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白居易.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白居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白居易.pdf(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一白居易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借写衣饰的美好,使弹筝女子的形象宛如画出。B.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表现了女子的处境孤单,也写出她已全神贯注于筝乐的神态。C.这首诗在写景上与 琵琶行相似,都写到了月亮,采用了“哀景哀情”的正衬手法,借景物传达情思。D.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但依然能传达出弹奏者的深情,含蓄蕴藉,给人以遐想。2.“弦凝指咽声停处”化用 了
2、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儿句诗?诗人集中笔力写出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对酒【宋】陆游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对 酒 五 首(其二)【唐】白居易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注】长安,代指南宋都城临安。九环宝带:古时帝王和官僚穿常服时用的腰带,这里指佩带这种“宝带”的权贵。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诗开头四句新颖别致,写出饮酒的作用和兴致,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生活经验。B.陆诗
3、“流莺”两句承接上文的“好花”,描绘了一幅花红柳绿、风暖莺歌的美好春光图。C.陆诗中的七、八句以“酒徒衰翁 称呼朝中权贵,表现出诗人对临安政事的深切忧虑。D.白诗前两句以“蜗牛角”石火光”为喻,写出人生活空间非常狭小,生命也十分短暂。4.两首诗都是饮酒之作,却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早蝉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流城。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
4、心的震动与惊悸。B.“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但作者认为已是秋天。C.“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D.“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溢城”一联借景抒情(以景结情),表现了作者被贬江州时闲居溢江的失意愁苦之情。6.秋虽未至,但秋思已先秋而生。诗人的“秋思”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梦微之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
5、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味得知不?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承诗题,写梦中携手同游的热闹与欢乐,和晨起的悲伤哀痛形成巨大落差。B.颔联自现境况,说自己在微之去世后的生活和生命状态,暗示彼此离别之长之苦。C.尾联说阿卫韩郎也相应从官场离去,借此含蓄地表达自己已对官场不报什么希望。D.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的是对微之的思念之情告慰之意,抒情方式主以间接抒情。8.从“寄”和“雪”切入,对“我寄人间雪满头”进行有深度的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二首(其一)白居易与君细话杭州事,为我留心莫等闲。闾里固宜勤抚恤,楼台亦要数跻攀。笙歌缥
6、缈虚空里,风月依稀梦想间。且喜诗人重管领,遥飞一盏贺江山。【注】白居易曾出任杭州刺史,他对杭州有很深的感情。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细话”一词形象生动,凸显了朋友即将上任时诗人想要细细地诉说心声的心情。B.首联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感情氛围,“留心”强调了自己说话的内容非常重要。C.颔联对仗工整,平仄交错,如“闾里”与“楼台”、勤抚恤 与 数跻攀 分别相对。D.尾联“遥飞”二字从“江山”一面写来,寄寓着作者对朋友即将赴任远方的浓浓深情。10.请简析这首送别诗中诗人向朋友表达了哪些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白居易怅望慈
7、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老未还。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注:元员外:即元宗简,与白居易尤有深交,二人常一起出游。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 1 7)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长沙:即西汉贾谊,文帝时贾谊被谪为长沙王太傅,故称。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收到友人来信,怅望长安,凋落的紫桐花和关关的鸟鸣声渲染了他的愁绪。B.颔联中前一句实写友人在长安曲水池边伫立的情景,后一句“其奈”二字饱含无限感慨。C.颈联所用的意象“猿声”“黄茅瘴色”与 琵琶行中“黄芦苦竹 营造的意境相似。D.白居易诗歌语言
8、大多通俗易懂;而本诗采用借景抒情、用典等手法,语言较为含蓄。1 2 .首句中的“怅”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指出诗中所蕴含的伤感之情,并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喜 雨(节选)白居易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菽。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松干竹焦死,春眷在心目。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千柯习习涧,万叶欣欣绿。十日浇灌功,不如一霖霖。1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圃旱”农旱”,以点带面,揭示了人们对旱情忧虑的普遍性。B.“我旱忧松竹”句暗示作者文人士大夫的身份和不向恶势力屈服的精神。C.“松干”以下四句是“我
9、旱忧松竹”的具体表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D.“油云”二句结构上承上启下,情感上实现了由“忧旱”到 喜雨”的过渡。1 4.“似面洗垢尘不如一霰霖”这几句是怎样表现“喜雨”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琵 琶 行(节选)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寻阳城。;寻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温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折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 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
10、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15.对诗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 项 是()A.又闻此语重吧吧:鸟叫声 B.往往取酒还缈颁:独自饮酒C.为君醐作 琵琶行:翻唱 D.凄凄不似回尊声:朝前走16.选出下列句子中“却”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却坐促弦弦转急A.李牧连却之 B.了却君王天下事C.相如因持璧却立 D.却话巴山夜雨时17.对下列诗句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主旨句。两句诗既表示出作者对琵琶女的同情,又表达出对自身处境的无限感慨。B.“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诗人用原来终
11、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C.“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内容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朝夜两时,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和薛秀才寻梅花同饮见赠白居易忽惊林下发寒梅,便试花前饮冷杯。白马走迎诗客去,红筵铺待舞人来。歌声怨处微微落,酒气醺时旋旋开。若到岁寒无雨雪,犹应醉得两三回。1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忽惊”有“惊喜”之意,体现了诗人知晓有梅花在林下开放后的惊喜。B
12、.首联中“寒”“冷”都表示寒冷,体现节气尚寒;“便试”体现诗人热切的心情。C.颔联中“走”“去”“来”等动词刻画了诗客、舞者来来去去、徘徊不定的形象。D.尾联中“若”表示假设,以此表达诗人对这次与薛秀才同饮赏梅聚会时的快乐。19.请简要分析诗歌颈联的具体内容和表达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杭州春望【唐】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夺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注】伍员:伍子胥,春秋楚人。苏小:苏小小,南齐钱塘歌女。柿蒂:绫的花纹。湖寺西南路指西湖白堤。20.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3、A.诗歌“望”字开头,呼应标题,有笼住全篇之势,引出对杭州春日景色全面的描写。B.本诗摄自然之景兼记风物人情,如首联曙色、霞光“照”于望海楼,游人足踏长堤白沙。C.“梨花”语意双关,兼指春花与春酒,“趁梨花”言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D.此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江堤,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由近及远,错落有致。21.诗歌的尾联是如何描写春天的杭州西湖美景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销署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
14、,也称望海楼。2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楼远望,看到辽阔的海天和山川,在夕阳下一片茫茫。B.颔联描写了杭州城的万家灯火和水中倒映的银河,景观开阔而美好。C.颈联取“道是无情却有情”的诗意,暗含世事沧桑、人生无定的慨叹。D.尾联以欢愉的口吻诚邀好友到望海楼上来纳凉消暑。23.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阅读文本,完成各题。钱塘湖春行【唐】孤山寺北贾亭西,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水面初平云脚低谁家新燕啄春泥浅草才能没马蹄绿杨阴里白沙堤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
15、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B.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浙欲”“十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C.诗人置身其间,心旷而神怡,但“行不足”说明作者感觉自然景物美中不足。D.全诗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白居易的诗通俗流畅的特点。25.诗歌采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炀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史白居易先生晦迹卧山林
16、【1】,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2】,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注释:【1】晦迹:隐居不求知名。【2】三国志 诸葛亮传: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2 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 是()A.蜀相首联“丞相”和 咏史首联“先生”的称呼都蕴含了诗人的敬重之情。B.蜀相颈联的“三顾”与 咏史首联的“三顾”是指刘备曾经三顾茅庐一事。C.蜀相颈联的“老臣心”即 咏史颈联“托孤”一句中蕴含的忠于汉室之心。D.蜀相尾联的“出师”与 咏史尾联的“出师”都指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史实。2 7.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项 是
17、()A.蜀相首联用设问的修辞表现了探寻丞相祠堂之意。B.咏史首联化用典故表达了对贤臣得遇圣主的称赏。C.蜀相颔联的“自 蕴含了对丞相己逝的追悼之情。D.蜀相和 咏史都通过描绘实景来表达追怀之情。2 8.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内容和情感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登西山望映石湖白居易菱歌清唱棹舟回,树里南湖似鉴开。平障烟浮低落日,出溪路细长新苔。居民地僻常无事,太守官闲好独来。犹忆长安论诗句,至今惆怅独书台。【注】白居易于长庆二年因避党争自求外放,任杭州刺史。次年,至属地海宁寻访恩师顾今况故居,作此诗。太守此处是诗人的自称。书台,即顾况读书台。2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18、是()A.首联从听觉着笔,再写所望之南湖,写出了诗人循声望湖的现实情境。B.颔联不断变换视角由高远的“烟”“落日”,写到低近的“路”“新苔”。C.诗人回忆与顾况论诗的情景,至今还记得当时恩师壮志难酬的苦闷。D.诗歌语言平实晓畅,无生僻词语或典故,具有自诗的典型风格特点。30.颈联的诗眼是哪个词?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3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由“望”字统领全篇,诗人站在江楼之上,将诸
19、多景物纳入眼底。B.天上繁星映入江水,万家灯火在黑夜中闪烁,自然美交织着生活美。C.本诗由夏天写到秋天,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描绘了月夜风起的美景。D.尾联呼应诗题,诗人登上江楼,享受到无限清凉,便邀请朋友共赏风光。3 2.请赏析颈联的艺术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琴茶白居易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 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 深水,茶中故旧是蒙山久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注 此诗为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一职,赋闲东都时所作。兀兀:本指勤奋辛劳,此处诗人以委婉的形式表达自己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陶陶:和乐的样子。深水:古琴曲名。蒙山:蒙山茶,唐至清都是
20、贡品。往还:交往。3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性格与官场众人格格不入,不愿同流合污,后来他离开官场隐居洛阳。B.离开官场后,诗人时常在春日里买醉,也懒得再读书,生活无聊而烦闷。C.诗人弹琴弹的名曲是 深水,喝茶喝的是蒙山茶,可见其对高雅情操的追求。D.尾联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将琴和茶视作长伴自己左右、与自己交往的朋友。34.古代文人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的这种思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清夜琴兴白居易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周响馀群动息,
21、曲罢秋夜深。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注】正始音:此处指纯正的乐音。元化:造化,天地。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笔四句,写演奏之前,以月光、空林等意象,营造静寂之境。B.中间四句,写琴音因木性而清越:心境恬然,琴声也纯正平和。C.最后两句,写纯正的琴音合于自然,天地澄澈如水,意境深远。D.诗人秋夜听人奏琴,并借此琴境抒怀,表现内心的孤寂与安宁。36.“响馀群动息,曲罢秋夜深”这一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刘和州戏赠白居易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英怕长洲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
22、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鸵。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注】本诗写于唐敬宗宝历 二 年(8 2 6年),诗人任苏州刺史之时,是赠与刘禹锡之作。唐敬宗宝历二年(8 2 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3 7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酬刘和州戏赠诗首句“池边新种七株梅”,点明栽种梅花的地点和棵数:第二句 欲到花时点检来”,写诗人打算观察梅花生长的情况,“点检”还包含着观赏梅花风姿的意味。B.品 读 酬刘和州戏赠的诗意,不禁让读者想到了 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腕兮,又树蕙之百亩”的诗句,
23、二者都以种植香花香草等美好的花草植物来表达自己高洁的追求。C.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诗人表明自己与刘禹锡相互赏识,却因命运弄人,两人二十三年未曾重逢,这次重逢更要把酒言欢,刘禹锡也用诗句“二十三年弃置身 对此做了回应。D.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写给好友刘禹锡的赠诗。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两人政见相合,在诗歌创作中也惺惺相惜,成为好友,在诗坛上前者被称为“诗豪”,后者被称为“诗魔”。3 8 .这两首诗歌都蕴含了诗人对好友深厚动人的情谊,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曾用“一味真朴,不假妆点 来评价白居易的诗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24、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邦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 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注释】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寥落:冷落。九秋:秋天。3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联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B.诗人以“雁”“蓬”作比,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分飞千里的孤雁,吊影自怜;断根的蓬草,飘转无定。C.诗人在院
25、中看到那轮凉薄冰冷的皎皎之月,形影相吊,不由想起了以前和亲人们共赏圆月的情形,虚实结合,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D.全诗语言朴实,情意动人。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 的佳作,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40.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筑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麦苗因春天不下雨而枯死,庄稼因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语文 古诗词 阅读 训练 白居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