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pdf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pdf(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1.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
2、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2.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Mgm L 1)分别为 0.36,0.38,0.35,0.37,0.39O(1)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38 x/g.mL-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0.3 6 +0.38+0.35+0.37+0.39 x=-=0.37 m L-1标准偏差E (X i*/(0.36
3、-0.37)2+(0.38 0.37)2+(0.35 0.37)2+(0.37 0.37)2+(0.39 0.37)2=0.0158 g mZJ相 对 标 准 偏 差 邑=/00%=普X-%(2)相对误差 E”亍XI。=*”x m%=-2.63%。3.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0 (单位mg-L-1)分别为0.5,1.0,2.0,3.0,4.0,5.0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 4 分别为 0.140,0.160,0.280,0.380,0.410,0.540。试写出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相关系数。解:x=pfi=3 5 +1.。+2
4、.0+3.0+4.0+5.。)唠广=2 58mg.广6-(0.140+0.160+0.280+0.380+0.410+0.540)八”。y=A=-=0.3186已知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其中Z(Xj-x)(x-y)b=w-之(X,-X)2i=(外 广 2.58)(4-0.318)=_ 5 1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外 厂 2.58)2;=1=0.088a=y-b x=0.09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0.092+0.088 X。_代入数据可求得相关系数r=-2-,”=099
5、11_ i=l 5-1)x(3.0 x I Q1 0 cm-)E1 e V 时,4=1 2 4 1?5 e V 时,2 =2 4 8.2 nm1 0 e V 时,2 =124A nm 2 0 V 时,2 =62.0 4 nm o5.写出镁原子基态和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光谱项。解:光谱项分别为:基 态3s第一电子激发态3 1 P和3 R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1、已知丙酮的正己烷溶液的两个吸收峰1 3 8nm和2 79 nm分别属于JI*JI*跃迁和n-JI*跃迁,试计算J I、n、J I*轨道间的能量差,并分别以电子伏特(e v),焦 耳(J)表示。解:对于 JI J I*跃迁,X1=1 3
6、8nm=1.3 8 x 1 0-7m则 v=v C =C/入产3 x 1 0 71.3 8 x 1 0-7=2.1 7 x 1 01 5s-1贝E=h v=6.62 x l o l x 2.1 7 x 1 01 5=l.4 4 x 1 0 1 8JE=h v=4.1 3 6 x 1 0-1 5 x 2.1 7 x 1 01 5=8.9 8e v对于 n-J I*跃迁,入 2=2 79 nm=2.79 x 1 0-7m则 v=v C =C/入产3 x 1 0 72.79 x 1 0-7=l.0 8 x 1 01 5s-1则 E=h v=6.62 x I O_ *i.0 8 x 1 01 5=7.
7、1 2 x 1 0-1 9JE=h v=4.1 3 6xl 0-1 5xl.0 8 x 1 01 5=4.4 7e v答:JI-JI*跃迁的能量差为1.4 4 x I O-1 8J,合8.9 8e v;n-JI 跃迁的能量差为7.1 2 x I O-1 9J,合4.4 7e vo3、作为苯环的取代基,-NI V不具有助色作用,-NI L却具有助色作用;-D H的助色作用明显小于-0一。试说明原因。答:助色团中至少要有一对非键电子n,这样才能与苯环上的J I电子相互作用产生助色作用,由 于-NI L中还有一对 非 键n电子,因此有助色作用,而形成-NI L+基团时,非键n电子消失了,则助色作用也
8、就随之消失了。由于氧负离子0一中的非键n电子比羟基中的氧原子多了一对,因此其助色作用更为显著。4、辂 黑T在P H 6时为红色(=5 1 5 nm),在P H =7时为蓝 色(乜=61 5 nm),P H =9.5时与M g?.形成的螯合物为紫红色(4 a x =5 4 2 nm),试从吸收光谱产生机理上给予解释。(参考书P 2 3)解:由于辂黑T在P H 6、P H =7、P H =9.5时其最大吸收波长均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因此所得的化合物有颜色,呈吸收波长的互补色。由于当P H 6到P H =7至|P H =9.5试,最大吸收波长有,max=5 1 5 nm到4 m=61 5 nm到 式
9、=5 4 2 nm,吸收峰先红移后蓝移,因此辂黑T在P H 1 2 x 1 6其 中*H-(m-,-+-叫-)-=-。0 x L (1 2 +1 6)x 0.0 2 x 1 0=1.14 x 10-23g=l.14 x106K g则 K=Q所)z心(2 x 3.14 x 3 x 108 x 2.17 x 105)2 x 1.14 xIO=1905N/m=19.05N/cm答:CO键的力常数19.05 N /cm。5、指出下列各种振动形式中,哪些是红外活性振动,哪些是非红外活性振动。分子结构振动形式(1)CH3-CH3(2)CH3-CCI 3-C)(3)S02Y(C-C)Y(CYs,V as(4
10、 )H?C:=CH2(a)(b)D(CH)VH(C H)+H H+、C=/(c)W(C H)+/、H+H H-、C=/(d)r(C H)/、H+解:只有发生使偶极矩有变化的振动才能吸收红外辐射,即才是红外活性的,否则为红外非活性的。也即只有不对称的振动形式才是红外活性的,对称的振动则为红外非活性的。因此,上述结构中:红外活性振动有:(2)C IL CCL Y(C-C)(3)S02 y s,Yas(伸缩振动)(4)H2C=C H2中的 0(CH)、(c)W(C H)非红外活性的有:(1)CH3-CH3 U(CH)(4)H2C=CH2 中的 (C H)(d)r(CH),6、D-和是同分异构体,试分
11、析两者红外光谱的差异。答:由 于 中 含 有 一 个-0 H基团,因此在红外光谱中有一强吸收峰在3700 3100cm-1,且此分子中含有一个C=C双键,因 此 在 1680 1620cnf|也有一较弱的吸收峰。C1H红外光谱中有2 个特征峰,而 中 只 含 有 一个 C=O特征官能团,因此反映在红外光谱中则在1850-1600cm-1有一强吸收峰,即匚=的红外光谱只有一个特征吸收峰7、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3H 6。2,红外光谱如4-1 1 所示。解析改化合物的结构。答:由于化合物的分子式C 3H 6。2符合通式C M Q,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可初步判断此化合物为酸或者酯。由于谱金在1730cmT
12、处有一强吸收峰,此处落于C=0的 1850 1600cflr的振动区间,因此可判断改化合物含有C=0官能团。1730c或处的吸收峰表明此物质为饱和酯峰。图表在1300 1000cm-1范围内也有一系列特征吸收峰,特别在lZOOcnf4处有一强吸收峰,符合C -0 的振动范围,因此可判断改化合物含有C -0 键。图谱中在2820,2720cnfi处含有吸收峰,符 合-CH3,-CIL对称伸缩范围,因此可判断化合物中含有-阳基团和-C H?基团。综上所述,此化合物的结构式应为:H-C O C CH3第五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1.解释下列名词:(1)振动弛豫;(2)内转化;(3)体系间窜跃;(4)荧光激
13、发光谱;(5)荧光发射光谱;(6)重原子效应;(7)猝灭效应。答:(1)振动弛豫是在同一电子能级中,分子由较高振动能级向该电子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非辐射跃迁。(2)内转化是相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态之间的非辐射跃迁。(3)体系间窜跃是指不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态间的非辐射跃迁。(4)以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激发荧光物质,并在荧光最强的波长处测量荧光强度,以激发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绘制关系曲线得到的光谱即为荧光激发光谱。(5)固定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不变,测量不同波长下的荧光强度,绘制荧光强度随波长变化的关系曲线即得到荧光发射光谱。(6)使用含有重原子的溶剂(如碘乙烷、淡乙烷)或在磷光物质中引入重原子取
14、代基,都可以提高磷光物质的磷光强度,这种效应称为重原子效应。(7)猝灭效应是指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溶质分子之间所发生的导致荧光强度下降的物理或化学作用过程。2.简述影响荧光效率的主要因素。答:(1)分子结构的影响:发荧光的物质中都含有共轲双键的强吸收基团,共朝体系越大,荧光效率越高;分子的刚性平面结构利于荧光的产生;取代基对荧光物质的荧光特征和强度有很大影响,给电子取代基可使荧光增强,吸电子取代基使荧光减弱;重原子效应使荧光减弱。(2)环境因素的影响:溶剂的极性对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产生影响,溶剂的极性越强,荧光强度越大;温度对溶液荧光强度影响明显,对于大多数荧光物质,升高温度会使非辐射跃迁
15、引起的荧光的效率降低;溶液p H值对含有酸性或碱性取代基团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性质有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会使荧光效率增强;顺磁性物质如溶液中溶解氧的存在会使荧光效率降低。3.试从原理和仪器两方面比较吸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的异同,说明为什么荧光法的检出能力优于吸光光度法。答:(1)在原理方面:两者都是吸收一定的光辐射能从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不同的是,吸光光度法测量的是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荧光分析法测量的是从较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的形式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辐射跃迁到电子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过程中发射出的荧光的强度。(2)在仪器方面:仪器的基本装置相同,不同的是吸光光度法中
16、样品池位于光源、单色器之后,只有一个单色器,且在直线方向测量,而荧光分析法中采用两个单色器,激发单色器(在吸收池前)和发射单色器(在吸收池后),且采用垂直测量方式,即在与激发光相垂直的方向测量荧光。(3)荧光分析法的检出能力之所以优于吸光光度法,是由于现代电子技术具有检测十分微弱光信号的能力,而且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成正比,提高激发光强度也可以增大荧光强度,使测定的灵敏度提高。而吸光光度法测定的是吸光度,不管是增大入射光强度还是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都会使透过光信号与入射光信号以同样的比例增大,吸光度值并不会改变,因而灵敏度不能提高,检出能力就较低。4.试从原理和仪器两方面比较荧光分析法、磷光分
17、析法和化学发光分析法。答:(1)在原理方面: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测定的荧光和磷光是光致发光,均是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测量的是由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的二次辐射,不同的是荧光分析法测定的是从单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辐射,磷光分析法测定的是单重激发态先过渡到三重激发态,再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辐射,二者所需的激发能是光辐射能。而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的是化学反应物或反应产物受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所需的激发能是化学能。(2)在仪器方面:荧光分析和磷光分析所用仪器相似,都由光源、激发单色器、液槽、发射单色器、检测器和放大显示器组成。由于在分析原理上
18、的差别,磷光分析仪器有些特殊部件,如试样室、磷光镜等。而化学发光分析法所用仪器不同,它不需要光源,但有反应器和反应池及化学反应需要的恒温装置,还有与荧光和磷光分析仪器相同的液槽、单色器、检测器等。5.如何区别荧光和磷光?其依据是什么?答:为了区别磷光和荧光,常采用一种叫磷光镜的机械切光装置,利用荧光和磷光寿命的差异消除荧光干扰或将磷光和荧光分辨开。6.采取哪些措施可使磷光物质在室温下有较大的磷光效率?答(1)在试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2)将被分析物吸附在固体的表面。7.化学发光反应要满足哪些条件?答:(1)能快速地释放出足够的能量;(2)反应途径有利于激发态产物的形成;(3)激发态分子能够以
19、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或能够将其能量转移给可以产生辐射跃迁的其它分子。8.简述流动注射式化学发光分析法及其特点。答:流动注射分析是一种自动化溶液分析技术,它是基于把一定体积的液体试样注射到一个连续流动着的载流中,试样在流动过程中分散、反应,并被载流带到检测器中,再连续记录其光强、吸光度、电极电位等物理参数。其特点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很好的精密度。第六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1.何谓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和分析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以基态为跃迁低能级的光谱线称为共振线;灵敏线是指元素特征光谱中强度较大的谱线,通常是具有较低激发电位和较大跃迁概率的共振线;最后线是指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或浓度逐渐
20、减小时而最后消失的谱线,最后线往往就是最灵敏线;分析线是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谱线,是元素的灵敏线。2.解释下列名词:(1)原子线和离子线;体 及ICP炬;(3)弧焰温度和电极头温度;自吸和自蚀;(5)反射光栅和光栅常数;率和分辨率;(7)闪耀角和闪耀波长;强度和黑度;(9)内标线和分析线对;(2)等离子(4)谱线的(6)线色散(8)谱线的(10)标准加入法。答:(1)原子线是原子被激发所发射的谱线;离子线是离子被激发所发射的谱线。(2)近代物理学中,把电离度(a)大于0.1%、其正负电荷相等的电离气体称为等离子体;ICP炬是指高频电能通过电感(感应线圈)耦合到等离子体所得到的外观上类似火焰的高频
21、放电光源。(3)弧焰温度即为激发温度,电极头温度即为蒸发温度。(4)当原子发射的辐射从弧焰中心穿过弧层射出时,被其自身的基态原子所吸收而使谱线中心强度减弱的现象称为谱线的自吸;自吸严重时会使谱线从中央一分为二,这种现象称为自蚀。(5)在光学玻璃或金属高抛光表面上,准确地刻制出许多等宽、等距、平行的具有反射面的刻痕,称为反射光栅;光栅常数是相邻两刻痕间的距离,即为光栅刻痕密度b(m m-1)的倒数。(6)线色散率表示具有单位波长差的两条谱线在焦平面上分开的距离;分辨率是根据瑞利准则分辨清楚两条相邻光谱线的能力。(7)闪耀光栅刻痕小反射面与光栅平面的夹角/称为闪耀角;闪耀角所对应辐射能量最大的波长
22、称为闪耀波长。(8)谱线的强度常用辐射强度/(J.s L m)表示,即单位体积的辐射功率,是群体光子辐射总能量的反映;谱线的黑 度s是谱线透射比倒数的对数。(9)在基体元素(或定量加入的其它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谱线为比较线,又称为内标线。在被测定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灵敏线作为分析线,所选用的分析线与内标线组成分析线对。(10)标准加入法是当测定的元素含量很低时,或者试样基体组成复杂、未知时,通过加入已知的不同量或不同浓度的待测元素的标样或标准溶液来测定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3.推导出原子线和离子线强度与原子总密度的关系式,并讨论影响谱线强度的主要因素。答:I *Aijhv/l-a)N exp(-E
23、JkT),影响谱线强度的主要因素有(1)激发电位(区),与谱线强度是负指数关系,区越低,谱线强度越大;(2)跃迁几率(4。与谱线强度成正比;(3)统计权重g,与谱线强度成正比;(4)原子总密度(N),与谱线强度成正比;(5)激发温度,主要影响电离度a,存在最佳激发温度。4.谱线自吸对光谱定量分析有何影响?答:在光谱定量分析中,自吸现象的出现,将严重影响谱线的强度,限制可分析的含量范围。5.激发光源的作用是什么?对其性能有何具体要求?答:激发光源的作用是提供试样蒸发、解离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并产生辐射信号;对激发光源的要求是:激发能力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6.常用
24、的激发光源有哪几种类型?简述工作原理和基本特点。答:目前常用的激发光源有(1)直流电弧光源,其工作原理是:直流电弧被高频引燃装置引燃,阴极产生热电子发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高速奔向阳极,炽热的阳极斑使试样蒸发、解离,解离的气态原子与电子碰撞激发并电离,形成的正离子撞击阴极,阴极不断发射电子,这样电极间形成等离子体,并维持电弧放电,气态原子、离子与等离子体中其它粒子碰撞激发,产生原子、离子的发射光谱;其特点是,电极温度高,分析的绝对灵敏度高,电弧温度一般可达4000 7000 K,激发能力强,但放电的稳定性差,定量分析的精密度不高,适用于矿物和难挥发试样的定性、半定量及痕量元素的分析。(2)低压交
25、流电弧光源,其工作原理是:为了维持交流电弧放电,发生器由高频高压引燃电路和低压电弧电路组成。电源接通后,高频高压电路使分析间隙的空气电离,形成等离子气体导电通道,引燃电弧。同时,低压交流电经低频低压电弧电路在分析间隙产生电弧放电。随着分析间隙电流增大,出现明显的电压降,当电压降低于维持放电所需电压使,电弧即熄灭。每交流半周都以相同步骤用高频高压电流引燃一次,反复进行此过程可使低压交流电弧维持不灭。其特点是:弧焰温度可达4000 8000 K,激发能力强,但电极温度低,其蒸发能力稍差,光源稳定性较好,定量分析的精密度较高,广泛用于金属、合金中低含量元素的定量分析。(3)高压火花光源,其工作原理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仪器 分析 课后 习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