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整理《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整理《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整理《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pdf(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最新整理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试 题1一、填空题1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 从初生到入学前 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一般以1 8 8 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 蒲来尔 的 儿童的心理 一书的出版为标志。3.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各种类型,以研究时间为标准,可分为一纵向研究和横 断 研 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分为_ 整体研究和一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分为差异研究_、相关研究和 因果研究4 .儿童心理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一般将入学前分为三个阶段:0 1岁为 婴儿期_、1 3岁为一先学前期一、36岁为 学前期或幼儿期一。5 .动作、形象和语词的关系在学前
2、儿童思维中的规律性变化,使得其思维方式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形态:一 直 观(觉)行动思维_、具体形象思维_、抽象逻辑思维,其中 具体形象思维 是幼儿期儿童思维的典型方式。6 .以传统的气质类型为标准,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有四种,即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7.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二、名词解释1.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2.守恒:皮亚杰把概念的稳定性称为守恒,即一定数量(如长度、重量、体积、面积、数目、质量
3、等)的物体,在其外形或空间位置改变而其数量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儿童能确认其数量的恒定性(不变性)而不受其它无关因素变化的干扰。3.社会性:是人的一种特性,它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4.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5.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7.最近发展区: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个距离
4、。前者水平不及后者。这一段距离或差距,称为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三、简答题1 .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2 .试用实验说明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特点。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吉布森等对3 6名6.5-1 4个月的婴儿测验的结果,有2 7名婴儿从平台爬向了浅滩,只 有3名爬到深滩。大多数婴儿虽然听到母亲在深滩一侧呼喊,他也不过去,或只是哭叫。说明幼小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3 .简述幼儿个性开始形成
5、的主要标志。(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2)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形成。(3)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4)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5)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4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5 .简述幼儿言语发展中句型发展的趋势。(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四、论述题1.试述幼儿言语发展中句型发展的趋势。(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不完整句。最初,儿童句子的结构时不完整的。儿童的不完整句包括单词句和电报句。单词句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
6、出现于1-1.5岁。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时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在1.5-2岁左右。完整句。幼儿2岁以后,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到6岁左右,儿童9 8%以上使用完整句。(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2岁以后,简单句逐渐增加。学前儿童使用的简单句主要有主谓结构句、谓宾结构句、主谓宾结构句、主谓双宾结构句。幼儿复合句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儿童最初的句子是没有修饰语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语句中修饰语逐渐增多。(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儿童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在整个学前期,简单的陈述句仍然是基本的句型。此外,还有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2
7、.幼儿同伴交往主要存在哪几种类型?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是不同的。根据研究,幼儿的社会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每种类型的表现各具特点。幼儿同伴交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大多数儿童从出生之日便开始了与父母的交往,这种亲子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满足了儿童的生存需要,而且为他们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和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源泉。(2)儿童自身的特征儿童自身的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自身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
8、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儿童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而发生。同时,玩具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还体现在玩具的不同数量和特征能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上。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也有影响,因为活动情境本身已规定了同伴间的合作关系,对其行为提出了许多制约性。五、案例题例 1:一个幼儿画小孩放风筝,把小孩子的手画得很长,比身子几乎长3倍。例 2:一个孩子的妈妈生病住院了,幼儿很想去看妈妈,但是,大人不允许。过了两天,幼儿告诉老师:“我到医院去看妈妈了。”试用幼儿想象的有关特点分析上面两个例子,并指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例 1 说明幼儿在想象中常常把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加以夸大。例 2说明幼
9、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当成真实的事情,即混淆假象与事实。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幼儿的想象具有夸张性。幼儿想象的夸张现象是其心理发展水平的反映。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主要有:1、认知水平的限制。2、情绪对想象的影响。3、幼儿想象在认知中的地位。4、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1.试用实验说明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特点。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这是一种特殊的装置,把婴儿放在厚玻璃板的平台中央,平台一侧下面紧贴着玻璃放有方格图案,另一侧则在一定距离下面布置了同样方格图案,造成一种视觉印象:前一侧是浅滩,后一侧是深滩。试验时,母亲轮流在两侧呼唤婴儿,试验记录婴儿的爬向。吉布森等对3 6名6.
10、5-1 4个月的婴儿测验的结果,有2 7名婴儿从平台爬向了浅滩,只 有3名爬到深滩。大多数婴儿虽然听到母亲在深滩一侧呼喊,他也不过去,或只是哭叫。说明幼小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2.幼儿同伴交往主要存在哪几种类型?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是不同的。根据研究,幼儿的社会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每种类型的表现各具特点。幼儿同伴交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大多数儿童从出生之日便开始了与父母的交往,这种亲子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满足了儿童的生存需要,而且为他们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和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源泉。(2)儿童自身的特征
11、儿童自身的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自身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儿童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而发生。同时,玩具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还体现在玩具的不同数量和特征能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上。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也有影响,因为活动情境本身已规定了同伴间的合作关系,对其行为提出了许多制约性。五、案例题例1:一 个3岁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心爱的玩具而哭泣,这时妈妈给他一块糖,他立即破涕为笑。例2:新入园的幼儿,看着妈妈离去时,会伤心地哭,但是妈妈的身影消失之后,
12、经老师引导,很快就愉快地玩起来。如果妈妈从窗口再次出现,又会立刻引起幼儿的不愉快情绪。例3:新入托的一个孩子哭着要妈妈,会引得早日习惯了托儿所生活的孩子们都哭起来。试用婴儿情绪发展的相关特点分析上面子3个案例。例1说明婴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易变是其主要特点。要幼儿的两种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时间内互相转换。例2说明婴幼儿情绪和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其易变性与此有关。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例3说明婴幼儿的情绪情感易受感染,其易变性亦与此有关。即情绪情感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试 题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
13、题共1 5小题,每小题2分,共3 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A.霍 尔 B.华 生 C.盖塞尔D.施太伦2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0 A.莫罗反射B.达尔文反射C.巴布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3 .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A.感觉适应B.相继对比C.同时对比D.感觉相互作用4 .“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访谈法C.作品分析法D.实验法5 .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
14、成的行为,是()A.亲社会行为B.攻击行为C.合作行为D.性别角色行为6 .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A.转移法B.自我说服法C.反思法D.冷却法7 .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A.智力分化论B.智力复合论C.智力内容变化论D.智力多元论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A.1 1 岁 半 B.1 岁半 2、3 岁 C.2、3 4、5岁 D.4、5 6、7岁9 .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15、)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A.l岁半 2 岁 B.1 岁 1 岁 半 C.2岁 2 岁 半 D.2岁半 3 岁11.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0A.意义记忆效果好 B.机械记忆效果好C.两者都很好D.两者都很差1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广度D.注意的分散13.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16、)A.整体局部规律B.首尾规律C.大小规律D.近远规律14.某婴儿生活较有规律,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对新异刺激一般反应积极,较易适应环境。按托马斯、切斯等的气质分类理论,该婴儿的气质属于()A.困难抚育型B.兴奋型C.启动迟缓型D.容易抚育型15.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 7 岁儿童的思维处于()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分)16.原始情绪反应17.学前儿童心理学18.选择性注意19.儿童心理年龄特征20.幼年健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 前3
17、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21.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2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3.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4.学前儿童句型的发展有何趋势?四、论 述 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 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25.举例说明幼儿个性形成的标志。26.联系实际说明学前儿童无意想像的特点。五、案例分析题(本 题14分)27.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很多年轻父母工作都十分繁忙,或经常外出工作,所以,有的父母就把孩子长期托付给家中老人或其他亲属抚养;有的父母则干脆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儿园。其中,第一种现象在当
18、前我国农村尤为突出。这样使得很多学前儿童不能经常与其父母见面,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亲子关系越来越淡漠“请您结合案例,分析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并谈谈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依恋。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 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 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C)2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B)3 .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B)4 .“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C)
19、5 .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D)6 .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D)7 .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A)8 .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B)9 .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B)1 0 .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A)1 1 .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A)1 2 .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
20、象属于(B)1 3 .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C)1 4 .某婴儿生活较有规律,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对新异刺激一般反应积极,较易适应环境。按托马斯、切斯等的气质分类理论,该婴儿的气质属于(D)1 5 .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 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A)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 2 0分)1 6.原始情绪反应答: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等,可以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1 7 .学前儿童心理学答: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列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1 8 .
21、选择性注意答:所谓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剌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1 9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答: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2 0.幼年健忘答: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幼年健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 任 选3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 按 前3小题评分。每 小 题8分,共2 4分)2 1.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答: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时应注意的问题:(1)制订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要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根据观察目的和
22、任务之不同,可以采用局外观察或参与性观察(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3)由于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不稳定性,其行为往往表现出偶然性。因此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反复多次进行。又因为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评定容易带有主观性,因此通常需要两个观察者同时分别评定。2 2 .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幼儿活动动机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2)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3)从外部动机占忧势发展到内部动
23、机占优势2 3.1-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1)学会直立行走使用工具(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2 4 .学前儿童句型的发展有何趋势?答:从儿童所说出的句子类型看,有下列发展趋势:(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四、论 述 题(本 大 题 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 按 前1小题评分。每 小 题 分,共1 2分)2 5 .举例说明幼儿个性形成的标志。答:进 入3岁以后,孩子的个性逐渐开始形成,出现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一般把3 6岁叫做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其标志为以下四方面:(1)心理
24、活动整体性的形成孩子刚出生时,主要靠本能来维持生命,心理刚刚开始发生,只具备简单的感觉现象,如微弱的视力、听力及嗅觉、味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记忆、想像、思维等各种心理现象。可以说,3岁前是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逐渐发生的时期,但这时孩子的心理活动是零散的、混乱的。儿童行为中有很多矛盾现象,如说哭就哭,说笑就笑,作为人的心理的最主要特征的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非常差,而调节控制能力逐渐成为心理的协调者的过程发生在整个幼儿期。到了幼儿末期,幼儿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渐增强,开始能够按照一定目的、计划去活动。只有当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目的,控制自己的行为的时候,才能说开始形成了一个完整
25、的主观世界。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期心理活动开始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的特点。(2)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新生儿和幼小婴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多端,不论是注意、记忆、思维,还是情感各方面,都是如此。婴儿期的直观行动思维就充分地体现了小孩心理活动的无目的、受外界情景制约、不稳定的特点。如,一 个2岁半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根塑料棍(长度大约为半米)摆弄,听到外面鞭炮声后马上说:“新娘子。”鞭炮声刺激了她,使地想起了枪炮声,说:“我有大枪,咚咚”“”过了一会儿,无意中塑料管扎到胳膊上,说:“我有大长针,打针。”又过了一会儿,说“拿大棍子打大老虎”,从中可以看出其思维的跳跃性、不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的稳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儿童心理学 2022 整理 学前 儿童心理学 考试 试题库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