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pdf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pdf(9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 一 章 认 识 生 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导 学 过 程】教学目标1.通 过 观 察 一 些 生 物 与 非 生 物,会 比 较 它 们 的 区 别。2.举 例 说 明 生 物 具 有 的 共 同 特 征。3.通 过 观 察 和 比 较,对 生 物 的 基 本 特 征 进 行 归 纳 和 概 括。4.增 强 热 爱 大 自 然、保 护 大 自 然 的 情 感,勇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 征 进 行 质 疑 和 补 充,积 极 参 与 讨 论 活 动。重 重 点生 物 的 基 本 特 征。点难 难 点植 物 的 营 养、呼 吸、排 出 废 物。点1.部 分 有 代 表 性
2、 的 动 植 物 图 片 或 视 频。教学准备2.一 盆 在 单 侧 光 照 射 下 向 光 生 长 的 植 物。3.有 多 种 生 物 画 面 的 多 媒 体 课 件 或 挂 图。一、新课导入上 新 课 前 播 放 机 器 人 表 演 的 视 频(如 图),提 问 学 生 机 器人是不是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学习1.质 疑 启 思,讨 论 问 题:(1)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 物 有 哪 些 共 同 特 征?(3)要 了 解 生 物 的 基 本 特 征,我 们 首 先 要 对 生 物 进 行 观 察。教师:请同学们准备好纸和笔,我们观察一组图片(出示图片),大家边看边把画
3、面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分开记录下来,看谁记得最多,分得最准确。准备好了吗?开始。学生:一边认真观看一边紧张记录。教师:(及时评价)先从数量上了解情况,如记录了 3种生物的同学请举手,4种以上的同学请举手,5种以上的请举手等。然后请23名同学谈谈记录情况,给予评价鼓励。教师:你们是怎样把它们区分开来的呢?学生:因为生物是有生命的。2.讨论与交流,突破重难点:通过以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1)讨论:植物和动物等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游戏:全班进行憋气比赛,看哪位同学憋气时间长。讨论问题:我们为什么只能短时间憋气?能否列举一些动物如何进行呼吸?植物也要进行呼吸吗?结合图示提出问题:
4、为什么要给鱼缸中的鱼经常换水?(展示图片)生物对外界刺激会作出怎样的反应?合作探究。讨论题:生物对刺激是否会作出反应?如果植物也能对刺激作出反应,你如何证明?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大胆质疑,大胆猜想。(5)学生讨论:举例说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吗?展示相关生物生长和繁殖画面。(6)展示一些图片,从而引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三、课堂小结教师:我们讨论了这么多生命现象,大家一定能够利用这些生物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学生:讨论后回答。克隆羊是生物,因为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是没有生命特征的,机器人也没有。教师:回答得非常好。学完这节课后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了吧?知
5、道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吗?学生:生物体有共同的特征,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进行新陈代谢,可以生长和繁殖,还有一定的寿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课件打出生物的特征。如果你对教材中提出的“生物的特征”有不同意见,课后可以进一步观察生物,查阅相关资料,并做出补充。四、当堂达标(略)【板书设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的特征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遗传和变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目标1.学会调查的一般方法。2.尝试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3.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重点难点重点1.调
6、查法的一般步骤。2.对生物进行分类。难点制订调查计划,撰写调查报告。教学准备调查表等。【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生物有哪些?(同学们回答)看来我们的生活并不寂寞,有那么多“伙伴”在陪伴我们,可是你知道他们有多少种吗?分别叫什么名字?分为哪几类?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科学家”调查一下我们身边的生物。(出示生物调查的图片)二、新课学习1.调查:(1)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页“科学方法”中的内容,尝试解决:什么是调查?请举例说明哪些可以用调查法?调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调查范围太大时,怎么办?若要调查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怎样调查既节省时间又比较准确?展示交
7、流,释疑解惑。选两个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补充。释疑解惑一:举例如:调查我国的森林资源、调查人口、调查我们班的视力、调查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等。释疑解惑二:范围太大时,要设计好调查路线(如调查校园生物)和选好样本(如调查种子的发芽率)。否则调查慢,不能反映整体情况。(3)视野拓展,感悟提升。假如要调查全国初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如何开展调查?教师总结:(1)选取样本要准确,能反映整体的情况。(2)调查活动一定要落在实处,小组内成员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提前设计好调查方案和调查表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自己按计划行事,避免盲目。2.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1)问题引
8、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10、11页,尝试解决下列问题:调查的目的是什么?调查步骤分哪几步?调查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对课前布置的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进行归类整理。归类对认识生物有什么意义?(2)展示交流,释疑解惑。每一小组展示的问题:你们小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说一说你在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根据交流情况小组内互评,教师也作出评论。(3)视野拓展,感悟提升。调查中你又想到了哪些问题?思考如何书写调查报告?谈一谈你在调查中的收获。填写好生物调查表调查人 组别三、当堂达标(略)【板书设计】调查地
9、点调查时间天气生物名称数量生活环境生长状况备注,调查的一般过得生物的归生I一冏边邦境II的1物 明确调查目的选择调查范围 分组:68人为一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方法 调查记录:写在调查表中r i类:按某种共同特征进行分类.整理:写在记录本上 按形态结构划分: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用途划分:作物、家 禽、家 畜、宠物等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1.说明什么叫做生物圈、生态因素。2.列举出几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例子。3.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4.掌握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重点难点重点1.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生物对环境
10、的适应和影响。3.光对鼠妇生活分部影响探究的设计过程。难点1.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教学准备鼠妇适量,实验器具(大托盘、湿土、纸板、透光的塑料板)等。【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四人一组,捕捉鼠妇(课前);学生发言说明如何捕到鼠妇,提出问题。带领组长在室外观察鼠妇,指出鼠妇即“西瓜虫”“潮虫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地回答,留下有探究意义的问题。二、逐步深入,体验探究的过程,思考回答遗留下的问题,作出各自的假设在讨论发言中设计出实验方案;四人一组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讨论数据的处理方法;处理数据,汇报处理结果;得出结论,积极引导学生思
11、考;讲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引导提问,将个别学生未想到的实验方案的细节讲清楚,确保实验的科学严谨性;纠正错误做法,表扬表现好的实验小组;评价结果;启发学生利用好数学工具;鼓励结果不同的学生思考原因;评价结论。三、巩固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记录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思考如何对待实验动物。恰当给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提醒学生处理实验动物。四、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发言,举出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例子。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举例子。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学生发言,举出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例子。安排学生自学阅读教材相关的内容。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知识举例子。
12、六、课堂小结1.鼠妇的探究活动。(1)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探究方法及探究过程介绍。(3)在探究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非生物因素对该动物产生了影响?如何确保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是由实验要探索的因素所引起的?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进行实验?只用一只鼠妇实验可以吗?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实验的平均值?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出示图片展示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几种关系。捕 食。(2)竞争。合 作。寄 生。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生物怎样适应环境。4.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生物如何影响和改变环境。七、当 堂 达 标(略)【板 书 设 计】非生物因素影响环
13、境生物因素变化二 生物适 应(普 遍 性、相 对 性):进化生活分布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概 述 生 态 系 统 的 概 念 和 组 成。重点难八占、重点生 态 系 统 的 组 成。难点生 态 系 统 的 组 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导 学 过 程】一、情境导入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察几幅景点图片:说 说 看 到 哪 些 生 物,生 物 与 环 境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利 用 图 片 激 发 学 生 的 兴 趣。二、新课学习1.自主学习:学 生 阅 读 教 材P19P21。2.合 作 探 究:(1)生 态 系 统 的 概 念。组 织 学 生 观 察“想一
14、想,议 一 议”的插图,出 示 思 考 题:用 网 罩 起 来 的 草 几 乎 被 蝗 虫 吃 光 了,而 未 加 罩 网 的 草 却 生 长 良 好,这 是 什 么 原 因 呢?这个实例又说明了什么呢?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学生尝试概括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一个池塘、一片农田以及学校的花园等,都是生态系统。过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他们都具备相同的组成成分。那么生态系统的组成是什么样的呢?(2)生态系统的组成。阅读资料分析,思考以下问题:树与
15、昆虫幼虫之间及昆虫幼虫与啄木鸟之间是什么关系?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细菌.真菌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20P21,找出生态系统中各部分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并且分析教材图 1T 6,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略)四、当堂达标(略)【板书设计】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太(植物生产者充 生物部分 动物 消费者g I细菌、真菌分解者的 卬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组1成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二)【导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知道这样的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
16、吃虾米”。教学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2.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尝试画出食物链。5.关注生态系统的污染情况。重重点1.食物链和食物网。占/Vvv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难1.食物链和食物网。点难点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这些谚语生动地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二、新课学习1.自主探究:学生阅读教材P21P24。2.合作探究:(1)食物链与食物网。通过刚才我们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关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学生完成教材P22“观察与思考
17、”及教材P23“资料分析”。让学生在黑板上书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体现的食物链,从而提示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提问:生态系统的组成是什么?食物链概念是什么?图片展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学生找出食物链讨论交流:你找出的食物链有多少条?这些食物链是互相关联的么?这些食物链为什么会出现交叉?图片展示所有食物链,教师描述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就是食物网,同学们能否试着概括一下食物网的概念。展示日本水俣病的患者图片,水俣病的事例给大家怎样的启示?通过食物吸收通过体表吸收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分析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的积累规律。(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小组合作讨论:草长得十
18、分茂盛,兔的数量短期内会怎样变化?长期呢?这说明什么?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会有哪些后果?为什么呢?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会影响生态系统,你们知道有哪些事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二/V例?三、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四、当堂达标(略)【板书设计】(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网 布毒物质在食物链中的传递:随食物链的延长而积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能描述出生物圈的范围。2 .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3 .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4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点点重点生物圈是最大的
19、生态系统。难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学准备视频:喜玛拉雅兀鹫,深海狮子鱼,P P T等。【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讲述:假如你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中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将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图案。蓝色是浩瀚的海洋,绿色是广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存和繁衍。提问: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生物的生存吗?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生物圈的范围是怎样的?大气圈的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谁是一切陆生生物和人类的“立足点”?生态系统的类型有哪些?哪个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哪个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
20、“地球之肺”之称?哪个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回答)二、新课学习1.生物圈的范围:小组讨论:根据地球结构特点和生物所需非生物因素,推测地球上哪些地方可能有生物?讲述:(1)大气圈是包围着地球外部的气体,其总质量99%集中在100千米以内,其中又有一半集中 在10千米范围内。最下面的对流层中生活着人和多种生物。(2)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3)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厚约60-120千米。岩石圈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主要场所。小结: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主要是对流层)、水圈
21、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主要是土壤层)。讲述:在各圈层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视频:喜马拉雅兀鹫。视频:蛟龙号深海下潜器与深海狮子鱼。小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是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2.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过渡:生物圈中不同区域环境不同,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种类也不一样,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讲述:提出自主学习要求。展示自学提纲:类型分布特点作用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小结: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非生物因素。生物种类(丰富到单一);生物间关系(复杂到简单)。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过渡:各生态系统是各自独立、互不
22、相关吗?资 料1:南极动物体内的D D T。问题:其他地方施用的农药D D T,怎么会到了遥远的南极动物体内呢?资料2:河流生态系统与其他河流生态系统的关联资料。问题: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相关联?小结: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生物因素来说。三、当堂达标(略)【板书设计】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 原 生 态 系 统荒 漠 生 态 系 统自 然 生 态 系 统 淡 水 生 态 系 统2.生 态 系 统 的 类 型,海 洋 生 态 系 统、湿 地 生 态 系 统 城 市 生 态 系 统人 工 生 态 系
23、统 农 田 生 态 系 统、园 林生态系统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显微镜并结合教材插图,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2.练习使用显微镜,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3.知道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学会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重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重点点2.知道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学会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难1.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难点点2.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准备显微镜,四种标本(写 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教学准备有数字的透明和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课前每班培训两名 小先生”,以便课上
24、帮助教师使用显微镜。【导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展示:1839年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通过对鱼、蛙、猪等多种多细胞系统观察后提出:“细胞是有机体,整个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体,它们依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动植物体内。”施莱登: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施旺:整个动物和植物体都是细胞的集合体。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动植物体内。介绍显微镜发明的背景:“科学家的故事”一一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说明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从而引出显微镜,简述显微镜分类,目前研制状况;通过课件与实物的对照,介绍显微镜结构和各结构相应功能,得出其工作原理。二、新课学习1.自主探究:(1)显微镜的构造是怎样的?(2)
25、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4)目镜内看到的是什么像?怎样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怎样的材料?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指导学生根据有关问题自主学习。巡视、辅导,注意个别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问题答案注意在教材中标出,疑难问题可以在组内交流或反馈给老师。2.合作交流:(1)显微镜的构造。教师指导学生对照实物交流显微镜各部分构造,特别是目镜、物镜的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还有反光镜的两面的区别与使用。通过课件展示图片,抽查学生掌握情况。UOnODo1 2 3 4 5 6学生小组交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人教版七 年级 上册 生物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