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集体备课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集体备课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集体备课教案.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1 物态变化 温度.-1 -1.2 熔化和凝固.-4-1.3 汽化和液化.-8-1.4 升华和凝华.-11-1.5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1 4-1.1物态变化温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知道常用温度计制成的原理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划分方法;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间的关系。(2)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 .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温度,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
2、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 案1:举例引入吉林雾淞(如图I)仪态万方、独具风韵的奇观,让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每当雾淞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这一切奇观都与温度有关,你知道什么是温度吗?雾淞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以形成?方 案2:观察讨论引入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冬去春来、季节变换;冰霜云雾、热胀冷缩;物质的千姿百态、农作物的孕育生长成熟;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播放完毕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一切都关系到一个主题一一温度。二、推进新课1 .温度的物理意义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可以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
3、度,越热的物体温度越高,越冷的物体温度越低。并引导学生从衣、食、住等方面分析温度跟人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一些温度值;介绍一些与温度有关的环境问题。2 .温度的测量学生小实验:凭感觉判断温度。取冷、温、热三杯水,如图所示,为保证实验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杯水的温差要合适。冷水与热水温差要大一些,冷水越冷越好,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温水的温度应接近冷水。做实验时,学生先分别将左、右手食指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稍等一会儿,然后分先后逐个把食指放入温水中,并叙述自己的感觉。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仅靠感官的直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准确的。要准确地判断温度应借助测量温度的
4、工具一一温度计。3 .温度计及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种类向学生展示各类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家庭常用温度计一一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一一体温计。(2)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实验台上的温度计的构造,知道温度计由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和下端的玻璃泡组成,玻璃泡和细管内有红色(或银白色)的液体。学生实验:让学生用手握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玻璃泡内液体受热膨胀,玻璃管内液面高度上升,说明此时温度值增加。把手松开,观察到液面高度下降,说明此时玻璃泡内液体遇冷收缩,温度值降低。引导学生得出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玻璃泡内液体的热胀冷缩。(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学生观察手中的温度计,类比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5、,让学生明白使用温度计时不仅要认清它的单位,更要认清它的三要素: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注意: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侧壁,也不能用温度计来搅动被测的液体;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标尺垂直,如图所示;使用时还应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4)体温计体温计在结构、量程、分度值和使用上以及读数时都与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不同。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在结构上与普通温度计的主要区别是:在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个细小的缩口。在使用前应用力往下甩
6、,使水银柱降到35 c以下,让水银重新回到玻璃泡中,在测量时水银膨胀,通过缩口上升,示数稳定后开始读数,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水银不能自动退回到玻璃泡中。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垂直。4.热力学温度学生阅读教材的科学窗,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热力学温度以及它的单位、符号及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三、课堂小结1.温度的测量。2.温度计的使用及原理。3.体温计。1.2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3)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2.过程与方法了解图像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3.情
7、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验探究过程。教学重点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2.晶体熔点的物理意义。教学难点1.海波和蜂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操作。2.利用图象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二、进行新课1 .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哪些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最常见的是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所表现的物态变化,例如,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冬天到了,气温下降
8、,湖面上的水结成冰;还有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除此之外,海波、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2 .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1)讲述实验的做法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
9、加热。等 水 温 升 至3 0 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2)注意事项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实验中,搅动必须不停地进行,以保证海波受热均匀。(3)学生操作,等各组的熔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教学活动继续进行。3 .海波的熔化曲线的分析(教师选择一个组的海波熔化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教师:其他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所示。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 B、B C和C D三段,请同学们
10、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A 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 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固态,温度升高)(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点)(3)在B 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答:B 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海 波 的 温 度 保 持 在4 8 左右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对海波加热,即海波仍在吸热)(4)在C 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海波的状态是液态,海波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升高)4.熔 点教师: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
11、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与海波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一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纯海波的熔点是4 8 C。我们实验用的海波不纯,熔点低于 4 8。5.凝固曲线教师: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的形状。请大家思考并回答:(1)D E段。海波是态,热(填“吸”或“放”),温度 o(2)E F段。海波的状态是 态,_ _ _热,温度 o(3)F G段。海波的状态是 态,热,温度。教师:
12、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6 .学生练习(1)读物质的熔点表。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教师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教师:鸨的熔点是3 1 4 0 C。铝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 1 4 0 c不变。(学生模仿教师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2)学生回答温度是7 0 C的蔡是 态。水在-5 时是 态。铁、铜、铝在常温下是态。水银在-3 0 时是 态。酒精在-1 0 0 C时是 态。锡在2 3 2 c时是 态。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到-5 2.3C,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
13、 1 7,在-5 2.3 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 9,在气温低于-3 9时,水银的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8、学生实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教师: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蜂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我们现在利用实验研究蜂蜡的熔化和凝固。我们所用的实验装置还是刚才用过的装置,实验步骤也完全相同。(学生操作、实验)教师:请一个组把蜂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黑板上。从蜂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可知,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跟晶体不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蜂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固态蜂蜡由硬变软,然后再变为液态。凝固时放热,蜂蜡由液态变为粘稠,然
14、后由软变硬,形成固态。三、课堂小结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所以,晶体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2.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C?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态变化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毕,冰熔化时温度保持在熔不变。另一种可能是尚未凝固完毕,温度也应保
15、持在凝固不变。所以冰水混合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为0。(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0C不变,但是要吸热。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降,所以化雪时更冷。3.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1.3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集体备课教案 2022 北师大 年级 物理 上册 第一章 物态 及其 变化 集体 备课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