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资料一轮复习----难点突破.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物理资料一轮复习----难点突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资料一轮复习----难点突破.pdf(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一难点突破难点1”追碰问题与时空观“追碰”类问题以其复杂的物理情景,综合的知识内涵及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表达着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能力,是考生应考的难点,也是历届高考常考常新的命题热点.难点磁场1.(v=1 2 0 k 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响时间)Z=0.5 0 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为汽车重的0.4 0 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 至少应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 0m/s2)2.上,到轨道的距离M N为 J=1 0 m
2、,如图1-1 所示.转台匀速转动,使激光束在水平面内扫描,扫描一周的时间为襁N的夹角为4 5 Z s ,光束又射到小车上,那么小车的速度为多少?(结果保存两位数字)3.()一段凹槽A倒扣在水平长木板C上,槽内有一小物块8,它到槽内两侧的距离均为,,2如 图 1-2 所示.木板位于光滑水平的桌面上,槽与木板间的摩擦不计,小 物 块 与 木 板 间 的 动 摩 擦 因 数 为B.CA以大小为图 1-2山的初速向右运动,v o J 页7.当A和 8发生碰撞时,两者的速度互换.求:(1)从 A、8发生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的时间内,木板C运动的路程.(2)在 A、B刚要发生第四次碰撞时,A、B、C三者
3、速度的大小.案例探究例 1 ()从离地面高度为6处有自由下落的甲物体,同时在它正下方的地面上有乙物体以初速度vo 竖直上抛,要使两物体在空中相碰,那么做竖直上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W应满足什么条件?(不计空气阻力,两物体均看作质点).假设要乙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与甲物体相碰,那么血应满足什么条件?命题意图:以自由下落与竖直上抛的两物体在空间相碰创设物理情景,考查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B 级要求.错解分析:考生思维缺乏灵活性,无法巧选参照物,不能到达快捷高效的求解效果.解题方法与技巧:(巧选参照物法)选择乙物体为参照物,那么甲物体相对乙物体的初速度:=0-vo=-vo甲物体相对乙物体的加
4、速度a q z=-g-1-g)=0由此可知甲物体相对乙物体做竖直向下,速度大小为w 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相遇h时间为:4一V。对第一种情况,乙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在空中的时间为:O W f W 空g即:0 W 2也%g所以当物榨,两物体在空中相碰.对第二种情况,乙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下落过程的时间为:b W/W也g g即 幺 W也 W及g%g所以当 例 2 ()如 图 1-3 所示,质量为胆的木块可视为质点,置于质量也为m的木盒内,木盒底面水平,长/=0.8m,木块与木盒间的动摩擦因数以=0.5,木盒放在光滑的地面上,木块A以=5 m/s 的初速度从木盒左边开始沿木盒底面向右运动,木盒原静止
5、.当木块与木盒发生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且不计碰撞时间,取 g=1 0 m/s 2.问:a,笏图 1-3(1)木块与木盒无相对运动时,木块停在木盒右边多远的地方?(2)在上述过程中,木盒与木块的运动位移大小分别为多少?命题意图:以木块与木盒的循环碰撞为背景,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及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B 级要求.错解分析:对隔离法不能熟练运用,不能将复杂的物理过程隔离化解为相关联的多个简单过程逐阶段分析,是该题出错的主要原因.解题方法与技巧:(1)木块相对木盒运动及与木盒碰撞的过程中,木块与木盒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最终两者获得相同的速度,设共同的速度为匕 木块通过的相对路程为s,那么有:mvo=2mv
6、 j U/M g.y=y n z v o2-y ,2mv2由解得S=1.25 m 设最终木块距木盒右边为4,由几何关系可得:s-/=0.4 5 m(2)从木块开始运动到相对木盒静止的过程中,木盒的运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木盒向右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第二阶段,木块与木盒发生弹性碰撞,因两者质量相等,所以交换速度:第三阶段,木盒做匀减速运动,木盒的总位移等于一、三阶段的位移之和.为了求出木盒运动的位移,我们画出状态示意图,如图1-4所示.设第一阶段结束时,木块与木盒的速度分别为也、也,那么:mv o=mv +mv 2P mg L=mv o1 m(v 12+v 22)图1-4因在第二阶段中,
7、木块与木盒转换速度,故第三阶段开始时木盒的速度应为0,选木盒为研究对象对第一阶段:P mg s=mv r-对第三阶段:P i ng S 2=mv 2-mv22 2从示意图得S*=S|+S 2 S块=5&+L-d 锦 囊妙计解得 s 窗=1.075 m s 块=1.425 m一、高考走势“追碰”问题,包括单纯的“追及”类、碰撞”类和追及碰撞”类,处理该类问题,首先要求学生有正确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物体的运动过程总与时间的延续和空间位置的变化相对应).同时,要求考生必须理解掌握物体的运动性质及规律,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该类问题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是高考选拔性考试不可或缺
8、的命题素材,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二、“追 及 碰 撞 问题指要1.“追及”问题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一定要抓住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2.“碰撞”问题碰撞过程作用时间短,相互作用力大的特点,决定了所有碰撞问题均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对正碰,根据碰撞前后系统的动能是否变化,又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因而有:mV+m2 V2=mi Vt+机,也?)v i2+/M 2V 22=m i v
9、 i 2+ni2V 2,2 2 2 2 2上式中也、0,分别是如碰前和碰后的速度,V 2、V 2分别是22碰前和碰后的速度.解式得=(g/%)%+262叱 V2,=(-2一加1)岭+2加 唧 mA+m2+m2完全非弹性碰撞:加与牝碰后速度相同,设为匕那么m.v.+/TI2V/7?1V 14-A?2V 2=(m 1+加2】V,V=-m,+m2系统损失的最大动能A km=I V|2+mzvr-(wi+m?)v2.非弹性碰撞损失的动能2 2 2介于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之间.在处理碰撞问题时,通常要抓住三项根本原那么:(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原那么.(2)碰撞后系统动能不增原那么.(3)碰撞后运动
10、状态的合理性原那么.碰撞过程的发生应遵循客观实际.如甲物追乙物并发生碰撞,碰前甲的速度必须大于乙的速度,碰后甲的速度必须小于、等于乙的速度或甲反向运动.三、处理 追碰”类问题思路方法分析两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由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据物体运动性质列(含有时间)的位移方程联立方程求解(判断能否碰撞)假设发生碰撞,据动量关系(守恒能量转化关系列方程求解解 决“追碰 问题大致分两类方法,法(参照物变换法、守恒法等).即数学法(如函数极值法、图象法等)和物理方歼灭难点训练1.()凸透镜的焦距为工一个在透镜光轴上的物体,从距透镜学处,沿光轴逐 渐 移 动 到 距 离 处,在此过程中2.()两辆完全相
11、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血,假设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为s,假设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那么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距离至少应为多少?3.(X 102 kg 的小车4,在A的右方=8.0 m处,另一辆小车B正以速度v e=4.0m/s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远离A车,为使4车能经过片10.0 s 时间追上B车,立即给 A车适当施加向右的水平推力使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小车A受到水平轨道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试问:在此追及过程中,推力至少需要做多少功?取 g=10m/s2)A B v.
12、I I I I()0 O,/.图 1-54.()如 图 1-6 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一质量为径为R的L光滑的弧形轨道,设有一质量为,”的小球,以功的4速度,方向水平向左沿圆弧轨道向上滑动,到达某一高度后,又沿轨道下滑,试求h的大小及小球刚离开轨道时的速度.5.()如 图 1-7 所示,长为2 乙的板面光滑且不机的小车,小车上有一半图 1-6图 1-7导电的平板小车C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车的右端有块挡板,车的质量机e4m,绝缘小物块B的质量,加=2 8 以一定速度沿平板向右与C 车的挡板相碰,碰后小车的速度总等于碰前物块8 速度的一半.今在静止的平板车的左端放一个带电量为+小质量为用八=机
13、的小物块4,将物块3 放在平板车的中央,在整个空间加上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时,金属块A 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当A 以速度与8 发生碰撞,碰后4 以,物 的速率反弹回来,8 向右4运动.(1)求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2)假设A 第二次和8 相碰,判断是在B 与 C 相碰之前还是相碰之后?(3)A 从第一次与8 相碰到第二次与3 相碰这个过程中,电场力对A 做了多少功?6.()如 图 1-8所示,水平放置的导轨,其电阻、摩擦均不计,固定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左端间距为2 L 右端间距为l今在导轨上放 油、cd两杆,其质量分为2M、M,电阻分为2R、R,现让ab杆以初速度功
14、取棒的最终速度 两棒均在不同的导轨上).xa x X x xX X|x XX X XXXX b X X X XaX X X X图 1 5-94.()如 图 1 5-9 所示,放在绝缘水平面上的两条平行金属导轨和P Q之间的宽度为/,置于磁感应强度值为B的匀强磁场中,B的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导轨左端接有电阻为R,其他电阻不计,导轨右端接有电容为C的电容器,长 为 2/的金属棒 放在导轨上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其。端绞链在导轨PQ上,现将棒以角速度0 绕 a点沿水平导轨平面顺时针旋转9 0 角,求这个过程中通过R的总电量是多少?5.()如 图 1 5-1 0 所示,A8 和 C 是足够长的平行光滑
15、导轨,其间距为/,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整个装置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4c 端连有电阻值为RM,垂 直 于 导 轨 的 金 属 棒 在 距B D 端 s处由静止释放,在 E F F,方向沿斜面向上的恒力把E 尸棒从8。位置由静止推至距B D端 s 处,突然撤去恒力F,棒E F最后又回到B D端.求:(1)尸棒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EF棒自8。端出发又回到8。端的整个过程中,图 1 5-1 0有多少电能转化成了内 能(金属棒、导轨的电阻均不计)?6.()在磁感应强度为8=0.4 T的匀强磁场中放一个半径,-0=50 c m的圆形导轨,上面搁有互相垂直
16、的两根导体棒,一起以角速度阳”/s 逆时针匀速转动.圆导轨边缘和两棒中央通过电刷与外电路连接,假设每根导体棒的有效电阻为R o=O.8 Q,外接电阻R Q,如所示,求:(1)每半根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2)当电键S接通和断开时两电表示数(假定RL8,私一0).图 1 5-1 1参考答案:难点磁场I.B.提示:将圆环转换为并联电源模型,如 图 1 5 -1.X 10-2 X 10-2 J提示:将电路转换为直流电路模型如图1 5 -2.3.(1)电压表 理由略 F=1.6N(3)0=0.2 5 C一 曲2 a 2 _ )-2 a2)歼灭难点训练L CD 2.A D 3.Q=/A 片 -i 或。
17、=-R R4.Q=BP(+2 C)2 R5.(I)如 图 1 5 -3 当 E尸从距8。端 s 处由静止开始滑至8。的过程中,受力情况D 7V如下图.安培力:lRMg s i n0-B-L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我一M所以,E Fa=O时速度到达最大值vm.由式中 a=0 有:Mgs i n 0 -B2P vm/R=OMg R s i ndvm=-B2l2(2)由恒力5 推至距8。端 s 处,棒先减速至零,然后从静止下滑,在滑回BD 之前已达最大速度均,开始匀速.设 E尸棒由B D从静止出发到再返回B D过程中,转化成的内能为A 根据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1 _ 1 .A/gR s i n。.与
18、Fs-A E=-Mvm2&E=Fs一M (-一)2 2 2 B2l26.(1)每半根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1 1Ei=fi/v =-B/2w =-X X 1 03X (0.5)2V=5 0 V.2 2(2)两根棒一起转动时,每半根棒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从边缘指向中心),相当于四个电动势和内阻相同的电池并联,得总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为:=1=50 丫,/=-x-/?o=O.l Q4 2当电键S断开时,外电路开路,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动势,为 50 V.当电键S 接通时,全电路总电阻为R =r+R=(0.1+3.9)Q=4Q.由全电路欧姆定律得电流强度(即电流表示
19、数)为E 50/=-=A=1 2.5 A.r+R 4此时电压表示数即路端电压为U=E-Ir X0A V=48.75 V (电压表示数)或 1 2.5X 3.9 V=48.75 V.难点3 滑动变阻器应用分析滑动变阻器是电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近几年高考电学设计性实验命题对其应用屡次直接或渗透考查.如何选择滑动变阻器的接法设计控制电路仍是历届考生应考的难点.难点磁场-1.()如 图 1 2-1 所示,滑动变阻器电阻最大值为凡负载电阻凡=R,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小:(1)当 K断开,滑动头c 移动时,R两端的电压范围是多少?T M J-(2)当 K接通,滑动头c 移动时,以 两端的电压范围是多
20、少?口 风(3)设 R的 长 度 上 单 位 长 度 的 电 阻 各 处 相 同,“、c 间 丫?长度为x,当 K接通后,加在R 上的电压Ui与 x 的关系如何?图 2/2.()用伏安法测金属电阻&(约为5 Q)的值,电流表内阻为1量程为0.6 A,电压表内阻为几k Q,量程为3 V,电源电动势为9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0 6 Q,额定电流为5 A,试画出测量尺的原理图.案例探究 例 1 ()用伏安法测量某一电阻尺,阻值,现有实验器材如下:待测电阻&(阻值约5额定功率为1 W);电流表4(量程0 0.6 A,内阻0.2 Q);电流表(量程0 3 A,内阻0.0 5 Q);电压表H (量程0 3
21、 V,内阻3 k Q);电压表匕(量程0 1 5V,内 阻 1 5 k Q);滑动变阻器&(0 5 0 Q),蓄电池(电动势为6 V)、开关、导线.为了较准确测量R 阻值,电压表、电流表应选,并画出实验电路图.命题意图:考查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及据实验原理设计合理电路的实验能力.B 级要求.错解分析:没能据平安性、准确性原那么选择4 和,无视了节能、方便的原那么,采用了变阻器的分压接法.解题方法与技巧:由待测电阻当额定功率和阻值的大约值,可以计算待测电阻&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的值约为U=PR V lx5 七2.2 V,/=y JP/R H y u 5=0.4 5 A.那么电流表应选4,电压表应选打
22、.又因=1 0.2 x 30 0 0 =2 4.5 Q RX,那么电流表必须外因为滑动变阻器的全阻值大于被测电阻R,故首先考虑滑动变阻器图 1 2-2的 限 流 接 法,假 设 用 限 流 接 法,那 么 被 测 电 阻R上 的 最 小 电 流 为E 6/m in=-=-=0.1 1 AV/翻,故可用限流电路.电路如图1 2-2所示.Ex+R 5 +5 0锦囊妙计一、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的特点 图1 2-3所示的两种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 o)对 负 载&的 电 压、电流强度都起控制调节作用,通常把图1 2-3(a)电路称为限流接法,图1 2-3(b)电路称为分压接法.图
23、1 2-3负 载&上 电 压 调 节 范 围(忽略电源内阻)负 载RL上电流调节范 围(忽略电源内阻)相同条件下电路消耗的总功率限流接法R-EWULWERL+R()E -1 ERL+R RLEIL分压接法OWULWEEOW TLW-RLE+加)比拟分压电路调节范围较大分压电路调节范围较大限流电路能耗较小其中,在限流电路中,通&的 电 流=-,当R o&时。主要取决于R o的变&+凡化,当时,。主要取决于用,特别是当岛 R)凡利,所以&与R 卬的并联值R并 七 凡叱而整个电路的总阻约为R o,那 么&两 端 电 压 U/.=lRlf=显然产凡仍且即越小,这种线性关系越好,电表的变化越平稳均匀,越
24、便于观察和操作.(3)假设采用限流接法,电路中实际电压(或电流)的最小值仍超过&的额定值时,只能采用分压接法.(1)测量时电路电流或电压没有要求从零开始连续调节,只是小范围内测量,且&与 R o 接近或RL略小于心,采用限流式接法.(2)电源的放电电流或滑动变阻器的额定电流太小,不能满足分压式接法的要求时,采用限流式接法.(3)没有很高的要求,仅从平安性和精确性角度分析两者均可采用时,可考虑安装简便和节能因素采用限流式接法.歼灭难点训练1.()(2 0 0 2 年上海)在如下图12-4 所示电路中,当变阻器R 的滑动头P向 b端移动时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
25、示数变大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2.()如 图 12-5 所示,当变阻器生 的触头P向右滑动时,有C内电场强度增大fl-1 K制-C.凡上消耗的功率增大3.()如 图 12-6 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和R 2 为定值电阻,R 3 为可变电阻,当&的滑动头尸由“向 b端滑动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4、4 的读数如何变化?图 12-5图 12-64.()19 9 3年全国高考题)将量程 为 10 0 P A的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1 m A的电流表,并用一标准电流表与改装后的过电流表的电流能从零连续调到1 m A,试按实验要求画出电路图.5.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物理 资料 一轮 复习 难点 突破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