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必修2苏教版专题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一化学必修1必修2苏教版专题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1必修2苏教版专题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 质 的 分 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非均向混合物均匀混自物物质混合物物 质 的 转 化(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 实质:电子发生转移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 氧 化(发生氧化反应)是 还 原 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 还 原(发生还原反应)是 氧 化 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
2、移的方向和数目失 去2xe-I-i o o-12KBr+Cl 2=B r2+2KC1It注意:a.e-”表示电子。得 至!1 2x e-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 化 剂+还 原 剂 一 氧 化 产 物+还 原 产 物氧化性:氧 化 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 e 3+、H 2 so八K M n
3、C)4等;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 e?+、S、C b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 l S 2一 等。(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根据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K.C a N a M g A l Z n F e S n P b(H)C u H g A g P t A u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根据非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_ _ _ _ _ _ _ _C B n 1 2 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4)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
4、还原性越强。如:2 K M 1 1 O 4+1 6 H C 1 (浓)=2 K C 1 +2 M n C l2+5 C l2f +8 H2OM n O 2 +4 H C l(浓)=M n C k +C bT +2 H 2。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 M n O4 M n 02(5)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如:2 F e +3 c l 2 =2 F e C b F e +S =F e S 可得氧化性 C b S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注意:电解
5、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卜才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非金属氧化物(S 02、S 03、C 0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3)离子
6、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 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 Fe3 C u2 M nOJ2、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 a?+和S O4”、A g+和C、C a2+f f C O32 M g2+和OI F等3、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 和C O jr H C OJ S。,OH-和N H 4+等4,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0 H 和H C O3一 等。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 3+与S”Fe2+-N O3-(H+)等6、发生络合反
7、应:如Fe 3+与S C N(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书写是否符合事实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 号 为n,单位为摩尔(mol)2、1 mol粒子的数目是0.0 1 2 kg 1 2 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 2 x1 0 2 3个。3、1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
8、m o L。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N5.、数学表达式:旦 =n摩尔质量1、定义:I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符号:M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2、数学表达式:n=m/M3、数值:当物质的质量以g为单位时,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聚集状态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和微粒间的距离。固、液体影响体枳因素主要为微粒的数目和微粒的大小;气体主要是微粒的数目和微粒间的距离。2、气体摩尔体积 y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表达式:Vm=;单位:L-mo在标准状况(0,101KPa)
9、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即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M,或 n-,或 m n-Mn M补充:p i,);=M/2 2.4 p/p2=M i/M2阿佛加德罗定律:V|/V 2=n i/n 2=N|/N 2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 o 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nB/Vi f t注意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其溶液的体积没有任何关系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2.一定物
10、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1、检验是否漏水.2、配制溶液。1 计算.。2 称 量(或量取).。3 溶解.。4 转移.。5 洗涤.。6 定容.。7 摇匀.。8 贮存溶液.所需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l 2 c m 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
11、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误差分析:可能仪器误差的操作过程分析对溶液浓度的影响mV称量N a O H 时间过长或用纸片称取减小偏低移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的水不变不变不变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少量流出减小偏低物质的分散系1.分散系:一 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分 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溶 液(小 于 1 0%、胶 体(10-910-7m)未洗涤烧杯、玻璃棒或未将洗液转移至容量瓶减小偏低未冷却至室温就移液减小偏高定容时,水加多后用滴管吸出减小偏低定容摇匀时液而下降再加水增大偏低定容时俯视读数减小偏高定容时仰视读数增大偏低浊 液(大 于 10-7m)2.胶
12、体:(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IO io-7m之间的分散系。(2)性质:丁达尔现象(用聚光手电筒照射胶体时,可以看到在胶体中出现 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凝聚作用(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将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 FeCb+3H2O=Fe(OH)3(胶体)+3HC1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3 (或 NaHCCh)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
13、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Ch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撤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播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储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储常见物质的检验略原子的构成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
14、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溪水里的浪、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滨水里的溪、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 l和K NO3混合物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V原子1 1中子
15、:不带电 核外电子:一个电千带一个单位负电荷A 表示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 的X原子。zX质 量 数(A)=质 子 数(Z)+中 子 数(N)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 子 数=核外电子数要求掌握1一2 0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 量 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素)互为同位素会判断氯气的生产原理(1)工业制法氯碱工业2 NaC l +2 H 2 O=2 NaOH +H 2 T +C l 2 T负极 正极(2)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MnC)2+4 H C l (浓)=MnC l2+2 H2O+C l2t反应仪器: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除杂:H C 1气 体(用饱和食盐水除)、水 蒸
16、气(用浓硫酸除)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饱和食盐水法尾气处理:NaOH溶液氯气的性质物理性质:黄 绿 色 刺 激 性 气 味 有 毒 密 度 比 空 气 大 可 溶 于 水化学性质:l.C k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占燃2 F e +3 C 12 2 F e C l32.C l2与非金属反应H2+Cl2点 燃 2 H C 1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3.0 2 与碱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84 消毒液成分为 NaClO2C12+2Ca(OH)2=CaCl2+Ca(C10)2+2H2O CaCb、Ca(C10)2 为漂白粉的成分,其中Ca(
17、C10)2为有效成分氯水 C12+H2O=HC1+HC1O成分 分子:H2O Cb、HC1O离子:H C l C1O OH-氯水的性质1.酸 性 2.氧 化 性 3.漂 白 性 4.不稳定性c r 的检验:试剂:AgNC3溶液和稀硝酸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结论:溶液中有C1次氯酸的性质1.酸性 2.氧化性 3.漂白性4.不稳定性:2HC1O-光 照.2HC1+02f氯气的用途: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单质的物理性质1.状态:气 态(Cl2)一液 态(Br2)一 固 态(12)2.颜色:黄 绿 色(C b)一深红棕色(B白)一紫 黑 色(E),颜色由浅到深3.熔、沸点:
18、液态溪易挥发,碘受热易升华4.溶解性:B 2和 b 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CCL等有机溶剂。滨水橙色 在苯、CCL,为橙红色 碘水黄色 在苯、CCL,为紫红色k 的检验:试剂:淀粉溶液 现象:溶液变蓝色溟和碘的化学性质 元素非金属性(氧化性)强弱顺序:Cl2 Br2 I22KBr+Cl2=2KCl+Br2 2KI+C12=2KC1+I2 2KI+Br2=2KBr+I2B r、I的检验:试 剂:AgNCh溶液和稀硝酸Ag+Br=A g B rJ 淡黄色 照相术Ag*+r=A g ij,黄色人工降雨 苯、CC14等有机溶剂、氯水溟、碘的提取:(请参照课本)钠的性质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有
19、金属光泽、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质软、熔点低、能导电导热。保存于煤油中化 学 性 质 1、与。2、Cb、S 等非金属的反应4Na+Oi=2Na2O(白色)2Na+C)2直 燃 Na2O2(淡黄色固体)2Na+C b商 燃 2NaCl(产生白烟)研磨2Na+S=Na2S(火星四射,甚至发生爆炸)2、与水的反应2Na+2H2。=2NaOH+H2M 浮、熔、游、响、红)实质:钠与溶液中的H+反应2、与酸反应2Na+2H+=2Na+H2 T3、与盐反应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盐反应制备:2NaCl(熔融)总 解 2Na+Cl2tNa2cO3 和 NaHCCh 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 碱 苏 打小
20、苏打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儆变红易溶于水(比Na2cCh溶解度小)溶液呈 碱 性(酚醐变浅红)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T +H2O与酸反应CO32 _+H=HCO3-HCO3+H+=CO2T+H2OHCO3+H=CO2T+H2O(较 Na2cO3 快)与碱反应Na2cO3+C a(OH)2=CaCO3|+2NaOH反应实质:ccW 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反应实质:HCOj+OH-=H2O+CO32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J,+2NaClC
21、a2+CO32-=CaCO31不反应与H2O和c 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CC+H2O+CO2=HCO3-不反应转化关系Na2cO3,c。,、H.O)、NaHCCh A(OH-)主要用途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发酵粉、灭火器、治疗胃酸过多镁的提取及应用镁的提取 _ _ _ _ _ _ _ _ _ _耀烯一贝-_ _ _ _十 才 区 .b-C da f溶液-石灰乳高温CaCO3+CO2TCaO+H2O=C a(OH)2(石灰乳)Ca(OH)2+MgCl2=M g (OHR+CaCl2Mg(OH)2+2HC1=MgCl2+2H2OHC1MgCl2-6H2O=MgC
22、b+6H2O通电MgCl2=Mg+Cl2T物理性质镁是银白色金属,有金属光泽,密度较小,硬度较大,质地柔软,熔点较低,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化学性质1、与空气的反应卜2Mg+。2 =M gO3Mg+N2 M g2N32Mg+C02=M gO +C2、与水的反应Mg+2H2。=Mg(OH)2+H2f3、与酸的反应Mg+H2SO4=MgSO4+H2T用途1)镁合金的密度较小,但硬度和强度都较大,因此被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2)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常用来制造通信导弹和焰火;3)氧化镁的熔点很高,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从铝土矿中提取铝溶解:AI2O3+2NaOH=2NaA102+H20过滤:除去
23、杂质酸化:NaAlO2+CO2+2H2O=Al(OH)31+NaHCO3过滤:保留氢氧化铝灼烧:2A1(OH)3 =A=A12()3 +H20通电 电解:2 A l 2。3(熔 融)=4Al+3O2t铝合金特点:1、密度小2、强度高3、塑性好4、制造工艺简单5、成本低6、抗腐蚀力强铝的化学性质两性(1)与非金属:4AI+3O2=2A12O3(2)与酸的反 应:2A1+6HC1=2A1C13+3H2T(3)与碱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K)2+3H2T(4)钝化:在常温卜,铝与浓硝酸、浓硫酸时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不与浓硝酸、浓硫酸进一步发生反应。(5)铝热反应
24、:局温2 A1 +F e 2 O 3 =2 F e +AI 2 O 3铝热剂: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F e2O3,F e O、F e3O4,V2O5,C r2O3,M n O2)组成的混合物。铝的氧化物(两性)(1)与酸的反应:A12O3+6 H C 1 =2 A1 C 13+H20(2)与碱的反应:A12O3+2 N a O H =2 N a A1 02+H20铝的氢氧化物(两性)(1)与酸的反应:Al(0 H)3 +3 H C 1 =AI C I 3 +3 H2O(2)与碱的反应:Al(0 H)3 +N a O H =N a AlC 2 +2 H 2。A1(OH)3的制备:A13+3 N
25、H3-H2O=A1(O H)3 1+3 N H4+AI C V+C C H 过量)+2%0=A1(O H)3;+H C O3-3 A1 O2+A13+6 H2O=4 A1(O H)3 1+的性质:A13+3 O H =AI(O H)31 A13+4 O H-=A1 O2+2 H2OA13+3 N H3H2O=A1(O H)3|+3 N H 4+A Q-的性质:A1 0/+H+H2O=A1(O H)3;AlO f +4 H+=A13+2 H2OA1 O 2-C O 2(过量)+2 H 2 O=Al(O H)3,+H C O 3.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力高 炉 炼 铁(1)制取C O:C+O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化学 必修 苏教版 专题 知识点 重点难点 总结 笔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