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8篇(含答案与翻译).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8篇(含答案与翻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8篇(含答案与翻译).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醉 翁 亭 记(节选)欧阳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歉,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2、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B.野芳发而幽香C.f E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D.树林阴翳林霏:树林里的雾气。野芳:山野的芬芳。信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2)下列句子中的“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请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醉 能 同 其 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
3、代汉语。(5)关 于 醉翁亭记的主题,历来有“忧虑说”和“闲适说”两种主要意见。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参考答案】【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B.错误。句意: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野芳:野花;芳:花。A C D.正确。故 选:Bo(2)本题考查对虚词的辨折。A C D.三项的“也”都是表示判断;B.表示陈述。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委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
4、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息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即可批断出正确答室:醉/能同其乐。(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必须着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关键词和句式。本题中的关键闻:“临,来到;渔,捕鱼、钓鱼。句意: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主观性试题,答室不唯一。选择一种说法,合理阐述理由,语句通顺流畅即可。示例:忧虑说。醉盐享词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 0 4 6),当时欧阳修接正任除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到来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
5、安定的生活,年丰物富,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远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闲适说。选文围绕一个“乐”字展开,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路途,是表现人情之乐;写酿泉为酒,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宛转,是显示禽鸟之乐,更是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作者极力写出除州人民的这和平生活、怡然自乐和众人尽欢的情态,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闲适优雅的情致,也反映了这位北宋政治家在遭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答
6、案:(1)B(2)B(3)醉/能同其乐(4)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5)示例:“闲适说”。选文描写醉翁亭秀美、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宴会之乐、禽鸟之乐,表现出他“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士大夫悠然自得的情调。【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参考译文】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
7、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
8、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0(2021湖南常德)鱼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
9、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韭 独 直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各句中,A.得之/则生C.行道之人/弗受(2)下列各句中,A.乡为身死而不受C.所欲有甚于生者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B.呼尔/而与之D.此之谓失/其本心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乡邻)B.死亦我所恶(讨厌,憎
10、恨)(在)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获得)(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孟子 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B.选文开头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用当时难得的食物(鱼与熊掌)设喻和类比,举例浅近,说理深刻。C.选文段中“行道之人”“乞人”不愿受侮辱去得到那点饮食来活命,这是从反面举例诠释了“舍生取义”的观点。D.选文段中分析了“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三个原因,其 中“宫室之美”指国家方面,“妻妾之奉”指自家方面。(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1、5)通读选文,谈谈对“本心”的理解和如何守住“本心”。【参考答案】【解答】(1)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A B C.正确;D.有误,句意为: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朗读节奏为:此之谓/失其本心。故选:D(2)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A.有误,句意为: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乡:同“向”,先前、从前;B.正确;C.有误,句意为: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T:比;D.有误,句意为: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激;故选:B o(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内容的理解。A.有误,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B.正确;C.有误,这是从正面举例诠释了“舍生取义”的观点;D.有误,都是指自家
12、方面。故选:B o(4)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字词:非独,不仅:是,这样的;心,思想。句意: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重点字词: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辩,同“辨”意为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句意: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r 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
13、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因为人只有拥有“义”,才能分清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万种”所诱惑,而 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也就是心)。答案:(1)D(2)B(3)B(4 XD不仅贤明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不过是贤明的人能够保有本心不丧失罢了。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5)“本心”在本文是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因为人只有拥有“
14、义”,才能分清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万种”所诱惑,而 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也就是本心)。【点评】“之”的用法: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参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
15、,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O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 就 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
16、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2021湖南娄底)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体于树,前者呼
17、,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 醉翁亭记)1 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B.C.D.宴酣之乐泉香顶酒洌行者休于树酿泉为酒客 美 我 者(邹忌讽
18、齐王纳谏)乃 记 之 地 去(小石潭记)征 于 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1 3 .联系全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2分)【参考答案】【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A.宴酣之乐,之,结构助词,的;客之美我者,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不相同。B.泉香而酒洌,而,表并列:乃记之而去,而,表承接。不相同。C.行者休于树,于,在;征于色,与,在。相同。D.酿泉为酒,为,做;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对,向。不相同。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句中的重要词语有:从,跟随;之
19、,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乐,以为乐;乐,快乐。整句的意思是: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意思是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再结合后文,这个人正是欧阳修。欧阳修的醉不只是因为喝酒而醉,而是醉在山水之间,醉在清明的政治和人民的安乐之中。欧阳修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后又能够将这份快乐写成文章,体现了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志趣追求。答案:(1)C(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3)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志趣追求。【
20、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册U,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
21、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参考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
22、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2 0 2 1湖南湘潭)【甲】岳阳楼记选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醉翁亭记选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3、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 0.选出下列加点字词释义有误的一项()(3分)A.衔远山,吞 长 江(连接)B.迁客骚 人,多 会 于 此(泛指文人)C.野芳发而幽香(花)D.佳木秀而繁阴(秀丽)1 1.翻译句子。(4分)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有 范文正公集 传世;乙文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B.“观夫”和“若夫”的“夫”都 读
24、“fii”。C.“览物之情”与“四时之景”中 的“之”用法和意义不相同。D.两段选文中划线加色的句子都有引出下文的作用。13.甲乙两段选文都对景物进行细腻的描写,甲文的景象呈现出 和的特点,乙文则写出了四季分明的景色,其 中“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描写的是季和 季的景象。(4分)【参考答案】10、D11.(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2)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12、D13.波澜壮阔 气象万千 秋 冬(2021湖南湘西)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
25、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坚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遗男,始龊,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湖南 各地区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汇编 18 答案 翻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