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人教版.pdf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人教版.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 目标】一、知 识 技 能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重点)二、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因地制宜,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重点、难点)课前法备区自 主 学 习 教 材 独 立 思 考 问 题区位含义T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 _ _ _ _ _ _ _ _ _p l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区 位 因 素 自然因素:气候、
2、_ _ _ _ _ _、土壤、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劳动力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r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之中区位因素J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I的 变 化j自然环境因素比较_ _ _ _ _ _,对农业区位影响_ _ _ _ _ _ _ _ _ _ _ _社 会 经 济 因 素 变 化,对农业区位影响(概念:是指在一定的 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科技、文化和自然 的综合作用下,
3、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一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动植物的不同,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的概念:混合农业是耕作业与_ _ _ _ _ _ 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族大利亚农业在世界 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世界上的地位1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世界最大的 生产国和出口国分布:东南部和 部 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较好,气候_ _ _ _ _ _ _ _ _-区位因素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模式:“土-草-畜-市 场”的混合农业模式m热带季风
4、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下节课提问.。我的疑惑1.2.3.【问题探究】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罗列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YJ 社 会经 济 因 素:完 成 教 材P 4 3活 动 题,根 据 活 动 题 分 析:农 业 生 产 的 布 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考 例 探 究1 :结 合 地 图 册,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水 稻主 要分 布在季 风 区、“橘生淮 南 则 为 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干 烟 洲 立 体 农 业()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 亚 热 带 沿 海 农 业 景 观 的 变 迁()大城市公路 边的乳
5、畜 业、园 艺 业()宁夏 平原、河套 平 原、河 西 走 廊()新 疆 瓜 果 之 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天 山地区的冬夏牧场.()杭 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乳、肉、蛋 和 蔬 菜的农业生产基地。().杭 州 的“明前龙井”茶 驰 名 中 外,日本茶道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2 0世 纪80年 代 以 来,我 国 有 计 划 地 建 立 了 一 批 商 品 农 业 生 产 基 地.()【补 充】:由于不同地区的热量条件不同,也形成了 不 同 的耕 作 制 度,如东北地区-,华北 平 原-,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珠江三 角 洲 地 区-等。一 个 区 域 在 确 定
6、 了 农 作 物 种 类 和 数 量后,要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并落实到具体土地上去。【知 识 点 拨】:农 业 区 位 选 择 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 因素(3)主导因素:指: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则限制因素为主导因素
7、。【问题探究】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阅读课本P44第一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合作探究】:阅读P44案例1,完成活动题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考例探究2(2011 福建文综)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 成 12题。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A.土层薄 B.降水变率
8、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问题探究】三、农业地域类型结合图3.3所示内容来分析探究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1、概况:该国家农业主要是 和 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澳大利亚既是世界 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 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国土东南部的 是典型的小麦一牧羊地区._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对象:分布地区:区位优势条件A 自然条件YB 社会经济条件限制性条件
9、及措施:生产特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显著特点:【总结归纳】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2、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域分异,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康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如我国东南丘陵为广布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油茶、马尾松)等,粮食低产.4、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当不应求时,刺激生产;供过于求时,压缩生产;兴工矿区的出现,城市的发展,城区和工矿区周围将重点生产蔬菜、肉、蛋、奶等,
10、并发展园艺业5、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6、政策:各国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7、科技:保鲜冷藏技术使农业生产在地域上大为扩展【课堂反馈】1.据报道,天津市政府决定,从 2001年起将原有的1 万亩水稻田改种玉米和小麦,天津市政府作出农业调整决策的原因是()A.华北地区居民习惯吃面食,大米销售有困难B.水稻单产低于玉米、小麦,经济效益差C.华北地区缺水日益严重,而种水稻用水量过多D.种植水稻需喷洒农药,会给环境造成污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据此回答2 3 题。2.导致产生上述情况最主要
11、的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3.如今北方市场上随处可见荔枝的原因()A.交通条件和食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B.荔枝的种植区位范围扩大到了北方C.大部分荔枝是北方温室里种出来的D.我国北方市场对荔枝的需求量变大了4.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A.土地资源不足B.化肥、农 药 不 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5.下列关于农业地域的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结构、农业产品相同B.农业地域类型与农业生产类型是一致的C.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的结果D.农业地域类型基本不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6.下列关于墨累
12、-达令盆地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国土西南部 B.是主要的小麦-牧羊带C.家庭式的混合农场规模很大 D.采用牧草与作物轮作的方法,保持土壤肥力二、非选择题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黄河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位置示意图石 油省 会地 级 市县黄 河 三 角 洲范 国 和 界 线地 级 市 界 线县 界材料二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本区发展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
13、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1)与“珠三角”相比,黄河三角洲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势条件是,劣势条件是 0(2)本区的寿光市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也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生产的发祥地,简要分析该市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3)简述黄河三角洲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势条件.8.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国例城 区近 郊 干 座 衣 业n n n i n n i 近 郊 山 田 农 业远 郊 平 原 农 业O2 55 O k in材料一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土地总面积137万亩,平原面积占95.7%。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农业现代化综
14、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材料二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是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冬季北京市场的蔬菜交易品种大多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为了丰富北京的“菜篮子”,北京市政府明确扶持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 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 000元.(1)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2)目前北京“菜篮子”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高考真题感悟(2011 天津文综 T45 8分)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图2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图例牧区林区河流、湖泊海洋城镇矿区林区,牧区介
15、界纹比例尺2汗小)图21.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A.城镇 B.牧区 C.林区 D.矿区2.学生对图2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气候、交通 B.土康、市场 C.水源、技术 D.地形、人口(2011 新课标全国卷 T35 1 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
16、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 5题.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C.劳动生产率较高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A.加大科技投入C.增加劳动力投入B.科技投入较大D.劳动力价格较低B.扩大种植面积D.加大化肥使用量(2010 江苏T56 4分)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图3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
17、图回答6、7题.6.两次大地震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7.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C.雨热同期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2010 山东文综T12 8分)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9、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 田B、鱼 塘C、果 园D、菜地花圃(2009.海南高考)1979
18、-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1、表2,完成10、11题.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1 1.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答案【考例探究1】答案【考例探究2】答案【思路点拨】本组考题考查影响农业发展区位因素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材料信息分析解题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认真解读
19、获取材料信息,从材料中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地形因素前后变化导致增产效果变化为关键切入点.【精讲精析】1选C,2选B.【课堂反馈】1.C点拨:华北地区严重缺水,而水稻用水量大是调整的主要原因.这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原则的具体体现。2.B 3.A点拨:荔枝、柑橘生长在我国南方,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即气候条件,当今北方市场上荔枝较为常见,与现代交通、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有关。4.D点拨:我国西北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水资源不足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最主要的限制条件.5.C点拨:农业地域类型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下多种区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它也会随着区位因素尤其是社会经济
20、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农业区位合理选择的结果,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6.A点拨:该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地域分布、结构、特征等。二、非选择题7.(1)土地面积增加迅速,土地平坦,肥沃 气候较为干燥,水源不足,生长期短,热量较少(2)冬季光照充足;土地广阔,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3)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技术、资金、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有国家政策支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土地、海洋、石油)资源丰富。8.(1)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或土壤肥沃).不利: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受寒潮影响.
21、(2)交通改善,保鲜技术提高,政策支持,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市场需求量增大等.高考感悟答案:1-2题【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提取图中有效信息:(1)、分析L湖周围有哪些地理事物,(2)、分析这些地理事物中哪些会带来污染。【精讲精析】1选A,2选D.第1题,由图可知L湖周边分布有林区和城镇,而林区不会对湖泊带来污染物,污染湖泊的只可能是城镇。第2题,由图中河流的干支流分布及其流向可知牧区在河流的中游主要分布在干流两侧,而在下游分布较广,从而可以推断牧区的分布在河流上游的分布影响因素是地形(河流两侧的阶地),在下游的影响因素是人口(主要分布在城镇周边地区).选项中气候、交通、土壤及技
22、术都无法从图中读出.3-5【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材料中所给出的美国、巴西、中国的相关信息;结合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影响大豆生产的区位因素;联系美国、巴西、中国三个国家主要的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特征,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找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精讲精析】3选C,4选D,5选A.第3题,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美国属于发达国家,美国的技术力量强于巴西,A项错误;由题意可知,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和生产规模,而不是气候条件和劳动力的数量,B、D项错误;巴西相对于美国来说,可开垦的土地资源丰富,因此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很有潜力,C项正确。第4题,美国属于发达国家,大豆生产起步早
23、于巴西,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及劳动生产率都要高于巴西,A、B、C项错误;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较美国低,导致大豆生产的成本较美国低,因此在国际市场有竞争优势,D项正确。第5题,加大科技投入,培养优良品种,可以提高大豆的质量,A项正确;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劳动力投入,对提高大豆的质量无多大影响,B、C项错误;加大化肥使用量,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大豆产量,但却不利于大豆品质的提高,D项错误6-7【解析】本题以海地、智利两次大地震为背景,主要考查地震、农业区位的选择.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两地的地理位置来判断两地地震的成因、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地震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影响其危害程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 区位 选择 导学案 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