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物流管理.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物流管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物流管理.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方案设计单位:*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方案实施时间:2011年9月一2013年12月方案负责人:方案制定时间:目录一、专业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1(-)政策背景.1(三)*物流业的现状.6(四)建设基础.7(五)物流就业职位发展趋势.7二、物流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与职业岗位发展分析.7(-)物流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现状.7(-)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8(三)物流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9三、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10(一)建设思路与原则.10(-)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目标.11(三)培养手段.12(四)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计划.14(五)教学实训条件建设.16(六)校企共建
2、专业模式建设.17(七)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教学改革计划.18(八)专业特色建设计划.20四、资金需求及用向.21五、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24六、实施进度.25七、建设进度检测指标.25(-)师资队伍建设.25(二)教学实训条件建设.26(三)课程体系建设.27*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 0 1 1 2 0 1 3 年)一、专业建设背景(-)行业背景近十年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
3、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仰,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 D P的比率,由2 0 0 0年 的1 9.4%下降到2 0 0 8年 的1 8.3肌 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2 0 0 9年,国家为了经济的的持续稳定发展,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4、,物流为国家优先发展十大规划产业之一,物流业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业迎来黄金发展的时期。(-)政策背景1、我 国“十二五”对物流业的发展规划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 1 1 20 1 5年)规划纲要中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以下规划: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支持物流
5、园区等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为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坚持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儿个方面。(1)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广现代物流管理,努力扩大物流市场需求。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技术与方法,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物流的一体化运作。鼓励生产企业改造物流流程,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库存,加速周转。合理布局城乡商业设施,完善流通网络,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
6、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流通企业的现代化。在农村广泛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以及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统i配送。(2)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特种货物、厢式货车运输以及重点物资的散装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运输企业的相互协调,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运输系统。加强运输与物
7、流服务的融合,为物流一体化运作与管理提供条件。鼓励邮政企业深化改革,做大做强快递物流业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3)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强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品及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品物流体系。加快发展粮食、棉花现代物流,推广散粮运输和棉花大包运输。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立农村物流体系。发展城市统一配送,提高食品、食盐、烟草和出版物等的物流配送效率。实行医药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推动医药物流发展。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规范化学危险品物流的安全管理。推动汽车和零配件物流发展
8、,建立科学合理的汽车综合物流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加快发展产品与包装物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鼓励和支持物流业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物流。发挥邮政现有的网络优势,大力发2展 邮 政 物 流,加 快 建 立 快 递 物 流 体 系,方 便 生 产 生 活。加 强 应 急 物 流 体 系 建 设,提 高 应 对 战 争、灾 害、重 大 疫 情 等 突 发 性 事 件 的 能 力。(4)优 化 物 流 业 发 展 的 区 域 布 局。根 据 市 场 需 求、产 业 布 局、商 品 流 向、资 源 环 境、交 通 条 件、区域规划等因素,重 点 发 展 九 大 物 流 区 域,建 设 十
9、 大 物 流 通 道 和 一 批 物 流 节 点 城 市,优化物流业 的 区 域 布 局。九 大 物 流 区 域 分 布 为:以北京、天 津 为 中 心 的 华 北 物 流 区 域,以沈阳、大连为 中 心 的 东 北 物 流 区 域,以青岛为中心 的 山 东 半 岛 物 流 区 域,以上海、南 京、宁波 为 中 心 的 长 江 三 角 洲 物 流 区 域,以厦门为中心 的 东 南 沿 海 物 流 区 域,以广州、深 圳 为 中 心 的 珠 江 三 角 洲 物 流 区 域,以武汉、郑 州 为 中 心 的 中 部 物 流 区 域,以西安、兰 州、乌 鲁 木 齐 为 中 心 的 西 北 物 流 区
10、域,以重庆、成 都、南宁为中心的西南物 流 区 域。十 大 物 流 通 道 为:东 北 地 区 与 关 内 地 区 物 流 通 道,东部地区南北物流通 道,中 部 地 区 南 北 物 流 通 道,东 部 沿 海 与 西 北 地 区 物 流 通 道,东部沿海与西南地 区 物 流 通 道,西 北 与 西 南 地 区 物 流 通 道,西 南 地 区 出 海 物 流 通 道,长江与运河物 流 通 道,煤 炭 物 流 通 道,进 出 口 物 流 通 道。要 打 破 行 政 区 划 的 界 限,按 照 经 济 区 划 和 物 流 业 发 展 的 客 观 规 律,促进物流区 域 发 展。积 极 推 进 和
11、加 深 不 同 地 区 之 间 物 流 领 域 的 合 作,引导物流资源的跨区域 整 合,逐 步 形 成 区 域 一 体 化 的 物 流 服 务 格 局。长江三角洲h珠江三角洲物流区域 和 华 北、山东半岛、东 北、东 南 沿 海 物 流 区 域,要 加 强 技 术 自 主 创 新,加快发展 制 造 业 物 流、国际物流和商贸物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在 全 国 率 先 做 强。中 部 物 流 区 域 要 充 分 发 挥 中 部 地 区 承 东 启 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 势,加 快 培 育 第 三 方 物 流 企 业,提 升 物 流 产 业 发 展 水 平,形成与东部物流区域
12、的 有 机 衔 接。西 北、西 南 物 流 区 域 要 加 快 改 革 步 伐,进一步推广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和 技 术,按 照 本 区 域 承 接 产 业 转 移 和 发 挥 资 源 优 势 的 需 要,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 设,改 善 区 域 物 流 环 境,缩 小 与 东 中 部 地 区 差 距。(5)加 强 物 流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的 衔 接 与 协 调。按 照 全 国 货 物 的 主 要 流 向 及 物 流 发 展 的 需 要,依 据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 划 、中 长 期 铁 路 网 规 划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 国 沿 海 港 口 布 局 规 划 、全 国 内 河 航
13、道 与 港 口 布 局 规 划 及 全 国 民 用 机 场 布 局 规 划 ,加强交通运输3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物流运行效率。发展多式联运,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使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及公路实现“无缝对接”,着力提高物流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整合现有运输、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加快盘活存量资产,通过资源的整合、功能的拓展和服务的提升,满足物流组织与管理服务的需要。加强新建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防止产生新的分割和不衔接。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和制
14、造业基地附近合理规划、改造和建设一批现代化的配送中心。(6)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尽快制订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国性公路运输信息网络和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以及其他运输与服务方式的信息网络。推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城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加快构建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成长。(7)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根据物流标准编制规划,加快制订、
15、修订物流通用基础类、物流技术类、物流信息类、物流管理类、物流服务类等标准,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密切关注国际发展趋势,加强重大基础标准研究。要对标准制订实施改革,加强物流标准工作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企业在制订物流标准中的主体作用。加快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标准的推广,鼓励企业和有关方面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物流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2、河 南 省“十二五”对物流业的发展规划及前景分析我国在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物流节点城市分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由国家确定,地区性物流节
16、点城市由地方确定。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包括:北京、天4津、沈阳、大连、青岛、济南、上海、南京、宁波、杭州、厦门、广州、深圳、郑州、武汉、重庆、成都、南宁、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共2 1个城市。河南郑州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国家出台的产业振兴规划中被确定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物流业的发展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中部崛起战略已开始实施,国家将在政策、资金和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对中部地区给予倾斜,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会得到国内外投资者更多的关注。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发展思路,并明确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打造省会经济圈,支 持 河 南“全面提升中原经济中心地位
17、”。这将进一步拓宽河南区域合作和发展空间,更多地获得国内分工利益和更好地发挥“后发优势,河南 的“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进一步提升河南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显然,这一极具优势的发展环境必将促进河南现代物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1)、“十二五”河南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A、战略定位是:初步考虑以郑州为龙头,以洛阳、南阳、安阳、信阳、*、商丘这些物流节点城市为支撑,构筑立足中原,辐射中西部,连接世界的内陆型现代物流中心。B、主要的目标是: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降至15%以下。到2020郑州初步形成全国一流的内
18、陆型现代物流中心,成为中西部地区物流行业的战略制高点。(2)、河南物流业存在的问题A、物流观念陈旧,缺乏正确充分的认识。B、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服务需求不足,而且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C、物流人才十分缺乏,严重阻碍发展。D、技术和设备落后,功能不全。E、城市规划建设跟不上,配送效率低。(3)、河南省未来五年发展物流业的优势及前景5第一个是河南省经济基础比较雄厚。2 0 1 0年,河南省的经济规模、商贸流通规模和制造业规模在全国占第五位,在中部地区居于首位。这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第二个是以郑州为中心的整个河南地区是全国的核心区域,公、铁、航交通体系比较健全,市场
19、覆盖率高,物流的集聚能力、物流的分拨配送的效率比较高,成本比较低。第三是以郑州为中心,覆盖了 3亿人口,这样一个人口规模,无论是对生产型物流还是对消费型物流,都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第四是河南的物流机制是比较健全的。我们拥有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等这些比较健全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功能区。另外河南人力资源比较丰厚,人力成本比较低,这对于物流业的发展,降低成本有很大的吸引力。(三)*物流业的现状随着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到物流业对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物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呈现出以下发展现状:*市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市境内高速、国、省、县、乡、村、专用公路网总里程1 8 3
20、 7 4 k m。其中: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5条(京港澳高速、沪陕高速、新泌高速、大广高速、泌桐高速)通车总里程3 7 7 k m;国道2条(G 1 0 6京广线、G 1 0 7京深线)总 里 程1 5 6 k m;省 道1 1条通车总里程1 1 9 0 k m;县 道2 6条通车总里程1 5 4 6 k m;乡 道1 4 6条,总里程2 1 1 2 k m;村道总里程1 2 9 1 3 k m;专用公路总里程9 0 k m。全市公路密度为1 2 2 k m/1 0 0 k m 2 o全市共有公路客、货运场站4 0 2个。全市共有各类道路运输企业1 5 2个。客运企业6 3家,其中经营班车客运
21、1 7家、出租客运2 8家、城乡公交客运1 8家。货运企业6 3家,其中经营普通货运5 4家、大型物件专用货运3家、危险货物运输6家。客货运兼营企业2 6家。全市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业户9 4 1 3户。据*市2 0 1 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 示2 0 1 0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 3.8 0亿元,比上年增长7.4虬 年末铁路通车里程8 4 k m,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 1 9 k m。全年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周转量3 5 1.2 7亿t/k m,比上年增长2 0.2%,货物运输量比上年增长1 5.0%o近儿年来。*经济发展迅速,2 01 0年全年生产总值1 05 5.4 5亿
22、元,比上年增 长1 1.6机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 9 0.6 6亿元,增 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6441.27亿元,增 长 14.8%第三产业增加值323.51亿元,增 长 12.6虬 经济的持续发展形成了强大的综合物流,这为*市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四)专业建设基础经过近儿年的建设,学院不论是在完善办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综合办学实力方面,还是在发展科技、推广技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95%以上,今年达到98%,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了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物流管理专业作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始终坚
23、持“哺准市场设专业,啸准岗位设课程,瞄准能力搞教学”,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示范效应的“岗位主导式”人才培养模式。(五)物流就业职位发展趋势由于我国物流行业20世 纪 9 0 年代才兴起,现有的物流公司很大部分是以前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或搬家公司,人才需求层次低,而企业基本上招体力劳动工种,如搬运工、司机等。从近几年看,物流就业岗位中仍然集中在基本操作工:如点货员、司机、仓管员、叉车驾驶员、分拣员、搬运员需求旺盛,但也可以看到物流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开始升温:如具备使用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仓管员、订单处理员、国际物流销售员、物流营销员等。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首先面对的是物流行业一般企业物流部门。其
24、就业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流认识理解的深入,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来讲其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A、第三方物流方面的企业,如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运代理企业、快 递 企 业(保管养护员、配载、揽货、送货、报关、报检、运输协调、业务查询)。B、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如制造企业采购、仓储和销售部门。C、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部门(采购员、订单管理、拣选、配载、线路调度、保管员、物流加工管理)。二、物流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与职业岗位发展分析(-)物流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现状目前,*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对物流业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较少,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由于缺乏物流知识的教育,从业人7员不能
25、切实的为工商企业提供合理有效的物流生产、运输方案。据调查,主要存在问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差,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等等。具体如下:1、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物流从业人员大多分为以下儿种:一是大型运输类的企业转型过来的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主要以货车司机为主;二是城市边缘地带的村民,利用自己土地优势,建立起仓库,自己经营或者出租给别人经营,从业人员以村民为主;三是政府为了规划市场,在城市一地段建设物流市场,被征收土地的村民就近在市场上买门面,开始经营自己的物流公司。从这些主要的从业人员来看,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2、物流行业普遍待遇偏低。物流业由于人员素质偏低,又属于劳动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重点 专业 建设 方案 物流 管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