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手工彩泥教案20篇.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班手工彩泥教案20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手工彩泥教案20篇.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班手工彩泥教案中班手工彩泥教案 2020 篇篇这是中班手工彩泥教案 20 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第第 1 1 篇、中班美术橡皮泥变变变教案反思篇、中班美术橡皮泥变变变教案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初步熟悉彩泥的性能,并逐步学会团圆、搓长、压扁、粘合等简单的技能。2.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每人一块垫板、一团橡皮泥,事先准备好的魔法口袋及成品橡皮泥。如 糖葫芦、蛇、饼干、刺猬、等
2、彩泥成品。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魔法口袋变变变教师以神秘的魔术师登场,以神秘、夸张的口吻,夸张的动作依次变出糖葫芦、蛇、饼干、刺猬、等彩泥成品,让幼儿观察、讨论。2.认识彩泥教师提问:这么好看的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自主讨论)幼儿每人一块彩泥,进行观察、触摸、讨论。(给幼儿足够的空间,尽量让幼儿发现彩泥的特性)请个别幼儿发表意见。确定幼儿的讨论结果,告诉幼儿这种软软的,会变的像面一样的东西就是橡皮泥,也叫彩泥。3.彩泥变变变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橡皮泥。(1)团圆:彩泥变汤圆。(2)压扁:汤圆变大饼,比一比谁的饼大。(3)搓长:汤圆变筷子,比一比谁的筷子长。(4)让幼儿自己来变一变,
3、说一说变成了什么。4.彩泥回家今天,橡皮彩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了,真开心呀。彩泥宝宝累了,我们送它回家吧。教师引导幼儿检查自己的地面、桌面是否清洁,让幼儿将橡皮泥放进小罐,并放在固定的地方。活动反思:活动反思:1.活动导入有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对彩泥的兴趣。2.在引导孩子认识彩泥的时候,没有向孩子阐释清楚彩泥的性质。3.在活动中设计了让幼儿自己变彩泥,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活动中,幼儿玩彩泥时,比较专注,捏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掌握了捏彩泥的基本技能,获得了发展。活动结束时,幼儿很不舍的送橡皮泥回家。第第 2 2 篇、中班美术有趣的橡皮泥教案反思篇、中班美术有趣的橡皮
4、泥教案反思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学会用橡皮泥制作桃花,正确使用各种辅助工具。活动难点:难点桃花的制作过程。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橡皮泥制作好的桃花、橡皮泥(红、黄、绿)、小树杆、剪刀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道开了,小朋友们,你最喜欢什么花?(幼儿自由讨论)老师带来了老师最喜欢的花,大家来看看是什么花?(教师出示橡皮泥做好的花,引起幼儿的兴趣)二、发展阶段(桃花朵朵开)1、教师请小朋友们欣赏歌曲桃花朵朵开,观看桃花图片。2、教师演示制作桃花的过程。三、实践阶段1、小朋友们自由分组制作,一人做花瓣,一人做花杆,一人做叶子,教师巡回指导。2、小朋友们自
5、由创作,制作不同形态的桃花。3、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表扬。四、作品评价1、小组自评:每位幼儿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小组推选最优秀的作品。2、班级评选:教师积极肯定幼儿的长处,指出不足之处,相互学习。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学会用橡皮泥制作简单的桃花。2、通过小组合作大方法制作桃花,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群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五、拓展延伸鼓励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制作不同材质的桃花。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教学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来源与生活实际,虽然没有实物,但是课件的制作却弥补
6、了这一不足,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3、环境的创设合理,把幼儿带到了舒适的教学环境中,为教学营造了来那个好的氛围;不足之处:示范做桃花的过程有点快,解释的语言不够形象 生动,导致幼儿在自己制作时,步奏有点混乱。第第 3 3 篇、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泥巴教案反思篇、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泥巴教案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感知泥土的特性以及含水量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2.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活动准备:活动
7、准备:1.事先寻找一处安全的、有水源的泥地(最好靠近稻田)。2.帮助幼儿获得玩沙的经验。3.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小水桶、废报纸等。4.给幼儿剪好指甲。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看泥1.带领幼儿来到泥地,引导幼儿用脚踩踩,用树枝戳戳泥地,说说自己的感觉。2.请幼儿分别从各处抓几把干泥土放在废报纸上,看看泥土里藏着些什么(小石子、树叶、草根等),并要求幼儿把它们与泥土分离开来。3.清除杂质后的泥土看上去怎么样?用手搓捏有什么感觉?4.请幼儿用石块敲击泥土,看看它们会怎么样。告诉幼儿土壤就是由这些较小的泥土颗粒组成的。5.引导幼儿通过回忆说说泥与沙的不同。二、和泥1.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些比较干的泥
8、土变湿呢?(加水。)2.请幼儿用各种办法取水来湿润泥土,感知干泥土与湿泥土的不同以及加水量的多少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3.鼓励幼儿边和泥,边互相交流和泥感受,如:泥土太湿,就会因太软而不易成形;泥土太干,就会因太硬而不易揉捏4.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干泥变湿,湿泥变干?5.帮助幼儿和出软硬适度、有一定弹性的泥团。三、玩泥1.与幼儿一起自由玩泥巴,鼓励他们边玩,边自由交流,引导他们互相学习。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泥方法,以拓展其他幼儿的思路。将泥搓成圆球放在地上滚动,使其粘上树叶、小石子等,形成一个“超级球”。用树枝把若干个泥球串在一起做成“羊肉串”、“豆腐干串”等,做“烧烤店”的游
9、戏。将泥直接糊到玻璃瓶或塑料瓶外面,做成质朴的“泥瓶子”,并在瓶外用树枝刻画或用树叶粘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将泥土做成大饼,并用树枝在上面刻印图案,或将树叶撕碎撒在上面当作葱花、芝麻等。捏可爱的泥娃娃,并借助树枝、石子等装饰细节部分。3.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学习。4.带领幼儿一起做“响炮”。大家玩得这么高兴,我们一起用泥来做个“响炮”吧!教师示范“响炮”的做法:将一团拳头大小的泥搓圆,用拇指在泥团中间挖个坑,然后用拇指转动泥团,用食指配合使其外部成碗状,最后,把“碗”底捏薄,使其薄于其他部位。教师示范“放炮”:先托起“响炮”,然后使劲将它倒扣在地上(最好在石板上)。在空气的推动下,“炮”会破
10、裂发出响声。请幼儿学着制作,享受自由游戏的快乐,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教师同时在旁用泥做一个“大碗”以备后用。四、用泥做“小湖”1.教师在刚才做的“大碗”里倒入水,启发幼儿看看这个“大碗”像什么。(池塘、小湖、游泳池等。)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个“大碗”是否渗水,说说为什么。3.请幼儿设想:如果这个“大碗”放在野外,会有什么结果?(如雨水一淋会酥,太阳一晒会裂,风儿一吹会干等。)4.请幼儿在“小湖”中放入树叶当小船、小鱼等,与幼儿约定第二天再来看结果。5.启发幼儿把玩泥场地收拾干净,以免污染环境。临走请每个幼儿带一件得意之作回园,并启发幼儿用塑料袋装些肥沃的泥土回园养花。活动延伸:活动延伸:1.请
11、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晾干后着色,体验制作的乐趣。2.如有可能,带领幼儿到附近的砖瓦厂或陶瓷厂观看工人制砖、制陶。活动反思:活动反思: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第第 4 4 篇、中班美术活动橡皮泥蝌蚪教案反思篇、中班美术活动橡皮泥蝌蚪教案反思活动准备:活动准备:一次性盘子人手一只,橡皮泥若干:每张桌上放一只鱼缸(事先用布遮盖),内有蝌蚪、水草、玻璃弹子等:背景图一幅(上面画有一只大青蛙,事先用布遮盖):录
12、音机及录有青蛙叫声的磁带。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新叶,迎春花张开了小嗽叭,小蚂蚁伸伸懒腰,小蜜蜂、小蝴蝶也跳起了舞,你们听,又有谁来了?(录音机传出青蛙的叫声,教师适时掀开背景图上的遮布。)青蛙妈妈的小宝宝是谁?它们来了吗?(幼儿回答后,教师掀开鱼缸上的遮布。)二、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特征小蝌蚪穿什么衣裳?小蝌蚪长得什么模样?它们游水的姿态是怎么样的?三、幼儿操作青蛙妈妈想请你们给它的小宝宝塑像。这样吧,我们用橡皮泥来试一试。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学习分泥、团圆、搓条、压扁、捏揉等泥工技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及表现能力
1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请 12 名已做好蝌蚪的幼儿讲述造型的方法和过程。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想出了两种方法来做蝌蚪,正面我来介绍一下。第一种方法是取一小团黑色橡皮泥,把它团成圆,然后在圆泥上捏出尾巴,最后把它压在盘子上;第二种方法是取一小团黑色橡皮泥,把它团成圆,再取一点泥,把它搓成长条作尾巴,然后把这两部分连结起来,最后把它压在盘子上。请幼儿参照上述方法继续给蝌蚪塑像。引导幼儿观察鱼缸里除了小蝌蚪,还有什么。(水草和石子)教师出示范例,请幼儿思考用什么方法做
14、水草和石子。(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团圆作石子,搓成长条作水草。)四、讲评以青蛙妈妈的口吻进行讲评:呱呱呱,让妈妈看看,宝宝的塑像像不像。鼓励幼儿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将幼儿的作品用双面胶贴在背景图上,开一个展览会,并请各班幼儿前来参观。活动反思:活动反思:纲要在艺术教育要求提到:”提拱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艺术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发挥主动性是关键,主动性来源于兴趣,幼儿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集中注意,仔细观察事物,感受也就深刻,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容易把握事物的特点。如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
15、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美术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使幼儿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与经验。第第 5 5 篇、中班圣诞节橡皮泥教案:圣诞老人教案篇、中班圣诞节橡皮泥教案:圣诞老人教案(附教学反思附教学反思)制作目的制作目的: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制作对象制作对象:圣诞老人制作准备制作准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火柴棒。制作过程制作过程:1.取出红色的橡皮泥,然后将其搓成一个红色的大圆球,这是圣诞老人的身体;2.根据图片的提示,给圣诞老人装上双臂吧,然后,用火柴棒给圣诞老人安装上双腿;3.用剪刀剪出圣诞老人的
16、双腿,然后,在插好的橡皮泥上,给老人穿上双靴;4.取黄色的橡皮泥,搓成一个大圆球,然后,将其捏成一个一头尖细,一头滚圆的大袋子吧;5.再给圣诞老人捏一个慈祥的头;结束语:孩子们根据上面的图文提示,自己也试着做一个可爱的圣诞老人吧,相信你的作品也将会是栩栩如生。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新纲要中“根据幼儿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指导精神为依据。我通过音乐、谈话、故事等多种方法让幼儿了解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第第 6 6 篇、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捏橡皮泥动物教案篇、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捏橡皮泥动物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与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2、用橡皮泥抓住动物的特征做自己
17、喜欢的动物,进一步掌握做泥塑过程中捏、粘、卷、揉、搓、揉等技能。3、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4、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与团结合作的精神。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橡皮泥做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学难点:动物的特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1、几位头戴动物头饰的学生出来进行角色表演。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看!是谁呀,它们有什么特征?2、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的影片。教师板书课题:动物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师:你们看了这些动物,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1、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
18、的动物有哪些特征。2、教师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动物,板书课题:捏泥动物三、表现1、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2、小组合作探讨制作的过程:构思你要作什么动物用捏、揉方法做动物的身体与头部上动物的细部特征,加上装饰,使动物更生动师:大家能动脑总结做动物的步骤,一年级我们学过什么方法来做食品?3、复习旧知识:搓、捏、压、粘、卷、揉等技能教师用较快的速度示范动物的制作过程与方法四、创作体验:展示作业要求:用橡皮泥捏一只你喜欢的动物,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小小动物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五、作品展示,角色表演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请小组代表手拿着作品上台表演。六、回味体验,课外延伸。师生总结全
19、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第第 7 7 篇、中班主题玩泥巴教案反思篇、中班主题玩泥巴教案反思设计背景设计背景在一次户外游戏时,我发现孩子们对泥非常感兴趣。针对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了这次玩泥巴活动。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使幼
20、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活动准备活动准备生泥、竹签、泥塑盘等、火柴棒若干、叶子等装饰材料。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生共唱饼干歌。2、出示泥工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3、提醒幼儿在玩时应注意什么?二、动手操作(幼儿自由选择泥块玩泥。)1、鼓励幼儿尝试泥的玩法,引导他们团圆、搓条、压扁。2、引导幼儿捏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根据老师提供的模型试着去捏。)三、成果展示,分享快乐1、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捏的是什么?怎
21、样捏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经验。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四、活动延伸是幼布置小小的泥塑展,组织幼儿欣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从事幼教工作后,我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亲近自然的确是孩子的一种本性。孩子对于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更是情有独衷,作为幼教工作者,真的应该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本节活动,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农村自然材料泥巴,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
22、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尽情的玩,尽情的做,体会成功的乐趣。第第 8 8 篇、中班科学活动彩泥顶起来教案反思篇、中班科学活动彩泥顶起来教案反思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2在制作“三脚架”中能发现问题并乐意解决问题。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活动重难点:活动重难点:通过操作和记录,发现、总结“最少用三根棒就能稳稳地支撑起物体”的科学规律。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学具:棒子有 PPR 管、筷子、铅笔、吸管;球类有乒乓球、海洋球
23、、丁丁球、玻璃球;线有金丝线、牛筋、毛茛、松紧带等。2教具:大记录纸一张、PPT。幼儿记录用的铅笔和记录纸。3音乐、字卡“三脚架”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试一试 用几根彩棒能把橡皮泥顶起来1师:“今天叶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两样东西,是什么?”(彩棒和橡皮泥)2教师顶球,激发幼儿兴趣。“我想把彩球顶起来,怎么都不行。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3幼儿操作记录,教师指导。“请小朋友分别用不同根数彩棒去试一试,看看可以用几根彩棒将彩球牢牢的撑在桌子上,并把操作结果记录在表格上。(出示记录纸)上面一行是你用了彩棒根数,你觉得可以用 1 根彩棒可以将彩球牢牢的撑在桌子上,你就在上面写上“1,再试一试,如果成功了
24、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可以打“”也可以画笑脸。试一次,记一个,这样小朋友就不会漏记了。看看可以用几根彩棒将彩球牢牢的撑在桌子上)(放音乐)4展示记录纸5师:“你是用几根彩棒把橡泥顶起来的?”分别请幼儿试一试。(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你是怎么橡泥顶起来的?)二、寻找最方便最稳固的方法三根彩棒去把球顶起来。1请小朋友观察演示桌上不同将球顶起来的方法,问“小朋友真棒,用了不同的方法把球顶起来。看了这些方法后,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用最少根数的是最科学、最方便的)2幼儿一起尝试用三根彩棒顶起球的方法。(放音乐)3小结:都成功了吗?你们都用了又方便又稳固有科学的 3 根彩棒把橡皮泥牢牢的
25、撑在桌子上。其实我们只要把彩棒围绕一个中心,然后将彩棒下面分分开,围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撑起东西了。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你们觉得这样的架子可以叫什么名字?(引导幼儿为这样的架子起名字)(孩子的想象都很丰富,他们为架子取了很多名字,而且都很贴切,能与它的特征相吻合,其中就不乏叫它“三脚架”或“三角架”的,这使得“三脚架”这个名字的出现也很自然。)三、介绍各种“三脚架”1“我们生活中还有好多三角架。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 PPT)2用课件演示各种三脚架。四、做一做三脚架,把各种球顶起来1“这些三脚架真神奇。你们想自己动手做个三脚架吗?现在老师给你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棒子有 PPR 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班 手工 教案 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