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广东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综合测试卷.pdf
《2023广东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综合测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广东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综合测试卷.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广东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综合测试卷(一)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 5分)1.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存在一个“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三皇五帝”说法不一,其事迹也多由神话传说构成,但 周礼 史记等古代史书均有记载。这一古史系统()A.证实了 三皇五帝”确有其人B.象征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出现C.说明君权神授观念源远流长D.反映了先民创造历史的轨迹答 案D材料反映了“三皇五帝”这一古史系统,既存在于神话传说,又存在于史书记载,这描绘了先民创造历史的轨迹,D项正确。“三皇五帝 的事迹多由神话传说构成,尚不能证实确有其人才非除A项;三皇五帝”的事迹多由神话传说
2、构成,结合所学可知,五帝 之后的 万邦 时代出现的邦国可能才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故B项错误;“三皇五帝”的传说未体现君权神授的观念才非除C项。2.考古专家发现,三星堆文明不仅与中原文明、长江中下游文明、西北地区文明等联系紧密,或许还与南亚文明、东南亚文明等有着交流与往来。这表明三星堆文明()A.不具有自身的文明特色B.是亚洲|各地文明交融的产物C.体现出开放兼容的特征D.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答 案 c材料信息说明四川三星堆文明不仅与中原文明、长江中下游文明等联系紧密,还与南亚文明、东南亚文明等有着往来,体现了三星堆文明开放兼容的特征,故选C。三星堆文明吸收其他地区文明,也有自身的文明特色才
3、非除A;B中 亚洲各地 表述错误才非除;D 表述不当才非除。3.在河南郑州和偃师的商朝都城遗址,都发现了大规模的城墙,城内发现了宫殿建筑基址、军事防卫设施和祭祀场所,而生产活动的痕迹则非常少见。这说明商朝时()A.原始的农耕活动尚未形成B.都城屡迁主要是在逃避战争C.不同都城间存在分工合作D.城市主要功能是军事和政治答 案 D商朝都城遗址出现了城墙、宫殿建筑基址、军事防卫设施和祭祀场所,但是生产活动的痕迹非常少,这说明商朝都城以政治和军事职能为主,D 项正确。商朝已经不再是原始农耕,排除A 项;材料反映不出商朝都城屡迁,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商朝都城之间的分工合作,排除C 项。4.甲骨文中
4、的 周 像平原整划之田地,上或植五谷周密,其意象为田地紧密相连,或五谷紧密,引申有周密之鼠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后稷能辨识不同土壤,教民稼穗被尧任命为农师。这说明()A.西周推行井田制B.周代土地私有制发达C.周人擅长农耕D.周人开创了原始农业答 案 C据题意可知,周人的始祖后稷擅长农业生产,甲骨文中的 周 字也和农业生产有关,这都说明周人擅长农耕,C 项正确。5.商代的征伐,只是迫使被征服者屈服,没有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人口授予自己的同族子弟统治;而周人的封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周人的封国()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确立了贵族世袭权利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
5、化认同D.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答 案 C 周人的封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 说明不同的族人不得不混居在一起,这样可以促进民族交融,也推动了各民族对周文化的认同,故选C 项。周人的封国是诸侯对地方的实际掌控,而不是中央掌控,不属于直接控制,排除A 项;商代的征伐,只是迫使被征服者屈服,没有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人口授予自己的同族子弟统治;而周人的封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 强调周人实行分封后出现的民族交融情况,而没有体现贵族的继承关系才非除B项;商周时期,君主专制尚未建立才非除D 项。6.王国维在 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
6、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 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答 案 D材料 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表明该制度按照既定的继承模式实施,避免了贵族之间的权力纷争,这应该是指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所谓的 天 是指据血缘亲疏确定嫡庶身份的天命,故 D 项正确。天理”是理学中的概念,而理学在宋朝出现,A 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血缘关系,没有体现出 天道 ,B项排除;根据材料可知,确定继承人选的并非天子,而是嫡长子继承制,排除C 项。7.从考古发掘的文物上看,周初,地处边陲的几大诸侯国出土的青铜器,多是周王室的制品,少有封国的器物
7、。迨至西周后期,封国器物不仅数量多,而且制作精美,甚至超过了周王室器物的水平。这表明()A分封制促进了社会发展B.分封制度已经瓦解C.诸侯威胁了王室的权威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答 案 A地处边陲的几大诸侯国在周初少有封国的器物说明这些诸侯国的手工业水平落后,到了西周后期,封国器物数量多且制作精美,这是因为分封制促进了中原技术向边陲地区的传播,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故 A 项正确。分封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B项错误;材料只说明了诸侯国青铜器制造技术的进步,没有涉及诸侯威胁王室权威和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排除C、D 两项。8.周代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 本 是“雅乐
8、)。春秋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民间音乐 郑卫之音 兴起,引发了雅乐的生存危机。郑卫之音”不仅在民间广为流行,还直接进入宫廷,风靡朝野。这一变化说明()A.儒学的社会影响力削弱B.传统礼乐制度受到挑战C.礼乐制度融合宗法观念D.春秋时乐舞走向世俗化答 案 B 郑卫之音 指春秋战国时期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不是正统的“雅乐,其兴起和广为流行反映的是传统礼乐制度受到挑战,B正确。儒学的社会影响力在当时并不强才非除A;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观念与礼乐制度的关系才非除C;乐舞走向世俗化与 直接进入宫廷 不符,排除D。9.西周时期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战国时期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甚至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由此说
9、明了()A.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B.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C.权力的重心不断下移D.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答 案A从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到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再到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反映的是礼崩乐坏的局面,说明了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A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周天子是否是天下共主才非除B;权力重心并没有下移,排除C;材料与法家无关,排除D。10.左传载,晋文公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大臣子犯以民未知义,(因)未安其居;民未知礼,未生其共(通 恭)等理由谏阻。于是晋国采取了入务利民、作执秩以正其官等措施,数年后一战而霸。据此可知,当时晋文公能够称霸是因为他()A.宣扬礼治,完善制度B.崇尚儒学,伸张信义C.以民
10、为本,专务生产D.善于纳谏,注重德教答 案D晋文公听从子犯的谏议,施行教化,让百姓知义、知礼,最后成为春秋霸主之一,D项正确。礼治只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且材料没有体现完善制度,排除A项;此时儒学尚未出现,排除B项;材料论及的是纳谏和德教,没有体现以民为本,排除C项。11.春秋时,有些诸侯国不再采取封君食邑的办法,而是发放粮食作为官吏的酬劳。孔子担任鲁国的司寇,奉(俸禄)粟六万(斗)”,后来到卫国做官,”亦致粟六万(斗)。这说明春秋时期()A.各国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B.卿室崛起 的现象较普遍C.与官僚制度相关的俸禄出现D.各国纷纷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答 案C根据 不再采取封君食邑的办法 发放粮食作
11、为官吏的酬劳 可知,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官吏以领取国家俸禄代替封地收入的现象,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军功爵制或其他的军功奖励办法,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卿对诸侯国君主权力的威胁,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及诸侯国的经济政策,且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D项排除。12.国语晋语言 工商食官”;春秋谷梁传谓绚飘人名)织 女 句(丝织品)邯 郸 ,醵是私营性质的小手工业劳动者;史记货殖列传载战国郭纵 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同等)富 。这些现象说明()A.手工业发展适应了兼并战争需要B.春秋时期工商食官制度已经消失C.经济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D.私营手工业已经取代官营手工业答 案C根据题干大
12、意可知,三部著作分别记载了西周时期的官营手工业制度、春秋时期的私营小手工业劳动者、战国时期的大工商业者,表明私营工商业得到发展,说明经济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故选C项。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战争形式主要为争霸战争才非除A项;春秋时期,工商食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出现瓦解,已经消失 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仅能反映私营手工业得至侬展,不能说明私营手工业已经取代官营手工业,且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3.1953年,河北兴隆出土了大量战国晚期时燕国铸造铁农具的铁范,其中部分铁范上铸有“右11(地方官府粮仓)。在距铁范出土处约L 5千米的古洞沟发现冶铁遗址1处,并在遗址附近发现了 2处采矿井。这
13、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晚期()A.官方参与铁器铸造 B.铁制农具普遍使用C.社会经济加快发展 D.矿冶行业生产集中答 案C材料中 铸造铁农具的铁范 冶铁遗址 采矿井”等考古发现反映了战国晚期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实质上表明战国后期社会经济加快发展,C正确。该考古发现呈现了官方参与粮食收储和手工业制造的情形,但这并不是材料反映的全部信息,排除A;该考古发现局限于当时的燕国,普遍使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材料未体现矿冶行业生产集中,排除D。14.孔子曾说,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 者 。由此可见,孔子()A.强调个人的道德自觉
14、B.忽视尖锐的社会矛盾C.囿于传统的宗法等级D.提出有效的改革方案答 案A材料大意为:儒者将忠信的品德当作像铠甲一样的护身装备,把遵循礼义当作像盾牌一样的防御装备。一切行动,都遵从于仁义。即使遇到暴虐的统治,也不改变自己的操守。这表明孔子强调个人道德自觉,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矛盾和改革方案才非除B、D两项;材料论及的是个人修养,与宗法等级无关,排除C项。15.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礼制文明受到挑战的时代,诸子学说揭示出中国古代礼制文明发展的各种可能选择,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意义在于()A.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礼乐制度B.确立了儒学
15、的主流学说地位C.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制度创新D.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答 案C据材料 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并结合所学百家争鸣的意义可以得出,百家争鸣推动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制度创新与发展,故C正确。彻底否定说法不正确,排除A;儒学主流学说地位的确立是在汉代,故B不正确;思想自由在中国古代不适用,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般会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故D不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 3分)16.(节选)黄帝传说(7分)材 料 一 黄 帝 被 后 世 尊 为“华 夏 始 祖 ,黄帝传说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皆言黄帝。孔子日:黄帝者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
16、始垂衣裳,作为脑籁(礼服)。治民以顺天地之纪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孔子家语五帝德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使百姓保持质朴本真之心),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庄子天运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制定)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刑罚),外用甲兵,故时变也。商君书画策Q)阅读材料一,比较孔子、庄子、商鞅笔下黄帝的形象,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状况,说明其观点的异同以及产生的原因。(7分)答案(1)相同:黄帝是上古时期的有道明君。不同:在治国理念上:孔子认为黄帝注重仁爱和礼制;庄子认为黄帝注重保持百姓的淳朴本心;商鞅认为黄帝注重礼法结合。在治国举措
17、上:孔子认为黄帝注重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治理国家;庄子认为黄帝教导百姓注重顺其自然;商鞅认为黄帝对内制定制度,协调人际关系,约束百姓行为,对外进行征战。原因:相同:黄帝是华夏始祖;春秋时期,华夏认同观念产生。不同: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他们通过对黄帝事迹的不同解读来阐述自己派别的治国理念。解析 Q)第一小问,相同点:据材料一 黄帝被后世尊为 华夏始祖及材料中孔子、庄子、商鞅对黄帝的评价可知,黄帝是上古时期的有道明君。不同点据诸子对黄帝的记载内容,可从治国理念和治国举措两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片居材料一 黄帝被后世尊为 华夏始祖可知,其相同原因是
18、黄帝是华夏始祖;结合所学可知,在春秋时期,华夏认同观念产生。不同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庄子、商鞅之所以对黄帝有不同的形象记载,其主要原因在于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他们通过对黄帝事迹的不同解读来阐述自己派别的治国理念。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春秋以前的青铜器以礼器为大宗,而且主要是王室、王臣铸造的礼器。随着王权衰落、诸侯国兴起,大小诸侯国纷纷铸造礼器,诸侯、卿大夫以至家臣铸造的青铜礼器骤然增多。这期间除了姬姓、姜姓大国的青铜礼器有大批发现之外,一 些 庶 姓 小 国 如 邓 国(曼姓)、郡国(允姓)、郑国(曹姓)的礼器也有不少
19、发现。到战国时,青铜日用器物如釜、铜镜、带钩等迅速增加,还出现了较多青铜农具和青铜建筑饰件,青铜器的使用逐步突破贵族礼乐的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与此相关,分别以晋国、楚国、秦国为中心,形成各具特色的中原、南方、西方青铜器系统。材料二 在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入围项目中,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入选。该墓地出土了一套编钟,其铭文极具价值。芈 加 编 钟 铭 文 帅 禹 之 堵 以 长 辞 夏 ,是继秦公篡、叔夷镌、豳公缜等传世青铜器之后,第一次经考古发掘出土的记载夏和禹的青铜器。图1芈加编钟局部琦*业旗强失图2芈加编钟铭文部分摹本”(伯)括受命,帅禹之绪,有此南源。余文
20、王之子孙”摘 编 自 路 国 权 考古写历史东周谱新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发展的表现。(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述的青铜器及铭文的史料类型及史料价值。(10分)答案 Q)表现:生产者扩大,由王室、王臣铸造到一般贵族;使用范围扩大,由礼器到社会生活领域;种类增多,由礼器到日用品、农具等;生产中心增多,形成多个各具特色的青铜器系统。(2)类型:青铜器,实物史料;铭文,文献史料。价值:青铜器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和社会的重要史料依据;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史料。铭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对研究夏、西周、春秋历史和考古极具史料价值;丰富
21、了历史研究资料;铭文记载与史籍记载可相互印证,有证史补史的作用。解析 Q)据材料一 春秋以前的青铜器以礼器为大宗,而且主要是王室、王臣铸造的礼器。随着王权衰落、诸侯国兴起,大小诸侯国纷纷铸造礼器,诸侯、卿大夫以至家臣铸造的青铜礼器骤然增多 可归纳出青铜器的生产者扩大,由王室、王臣铸造到一般贵族;据材料一 姬姓、姜姓大国的青铜礼器有大批发现 可归纳出以礼器为主才居材料一 到战国时,青铜日用器物如釜、铜镜、带钩等迅速增加,还出现了较多青铜农具和青铜建筑饰件,青铜器的使用逐步突破贵族礼乐的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 可归纳出使用范围扩大,突破礼器的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领域;种类增多,由礼器到日用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广东 历史 高考 二轮 复习 第一 单元 先秦 时期 中华文明 起源 奠基 综合测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