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pdf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课 空气的成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2.能说出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科学探究L能从空气的组成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空气成分的信息。3.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4.能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科学态度1.能对研究空气的成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2.能与他人合作完成空气成分的实验,并愿意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人类与空气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依存关系。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集气瓶将
2、其中一支蜡烛罩起来。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2.提问: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空气用完了吗?(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1.实验(一)(1)掌握方法。播放有关实验材料和方法的视频,要求学生理解记忆。讲解:A.把一支蜡烛粘在玻璃片上放在水槽中;向水糟中加入大约5厘米深的水,水不宜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芯。B.不点燃蜡烛,用集气瓶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C.点燃蜡烛,用集气瓶罩在蜡烛上,观察实验现象。(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页中。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3)分析现象。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
3、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蜡烛熄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并高出水槽中的水面。)讨论:A.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瓶子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B.为什么集气瓶中的空气会减少?是空气跑了吗?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为什么?(因为蜡烛燃烧会消耗一部分空气。)C.集气瓶中还有没有空气?是不是都用光了?为什么?(集气瓶中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占据瓶内的全部空间。)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蜡烛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2.实验(二)(1)引导: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气体还能不能支持燃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进行实验。(2)方法:A.用一块玻璃片在水下把集气瓶盖好,一只手托住玻璃
4、片,另一只手按住集气瓶,倒扣过来放在桌面上。B.把瓶口的玻璃片推开一条小缝儿,将燃着的木条伸进集气瓶里,观察有什么现象?(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5)讨论:实验中的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3.得出结论。(1)思考: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单一成分的气体吗?如果不是,至少有几种气体?(2)小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存在燃烧才能进行;另一种气体是不能支持燃烧的。(3)引导:空气中支持燃烧的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呢?请你阅读“科学在线”。(4)阅读:学生阅读,了解空气的组成。(三)实
5、践运用,拓展延伸1.引导: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也就没有了生命,没有了生机勃勃的地球。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都有哪些用途呢?请阅读有关资料。2.阅读:学生阅读、整理课前搜集的资料或者教师提供的资料,将整理的结果记录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 页中。3.汇报:指定学生汇报阅读结果,其他学生补充与评价。4.播放:有关氧气和氮气用途的视频。5.评价:教师对小组或个人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教学反思:第 二 课 燃烧的秘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L 能说出物体燃烧后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改变。2.能说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3.能说出预防烧烫伤的方法。科学探究1.能从物体燃烧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是否发
6、生变化的角度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有关物体燃烧时发生变化的信息。3.能用记录表等形式记录整理实验现象,表述物体燃烧的实验结果。4.能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物体燃烧后有新物质生成的结论。5.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对物体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2.能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依据作出判断。3.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物体燃烧的实验。4.能与他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愿意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点。5.能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报警电话。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灭火工具的发展,有力地减少了火灾对人类造成
7、的危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人类利用燃烧的历史由来已久,燃烧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出示教材中的三幅图片)比较三种取火的燃料、工具和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木柴、煤、天然气等物体燃烧后发生变化了吗?2.提问:物体在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1 .观察物体的燃烧。(1)掌握方法。讲述:分别点燃纸片、木片和棉纱布,观察这几种物体燃烧时的现象,燃烧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注意安全,不认识的物体,不要随意燃烧运用多种感官,认真观察现象,如:火焰颜色、手的感觉、燃烧后生成的物质和原来的区别等;认真完成实验记录。(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
8、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页中。教师巡视指导。(3)得出结论。汇报: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燃烧时会发光、放热,闻到特殊气味,物体燃烧后有灰烬产生。)讨论:物体燃烧前后有什么不同?燃烧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小结:物体燃烧后,有新的物质生成,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改变。2.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1)提出问题。提问: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新物质?(2)掌握方法。出示实验方法:A.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焰上方,大 约 1 5 秒钟,观察烧杯内壁产生什么现象。B 住烧杯中加入1 0 毫升澄清石灰水,将蜡烛点燃,放入烧杯中,5秒后盖上盖子,等蜡烛自然熄灭后从瓶中取出,摇晃烧杯,
9、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提示注意事项:A.点燃蜡烛时要注意安全。B.如果现象不明显就找找原因,再做一次。(3)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页中。教师巡视指导。(4)得出结论。汇报:说一说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小水珠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讨论: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什么?蜡烛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又说明了什么?引导:什么物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做个实验。(教师用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我们可以推想蜡烛燃烧
10、后有什么物质生成?小结: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L引导:物体燃烧能够发光、发热,带给我们很多便利,但是燃烧引起的火灾或高温液体、蒸汽等也会给我们带来烧烫伤的危害。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烧烫伤呢?课前我们搜集了一些关于预防烧烫伤的资料,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上的案例对资料进行阅读和整理。2.阅读:学生在小组内阅读整理资料。3.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阅读结果,其他学生补充与评价。将结果记录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4.总结: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提高防范的意识,远离明火以及高温物体、液体,规范使用电器等,就可以有效减少烧烫伤事件的发生。如果身边发生烧烫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冀教版 冀人版 科学 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