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语文教案:项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二语文教案:项链.pdf(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1 年高二语文教案:项链年高二语文教案:项链20212021 年高二语文教案:项链年高二语文教案:项链 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1.概括玛蒂尔徳的人物形象,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能力1.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情感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徳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和丑陋。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_巧妙的构思和结局的空白艺术。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讨_多元化的主题。教学方法质疑、启发、讨论相结合。教学课时:两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人们常说,
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今天将要学习的 项链这篇课文里,它是一篇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漂亮女子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由于在得意忘形之际,丢失了向朋友借的项链,她也为此付出了 10 年的代价。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篇小说,具体了解一下。(板书课题与作者,小说以项链作为标题,是小说常用的“物线法”。)二、作者介绍莫泊桑(18501893)的代表作羊脂球,重要作品另有短篇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一生、漂亮朋友。870 年,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3、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 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而登上法国文坛,从这开始到 1889 年的 10 年创作生涯中,有短篇小说约300 篇,长篇小说 6 部、游记 3 部和其他一些作品。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人称他为“短篇小说大师”、“短篇之王”。他的作品大致分为三类。1、以普法战争时的若干侧面为背景,歌颂普通人民的优秀品质,塑造了各类爱国主义人物,主要作品有 羊脂球(1883)、蜚蜚小姐(1882)、两个朋友(1883)、米隆老爹(1883)、决斗(1883)、蛮子大妈(1884)等,以羊脂球蛮子大妈和米隆老爹最佳。2、揭露帝国主义时代法国的腐败风尚的。
4、著名的作品有 一家人(1881)、遗产(1884)、我的叔叔于勒(1883)、项链(1884)、勋章到手了(1885)等。以项链勋章到手了最佳。3、揭示和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命运的。著名的作品有:瞎子(1884)、马丹姑娘(1885)、穷鬼(1885)等,以马丹姑娘最佳。莫泊桑的小说思想深刻而富有教育意义。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采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莫泊桑的长篇、中篇小说也不乏名作。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没落本质的短篇小说,曾受到鲁迅先生推崇。鲁
5、迅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三、写作背景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当时法国社会的一个典型。19 世纪 80 年代的法国,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小资产阶级羡慕上流社会的生活,想极力跻身于大资产阶级的行列,为此他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诵读、思考:1、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你对她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明确:玛蒂尔德(路瓦栽夫人);爱慕虚荣。2、简单复述故事情节(要求体现“以项链为线索”)。明确: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
6、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 10 年光阴偿还所借款项,直到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为止贯穿情节。3、理清小说结构(图表法、括号法,结构法、线索法等均可)方案一:结构法。部 分 自 然 段 内 容序幕 16 痛苦与梦想开端 720 买衣服2136 借项链发展 3764 丢项链6574 赔项链7582 还债务高潮结局 83100 识项链(假的)方案二:线索法。借项链(136)丢项链(3764)赔项链(6582)识项链(83100)注意:两种方案中“赔项链”的起止段落不同。四、内容讲解(一)第一部分 1-6本部分
7、着力写女主人公的梦想、苦恼、揭示了她怎样的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玛蒂尔德自恃面貌标致,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的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们追求的目标,女人们羡慕的对象。然而现实(低等的社会地位和并不富裕的家境)生活束缚了她,因此,她只能在梦想中获得一时满足。这就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这一部分的描写与后面主体情节是面与点的关系,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正是有了前面的叙述,读者才知道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也正因为她爱慕虚荣,才产生了她付出十年艰辛的悲剧,才发生了小说以后描写的故事。(二)第二部分 7-361、玛蒂尔德接到晚会的请柬后,有怎样的表现?她的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
8、?怎样认识她的喜与忧?明确:玛蒂尔德只有在拆信封时短暂的“高高兴兴”,接下来便是“懊恼”“恼怒”和“不耐烦”。这种情绪的变化在玛蒂尔德身上表现出来,并不矛盾。因为请柬给她带来在上流社会风光一番的机会,但穿戴的寒酸又令她苦恼不己。最后硬从丈夫手里抠出四百法郎添置衣裙。这又让我们再次认识了她的爱面子、好虚荣的特点。2、第 33、36 段的动作描写有何作用?明确:表现其见到自己中意的项链的激动,以及借到项链后兴奋至极之情,将其爱慕虚荣的心理刻画得非常充分。(三)第三部分 37-1001、第 38 段心理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作者连用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得到梦想的东西而兴奋激动到疯狂地步的心理
9、状态,充分揭示了她追求豪华生活,爱慕虚荣的思想品质,同时又为丢项链埋下了伏笔。2、第 84 段心理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反映了玛蒂尔德也有其善良、诚实的一面,说明了她己经远离了虚幻的遐想,成了明确生活目标而奋斗的女性,心态平和、自豪、成了一个心理成熟的女性。(四)分析评价玛蒂尔德1、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可能形成以下观点:观点一:“虚荣说”爱慕虚荣是玛蒂尔德性格的第一内涵。她不满足于自己的身世和处境,依仗自己的美貌,心中充满奢望,于是,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成了她性格的第一层面。应该承认,对现状不满而渴求改变的意识是一种进步的思想萌芽,展示着求新的精神,这种不安分的心态不仅正常
10、而且体现着人类向前迈进的追求。但关键是她的追求到底是什么,是否代表着先进的时代精神和普通大众的追求。而玛蒂尔德显然只是为自己的物质匮乏和地位低下而苦恼着,她渴求被富有的男人追慕,生活能在谈情说爱中度过,渴望能过上养尊处优的富裕生活。这就使她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必然要以外表的虚荣财富装扮自己以得到暂时心理满足的选择。但尽管如此,玛蒂尔德作为小资产阶级市民的女儿,渴望过好日子,渴望充当社交界追慕的角色也并不为过,更不是错误。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并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观点二:“善良诚实说”玛蒂尔德性格还有她依然本质的东西,即善良、诚实、质朴
11、的本色。这种品行是在她想得到置办服装的一笔钱和丢失项链后流露出来的。当她对丈夫提到要用 400 法郎做衣服时,她小心翼翼、吞吞吐吐,唯恐吓着或给他太大的压力。这反衬出她的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平日里她除了发发牢骚,有些怨气,也并没有什么非分的举动,更没有自甘堕落地利用姿色去做肮脏勾当的想法。当借来的项链丢失后,玛蒂尔德心急火燎,如大祸临头,连上床睡觉的力气都没有了,想到的只是如何才能找到项链。当确认再也找不到时,她想的依然是如何按时还上,要守信用,不被同学当做窃贼。“面对这个可怕的灾难,她一直处在又惊又怕的状态中”,却从没有过不良的念头,如赖着不还,买个假的还上,逃之夭夭或靠堕落还债等等。观点三
12、:“坚韧说”玛蒂尔德性格中还有坚韧、忍耐和吃苦的内涵。丢失项链客观上导致了玛蒂尔德生活上的贫穷和巨额债务,但主观上却成了玛蒂尔德命运的转机和性格发生裂变的契机,她开始了由追求虚幻中的虚荣到勇敢面对打击而脚踏实地生活的变化过程。在这十年的辛苦劳作中,她学会了吃苦耐劳,勤勉节俭,心态也渐渐变得平和舒展起来。这是个从云里雾里跌落在地面的过程,虽然有过剧烈的落地时的阵痛,但一旦站立起来,就会发现现实中的生活才真正属于自己,也才会自动放弃那些虚幻的梦想,在真实的环境中寻找生活的价值与快乐。丢失项链这一遭遇给了她当头一棒,成了她改变生命轨迹的新起点,也是她真正面对生活的清醒剂,使其逐渐走向成熟。2、重新评
13、价。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戏剧性变化无能为力,只能听任摆布的宿命论形象。她是一个由虚荣心导致错位到由诚实劳动导致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学生自由发言后,老师总结:我们应全面,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玛蒂尔德曾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女人,然而,丢失项链后的玛蒂尔德能够勇敢地面对,并没有怨天尤人或推卸责任,而是恪守道义,默默地承受。抛弃了娇气和任性,远离了虚幻的遐想,而成为了明确生活目标而一步步攀登奋斗的女性。在这漫长的十年还债的岁月里,她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和安宁,对自己的生活有了心安理得的新体验。十年艰辛也挖掘出了玛蒂
14、尔德性格的真本色,磨炼了她全新的人生态度,这时的玛蒂尔德是一个由外在美到内在精神美的女性,一个由错位到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的很可爱的女性形象。可见,第三种评价是合理的。五、欣赏小说巧妙的构思1、学生思考:玛蒂尔德把赝品当真物,是否有因可寻?学生甲:是有因可寻的。因为佛来思节夫人是一位富有得令玛蒂尔德“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的朋友。所以,玛蒂尔德根本就没考虑朋友竟会收藏如此低兼的赝品。学生乙补充:依据“好马配好鞍”的原则,赝品项链怎能放在“镶着镜子的衣柜”中精美青缎子盒子里。学生丙补充:俗话讲“慧眼识珠”。生于“寒门”(小职员的家里)、嫁于“寒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
15、的玛蒂尔德是很难一眼辩出真伪的。2、提问:如何看待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明确:丢项链虽是偶然事件,但蕴含着必然的因素。因为如不借项链,自然就无丢失项链的事,而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另外,舞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几乎忘乎所以,为不使别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和丈夫的寒酸相,舞会结束时她仓皇逃离,这都佐证了丢失项链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更能说明玛蒂尔德的性格内涵。3、提问: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是否符合生活实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是符合生活实情的。因为作者己于前文作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一处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
16、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是当玛蒂尔德丢了项链,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说明项链和盒子本不是原配的。三是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看。这一切都是构成小说结尾必然性的因素,它既让人大出意料之外,又点点都在情理之中。这出乎意料的结局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命运。玛蒂尔德一心想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但不能够;一辈子只在幸福中陶醉过一次,但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十年含辛茹苦,刚刚有了点自尊自信,又突然发现项链的真相,发现自己十年辛酸的代价竟“最多值五百法郎”。十年生活“意义”的发现,给她精神的打击不比十年前丢
17、失项链轻。这样的结局无疑加深了路瓦栽夫人命运的不幸与可悲。再者这样的结局有力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小说以“失项链”为转折点,写出了路瓦栽夫人玛蒂尔德命运的前后鲜明对比:一时欢乐,十年辛酸。这些描写对主人公的讽刺己够深了,而结尾又一次突转,既让读者为主人公又让主人公为自己而哭笑不得。它使作品的讽刺意味更深刻、更强烈了。六、探究小说主题学生甲: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学生乙:人生世间,谁没有一点虚荣心。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我认为作者意在表达人自身对于生活中戏剧性变化的无能为力。这可从“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
18、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看出。学生丙: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虽然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评。20212021 年高二语文教案:项链年高二语文教案:项链 2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性格的剖析,让学生深切体会虚荣心给小说主人公带来的巨大打击,记取小说提供的超时空的现实警戒意义。2、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小说主人公遭打击而不沉沦,遇逆
19、境而敢于奋起的坚强、负责、勇敢的精神。3、通过对小说的鉴赏,让学生领会_别出心裁的结构艺术。4、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_巧妙的构思和结局的空白艺术。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讨_多元化的主题。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质疑、启发、讨论相结合。教学时数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小说的情节。2、领会_精妙的构思和布局。教学重点体会_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含义,重点探讨_结局的“空白艺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空白”,并在写作中尝试这种技法。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故事:长征路上,冰天
20、雪地之中,一个人又冻又饿,行将死亡。这时,司令生气地找军需部长,因为是他的失职,才让战士这样冻饿致死,出人意料的是,原来这个快死的人就是军需部长。_到此戛然而止,意味悠长。这种结局往往是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今天我们要学的 项链一文结局也是如此。(板书题目)二、概括_结构(课前让学生听朗读,解决生僻字词,熟悉情节,了解作者情况。)提问:1、_的最后结局如何?从结局往前看,连续发生了哪些事情?明确:得请柬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发现真相提问:2、从_的内容看,玛蒂尔德为之付出十年艰辛的项链竟然是假的,我们不难理解结局的“意料之外”,可我们还说它是“情理之中”,这在文中有哪些根据?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加以分
21、析。明确:文中有三处暗示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借项链时,佛莱思节夫人答应得很爽快,甚至没有一句叮嘱的话。玛蒂尔德还项链时,佛莱思节夫人连盒子都没有打开来看一下。珠宝店的老板说只卖出过盒子。教师小结:_贵曲忌直,波澜起伏的情节肯定比平铺直叙更能吸引人。但情节的设置也应合乎事理,不能脱离实际,这样才是真正的好作品,不然生编硬造,出人意料却不合乎情理,就成了荒唐,不会有什么审美价值。文学作品无论长短都须遵循四个字:合情合理。三、分析、鉴赏结局的空白_结局除了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空白。_的结局是“实在”的,但同时又是“空白”的,“实在”是说指明了项链是假的;“空白”则指我们不知道
22、玛蒂尔德到底想什么。提问:1、玛蒂尔德听到佛莱思节夫人的惊叹后,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故事将会怎样发展?请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好吗?(学生自由交流,然后发表看法。一定不会有统一的意见。)提问:2、使用空白艺术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明确:可以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意蕴深厚,余味悠长等。提问:3、你能从你所接触过的_,音乐或绘画等作品中再举一例吗?提示:中国山水画往往留有大片的空白,但我们不会认为这样不好,相反透过空白,还可以领悟到其中深远的意境,那是一个比画面宏大万千倍的意境。不仅大而且因人而异,虽虚而实,虽少而多。这就是空白艺术的魅力。参考例子:1、要画一座寺庙,但又不得有建筑出
23、现,怎么办?一僧一溪一桶足矣,虽不见寺,但寺已在心中了,即深山藏古寺之妙啊。2、画花衬马蹄香,一马奔跑,数蝶围其蹄随舞,虽不见花,但花香已四溢了。3、红楼梦 中,黛玉临死前喊的那一声“宝玉,你好”,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黛玉临死前的复杂心情,也成了人们谈论不休的话题。4、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由蜂蝶过墙产生无限遐想:邻家春光到底如何明媚?5、小小说德军剩下来的东西,让人对男女主人公相认后的情况作出种种猜想。6、琵琶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遐想;绘画中有“十里蛙声出山泉”的优美意境。教师小结:_采用了空白的艺术手法
24、。这种手法,是借无形表现有形,赋空白以丰富多彩的形象性,依据欣赏主体的不同,表达丰富的生活内容,虚实结合,有无互补,创造出言外之旨,含蓄空灵的艺术境界。如果作者写出了结局,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争论,就会缩小读者思考的空间,作品的余味也会降低。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这不是很好吗?值得注意的是:运用空白艺术要因情而设,因境而设,刻意追求未必会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要做好铺垫,埋好伏笔,空白不等于含混晦涩,令人费解。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第四题,写到作业本上。2、结合写作第四单元对小说的写作要求及示例,仿照项链的结尾方式,写一篇小小说,做到周记本上
25、。附板书:项链一、结局的空白艺术效果:想象空间大让人回味无穷使用:因情而设因境而设(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分析人物形象,探讨_主题。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_多元化的主题。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重点鉴赏了_结局的空白艺术,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_主题。二、分析人物形象提问:1、从上节课对情节的分析中大家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使玛蒂尔德付出惨重代价的是她的过分虚荣。现在请大家总结一下,她的这一性格特点在文中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作者对她持怎样的态度?(要求学生尝试概括性的总结)明确:她对豪华奢侈生活的梦想;她对现实处境痛苦无奈的感受;她借项链时的动作心
26、理;她在舞会上的陶醉;她在舞会后的逃走作者态度:讽刺提问:2、玛蒂尔德的性格仅仅是“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吗?作者对她仅仅是讽刺吗?在当时的法国,女性只有凭借美貌和风姿,才可得到社会的认可;女性的意识和价值,只有在男子目光的观照下,才得到承认。她们毫无独立价值、社会地位可言。把女性视为玩物的恶劣的价值观念占主导地位,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风气弥漫于整个法国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能从玛蒂尔德身上看到哪些闪光点?(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让学生联系现实来谈。)提示:现代社会中,亲情在金钱面前被击得粉碎的事屡见不鲜,为了金钱利益的分割而仇恨相向的事也不少见,大家想一下,在那样的社会风气下,玛蒂
27、尔德的所作所为有没有让我们感动的地方?例如:(1)赔项链的过程中她不说明,不拖、不逃、不赖、不买一挂假的去骗,这样做都可以逃避责任,但这样也是极其自私的,她没有这样做,表明她勇于负责、诚信的一面。(2)她不通过出卖色相这条捷径来既保全美貌,又偿还掉债务。她曾向往着被人艳羡,被人追求,而且在舞会上乍露头角就引起了男人们的注目与兴趣。此时,她完全可以陪部长或傍大款,从而轻而易举地还债,而且可以享受她所向往的生活。这样的例子在当时的法国,在今天的中国都是屡见不鲜的。可她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因为她不愿以牺牲尊严为代价去换取那种生活。可见,她对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是很爱护的。(3)她“一定得去告诉佛莱思节夫
28、人”的心态。十年贫穷生活的磨练,不仅改变了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她的精神。此时的她没有了十年前见佛莱思节夫人时的自悲自怨、自惭形秽和低声下气,有的是自在从容,多么的达观,多么的平和。由此我们这样来总结:(可让学生自己概括总结)玛蒂尔德的性格具有不同的侧面,且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如果说前半部分表现其“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那么,后半部分这侧重于表现其“勇于负责、诚信、维护人格尊严”这一侧面,作者对她的态度也由讽刺进而变得同情、赞美。二、讨论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正如对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一样,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历来有较大的争论,目前
29、尚无权威定论,传统的看法是:小说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这里,我设计了几个题目,同学们可就其中的一个题目,也可自拟题目(不妨借助歌词、诗句、影视剧名称等),展开论述,就 _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受。天堂与地狱得与失、祸与福一夜缥缈梦,十年艰辛苦玛蒂尔德的忏悔我虚荣,我之过?虚荣心的背后人生无常,我心有主无悔的选择想说爱你不容易面对项链诉心曲(课上给学生时间,写 100 字左右的文字简明扼要地表述自己的看法与感受。)教师总结:多元化的主题需要我们多样性地解读。同学们从中读到了不可过度虚荣;读到了做人要讲诚信,要有尊严;读到了面对艰难要勇敢接受等等。我想,在读了这篇 _后如果你
30、觉得对你“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怎么走”有所启迪,那我们学习此文就有收获。同时,对主题多样性地解读也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凡事都不要一概而论。三、作业布置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或自己拟题,写一篇练笔。A、说说路瓦栽B、如何看待玛蒂尔德对豪华生活的“追求”?C、说说我们身边的“玛蒂尔德”附板书:项链一、人物形象二、_主题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多元化主题维护人格尊严多样性解读诚信负责勇敢20212021 年高二语文教案:项链年高二语文教案:项链 3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概括玛蒂尔徳的人物形象,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
31、物的性格。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情意目标情意目标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徳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和丑陋。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整体把握课文,梳理情节脉络。研读人物描写,概括玛蒂尔徳的形象。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先书写作者“莫泊桑”,问:我们曾学过他的什么作品?或你曾读过他的什么作品?写得什么内容?(我的叔叔于勒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至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
32、上的本质。)莫泊桑很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莫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投影鲁迅之语)鲁迅曾赞项链“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关于莫泊桑更详细的资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有关莫泊桑的“花絮”。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小说(教师板书课题)项链。二、整体把握,理情节。二、整体把握,理情节。快速读课文,梳理情节脉络。看作者以项链为线,写了哪些情节?(借丢赔识)你最欣赏的情节是哪个?简述理由。要求:一句话作答。丢项链玛蒂尔徳命运的最高点和
33、转折点。识项链玛蒂尔徳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三、重点3.找出在不同情节中作者对玛蒂尔徳的描写,透视人物心理、性格发展的过程。方式:自度和小组讨论结合。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发言。要点:借项链前想得人欢欣、被人羡慕、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得到请柬懊恼、发愁舞会上陶醉舞会后赶快逃走丢项链后毅然决然打定主意,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如何还债辞退女仆,迁移住所。刷洗杯盘一个铜子一个铜子的省。十年后,还清债务,再遇女友坦然相对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评价玛蒂尔徳。以课后练习二为依据,请同学展开讨论,要求必须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教师归纳玛蒂尔徳该不该有梦想?该如何看待她的梦想?该如何评价这个人物?从人性的角度看,这是一种
34、正常的生活追求,符合人性中爱美、想过的好一些的心理。她参加舞会只是展示美丽,想得到羡慕,并没有损害他人,而且晚会后也并没有依靠男宾,甚至部长去解决困难。至于她那狂乱的虚荣心,是她的缺点,也是人性的弱点。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偿还债务,表现了她在命运面前的坚强、勇敢、果断。再次见到女友,坦然面对,说明他对命运无所抱怨与悲叹,有敢作敢为的自豪。她的美丽可爱表现在她的诚实守信,勤劳坚忍。玛蒂尔徳是一个有着人性复杂性的人物形象。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四,任选一题写二三百字。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小说结构艺术,来进一步透视人物的性格。2.引导学生领会情节发展偶然中的必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35、、导入一、导入学生汇报上节课的作业,并请同学做点评,以提高听得效率;教师强调想象的情节一定要忠实于人物性格,符合情节的真实。二、欣赏小说结构艺术二、欣赏小说结构艺术教师学法指导这篇小说的构思可谓精巧,在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中。要欣赏小说的结构艺术,应该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看情节安排,看线索贯穿,看铺垫伏笔,看其妙在何处。学生自己速读浏览,体会妙之何在?小组讨论,优势互补,选派代表发言。班级讨论明确。要点:铺垫与伏笔,为情节展开提供了依据。例如,序幕写玛蒂尔徳的梦想,变为下文她为参加舞会赶制新衣和借项链作了铺垫。还有借项链时女友的慷慨,丢项链后珠宝店老板的回答,还项链时女友的随意这一系列伏笔使得“识项链”中得知项链是假的合情合理。以项链为线贯穿全文,环环相扣。四个有关项链的情节,只有“赔项链”不具偶然性,是玛蒂尔徳对生活的选择,更好的凸显了玛蒂尔徳人性中美的一面。戏剧性的结尾,项链是假的更耐人寻味。衬托了玛蒂尔徳的单纯善良、诚实守信,也暗示了法国上流社会的虚伪。三、总结扩展三、总结扩展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环环相扣的情节,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巧遇的必然性,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中的结尾,就有异曲同工之妙。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建议同学课下浏览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进一步体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