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中内讲稿-脾胃系病证.pdf
《中医内科学,中内讲稿-脾胃系病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中内讲稿-脾胃系病证.pdf(1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2r-E.第 二 早脾胃系病证概述一、脾胃的生理功能与特点生理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与脾相表里。脾胃共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赖以养生理特点:胃主纳,脾主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一纳一化,一升一降f生化气血脾喜燥而恶湿,为太阴湿土之脏胃喜润而恶燥,为多气多血之腑二、脾胃的病理特征脾胃的病理主要表现在收纳、运化、升降、统摄等功能的异常脾病多虚,胃病多实。脾 运化水谷功能减退一机体运化吸收功能失常f便滤、腹胀、倦怠、消瘦运化水湿功能减退一水湿内停一湿、痰、饮一泄泻一胃收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一食欲不振f中气不能运行f胃痛、
2、痞满、便秘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一暧气、恶心、呕吐、呃逆三、脾胃与其它脏腑的关系肾脾虚化源不足一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滋养肾阳虚衰f脾失温煦,运化失职f泄泻肝 生理: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脾土营木,利其疏泄病理:肝郁气滞f乘脾犯胃f胃痛、腹痛四、治疗要点1.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组方遣药 常用甘凉滋润之剂生理胃为阳土,喜润恶燥 病 理 燥 热 易 伤 胃 阴 慎 用 辛香燥热之药脾为阴土,喜燥恶湿 湿易伤脾多用醒脾化湿之剂少用甘润滋腻之品生理脾气主升脾以升为健 病理 常用健脾益气升提之品胃气主降胃以降为和 多用和中、益胃、降逆之药实则阳明胃病多实、多热多用消导、和胃、泄热之品虚则太阴脾病多虚、多寒常用健脾、行气
3、温中之品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治疗胃肠病证,常以通为主法2.久病注意活血通络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脱腹久痛、噎膈注意活血通络、散结消瘀3.注意整体治疗由他脏病变引起之脾胃病证全面考虑,注意整体治疗肝郁克脾疏肝扶脾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心脾两虚补益心脾脾胃有病也可波及其它脏腑,见于其它系统疾病第一节 胃 痛定义胃痛,又称胃脱痛,是以上腹胃院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的病证。MX胃位于膈下,上口为贲门,接于食道,下口为幽门,连于小肠院胃腔。胃之上口贲门为上腕,胃之中部为中脱,胃之下口幽门为下院。故胃痛也称胃脱痛,所 谓“胃院当心而痛”(素问至真要大论)别名心口痛俗称。因胃痛最常见的部位是在上腹部,临近心窝处胃心
4、痛古称。如 灵枢厥病篇:“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心腹痛 景岳全书心胃痛 寿世保元流行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的多发病。据国外资料估计,大约10%的人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据上海16所大、中型医院的资料分析,经X线钢餐和(或)内镜证实的性滑行溃疡的患病率为5.8%。北京协和医院从1 9 7 8 T 9 9 1年,经胃镜检查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占同期内科就诊总病例数的0.33%。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据估计,约占整个人群的10%-20%.男女之比约为2.6-6.5比1.慢性胃炎也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疗效颇佳,有效率可达
5、40%-73%。历史沿革1.胃痛首见于 内经。对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有详细的论述与肝郁有关“木郁之发民病胃院当心而痛”病因病机 寒凝气滞 素 问 至真要大论寒邪入侵,气血壅滞 素问举痛论症状治法“胃病者,腹真胀,胃腕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足三里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2.千金要方所载九种心痛,实际上多指胃脱痛而言。3.明代以前医家,多将胃痛与心痛混淆,明代医家始明确加以区分。王 肯 堂 证治准绳心痛胃脱痛:“或问丹溪言心痛即胃脱痛,然乎?日: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院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脱痛即心痛者哉!”4,明清时代的中医文献,重点论述了本病的
6、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治疗。寿世保元阐明了饮食不节致胃脱痛;景岳全书强调了“气滞”这一因素,治疗以“理气为主”。叶天士强 调“久痛入络”,治疗胃痛当明其在气在血,而施以理气活血之法。范围西医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黏膜脱垂症、十二指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一、病 因1.外邪犯胃寒、热、湿邪内客于胃一胃脱气机阻滞一不通则痛寒暖失宜一外感寒邪,内客于胃f寒邪收引一气机凝滞,胃气失和一胃痛 素问举通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络急弓I,故痛。”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9 0%以上的慢性胃炎有H p感染,也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H p在十二指肠溃
7、疡病患者的检出率为9 5%-1 0 0%;胃溃疡为70%-75%0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饥饱无常一损伤脾胃一胃气壅滞一胃失和降一不通则痛过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恣饮酒浆 一 蕴 湿 生 热 湿 热 中 阻,灼扰胃腑一胃痛据统计,一般在野外作业的,如地质勘测人员,专业司机等,往往由于饮食无规律,而患消化性溃疡的人较多。食物对胃黏膜可引起理化性质的损害作用。咖啡、浓茶、烈酒、辛辣调料、泡菜等食品,以及偏食、饮食过快、太烫、太冷、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均可能是胃炎与溃疡病发生的有关因素。在饮食不当情况下,各种食物的理化因素和酸性胃液的消化作用均能损伤胃黏膜而导致溃疡形成。饮食不节可使黏液分泌、胃黏
8、膜屏障完整性、黏膜血流和上皮细胞的再生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受到干扰,P H梯度便会降低,保护性屏障便遭到破坏,而发生溃疡病。3.情志不畅忧思恼怒,情志不遂f肝失疏泄,气失条达一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一胃失和降肝 郁 日 久 化 火 郁火乘胃-*肝胃郁热一胃络不畅-*胃院灼热而痛久病入络,气滞日久一血行不畅f血脉凝涩,瘀血内结一胃络瘀阻一不通则痛现代医学认为,心理因素可影响胃液分泌,如愤怒常使胃液分泌增加,而抑郁常使胃液分泌减少。火灾、水灾、空袭等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心理影响,往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或促发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精神创伤如丧偶、离婚、事业失败、恐惧等,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当机体处
9、于高度精神紧张或应激状态时,可产生-系列的生理、神经内分泌、神经生化学、免疫功能和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引起胃酸分泌增加或(和)减弱胃十二指肠黏膜抵抗力,增加对消化性溃疡的易感性;诱发消化性溃疡,甚至出现并发症。据国外学者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战时多于平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1 9 4 2年比战前多3倍,1 9 4 3年比战前多5倍。在某些参战国居民中,亦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普通内科人群中增至2 0%0急性胃炎的发病,也可因过度紧张等应激状态下,可兴奋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前者使胃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后者则使胃黏膜下动静脉短路开放,促使黏膜缺血缺氧加重,导致胃黏膜上皮损害,发生
10、糜烂和出血。4.素体脾虚素体脾胃虚弱,劳倦过度,饮食所伤,久病一中焦虚寒一脉络失于温养热病伤阴,胃热郁火耗伤胃阴,久服香燥理气之品一胃络失于滋养一隐隐作痛现已致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具有遗传素质,而且证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系单独遗传,互不相干胃溃疡患者家族中,胃溃疡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3倍;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家族中,较多发生的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与A B O血型和血型物质A B H分泌状态这二个基因特性有关。0型血者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较其它血型高L 4倍;血型物质A B H非分泌者患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比分泌者高1.5倍(正常人8 0%为分泌者),而非分泌者0型血者的上而指肠溃疡的发
11、病率比对照组则高2.5倍。二、病 机1.基本病机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生理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收纳腐熟水谷,胃气以和降为顺,胃气宜通,不宜郁滞病理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劳倦过度一伤及于胃一胃气失和,气 机 郁 滞(气滞血瘀,宿食停滞,胃气郁滞)一不通则痛阳气不足,中焦虚寒f胃络失于温养胃阴不足一胃失濡养 一脉络拘急一气血运行不畅/2.病位胃,与肝脾关系密切,涉及胆、肾(1)胃与肝生理肝属木,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胃属土,为多气多血之腑,喜濡润而主受纳脾胃的受纳运化、中焦气机的升降有赖于肝之疏泄土得木而达病理肝气上逆一易于横逆犯胃一木旺克土,土虚木乘一气机痞阻
12、一肝郁胃肝气久郁一气滞血瘀一胃络瘀阻一血瘀胃痛 痛 医学正传胃院痛:“木气被郁,发则太过,故民病有土贼木贼之候”(2)胃与脾生理脾为湿土,以升为顺 脾湿胃燥,脾升胃降 水谷得以受纳腐熟胃为燥土,以降为和 燥湿相济,升降得调 精微得以转输运化病理胃病常累及于脾胃为阳土,其 病 多 实(如饮食积滞)脾病常累及于胃脾为阴土,其 病 多 虚(如脾气虚弱,中焦虚寒)(3)胃与胆生理一一胆主通降有助于脾之运化,胃之和降病理胆病失于疏泄,通降失常一逆行入胃一胃失和降,气机不利一胃痛(4)胃与肾生理肾为胃之关,脾胃之运化腐熟,全赖肾阳之温煦先天之肾赖后天之胃以滋养,后天之胃靠先天之肾以生化病理肾阳不足一脾肾阳
13、虚,中 焦 虚 寒 一胃失温养一虚寒胃痛脾胃虚寒一 日久损及肾阳 一阳虚运血无力一血瘀一血瘀胃痛肾阴亏虚一不能上济于胃胃阴亏损一久则耗伤肾阴一胃肾阴亏一失于濡养一阴虚胃痛3.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端,而演变各异早期外邪、饮食、情志所致者实证后期脾胃虚弱,往往虚实 夹 杂(如脾胃虚弱夹湿、夹瘀等)4 .病理因素 寒(寒邪)、热(热郁)、气(气滞)、血(血瘀)湿(湿阻)、食(食滞)、虚(脾胃虚寒、胃阴亏虚)5 .病理演变(1)实证与虚证、寒证与热证、气滞与血瘀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实证*-虚证久痛不愈,反复发作,脾胃受损由实转虚一因寒而痛一寒邪伤阳一脾胃虚寒因热而痛一热邪伤阴一胃阴不足虚证感受外邪一虚实夹
14、杂寒证一一热证外寒、饮食生冷一寒积胃脱一日久可郁而化热一胃热证因热而痛一复因生冷过度一寒热不调一寒热错杂证气滞一一血瘀(2)日久不愈,变证丛生胃热炽盛f迫血妄行瘀血阻滞一血不循经 一便血、呕血 大量出血气随血脱一亡阳厥脱脾气虚弱一不能统血脾胃运化失职f湿浊内生f郁而化热一火热内结,腑气不通一厥 脱 危 证(腹痛剧烈拒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日久成瘀,气机壅塞f胃失和降,胃气上逆f呕吐、反胃胃痛日久痰瘀互结f壅塞胃院一噎嗝诊查要点一、诊 断 依 据1.主症:上腹近心窝处胃脸部发生疼痛为特征,疼痛性质:胀痛、刺痛、灼痛、剧痛、隐痛等。2.兼症: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暧气吞酸等。3.发病特点
15、: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一天气变化、恼怒、劳累、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二、相 关 检 查1 .电子胃镜、上消化道领餐造影:可作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黏膜脱垂等的诊断,并可与胃癌作鉴别诊断。内镜窥视结合活检可确定溃疡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以及判定良恶性。X线直接征象是龛影,胃小弯溃疡常可显示腔外龛影,十二指肠溃疡则龛影不易显示,常表现为球部变形、激惹和压痛,但球部炎症及溃疡愈合也可有此征象。2 .幽门螺杆菌(H p)检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常见阳性。胃液分析、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血清壁细胞抗体测定、胃蛋白酶测定及内因子等
16、检查有利于慢性胃炎的诊断。3 .胆红素、转氨酶、淀粉酶化验和B超、C T等检查:可与肝、胆、胰疾病作鉴别诊断。4 .腹 部X线检查:可与肠梗阻、肠穿孔作鉴别诊断。5 .血常规:可协助与阑尾炎作早期鉴别。6.心 肌 酶谱、肌钙蛋白、心电图检查:可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作鉴别诊断。三、病 证 鉴 别1.胃痛与真心痛真心痛胃痛疼痛部位左胸膺部心下胃院疼痛程度剧烈多轻,疼痛时间短,多为发作性长,多呈持续性疼痛性质兼 症预 后刺痛、绞痛 隐痛、胀痛胸憋汗出,心悸气短 多伴胃肠道症状病情危急,预后较差 病情多缓,预后好2.胃 痛(肝气犯胃)与胁痛胁痛以胁肋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面目肌肤发黄,或
17、胸闷善太息,少有嘈杂泛酸、暧气吐腐胃 痛(肝气犯胃)一一也可攻痛连胁,但以胃腕部疼痛为主症3.胃痛与腹痛联系一一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也可牵连及胃腹痛是以胃院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部位疼痛为主症胃痛以上腹胃院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辨证论治1.,、辨 证 要 点辨虚实实证虚证疼痛 痛居I,固定不移,拒按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加剧因素食后痛甚饥而痛甚病程体质新病体壮久病体虚脉象脉盛脉虚2.辨寒热寒痛一 一胃痛暴作,疼痛剧烈而拒按,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热痛一灼痛,痛势急迫,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烦渴喜饮,便秘尿赤3.辨在气在血在气在血新久初痛久痛性质胃胀且痛,以胀为主,时作时止痛如针刺,呈持续性
18、部位痛无定处,或涉及两胁痛有定处加剧与情志因素有关食后或入夜痛甚兼症恶心呕吐,暧气频频呕血、便血舌脉舌淡,苔薄,脉弦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气虚胃痛隐隐,空腹痛甚,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大便滤薄,面色少华,舌淡脉弱二、治 疗 原 则基本治则一一理气和胃止痛,立 足 于“通”(通则不痛)实证袪邪 为 主 寒一散寒 热一清热 气一疏肝理气湿一化湿 血一活血化瘀 食一消食导滞虚证扶正为主 阴虚一养阴益胃 阳虚一温中健脾虚实夹杂祛邪扶正并举注意事项:1.忌滥用解热镇痛药物,尤其忌长期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2.忌不辨证用药;饮食伤胃忌用补益药物。三、证 治 分 类1.寒邪客胃证症状胃痛暴作一寒邪犯胃或饮食生
19、冷,寒积于胃,寒凝气滞,不通则痛恶寒喜暖,得温则痛减,遇寒加重寒遏胃肠,温则寒散,寒则增其邪势口淡不渴一 胃无热邪或喜热饮一热能胜寒苔薄白一寒痛之象脉弦紧一弦脉主痛,紧脉主寒证机概要寒凝胃脱,阳气被遏,气机郁滞治法一一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代表方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前方理气散寒,适用于外感风寒,胃气郁滞后方一温胃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暴作、喜热恶寒得胃痛之证常用药 香附一理气止痛香 苏 散 紫苏一疏散风寒陈皮一理气和胃木香、乌药甘草一益气和中高良姜一温胃散寒草拨、干姜、吴茱萸、生姜良附丸 香附一理气止痛备选方肝胃郁热(痛势急迫,嘈杂泛酸,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一化肝煎或丹桅逍遥散合左金丸加
20、减 一 兼风寒表证(恶寒、头痛)一加苏叶、蕾香寒夹食滞(胸脱痞满,胃纳呆滞,恶心呕吐)一枳实、神曲、鸡内金、制半夏、生姜寒邪郁积化热,寒热错杂一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临证备要本证常用散寒药物:高良姜、香附、干姜、吴茱萸、寒宜温:箪拨、刀豆子、川椒、附子、肉桂、草澄茄、草豆蔻等。痛宜通:木香、茄南香、檀香、董香、沉香、乌药、青皮、陈皮、厚朴、砂仁、豆蔻名老中医经验寒痛散(魏雅君):九香虫9砂仁、木香、檀香、甘草各3。共研细末,分成9 包,每服1包,日3 次。治疗寒滞作痛,神经性胃痛,肝胃气痛。消化性溃疡疼痛剧烈,遇寒而作,制川乌6肉桂3乳香9九香虫9高良姜32.饮食伤胃证症状胃脱疼痛,
21、胀满拒接一暴饮暴食,饮食停滞,胃中气机阻塞暧腐吞酸一宿食不化,食浊之气上逆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一胃失和降,气逆于上,食经吐出气机得顺不思饮食一宿食停滞,脾胃受损大便不爽一食积下迫,大肠传导失司苔厚腻,脉滑一宿食停滞之象证机概要一一饮食停滞,阻塞胃气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代表方保和丸加减本方消食导滞,适用于脱满不食、暧腐吐食的胃痛证方解f神曲、山楂、菜薇子一消食导滞VI 茯苓、半夏、陈皮一和胃化湿连翘一清热散结加减皖腹胀甚者一加枳实、砂仁、槟榔胃脱胀痛而便秘者一可合用小承气汤或改用枳实导滞丸食积化热成燥一胃痛急剧而拒按(伴苔黄腻而便秘)合用大承气汤临证参考食宜消,食积不消常用药一枳
22、实枳壳、槟榔、神曲、沉香曲、鸡内金、厚朴、陈皮、山楂、炒谷麦芽、莱瓶子3.肝气犯胃证症状胃脱胀痛,通连两胁一肝气郁滞,肝气犯胃,气机阻滞,不通则痛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一情志怫郁,气郁加重暧气、矢气则舒一气滞暂得缓解脱闷暧气,善太息一肝气郁结,肝气乘脾之征大便不畅一气机不利苔薄白,脉弦一肝郁气滞之象证机概要一一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治法疏肝解郁,理 气 止 痛(泄肝以安胃)代表方一一柴胡疏肝散加减本方疏肝理气,用于胃痛胀闷、攻撑连胁之证方解 柴 胡(川楝子)一疏肝解郁,柔肝止痛佛手、延胡索陈皮、枳壳、香 附(苏梗)一理气和中沉香、旋覆花川茸一理血白芍、甘草一缓急止痛备选方芍药甘草汤合旋覆花汤
23、芍药、甘草一敛阴缓急以和肝党参、白术一益气健脾旋覆花一理气解郁,宽胸散结,善通肝络而行肝气代赭石一消痰降逆,收敛镇痉香附、枳壳一宽中理气加减一胃痛较甚者一加川楝子、延 胡 索(理气止痛)暧气频频一加沉香、旋 覆 花(顺气降逆)慢性胃炎常兼肝失疏泄,影响胃液的正常分泌:泛酸一加乌贼骨、殿瓦楞临证备要 临证指南医案:“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变之所”。慢性胃炎常见食后饱胀、暧气、泛恶、胃痛等症状,如用药不注意轻灵疏通,则可使症状加重,不利于病情的好转。故虽见脾胃之虚以参、黄芭、白术、甘草益气健脾,亦须配伍陈皮、半夏、木香以理气和胃;虽见胃阴亏虚而用石斛、麦冬、沙参等品以清养胃阴,也当佐川楝子、绿萼梅、
24、佛手等药物以疏肝醒胃(胡建华)小柴胡汤治疗胃痛(魏雅君)虚寒胃痛,小建中汤加黄黄本属对症之施,但有的患者服之不应,每投小柴胡汤收效甚速。其义在以疏为导,以通为主,更有和胃降逆、扶正之功。故虚劳内伤、中气不足、土受木克之见阳涩阴弦脉象者皆可用之,可疏肝之郁,补中之虚,宣胃之滞,使枢机升降,仲景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之因和”。柴胡用量宜大,黄苓易白芍。延年半夏汤(岳美中)方载 外台:半 夏12槟 榔6桔 梗3枳实3前 胡6鳖 甲9人 参3吴茱萸3生 姜3,水煎服,日1齐上适应症:(1)胃腕部疼痛剧烈,痛及左侧胸部及肩胛部;(2)患者屈其上体抵压疼痛之部位,以冀图减轻疼痛者;(3)疼痛时发时止
25、;(4)暧气欠仰,呕吐后疼痛可缓解者。4.湿热中阻证症状胃腕疼痛,痛势急迫,脱闷灼热一湿热蕴结于胃,胃气郁滞嘈杂,口干口苦,口渴不欲饮一热中兼湿纳呆恶心一湿热中阻小便色黄一湿热内盛,下注膀胱大便不畅一湿热蕴结于肠,气机不畅苔黄腻,脉滑数一湿热中阻之征证机概要湿热蕴结,胃气痞阻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代表方清中汤加减(医宗金鉴)本方清化中焦湿热,适用于痛势急迫、胃院灼热、口干口苦的胃痛方解 黄连、橱子一清热化湿黄苓、蒲公英,茯苓、半夏、白蔻一健脾除湿蕾香、苍术陈皮、甘草一理气和胃备选方黄连温胆汤加味:半夏、枳壳、竹茹、陈皮、厚朴、黄连、蕾香、佩兰、及仁、滑石、冬瓜皮、焦三仙加减恶心呕吐一加橘皮、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学 讲稿 脾胃 系病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