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pdf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专题2 0 2 2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公孙仪 相鲁而嗜鱼,一 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 之色;有 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选 自 韩 非 子 外储说右下)【注】公孙仪:春秋时鲁穆
3、公的相。下人:迁就他人。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所 恶 有 甚 于 死 者()(2)故 患 有 所 不 避 也()(3)蹴 尔 而 与 之()(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9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公孙仪相鲁而嗜鱼/雕栏相望焉B.将枉于法/入则无法家拂士C.虽 嗜 鱼/故 余 虽 愚,卒获有所闻D.我能长自给鱼/自非亭午夜分1 0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夫 唯 嗜 鱼 故 不 受 也 夫 即 受 鱼 必 有 下 人 之 色
4、1 1 .根 据【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甲】文 中 不 受 嗟 来 之 食”的 穷 人 与【乙】文中不受鱼的公孙仪是否一样都持 有“本心”?【答 案】7.讨 厌,憎恨 .祸 患,灾难 .踩踏 .同“德”,感恩、感激8.(1)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2)(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9.C1 0 .夫 唯 嗜 鱼/故 不 受 也/夫 即 受 鱼/必 有 下 人 之 色1 1 .(1)都是写在不义利益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2)示例一:不一样。
5、穷 人 面 对“嗟来之食”,宁可饿死也不受,他身上所流露的是骨气、是“本心”;公孙仪不徇私受贿,这是好的,但其出发点是怕自己因受鱼而被免相,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所以公孙仪并非持有“本心”。示例二:一样。穷 人 面 对“嗟来之食”,宁可饿死也不受,他身上所流露的是骨气,是“本心”;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他不徇私受贿、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所以说他们一样都持有“本心”.【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结合所学文言文实词知识,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句意:我所厌恶 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恶:讨厌,憎恨。(2)句意:因
6、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患:祸患,灾难。(3)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踩踏。(4)句意:(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重点词:非独:不仅仅;是心:这种心;丧:丧失。(2)句重点词:万钟:优厚的俸禄;辩:同“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动词,当宰相/副词,互相;B.名词,法律/形容词,遵守法度的;C.两个都是连词,“虽然”的意思;D.名词,自己/连词,如果;故 选C o【1 0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
7、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应该看语句有无标志性词语,如也、乎、矣、哉、耳等常出现在句子末尾,夫、盖、故(是 故)、岂常位于句首作发语词;其次看称谓,对人物的称谓常作主语或宾语常位于句首或句尾,感叹词如“呜呼“、“嗟 夫 、“嘻 、“噫”等感叹词都独立使用。句意: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于他们。故断为:夫 唯 嗜 鱼/故 不 受 也/夫 即 受 鱼/必 有 下 人 之 色。1 1 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1)根 据“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可知,【甲】文强调的是在利益面前,要有所取舍,要
8、做符合礼义的事情;根 据“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可知,【乙】文中公孙仪面对别人赠送的鱼,由于担心受制于人而并没有接纳。因此两文都是写在不义利益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2)示例一:根 据“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可知,穷人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这是因为其身上有保持“羞恶之心”,认为尊严比生命更加重要;根 据“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可知,公孙仪不肯接受别人的鱼,是希望保住自己宰相的地位,他认为只要自己地位不改变。就一直有鱼吃,所以公孙仪并非持有“本心”。故两者也不一样。示例二:根 据“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9、与之,乞人不屑也。”可知,穷人宁可饿死,也 不 肯 接 受“嗟来之食”,这是因为其身上有保持“羞恶之心”,认为尊严比生命更加重要;根 据“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可知,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说明他还是保持着不徇私受贿、廉 洁 奉 公 的“本心”。所以说他们一样都持有“本心”。【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10、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 东 西(那 就 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 就 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
11、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乙】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国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他却不肯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
12、为什么?”他回答 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于他们;迁就于他们,就必定会歪曲法律;歪曲法律,就会被免去宰相。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 管(我)爱吃鱼,但别人不用送给我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3、。故 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反也(3)教学相长也(4)学学半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 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I I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 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 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 读 齐史,见孙塞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
14、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 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 曰 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秦观劝学)【注】暗疏:默写。滑稽:诙谐善辩论。指行为放荡、玩世不恭的酗酒者。惩艾:惩戒。数终:多遍,多次。孙搴答邢:北齐的大将。勒:编。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然负此自放/负势竞上 B.必寻绎数终/寻病终C.心 善 其 说/陈康肃公善射 D.得若干条/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 0 .请 用“/”给文中画线 句子断句。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勒。1 1.请 根 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5、(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败吾业”的“二物”指的是什么?(2)从写作意图上分析两选文的异同。【答案】7.(1)味美;(2)反思;(3)推动,促进;(4)同“教”,教导。8.(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9.A1 0 .旬 朔 之 间/把 卷 无 几 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1 1 .(1)年轻时不勤奋、成年后善忘(2)同:两篇选文都是劝说人们要学习。异:【甲】文告诉人们要教学相长,【乙】文告诉人们少年要勤奋学习。【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
16、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 旨:味美。(2)句意: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反:反思。(3)句意: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长:推动,促进。(4)句意:教人是学的一半。学:同“教”,教导。【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虽:虽然;至道:最好的道理;弗:不;善:好处。(2)困:困惑;自强:自我勉励。【9题详解】A.都 译 为“凭借”;B.探究、研究/不久;c.喜欢/善于;D.摘 录/同“德”,感激;故 选A o
17、【1 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根据句意断为:旬 朔 之 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 之 力/而常废于不勤。1 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1)【乙】文首段先写作者年少时有较强的记忆力,但 是 因为常与“滑稽饮者游”,首 段 结 尾“废于不勤”点明荒废学业的原因;第二段写数年之后作者发奋读书,读过书却常忘记书中内容,第二段结尾“废于善忘”点明荒废学业的原因;引出第三段“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的内容;可 见“二物”指年轻时不
18、勤奋、成年后善忘。(2)【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将品尝食物的甘美类比成通过学习从而懂得最好的道理,接下来论述学习后得知自己的不足、困惑,然后反省、自我勉励,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意在劝导人们学习。【乙】文,先写作者年少时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因为常与“滑稽饮者游”,因为不勤奋荒废学业;再写数年之后作者发奋读书,读过书却常忘记书中内容,因 为“善忘”荒废学业;结尾 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 几 以 此 补 之(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意在强调少年时就要勤奋学习。【点睛】参考译文:【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
19、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乙】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的下。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凭借此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
20、;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年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当看到一手书卷,一定要反复探究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此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因为健忘荒废了。唉,荒怠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 近 我 读 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 名 为 精骑集。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2022年广东省湛江市粤西联考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21、完 成610题。(19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
22、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峰 回 路 转()(2)有 亭 翼 然 临 于 泉 上 者()(3)佳 木 秀 而 繁 阴()(4)杂 然 而 前 陈 者()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23、(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分)(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分)【乙】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以酣饮为常。昭初欲为子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皆以酣醉获免。及司马昭辅政,籍从容言于昭日:“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昭大悦,即拜籍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属魏晋之际/属予作文以记之 B.籍由是不与世事/得志,与民由之C.不得言而止/止有剩骨 D.及司马昭辅政/及下船,舟子喃喃日9.请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
24、子断句。(3分)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1 0.【甲】【乙】两文都写到醉,请简要分析醉翁的醉与阮籍的醉有什么异同。(5分)64(1)回(曲折、回环)(2)临(高踞、居高面下)(3)秀(茂盛)(4)陈(陈列 摆开)(每 个 1 分,共 4分。)74(1)(游玩)山水美景的乐趣,有 感 于(领悟在)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83D(及:到了,等到。A属:属 于 同“呢 ,嘱托。B与:参与 和。C止:停止、只。)93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画 对 一 处 1 分,画 错 1 处 扣 1 分。如 超 过 3
25、 处,先算对的,再扣错的。】105同:都是喝酒而醉。(1 分)异:欧阳修的醉还含有对山水美景的陶醉(1 分),以及对自己治理下百姓安乐情景的陶醉/对自己与民同乐的陶醉。(1 分)阮籍的醉是为了避开世事纷争(1 分),保 全 自 己 性 命(1 分)。【意思相近即可】参考译文阮籍本来有济世的大志,只因身处魏晋之际,天下多变故,知名人士很少有能得保全的,因此阮籍就不参与时事,经常酣饮。司马昭当初本想为儿子司马炎(后来的晋武帝)向 阮 籍 求 婚(指向阮籍之女求婚),可是阮籍一醉6 0 日,司马昭因无法与他说起此事,只得停止作罢。钟 会(魏 将)多次想向他问事,都因为阮籍酣醉而未得问。等到司马昭执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广东省 中考 语文 模拟 试题 分类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