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文名句默写.pdf
《中考语文古文名句默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古文名句默写.pdf(10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古文名句默写孔子语录 论语【原文解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时习:按时地去复习。说:通“悦”,愉快。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同 门(师)为朋,同志为友。乐:与说有所区别。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愠:生气,发怒。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曾参,字子舆,以孝出名。三 省:多次反省。忠:对人应当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不习:温习、实习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1 阐述了志 同
2、 道 合 的 人 从远 方 来 也 是 一 种乐趣。2 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别人不知道自己也不气恼。【3】阐述了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4 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5】论述学矣。”(为政)/习与思 考 的 辨证,/(故:旧的知识。知:领悟。/关系。/可:可以。为:作为。)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卬”(为政)6强调学习 要 有 谦 虚 求 实的态度。(则:连词,就、便。罔:通“惘”/Z/,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Z;子 曰:“由,诲女知之乎!知 之:7孔子认:/Z彳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J。(为 彳为不但要学习别彳/:政 ):人的长处,还要通:/Z:(
3、由:仲由,字子路。诲:教,:过别人短处、缺 点;/Z/传授。女:通“汝”,你。知:通“智”,/来 校 正 自 己 的 行/聪明、智慧。);为思想。/Z 2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贤:德才兼备的人。思:希望,8孔 子 认,/想着。齐:看齐。省:指反省有没有1为只有胸怀宽广、,/相同的毛病。):意志坚 定 的 人 才:/子 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能 称 为“士”,才;/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能能接受重任、长 z/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 重 而;期坚持奋斗。;/道 远 8】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 而:9借松柏;/:后已,不 亦 远
4、 乎?”(秦 伯 ):之 后 凋 比 喻 社 会/(弘 毅:胸 怀 宽 广,意 志 坚 强。;现 象 的 句 子 是:岁/仁:这 里 指 儒 家 的 推 己 及 人,仁 爱 待 人。/寒,然 后 知 松 柏 之/已:结 束。)后 凋 也。,这句话子 曰:“岁寒,然 后 知 松 柏 之 后 凋;说 明 品 德 高 尚 的;/也。卬”(子 罕 )/人 经 得 起 时 间 和,(岁 寒:一 年 中 的 寒 冷 季 节,深 冬。;环 境 的 考 验。:然 后:然,这 样;后,以 后。)【10】提出的子 贡 问 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儒 家 待 人 接 物 之/之 者 乎?:子 曰:“其恕乎!己所不
5、欲,勿施;于 人。【1】”(卫 灵 公 )Z/(一 言:一 个 字。行:奉 行。;/彳其恕乎:其:大概,也 许。恕:用自己的;:心 来 推 想 别 人 的 心,指 儒 家 的 推 己 及 人,;/,仁 爱 待 人。欲:喜 欢,想。想 要(做的;/事)。施:施 加。)/【易 错 点 拨】愠:左 边 是“T”,不 要 写 成“温”“瘟”等。罔:“门”字 里 面 的 上 边 是“乂”、下 边 是“亡”。诲:左 边 是“”,不 要 写 成“海”“悔”等。凋:左 边 是“7”,不 要 写 成“7”,也 不 要 写 成“调”“碉”“媚”等。【参考译文】1.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很愉
6、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 竭 力 了 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4.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5.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6.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 应 该 自 我 反 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
7、错误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8.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此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9.孔子说:“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10.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奉行?”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情景型默写】1.论语 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论语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
8、施于人。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论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 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
9、习的名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孔子认为一个人遇到旁人的时候,就应该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2.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4.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5.论语中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有朋自远
10、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应该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9.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0.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鱼我所欲也 孟子【原文解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1我所欲2也。二者不可得兼3,舍4鱼而取5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6于7生者,故8不为苟得9也;死亦
11、我所恶叱所恶有甚于死者,故 患1 1有所不辟1 2也1 3 1 o如 使1 3人 之M所欲莫A甚于生,则16凡0可以得生18者何不用也19卬?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2。也?由是则生而21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2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卬。非独23贤者24有是25心26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27耳16,(1亦:也。2欲:喜爱。3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4舍:舍弃。5取:选取。6甚:胜于。7于:比。8故:所以,因此。9苟得:苟且取得,这 里 是“苟且偷生”的意思。10恶:厌恶。11患:祸患,灾【1】文章的中心论点。【2】叙述作者不愿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
12、。【3】孟子认为这种情况下,即使遇到灾祸也要挺身而出。【4】交代了人们会用尽方法保全生命的具体原因。【5】孟子认为人们会不择手段的躲避灾祸的具体原因。6 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不过/难。12辟:通“避”,躲避。13如使:/贤者能做到坚持,/Z度如,彳 度 使。14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不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15莫:没;【7】第一段:/彳有。16则:那么。17凡:凡是,一切。:是如何论证的?2/:18得生:保全生命。19何不用也:什 么;提 出“生与:,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2 0 为:做。21/义不可得兼,则舍,/7而:但是。22是故:这是因为。23非独:7生 取 义”的论点,
13、/Z/;不只,不仅 非:不 独:仅。2 4 贤者:有:后,首先从正面指:/彳 才德,有贤能的人。25是:此,这样。26:出人之所以能“舍;/;心:思想2 7 勿丧:不丧失。丧:丧失。4生取义”,是因为:/Z:段解:提出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人皆有“欲生不为:/;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苟得,恶死有所不,/生而取义者也。:辟”的思想。然后/Z彳 一箪 食,一豆2羹,得之则3生,:再从反面说明,如 彳/,弗4得5则死。【8】呼尔6而与之7,行道之;果人只是欲生恶;人8弗受;蹴尔而1。与之,乞人不屑U /死,那么什么事都/也。【9】万钟12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 钟:可以做得出来;可;
14、/于我何加13焉!为宫室41之美,妻妾之奉:是事实上,“义”;归 所识穷乏者 得我a 与1 7?乡18为身:超 过 了,生”,所 彳/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以人能够不贪生,: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19为身死,不避死。这种羞恶,/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之心,人人皆有,彳/彳亦不可以已2。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1。(贤者更能保存而彳/Z/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2 豆:古代一,不丧失。/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3 则:就。4 弗:/8 强 调,/彳不。5 得:得到。6 呼尔:呼喝轻蔑地,:“一箪食,一 豆,/:对人不尊重。7 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羹”重要性。;
15、/,吃喝。尔,语气助词。8 行道之人:饥饿/【9】与“嗟,/,的过路的行人。9 蹴:用脚踢。10而:表/来之食”的意思相/Z/;修饰。11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12:一致。:/彳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彳 彳/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13何加:有什么/Z,益处。14宫室:住宅。15奉:侍奉。6;Z/7穷乏者:穷人。17得我:感激我。得:通;;/:“德”,感激。18与:通“欤”,语气助/7/Z:词。9 乡,通“向”,原先,从前。2 0 乡:彳 4/:通“向”,从前。2 1 已:停止。4 9 本心::2/指本性,天性,良知。);/:段解: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
16、”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彳/: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易错点拨】箪:上 边 是“竹”,下 边 是“单”,不要写错。羹:上 边 是“羔”,下 面 是“美”,不要写错。蹴:左 边 是“足。不要写错。辨:中 间 不 是“t ”,不要写错。【参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 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
17、更厌恶的事,所 以 有 祸 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 比 生 命 更 想 要 的 东 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 果)没 有 礼 貌 地 吆 喝 着 给 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
18、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 前 为 了(道义)宁 死 也 不 肯 接 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 前 为 了(道 义)宁 死 也 不 肯 接 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 前 为 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情景型默写】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 用“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两句来表明对待“万
19、钟”的标准与态度。2.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4.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5.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原文解读】舜1发2于吠亩3之中,傅说4举5于版 筑6之间,胶 鬲7举于鱼盐8之中,管夷吾9举于士 1。,孙叔敖U举于海巴 百里奚13举于市14。(1舜:姚姓,名重华。2发:起,指任用。3喊亩
20、:田亩,此处意为耕田。吠,田间水渠。4傅说: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5举:选拔。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7胶鬲: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8鱼盐:在海边捕鱼晒盐。9管夷吾:管仲,颍 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10 士:狱官。11孙叔敖:葛姓,名敖,字孙叔,。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12海:海滨。13百里奚:又作百里彳奚。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11本段列举的六位圣贤的目的是什么?说明担负重任的人,事先必经受
21、一番艰苦的磨炼,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观点提供了事实根据。【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作用是什么?此句起承上启 下 的 过 渡 作用:“故”收束上文,归纳论证;“也”表句中停顿,引起下文。,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1 4;【3】“苦其/;市:市井。)彳 心 志,劳其筋骨,7/;故1天将降大任2于是3人也4口,必;饿其体肤,空乏;/Z/疗先苦6其心志7,劳8其筋骨,饿9其 体 彳其身,行拂乱其:/:肤1 ,空 乏U其身,行拂乱1 2其所为13/所为 有 什 么 好?,所 以M动15心 忍16性,曾”益 其 所 不 能,处?:,/Z/。卬(1 故:所以。2任:责任,担子,:一是能培养;/Z
22、/;使命。3是:代词,这,这些。4也:助;坚强的意志和毅;/彳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力,二是能发展,/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5必:一定。6苦:/一个人的才能。;/Z;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7心志:;【4】造就人;/7 意志。8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才不可缺少的前/彳累。9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提条件是什么?彳/Z体肤:肌肤。11空乏:形容词的使动彳文章是从哪些方;/:用法,使穷困。空,穷。乏,绝。12;面概述其艰难困:/: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苦的状况的?:/Z/乱。拂,违背,不顺。舌 L,错乱。13 所为:/必先苦其心,/,所行。14 所以:用 来(通
23、过那样的途径;志,劳其筋骨,彳/;来)0 15 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彳饿其体肤,空乏:/,惊动。16 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其身,行佛乱其:坚韧。17 曾:同“增”,增加。15 能:才Z 所为。/干。)/从 思 想、生/人恒 过2,然后能改;困于心3,衡,活、行为三个方,/;于虑4,而后作5卬;征于色6,发于声7,面来概述其艰难彳/而后喻8。入则无法家1。拂士”,出12;困苦的状况。;/Z/彳则无敌国13外 患14者,国恒15亡16【6】。;【5】写出了彳/;(1恒:常常,总是。2过:过错,过失。;人们发现错误、改;/%困于心:在内心里困惑。4衡于虑:思彳正错误的过程。;/Z/,虑堵塞
24、。衡,同“横”,梗塞,指不顺。5;6 从内外/Z/;作:奋起,指有所作为。6征于色:面色;两个方面说明了:/彳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导致亡国的原彳/:兆。色,颜面,面色。7发于声:言语上;因。:/Z/,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8而后喻:然后/;/,人们才知晓他。喻,知晓,明白。9入:;;/彳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1 0法家:坚守,彳/Z彳 法度的大臣。11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1 2出:名词活,2/;用作状语,在国外。13敌国:实力相当、:/Z/足以抗衡的国家。14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15恒:常常。16亡:灭亡。),/然后知生于忧患1,
25、而死于安乐2也。;/;(1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2;;/死于安乐: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Z ;/【易错点拨】吠:左 边 是“田”、右 边 是“犬”,不要写错。版:不 要 写 成“板”。恒:“人恒过”“国恒亡”中 的“恒”不 要 与“衡于虑”中 的“衡”混淆。【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磨练其人心志,以饥饿和困乏考验其人身形,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目的就是要用上述这些艰难困苦来触动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古文 名句 默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