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19课教案.pdf
《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19课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19课教案.pdf(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土壤里有什么2、比较不同的土壤3、岩石与矿物4、播种发芽5、养护凤仙花6、根 茎 叶7、花 果 实 种 子8、凤仙花的一生9、哪里有空气10、空气有质量吗11空气占据空气吗12、笔芯为什么能够伸缩13、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14、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5、谁在动16、玩小车17赛小车18、设计与制作19、测试与改进1、土壤里有什么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有黏粒、沙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2.能够设计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依据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认识土壤的成分3.知道土壤资源对植物生长、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意识到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4.具有探究土壤的兴趣,并在探究活动中
2、乐于与他人合作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学生通过对土壤的初步观察和对土壤成分的探究,了解土壤的一特征和主要成分,在此基础上认识土壤对植物生长、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为 探究土壤的成分,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初步观察土壤,并交流自己的发现。观察方法可以是感官观察,也可以是借助放大镜观察。学生对于观察活动并不陌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习利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这里主要强调有序观察,让学生先后用眼睛看、用鼻闻、用手触摸,了解土壤的一些特征和成分。第二个环节是根据观察推测土壤还有哪些成分,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先让学生推测土壤可能还有哪些成分,然后讨
3、论如何设计实验进行研究。书中提供了两种研究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把土壤倒入水中并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第二种方法是把土壤放到火上加热或烧烤,然后观察产生的现象。通过这两种方法让学生对土壤的成分有个更全面的了解。第三个环节是交流研究结果,总结土壤的成分都有哪些。通过交流汇报,学生对土壤的成分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最后结合土壤的成分和植物的生长需要,让学生体会土壤资源的重要性。拓展与应用部分以苹果作为比喻,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土壤资源的有限性,增强他们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土壤样本,三脚架,金属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水,玻璃棒,放大镜(以上材料每组1份)。(二)学生准备
4、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结合学生的生活和课页的图片,提出问题:土壤里有什么?它为什么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聚焦问题:土壤的主要成分有哪些(二)科学实践活动:探究土壤的成分1.组织学生利用不同感官观察土壤,并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土壤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资源,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对土壤展开观察时,可以用哪些观察方法?学生利用不同的感官并借助放大镜观察土壤通过看,主要观察土壤的颜色等特征通过闻,主要观察土壤的气味。通过摸或捏,观察土壤的颗粒状况、是否有沙子是否有水分等 观察结束,学生把手洗干净!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说出自己发现的土壤成分,另外还要说出自己不太确定的
5、一些成分,如空气、沙子水、植物或动物腐烂后的身体等,为下一步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做铺垫。2.设计实验观察土壤的其他成分。把土壤倒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提问滁了我们观察到的成分,土壤中还有哪些成分?请结合我们的观察进行推测,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思考:要想清楚地看到土壤的成分,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讨论:把土壤倒入水中是否可行?学生将土壤倒入水中观察。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把土壤倒入水里的过程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个现象说明了土壤有什么成分?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再引导学生用玻璃棒搅拌土壤,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土壤的分层情况。这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静置后
6、,土壤是怎样分层的?这些层中都有什么物质?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2)加热或烧烤土壤,观察发生的现象。提问:把土壤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或烧烤,然后看一看、闻一闻,我们有什么发现?学生把土壤放在金属盒里,再把金属盒放在三脚架上的石棉网上,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或烧烤土壤。学生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做记录。学生观察结束后,采取正确的实验方法熄灭酒精灯。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土壤的成分。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闻到的气味,引导学生思考并判断发出这种气味的物质是什么,然后介绍什么是腐殖质,并补充一些腐殖质是如何产生的知识。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水蒸发的现象,以及土壤变干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判
7、断土壤里是否含有水分3.交流讨论土壤的主要成分提问: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认为土壤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学生汇报交流土壤的主要成分有黏粒、沙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4.了解土壤成分和植物生长的关系。结合植物的生长条件和土壤的成分,让学生思考土壤为什么能够适合植物的生长?它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哪些需要的物质?除了植物,还有哪些生物的生活也离不开土壤。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讨论和交流(三)拓展与应用1.了解土壤资源在地球表面的占比情况。提问:假如一个苹果代表地球,土壤大约占地球表面的多少呢?土壤资源全都能被我们利用吗?真正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壤资源又有多少呢?结合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拓展与应用部分的内容。2.了
8、解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提问: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是怎样的?布置任务:课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土壤资源的现况。2、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目标i.知道土壤按照质地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2.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主要成分和特点3.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点4.对探究土壤有一定的兴趣,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5.认识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合不同植物的生长二、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一课,学生初步观察了土壤,了解了土壤的主要成分。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观察更多种类的土壤,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点。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为 不同的土壤各有什么特点,分为五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观察
9、不同种类的土壤,比较它们在颜色、颗粒、气味等方面有什么不同第二个环节是把几种土壤分别倒入水中,搅拌、静置后,观察各种土壤沉淀后的分层情况,了解各种土壤的成分有什么不同。第三个环节是对湿的三种土壤分别进行擀或搓,观察它们是否都能被擀成片状或者搓成条状,以此探究它们的黏性差异。第四个环节是把相同量的水分别缓慢、均匀地倒入相同量的三种土壤中,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第五个环节是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三种土壤的主要特点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壤土样本,沙质土样本,黏质土样本,放大镜,烧杯,水,渗水杯,玻璃棒,木棒(以上材料每组1份)。二)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四、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观察土壤时,
10、要用扇闻的方法,防止鼻孔吸入土壤颗粒;观察土壤时,提醒学生不能用尝土壤的方法;学生接触土壤后,要用香皂洗手,注意卫生。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提出和聚焦问题1.根据课页内容,提出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提出问题:我们都看见过哪些不同的土壤?这些土壤上都生长着哪些植物?为什么有的植物能够生长在这种土壤上?2.通过学生就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渐聚焦到科学实践活动:不同的土壤各有什么特点?(二)科学实践活动:不同的土壤各有什么特点1.观察不同的土壤谈话:不同的土壤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让我们来观察一下。把三种土壤分别摆放在桌面上。学生先用肉眼观察土壤的颜色、颗粒等,然后借助工具一放大镜进一步观察。再用鼻子闻一闻
11、,观察它们的气味有什么不同。最后用手摸或捏土壤的颗粒,发现它们的颗粒中有没有沙石等。2.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土壤的成分。谈话:不同土壤的成分有什么不同?哪种土壤的沙粒含量多?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一下取三种土壤的样本,倒入水中,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它们的分层情况根据观察结果和实验现象,说出各种土壤中哪种成分多、哪种成分少。最后,结合 小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三种主要土壤类型及成分特点。第2课时3.比较三种土壤的黏性和渗水性。谈话:我们知道三种土壤的成分不同,那么,它们的性质有什么不同?它们的黏性和渗水性一样吗?比较三种土壤的黏性取三种土壤的湿样本,放在垫板上。学生用手或木棒(擀面杖等)尝试给
12、三种土壤塑形一擀成条状或片状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并做记录。(2)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准备同样多的三种土壤,放到相同的渗水杯中。学生将同样多的水分别倒入三种土壤中,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量和渗水的快慢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归纳不同土壤渗水性的差异,并做记录。4.全班交流,总结不同土壤的主要特点。沙质土沙粒含量多,渗水性和透气性好,黏性差。黏质土沙粒含量少,渗水性和透气性差,具有较好的黏性。壤土的成分和性质介于沙质土和黏土之间(三)拓展与应用阅读拓展与应用的内容,了解不同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关系。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课下调查周围环境中有哪些类型的土壤,了解这些土壤上都生长着哪些
13、植物。3、岩石与矿物教学目标1.知道几种常见岩石如花岗类、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等的主要特征2.能够通过不同的方法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岩石,并尝试鉴别身边的岩石3.能够就岩石与矿物问题与同学开展讨论和交流4.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具有多种用途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土壤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地球表面除了土壤外,岩石也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地表物质。本课在研究土壤的基上,开展对岩石的观察和探究,让学生对地球表面的物质组成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为 观察岩石,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生介绍自己采集的岩石。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采集岩石
14、,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采集的岩石进行交流和分享第二个环节是观察不同的岩石,比较它们在颗粒、纹理和硬度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主要用感官观察不同岩石的外部特征,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不同岩石的硬度,在观察的基础上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第三个环节是交流不同的岩石都有什么特征,并鉴别身边的岩石。教科书中给出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自己采集的岩石进行鉴别拓展与应用部分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岩石种类,知道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岩石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岩石标本,岩石资料,放大镜,铁钉或钥匙等硬质物品(以上材料每组1份)。二)学生准备课前采集的岩石,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
15、。四、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用钥匙或铁钉刻画岩石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身体。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出示课页图片,提出问题:课页图呈现的岩石分布在哪里?我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岩石?我们见过的岩石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聚焦问题:不同的岩石各有什么特征?它们都有哪些用途?(二)科学实践活动:观察岩石1.带来自己采集的岩石,并向同学介绍谈话:我们是从什么地方采集的岩石?我们采集的石有什么特征?学生将课前采集的岩石准备好,并向同学展示和作简要介绍。在学生介绍时,教师要提醒他们介绍岩石特征,及在什么地方采集的等信息。最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采集的都是岩石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出下面对岩石的观察。2.
16、观察岩石,比较它们在颗粒、纹理和硬度等方面有什么不同。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观察岩石?除了用感官观察外,还可以借助什么工具观察?如何比较不同岩石的硬度?学生交流后开展观察活动。学生先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颗粒、纹理、颜色等特征;然后,借助钥匙、铁钉等工具刻画岩石,比较不同岩石的硬度。此外,学生还可以观察和比较不同岩石的光泽、轻重等特征。教师鼓励学生要仔细观察,希望他们有更多的发现,并将观察到的特征记录下来。3.交流和总结岩石的主要特征。教师先组织学生小组内开展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在学生交流汇报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常见岩石的特征,了解更多种类的岩石的特征。4.鉴别采集的岩石。谈话:我
17、们观察了一些岩石,也了解了一些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那么,我们采集的岩石是什么岩石呢?学生观察自己采集的岩石,了解它们的主要特征按照常见岩石的特征对它们进行归类。(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将岩石和其他物品进行区分。)在学生鉴别岩石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指导,引导学生按照岩石的颗粒大小、硬度、纹理、颜色等方面进行鉴别和归类。(三)拓展与应用阅读拓展与应用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了解岩石在生活中的用途。4、播种发芽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凤仙花的种子,并运用图画或语言等多种方式描述凤仙花种子的特征。2.了解凤仙花种子发芽的过程,掌握正确的播种方法。3.知道很多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知道
18、种子发芽情况与播种的方法有关。4.在观察和种植活动中,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科学态度,养成愿意合作、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二、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通过观察种子和播种种子,让学生了解凤仙花的播种方法及发芽的过程,知道凤仙花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播种凤仙花,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以观察种子活动为切入点,展开对种子外部特征的观察。学生用观察和测量的方法,了解凤仙花种子的形状、大 小、颜色等方面的特征。第二个环节是挑选一些质量好的种子进行播种。首先,学生要挑选种子,挑选出粒大、饱 满、没有损伤的种子进行播种。然后,学生要讨论如何播种才能让种子发芽。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
19、步学习了播种种子的方法,在这个环节进一步探究种子的播种深度、是否浇水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种子播下后,教师要提醒学生每天坚持观察和记录。第三个环节是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这个环节学生要统计种子的发芽率,然后结合播种方法分析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种子发芽后,教师要提醒学生对风仙花的幼苗进行观察,了解它的生长状况。本课的拓展马应用部分是记录“种风仙花日记。种植植物是一项长周期的研究活动,要做好管 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注意随时观察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植物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它的身体会发生许多的变化。种子发芽后的观察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因此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记录尤为重
20、要。教师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亲历种子长成一株成熟植株的过程,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学准备L)教师准备种子繁殖或发芽的视频资料,凤仙花种子,放大镜,白纸,花盆(或者底部有孔的容器),土壤,牙签,铲子,洒水壶等(这 些 材 料 和 工 具 每 组1份)。(二)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四、安全注意事项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种植工具,按照规范的播种方法操作,不能将锋利的工具指向他人以免伤到同学2.搬动花盆时,提醒学生要轻拿轻放,以免摔碎或砸伤同学教学过程第1课 时(一)提出和聚焦问题展示生活中美丽的凤仙花图片,提出问题:想多自己也种植一些凤仙花?如果自己种植凤仙花,可以从哪里开
21、始呢?播放种子发芽的视频。播放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很多植物的一生都是从种子开始的,要想认识植物的一生,就要亲自播种植物来观察。(二)科学实践活动:播种凤仙花1.观察凤仙花的种子提问:凤仙花的一生也是从种子开始的。凤仙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凤仙花的种子有哪些外部特征?借助放大镜和尺子观察,我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从种子的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进行观察。教师可以问学生:用肉眼观察、使用放大镜观察分别有什么发现?关于种子大小的观察,教师指导学生用尺子来测量。由于风仙花的种子很小(长度 在 13毫米),可以通过将它们排成排,先测量
22、它们的总长度,再用这个长度除以种子的数量来获得种子的大小。2.挑选种子进行播种。在播种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我们挑选什么样的种子播种?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得出 饱满、成熟、没有损伤等选种条件。在学生挑选种子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播种。什么样的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我们怎样播种才能让它们发芽?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讨论,得出小组的播种方法。正确播种的步骤是:用硬纸片垫在花盆底部的孔上,装土,整理好土壤,放入凤仙花种子,盖上土,浇水。(教学中,步骤不必告诉学生。)学生领取播种材料,按照本组讨论的方法播种凤仙花的种子,并做好播种方法的记录。播种结束后,教师
23、要引导学生猜测儿天后能发芽?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观察发芽情况?怎样记录发芽过程第2课时3.观察凤仙花种子的发芽情况。等到大多数学生的凤仙花种子发芽后,开展本课教学。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交流我们种的凤仙花种子发芽了吗?凤仙花的种子是什么时候发芽的?比一比,哪个花盆里的种子发芽率高?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交流。根据种子发芽的情况,教师再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有的种子没有发芽呢?影响凤仙花种子发芽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提醒学生结合自己的播种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一些发芽率好的播种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出科学的播种方法讨论和分析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后坚持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让他们对风仙花的幼苗进行观
24、察并记录,并坚持记录种风仙花日记。5、养护凤仙花一、教学目标1.知道养护风仙花的基本方法。2.能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养护问题3.能够通过对比实验了解水量多少和不同土壤对凤仙花生长的影响4.能与同学讨论、分享养护凤仙花的经验。5.能坚持养护自己种植的凤仙花,并养成认真观察、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的习惯二、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在凤仙花发芽、长出幼苗后,学生需要进行科学地养护,并在养护的基础上了解凤仙花生长过程中对水、土壤、阳光等自然条件的需求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怎样养护凤仙花”,分为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交流如何养护凤仙花。通过对搜集资料的梳理,提出养护凤
25、仙花的设想。第二个环节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一些研究问题,如怎样给凤仙花浇水?不同土壤对凤仙花生长有什么影响?然后让学生筛选出某个研究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第三个环节是探究浇水的多少、不同种类的土壤对凤仙花的生长的影响。另外,学生还可以研究施肥、光照等对凤仙花的生长的影响,如果学生愿意研究这些影响因素,教师都应予以鼓励。第四个环节在查阅资料和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养护方案,以便更好地养护风仙花和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三、教学准备L)教师准备凤仙花幼苗若干盆,不同的土壤(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花盆和栽种植物的工具。(二)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养护凤仙花的资料,学生活动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鄂教版 科学 三年级 下册 19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