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江苏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高频考点.pdf
《2023江苏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高频考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江苏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高频考点.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江苏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高频考点考点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限时:3 0分钟,正 答 率:/1 0 o1.(2 0 2 1辽宁,1,3分)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 0 0 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B.社会组织的复杂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等级秩序的确立答 案C2.(2 0 1 7上海单科,1,2分)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依据,通常被称为()A.神话传说 B.考古遗存C.实物资料 D.文字实录答 案A3.(2 0 1 6上海单科,2,2分)有学者认
2、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答 案C4.(2 0 2 2江苏精创预测,1)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较多带有神徽的玉琮;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渚文化遗址中形状相似的玉琮,但没有神徽;四川三星堆遗址也发掘出与商王朝时期一致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当时()A.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B.中华文化多元一体C.区域文化交流频繁 D.古蜀文化相对先进答 案 B5.(2 0 2 2 海南,1,3 分)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2.5米左右,“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人们
3、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A.人们的审美观念 B.经济发展水平C.集体劳作的形式 D.传统文化习俗答 案 B重难6.(2 0 2 0 上海,1,2分)原始农业生产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于是人民开始()A.聚族定居 B.建立国家C.冶炼青铜 D.创造文字答 案 B7.(2 0 2 2 扬州期初,1)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其中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分化也比较明显。对陶寺遗址的解读合理的是()A.
4、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B.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D.反映了商朝的社会矛盾答 案 B8.(2 0 2 2 山东前泽一模,1)进 入 2 0 2 2 年,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下图)成 为“网红”,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这些高鼻深目、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的青铜器,没有留下文字信息,不属于中原青铜器中的任何一类。这 体 现 出 中 华 文 明 的 特 点 是()A.悠久性和连续性 B.多样性和开放性C.多元性与统一性 D.凝聚性与世俗性答 案B综合9.(2 0 2 1江苏新高考适应性测试,2 4 C)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 2分)材料 过去有人认为,与黄河流域相比,长江流
5、域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影响不大,然而近年来大量的发现说明并非如此。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以环太湖地区为主。该文化于1 9 3 6年首次在杭州附近的余杭县良渚镇发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 2 0 0多处良渚遗址,遗址中的大部分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在以余杭莫角山为中心的遗址群片区内,相继发现良渚文化的高等级贵族墓地、良渚古城的夯土城墙、祭坛以及手工业生产中心。2 0 0 9年以后,在这片区域清理出稻田遗迹,发现大量碳化稻米,并探明良渚古城外围上游的1 1条水坝,与先期发现的长堤遗址共同构成了良渚古城的治水体系。良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对探索中华文明
6、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一一摘编自刘莉等 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1)据材料概括良渚文化的特点。(7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良渚文化的发现在考古学上的价值。(5分)答 案(1)分布于长江流域,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体现严格的社会等级;规模大,数量多;内涵丰富;影响深远。(2)良渚文化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它的发现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改变了对中华文明的原有认识;为研究我国古代原始社会后期的农业、手工业、城市建筑以及社会状况等提供了重要史料。1 0.(2 0 1 6江苏单科,2 4 C,1 0分)探索历史的奥秘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推动了夏史
7、研究。阅读下列材料:材 料 一 见 下 图。二里头遗址重要遗存分布图材料二 2 0 世纪初,甲骨文的破译和近代考古学的引进为历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途径自从王国维最先揭破这一道理之后,不少人相信“地下之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的结合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商史的突破性进展如此,夏史也有这种可能。袁行需 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类型,指出目前根据考古发现测定文物年代的主要技术手段。(4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 0 世纪以来夏史研究的新方法及其对夏文化研究的意义。(6 分)答 案(1)类型:遗迹;遗物;墓葬。手段:“C测定。(
8、2)新方法: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甲骨文的破译和运用。意义:弥补了夏史研究中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了以往夏史研究中的错误;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考点二先秦时期的政治限时:3 5 分钟,正答率:/1 5o基础1.(2 0 1 7 上海单科,2,2分)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A.姜寨遗址 B.松泽遗址C.二里头遗址 D.殷墟遗址答 案C2.(2019上海单科,1,2分)学者认为夏己设官职,其史料依据是()A.文献记载 B.甲骨卜辞C.口述史料 D.青铜铭文答 案A3.(2020海南,1,2分)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
9、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此举()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答 案A4.(2015江苏单科,1,3分)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昨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 案A5.(2020北京,1,3分)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周礼记载,肉食珍保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冰鉴缶的使用()A.体现
10、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B.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C.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D.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答 案C6.(2022湖南,1,3分)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答 案C重难7.(2 0 1 9课标I ,2 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 1 7代3 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 1 1代1 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11、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 案B8.(2 0 2 2苏锡常镇一模,1)盘庚即位后,商朝的政治、军事及生态环境等方面更加恶化,于是迁都至殷,以削弱世袭大贵族势力,转移平民反抗;把都城迁移到原来商朝的中心区域,可以建立稳定的军事基地,也可以使商族统治阶层时时想起祖先的功业,反思自己的行为。这可以印证商朝迁都原因属于()A.“去奢从俭”说 B.“避水灾”说C.“统治危机”说 D.“游牧民族生存”说答 案C9.(2 0 2 1浙江1月选考,1,2分)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
12、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答 案B1 0.(2 0 1 6江苏单科,1,3分)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答 案D1 1.(2 0 2 2南通新高考基地联考四,1)西周实行分封制,导致了周代普遍建立地方自治政权,各民族也逐渐交融,各诸侯国共尊一主。这加强了人们天下共主、天下同源的观念,还把中心地带的文化扩散到了周边地区,保证了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们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材料意在强调,分封制()A.促进了民族交融 B.隐含着分裂割据因素C.推动了文化繁荣 D.有利于统
13、一大国形成答 案D1 2.(2 0 2 2连云港二模,1)左传载,晋文公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大臣子犯以民未知义,(因)未安其居;民未知礼,未生其共(通“恭”)等理由谏阻。于是晋国采取了入务利民、作执秩以正其官等措施,数年后一战而霸。据此可知,当时晋文公能够称霸是因为他()A.宣扬礼治,完善制度 B.崇尚儒学,伸张信义C.以民为本,专务生产 D.善于纳谏,注重德教答 案D1 3.(2 0 1 9课标H,2 4,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14、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 案D综合1 4.(2 0 1 7浙 江4月选考,3 1,1 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缗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戒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 倬 云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 经 周 颂 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15、 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6分)(2)结合所学,概 括 材 料 二 周 颂 我 将 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答 案(1)分封制和宗法制。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1 5.(2 0 2 2 全国乙,4 5,1 5 分)历史选 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 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
16、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摘 编 自 荀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6分)答 案(1)原因:从儒家立场出发,批评法家实践(或荀子信奉儒家思想,而商鞅信奉法家思想或两个学
17、派不同,立场不同);(3分)严刑峻法,无礼义教化(或轻教化);(3分)军人、军队以逐利为目标,杀人夺地,而非除暴安民(或尚功利)。(3分)(2)评价:打击了贵族势力(或打破贵族对爵位的垄断或打破世卿世禄制);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军事能力(或有利于提高士兵的士气、勇气,英勇作战);为击败六国军队和促成秦朝统一奠定基础(或统治区域扩大,维护统治不给分);(任意一点2分,两点满分4 分)以功赏为驱动,杀戮过甚,造成民众对秦国的仇 恨(或引起百姓及他国对秦国的不满)。(为秦国灭亡埋下隐患,社会矛盾,扩大军队不给分)考点三先秦时期的经济限 时:2 0 分 钟,正答率:/1 2 o基础L (2 0 2 0
18、江苏单科,1,3 分)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相、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答 案 C2.(2 0 1 8 浙江1 1 月选考,2 8,2分)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 D.
19、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答 案 A3.(2 0 1 9 北京文综,1 2,4 分)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 7 前 5 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答 案 A重难4.(2 0 2 1 全国乙,2 4,4 分)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20、()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答 案 D5.(2 0 1 4天津文综,2,4 分)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耙,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 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答 案 A6.(2 0 18 江苏单科,1,3 分)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21、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答 案 D7.(2 0 2 2 广东,1,3 分)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B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C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镶(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答 案 B8.(2 0 2 2 南京中华中学期初,1)春秋时期,见于记载的有“隐民”“私属徒”
22、“宾萌”和“族属”等称呼。其中“隐民”和“私属徒”是隐匿托庇于贵族豪宗之家的隐庇户,即依附农民。“宾萌”指外来依附农民,与后来的隶农类似。上述称呼的依附户虽然还要经受超经济的剥削,但有权支配部分收获物。材料反映出()A.小农经济已经形成B.封建土地私有制度正式确立C.赋税制度发生变化D.封建生产关系正在逐步形成答 案 D9.(2 0 2 2 徐州考前押题一,1)据日本专家研究,春秋时期吴国人称稻为“粘”,而日本称稻为“伊乃”,韩国称为“那拉克”,越南称为“乃普”,都 有“n”的音,这些词语应当同源。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南方的稻作文化得到广泛传播B.华夏观念得到了周边国家认同C.长江流
23、域的经济发展进步明显D.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不断扩大答 案 A1 0.(2 0 2 2 金陵中学二模,1)1 9 5 3 年,河北兴隆出土了大量战国晚期时燕国铸造铁农具的铁范,其中部分铁范上铸有“右廉(地方官府粮仓)”。在距铁范出土处约1.5 千米的古洞沟发现冶铁遗址1 处,并在遗址附近发现了 2 处采矿井。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晚期()A.官方参与铁器铸造B.铁制农具普遍使用C.社会经济加快发展D.矿冶行业生产集中答 案 C综合1 1.(2 0 1 9 天津文综,1,4分)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下图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A
24、.B.C.答 案 C1 2.(20 1 7 课标H,24,4 分)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 案A考点四先秦时期的文化限时:35分钟,正 答 率:/1 4o基础1.(20 21广东,1,3分)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答 案D2.(20 21浙江1月选考,2,
25、2分)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A.“齐物”;“逍遥”B.“天行有常”;“仁政”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答 案D3.(20 1 9课标i n,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答 案A4.(2 0 2 1海南,1,2分)论语子罕有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反映了孔子()A.具有尊卑等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江苏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高频考点 2023 江苏 历史 高考 二轮 复习 第一 单元 先秦 时期 中华文明 起源 奠基 高频 考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