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建筑工程技术(一).pdf
《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建筑工程技术(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建筑工程技术(一).pdf(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件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名称 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 560301学校名称*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3748学校举办单位_ _ _ _ _ _ _ _ _ _*市人民政府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学校所在地一*(省份)*(地市)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9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目 录一、专业建设概况.1二、专业建设的产业支撑背景和专业建设基础.1(-)产业支撑背景及人才需求.1(二)专业建设基础.2三、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5(一)专业建设发展目标.5(二)人才培养目标.5四、专业建设
2、内容与改革举措.5(-)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5(二)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7(三)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10(四)实训基地建设.12(五)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14(六)专业群相关专业建设.14五、保障措施.15(一)组织保障.15(二)资金保障.15(三)管理保障.15(四)思想保障.15六、建设进度及2012年、2013年绩效指标.16七、专业群建设进度与2012年、2013年绩效指标.28八、建设经费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31(一)专业建设经费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31(二)专业群建设经费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3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概况1、专业名称:建
3、筑工程技术专业2、专业编号:5603013、专业特点:产业支撑型4、专业建设团队:专业建设负责人:刘国华(建筑工程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校内主要成员:李凯文、杨敏、陈炜、姚健平、王玉玲、张茂刚、陈俊松、刘飞、华佳、费伟校外行业专家成员:T 峰(*赛华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钱善和(*鸿佳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刘建中(*市锦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 师-级建造师)周益民(*中天造价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翁卫东(*振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徐晓春(*市建设信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5、辐射带动专业群:道路
4、桥梁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园林技术、景观设计等专业。二、专业建设的产业支撑背景和专业建设基础(-)产业支撑背景及人才需求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关系到“居者有其屋”这一民生民计的重点产业。相关机构调查报告显示:从长远来看,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也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即将到来。据预测,2009年至2020年,中国建筑业将增长130%。其中,2018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
5、的建筑市场,占全球建筑业总产值的19.l%o“十二五”时期是*省全面实现小康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省建筑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步伐、实 现 由“建筑大省”迈向“建筑强省”的关键时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城乡建设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大力优化空间布局,推 动“一体两翼、七区一体”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功能性载体,大力改善城市品质和整体面貌,全面推进区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该 纲要还提出要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切说明了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也将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O一年七月住房城乡建设部
6、印发的 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存在的问题之一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一线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该 规划提出产业规模目标:“十二五”期间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筑业要巩固支柱产业地位,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将达1 5%以上;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 5%以上;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 0%以上;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2 0%以上。该 规划同时提出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实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健全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满足工程建设
7、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目前,*省建筑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数量,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建筑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院作为城市建设类人才的培养基地,有必要加强城市建设类专业群的建设,尤其是核心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改善专业教学条件,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增强本专业服务建筑行业及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专 业 建 设基础我院建筑工程系的前身是1 9 7 9年创办的*城建职工大学,是一所培养城市建设专业人才的全日制成人高等学校,当时是建设部十二所城建类职工大学之一,也是*省唯一
8、的城建类职工大学。通 过3 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院建筑工程系建成了覆盖面广,专业齐全的城市建设类专业群,在省内尤其是在*地方有较好的声誉和较大的办学优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是在1 9 7 9年起开设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专业一直以来都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2 0 0 4年新学院组建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我院第一批重点专业,2 0 0 9年被评为*市市级示范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院城市建设类专业群的核心专业。通过该专业的建设,辐射带动了专业群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9个相关专业的建设。1、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3 0多年来,城市建设类专业
9、群为国家培养了 8 5 0 0多名建设专业人才,毕业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很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重要领导或技术骨干,在工作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地区建筑行业内有较大的影响力。自2 0 0 4年五校合并成立*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来,作为核心专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也已为国家培养了1 3 0 0多名高职毕业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办以来,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优质生源充 足(专业录取线在全市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首轮投档率高,新生平均报到率达9 2%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高位,特别是近五年来该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1 0 0%毕业生每年供不应求,并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该专业目前在校生规模5 6 6
10、人,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形成了工学结合的“1+1+1”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将本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突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主线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了工学结合的“1+1+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共定方案、共享资源、共育人才的合作培养模式。在 校 期 间“1/3”的时间开展通识课和职业基础课的教学,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增强其发展潜能,“1/3”的时间开展职业技术课教学和阶段性的实习实训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所需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项能力;“1/3”的时间参加企业顶岗实习,既增强了职业岗位技能
11、,又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先后与国内知名企业*赛华监理有限公司(建设部首批甲级资质建设监理单位)、*建协建设管理 有 限 公 司(国家发改委甲级工程咨询资质、建设部甲级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甲级工程监理资质、甲级建筑设计资质)、*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中天造价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建设部甲级资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专业共享信息资源库,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考核评价标准。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企业培养急需的动手能力强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学校
12、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和学生的就业率。3、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有一定成效积极推行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教学改革。目前该专业有市级精品 课 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近5年来本专业教师主编教 材 共3部,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 材1部,副主编教材5部,参编教材8部,均被各高校相关专业选用。校企合作编制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讲义多部,并在教学中得以应用。该专业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改类文章1 2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2 0 0 9年获全国高等院校算量大赛高职组二等奖。在*市教育局每年举办的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都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尤其在工程测量、工程算量、建 筑C A D的项目比赛
13、中成绩居首。4、拥有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本专业经过不断地建设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3 2人(专任教师2 0人,兼职教师1 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 4人,硕士学位1 2人,正 高1人,副 高2人,中级职称1 6人。其 中 获“*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 项 目1人,被 选 拔 为*省“3 3 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人。“双师”型 教 师 达7 2%,其中全国注册结构师、造价师、建造师、职业技能考评 员 等8人;兼职教师均为高级职称的行业专家和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形成了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实践与科研能力的专兼职教学团队。5 .实习实
14、训条件良好本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2 8 0 0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总值5 8 0万元。现有测量实训室、混凝土砂浆实训室、钢筋力学实训室、沥青实训室、水泥性能实训室、框架及砖混结构实训室、土工实验室、工程造价实训室和建筑C A D实训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实训项目开出率高,可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实验实训任务。同时通过互惠互利的产学合作,建立起稳固、可靠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 2家,其中国内知名企业1 1家,包括*赛华监理有限公司、*建协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二建集团有限公司、*鸿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天造价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企业。6 .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开展,学 生“双证书”获取率高
15、开展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测量放线工、施工员、质检员等职业资格鉴定和技能的培养,毕 业 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8虬三、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发展目标专业建设发展目标是:通过完善工学结合的“1+1+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增强专业内涵建设,使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以及社会服务辐射能力全面提高,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省级品牌专业。同时通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带动专业群相关专业如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16、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的共同发展。增强专业群的服务辐射能力,逐步建成在苏南地区乃至华东地区具有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城市建设类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发展基础,能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工程咨询、房地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造价咨询、工程监理等工作,具有施工员、质检员或资料员等相应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四、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充分发挥由行业、企业、建设主管部门、学校多方人士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依据建筑
17、行业相关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分解技能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完善和创新发展工学结合的“1+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育人,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1、体制机制创新举措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学院院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和就业工作的院领导任副组长,设立校企合作处,与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继续教育中心、科研处、系部、教研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并逐步建立与之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激励政策,同时建立和完善行业
18、企业主动参与我院人才培养过程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实训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组建校企共同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成 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组”,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以及学校两级管理部门人员组成的评价小组,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每年由知名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对我院毕业学生进行调查评估。为使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依托产业,联合企业,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地方政府的联系,探 索 组 建“*城市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
19、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企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集团成立后,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发展和扩大集团理事成员单位。2、校企共建,建 立“校中企”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与*振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合作,整合学校原有的混凝土砂浆实训室、钢筋力学实训室、沥青实训室、水泥性能实训室成立校内建筑材料检测中心,按企业真实工作过程要求重新布局建设,增添仪器设备,开展对外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使教师与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开展工作,切实受到锻炼。与校外企业共建校内工程管理实训室、建筑技术工种实训场。在工程管理实训
20、室中,通过案例教学为中小企业提供可研报告、标书、预算书、钢筋翻样及施工组织设计书等技术文件,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术服务为一体,通过真题真做营造浓郁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适应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建筑技术工种实训场实训环境按照建筑行业施工现场设置,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和培训。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团队,依据企业、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项目开展生产性实训。3、探 索 建 立“企中校”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工学结合的“1+1+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力度,提高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加大和知名建筑企业的合作
21、,建设期内在原有基础上在与10家以上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场所。探索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与企业密切合作,根据生产线工作要求设计与实施实践教学方案、企业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学校协同管理、保障实习实训安全,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学校教师同时参与,使得教师在企业环境中也得到锻炼。4 .深化双证书制度,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层次和等级要求改变为了证书设置课程的现象,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有用性及等级要求。将体现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资格认证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根据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并融入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
22、力,同时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要求,对学生应有的岗位职业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学生必须获得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高级证书和测量放线高级工证书,另外必须获得施工员或质检员资格证书。顶岗实习考核合格,还可获得实习单位颁发的“岗位适任证书”。(二)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1、建设目标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构建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突出岗位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建设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精品课程、课件和教材,主要课程全部建成校级以上精品课程。2 .建设思路课程建设与改革坚持“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兼顾后续发展为度”,遵循为“实际、
23、实用、实践”服务的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与 企 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将企业先进技术及时引入教学过程,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3 .建设内容与措施(1)完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在行业、企业、建设主管部门、学校多方人士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下,针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开发该专业所需的核心能力,形成体现工学结合、实境教学的完善的课程体系。结合现行规范、行业标准及能力模块实施课程整合,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的
24、力度,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2)深化教学改革与企业专家合作设计教学内容,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每年在校内开展一次大型学生技能竞赛活动,选拔学生参加省市及国家级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教学质量得到检验。安排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实训场和企业中学习,教学方法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为主,将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改革评价方式,针对实践性强的课程,以行业标准为依据,组织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重新修订了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体系中,
25、更注重实训过程控制与评价,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核成绩由过程评价、综合评价、期末综合测评成绩构成。(2)建设优质精品课程以骨干教师为课程负责人,与校外企业加强合作,吸纳企业技术专家,形成具有多元组成的课程组教师团队;在发挥专业教师团队在课程建设中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企业专家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计划完成一批精品课程及配套的课件、教材的建设(见下表)。如 建筑工程测量精品课程建设小组以骨干教师为课程负责人,针对课程服务面向与施工企业、测绘公司等单位合作,吸纳企业技术专家形成的课程组教师团队;共同开发该课程的能力模块,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同时探索与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优质教学课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重点 专业 建设 方案 建筑工程 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