10分。)(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为()。A.吸收 B.分布 C.排泄 D.生物利用度 E.代谢2.小肠包括()oA.盲肠 B.空肠 C.直肠 D.结肠 E.胃3.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A.25/1 B.l/25 C.l D.100 E.无法计算4.下 列()属于剂型因素。A.药物理化性质 B.药物的剂型及
2、给药方法 C.制剂处方与工艺D.均是 E.均不是5.消化道分泌液的pH一般不影响药物的()吸收。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促进扩散 D.胞饮作用 E.膜孔转运6.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pKa-pH=()0A.lg(Ci/Cu)B.lg(CiXCu)C.lg(Ci-Cu)D.lg(Ci+Cu)E.lg(Cu/Ci)7.清除率表示从血液或血浆中清除药物的速率或效应,并不表示被清除的()。A.药物量 B.血液量 C.尿量 D.血浆量 E.体液量8.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A.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逆浓度差进行的不消耗能量过程C.顺浓度差
3、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D.顺浓度差进行的不消耗能量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9.在溶媒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A.水合物 无水物 有机溶媒化物 B.无水物 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C.有机溶媒化物 无水物 水合物 D.水合物 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E.无水物 有机溶媒化物 无水物1 0 .假设双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分布、消除均为一级动力学过程,则下列哪项不符合各房室间药物的转运方程()。A.d Xa/d t=-kaX a B.d Xc/d t=kaxa-(k 12+k i()Xc+k21 xpC.d X p/d t=k 2Xc-k2i xp D.d X p/d
4、 t=kl 2Xc+k2|Xp E.均符合1 1 .溶出速度的公式为()。A.d C/d t=K S C s B.d C/d t=K S/C s C.d C/d t=K/S C s D.d C/d t=K C sE.d C/d t=K C s/S1 2 .各类食物中,()胃排空最慢。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均是 E.B和C一样1 3 .下 列()可影响药物的溶出速率。A.粒子大小 B.多晶型 C.溶媒化物 D.溶解度 E.均是1 4 .波动百分数的计算公式为()。A.(Cm a xs s-Cm i ns s)/Cm a xs s X 1 0 0%B.(Cm a xs s-Cm i n
5、s s)/Cm i ns s X 1 0 0%c.(C m a x5s/Cs sm a x X 1 0 0%D.(Cm a xs s-Cm j ns s)/Cs s X 1 0 0%E.均不是1 5.肾清除率的单位是()。A.m g/k g B.m g/m i n C.m l/m i n D.m l/k g E.时间的倒数1 6 .对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药物剂型有关 B.与给药剂量有关 C.与给药途径有关D.同一药物的半衰期不因生理、病理情况的不同而改变E.生物半衰期是药物的特征参数1 7 .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A.胃肠道
6、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大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B.胃肠道内的pH值从胃到大肠逐渐下降C.弱酸性药物如水杨酸,在胃中吸收较差D.主动转运很少受pH值的影响E.弱碱性药如麻黄碱、苯丙胺在十二指肠以下吸收较差1 8 .下列哪项不属于多剂量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参数()。A.稳态血药浓度 B.稳态最大血药浓度 C.稳态最小血药浓度D.蓄积系数 E.溶出速率19.下列哪一项是速率常数()。A.Kio、Cl B.K12、V C.ka、K D.tl/2 Cl E.a、020.为迅速达到血浆峰值,可采取下列哪一个措施()。A.每次用药量加倍 B.缩短给药间隔时间C.首次剂量加倍,而后按其原来的间
7、隔时间给予原剂量D.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E.每次用药量减半21.单纯扩散属于一级速率过程,服从()A.Ficks 定律C.Michealis-Menten(米氏方程)B.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D.Noyes-Whitney 方程22.药物的转运机制中,不耗能的有()A.被动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B.被动转运、促进扩散C.促进扩散、主动转运、膜 动 转 运D,被动转运、主动转运24.肌内注射时,脂肪性药物的转运方式为()23.预测口服药物吸收的基本变量是(A.溶出指数C.吸收指数)B.剂量指数D.崩解指数27.较理想的取代注射给药的全身给药途径是()A.通过门静脉吸收B
8、.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孔隙进入C.通过淋巴系统吸收25.药物经口腔粘膜给药可发挥(A.局部作用C.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D.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B.全身作用D.不能发挥作用26.药物渗透皮肤的主要屏障是(A.活性表皮层C.真皮层)B.角质层D.皮下组织28.能够反映出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某些特点和程度的是(A.口腔粘膜给药C.鼻粘膜给药B.皮肤给药D.肺部给药)A.分布速度常数C.肝清除率B.半衰期D.表观分布容积29.眼部给药时,脂肪性药物经哪一途径吸收?()A.角膜 B.结膜C.巩膜 D.均可以30.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入血液中的药物,全部与血浆蛋白结合成为结合型
9、药物B.药物的蛋白结合不仅影响药物的体内分布,也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C.药物与蛋白的结合均是可逆过程D.药物与蛋白分子主要以氢键、范德华力和离子键相结合31.磺胺类药物在体内乙酰化后生成的代谢物属于()A.代谢使药物失去活性 B.代谢使药物活性增强C.代谢使药物药理作用激活 D.代谢使药物降低活性32.关于药物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经代谢后大多数情况毒性增加B.药物经代谢后使药物无效C.通常代谢产物的极性比原药大,但也有极性降低的D.吸收的药物在体内都经过代谢33.药物的转运速度与药物量无关的是()A.0级速度过程C.三级速度过程34.稳态血药浓度的公式为(A.fss(n)=l-en
10、kTC.R=l/(l-ekT)B.一级速度过程D.非线性速度过程B.r=(l-e-nkT)/(l-e-kT)D.Css=Coe-k,/(l-ekT)35.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生物样品检测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A.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技术 B.色谱技术C.免疫分析法 D.生物学方法36.溶出速率服从()A.Ficks 定律 B.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C.Michealis-Menten(米氏方程)D.Noyes-Whitney 方程37.药物的转运机制中,有部位特异性的是()A.被动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膜动转运B.被动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C.主动转运、膜
11、动转运D.促进扩散、主动转运38.评价水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的参数是()A.吸收指数B.剂量指数C.溶出指数D.崩解指数39.经口腔粘膜给药可发挥全身作用的剂型是()A.漱口剂B.气雾剂C.含片40.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是(A.完整表皮D.舌下片)B.汗腺C.皮脂腺D.毛发毛囊41.吸收程度和吸收速率有时可与静脉注射相当的给药途径是()A.口腔粘膜给药C.鼻粘膜给药B.皮肤给药D.肌内注射给药42.不同的药物其表观分布容积的下限相当于哪一部分的容积?()A血浆C.细胞内液B.细胞间液D.无下限43.眼部给药时,亲水性药物经哪一途径吸收?()A.角膜B.结膜与巩膜C.玻璃体D.晶状体44.关于药
12、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与蛋白结合后仍能透过血管壁向组织转运B.药物与蛋白结合后,也能由肾小球滤过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不能经肝代谢D.药物转运至组织主要决定于药物与组织结合的程度45.关于药物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与其药理作用密切相关B.药物经代谢后使药物无效C.药物经代谢后大多数情况毒性增加 D.吸收的药物在体内都经过代谢46.关于隔室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周边室是指心脏以外的组织 B.机体最多只有二室模型C.隔室具有解剖学的实际意义 D.隔室是以速度论的观点来划分的47.药物的转运速度与药物量的一次方成正比的是()A.0级速度过程 B.一级
13、速度过程C.三级速度过程 D.非线性速度过程48.速率常数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是()50.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生物样品检测方法很多,其中对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的药动学研究A.不可逆性B.不可预测性C.加和性49.蓄积因子的计算公式为()A.R=l/(l-ek t)C.Css=Coek7(l-e-k,)D.方向性B.r=(l-enk,)/(l-e-kT)D.FI=(l-ek,)X 100%52.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是()有特殊意义的是()A.色谱技术B.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技术C.免疫分析法51.剂型因素不包括()A.制剂工艺过程、操作条件C.处方中辅料的性质与用量D.生物学方法B.处方中药物的配伍
14、及相互作用D.性别差异53.酒可促进药物在哪一部位的吸收速度?()A.胃B.小肠C.结肠D.直肠54.难溶性药物吸收的限速阶段是(A.胃B.小肠C.皮肤D.粘膜)A.崩解 B.分散C.溶出 D.扩散55.有吸收过程但吸收程度与静脉注射相当的是()A.肌肉注射B.皮内注射C.皮下注射D.动脉内注射56.口腔粘膜吸收的转运机制主要是()A.被动扩散B.主动转运C.促进扩散D.胞饮作用57.血脑屏障的功用在于保护_ _ _ _ _,使具有更加稳定的化学环境。()A.血液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C.淋巴系统D.消化系统58.除肝以外代谢最常见的部位是()A.肾B.肺C.胃肠道D.脾59.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
15、是()A.肝B.肾C.肺D.小肠60.胃液的最主要成分是()A.胃酸B.胃蛋白酶C.胆汁D.胰液61.某药物静脉注射经过3 个半衰期,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A.1/2B.1/4C.1/8D.1/1662.不属于中央室的是()A.血液B.心C.肝D.肌肉63.能反映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多剂量给药体内药物蓄积程度的是()A.R=l/l-e*TB.fss(n)=l-e-nktC.DF=kiD.FI=(l-ek t)X100%64.有关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大多数药物而言,随着服药剂量的增加,体内血药浓度按比例升高,但其药理效应不随之相应增强B.药物的药理效应强度与药物在受体部位
16、的药物浓度有关C.任何药物的血药浓度均与疗效呈线性相关D.当药物的治疗浓度为其药理效应强度的100%时,药理效应和血药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65.在未经转换条件下,可认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范围是)A.80%120%B.85%125%C.90%130%D.75%115%66.对于同一药物,吸收最快的剂型是()A.片剂C.溶液剂67.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A.Noyes-Whitney 方程C.Ficks 定律68.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A.被动扩散C.促进扩散69.下列属于剂型因素的是(A.药物的理化性质C.A、B 均是B.软膏剂D.混悬剂)表示。B.Hender
17、son-Hasselbalch 方程D.Higuchi 方程)B.主动转运D.膜孔转运B.制剂处方与工艺D.A、B 均不是70.在溶媒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A.水合物 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 B.无水物(水合物 有机溶媒化物C.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 水合物 D.水合物 无水物 有机溶媒化物71.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取代注射给药的全身给药途径是()A.鼻粘膜给药 B.直肠粘膜给药C.经皮给药 D.吸入给药72.具有自身酶诱导作用的药物是()A.氨基比林B.氯霉素C.苯巴比妥D.甲苯黄丁服73.波动百分数的计算公式为()A.(C W)/C)X100%B.L C max 1 min/m
18、axX 100%C.(SS _SS、SSD.(I max 1 min)min74.可认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范围是()A.70%110%B.80%120%C.85%125%D.90%130%75.某药静脉注射具有单室模型特征,则经4 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A.1/2B.1/4C.1/8D.1/1676.生理因素不包括()A.种族差异B.性 别差异C.年龄差异D.药物理化性质77.多肽类药物的吸收部位是()A.胃B.小肠C.结肠D.直肠78.淋巴系统对哪一药物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A.脂溶性药物B.水溶性药物C.大分子药物D.小分子药物79.弱酸性药物的溶出速
19、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A.随pH增加而增加C.与pH无关D.B.随pH减少而增加视具体情况而定80.影响口腔粘膜给药制剂吸收的最大因素是()A.酶B.粘膜损伤和炎症C.pH和渗透压D.唾液的冲洗81.既是药物的主要吸收途径,又是药物渗透的主要屏障的是()A.角质层C.皮脂腺B.毛发与毛囊D.汗腺82.血脑屏障可有效地阻挡哪类药物进入脑组织?()A.脂溶性和非极性药物B.水溶性和极性药物C.中性药物83.微粒体酶系主要存在于(D.强酸、强碱性药物)A.肝细胞C.胎盘B.血浆D.肠粘膜84.盐类(主要是氯化物)可从哪一途径排泄?()85.肠肝循环发生在哪一排泄中?()A.乳汁B.唾液C.肺D
20、.汗腺87.静脉滴注经3 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A.肾排泄C.乳汁排泄B.胆汁排泄D.肺部排泄86.胆汁由哪一器官分泌?()A.十二指肠B.胆囊C.肝D.胃88.血管外给药多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是()A.94%B.88%C.75%D.50%A.A=3V(3)e-n k Ic-kl 1 一e*-kat1-kre1-e%cR一 kX。D.CnV(ka-k)-1-e-nkr八 七 1 一e*J/1-ekTc1-e c r -k/ol-e-|-B-k0-I I-C.尸 k k D.均不是xo-口-I I-140.波动度的计算公式为(A (噫x-C*)/C。X100%B.
21、(C港-C漓)/C需 X1OO%C.(c泳-c j/平均稳态血药浓度SS _ SS /r ssmax.L min)m in141.下列()属于生理因素。A.药物理化性质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C.制剂处方与工艺D.年龄差异142.大肠不包括()A.十二指肠B.盲肠C.结肠D.直肠143.消化液中的()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oA.胆盐B.酶类C.粘蛋白D.糖144.弱酸性药物水杨酸的pK a为 3.0,在 胃(pH=1.0)中未解离型和解离型的比例为()。A.100/1C.100145.溶出速度的公式为(A.dC/dt=KSCsC.dC/dt=K/SCsB.l/100D.l
22、B.dC/dt=KS/CsD.dC/dt=KCs146.离子导入过程中离子型药物通过皮肤的主要通道是()oA.皮肤附属器 B.表皮C.均是 D.均不是147.下列具有酶诱导作用的药物是()0A.苯巴比妥 B.保泰松C.氨基比林 D.均是148.可以定量比较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是()。A.肾小球滤过率 B.速率常数C.肾清除率 D.均不是149.下列模型中,哪一属于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A.x0-|I-A B.k0-A _F k0 kC.X d-!-!-D.均不是150.波动百分数的计算公式为()0A (C Z-C 京)/C X100%B 卜/.J X100%C.(Cx-C,)/平均稳态血药浓度n
23、(SS SS)/SSU-Cl B.K|2 V C.t“2、K D.t“2、Cl E.a、p170.今有A、B 两种不同药物,给一位患者静脉注射,测得其剂量与半衰期数据如下,请问下列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剂 量(mg)药物A 的tl/2(h)药物B 的t“2(h)40103.4760153.4780203.47A.说明药物B 是以零级过程消除 B.两种药物都以一级过程消除C.药物B 是以一级过程消除 D.药物A 是以一级过程消除E.A、B 都是以零级过程消除171.药物由血液向组织脏器转运的过程称为()。A.吸收 B.分布 C.排泄 D.生物利用度 E.代谢172.大肠不包括()。A.十二指肠
24、 B.盲肠 C.结肠 D.直肠 E.B和 C173.弱酸性药物乙酰水杨酸的pKa为3 5 在胃液(pH=1.5)中未解离型和解离型的比例为()。A.100/1 B.l/100 C.100 D.l E.99174.下列()属于生理因素。A.药物理化性质 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 C.制剂处方与工艺 D.年龄差异E.均是175.各类食物中,()胃排空最短。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均是 E.B和 C 一样176.下列哪个公式是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尿药速度法()A.log(Xuoo-Xu)=-Kt/2.303+logXuoo B.logC=-Kt/2.303+logC0C.logdXu/dt=-
25、Kt/2.303+logKeXoD.logAX/At=-Kt/2.303+logKeKaFX0/(Ka-K)E.A 和 C 都对177.Fick扩散定律的公式为()。A.dC/dt=-DAk(CGI-C)/h B.dC/dt=-DAk/(CGi-C)h C.dC/dt=-DAk h/(CGi-C)D.dC/dt=KS/Cs E.dC/dt=KSCs178.大多数药物通过()转运机制穿过生物膜。A.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主动转运B.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主动转运C.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被动转运D.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被动转运E.均不是179.某药必须经常能够(),以产生其特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力学 生物 药剂学 考试 试题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