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护理学课件.pdf
《中医内科护理学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护理学课件.pdf(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绪 论一、中医内科护理学的概念与重要地位1、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定义中医内科护理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施护规律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2、中医内科护理学的重要地位中医内科护理学在中医临床护理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因有二:(1)中医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专业课,是临床护理学科的主干课程,同时又是临床诸学科的基础。(2)在内容上,它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护理经验,同时乂汲取了现代中医内科护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二、中医内科护理学发展概况1、早在商代甲骨文已有内科疾病和有关医药卫生记载,到
2、周朝将医学进行分科疾医一一内科医生 说明当时不仅重视内科疾病的诊治,并且已食 医 一 一 营 养 师|经注意到饮食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 黄帝内经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内科疾病的生活护理饮食调养和精神调摄等各个方面。黄帝内经中有关内科疾病护理的论述十分丰富,为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汉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建立了外感与内伤病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也为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理论开创了先例。4、晋唐时期,护理学随中医内科相应发展、丰富。(1)晋 葛 洪,提出了老年人的养身和护理方法,神仙传中制定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和精神护理的基本原则。(
3、2)隋 巢 元 方 诸病源候论对内科护理有关病情观察有很大发展和补充。(3)唐 孙思 邈 千金方对养生、食疗、辟谷(饮食护理)、退居(病室环境的选择)、补益(服用补药的指导思想)等均有发展。孙思邈在护理技术上首创葱管导尿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记载的导尿术。(4)王 森 外台秘要对病情的观察颇有创见,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实验观察法.5、宋元时期一一是情志护理的鼎盛时期张 子 和 儒门事亲和朱丹溪 丹溪心法均可见到比较完整的突出情志护理的医案。6、明清时期各医家总结并发展了前人关于内科护理的理论。如:(1)普济方将“将护”一词纳入医学术语,有调养护理之意。(2)张景岳在 景岳全书伤寒典中指出饮食护理
4、的重要性。(3)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丰富了内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如降温措施、刮麻技术7、现代,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内科护理学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三、中医内科护理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着的。同时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机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5、一方面要靠各脏腑组织自己发挥生理功能,乂要依靠各脏腑之间的协调和制约作用来维持。如心肾之间:心火必然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即水火既济,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病理上又相互影响,人体某一局部病变,可反映于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如脾气虚会导致腹胀、便澹、食欲不振,久而久之,必及气血阴阳。“有诸内必形诸外”,因此,在治疗护理时,就应细心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和判断内脏病变。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机能,机体则相应的反映在生理或病理方面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辨证施护时必须注意外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6、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进行有效的护理。()辨证施护“辨证”就是运用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对病人进行调查研究,采集病人的自觉症状和各种临床体征等资料,运用八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疾病属于何“证”。“施护”就是根据判断出来的“证”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及具体的护理措施。辨证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护理疾病的过程。辨证施护是中医治疗疾病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辨证施护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如同一个发热病人,因气候、环境的不同,其护理也不尽相同,夏天,南方人防止汗出过多,无论药物、饮食都应避免过用辛温之品,以防伤津耗液:冬天,北方人汗液不易发泄,护理应助其
7、发汗,汤药宜热服候加衣盖被,以促汗出,使热随汗解。2、辨证施护体现在情志护理方面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各种反应,临床上对某些以情志失调为主因所引起的疾病可激发一种情志来制约另一种情志,即“以情治情”。四、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基本内容1、病情观察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做 到“知常达变”,及时、准确、细致地观察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掌握疾病变化规律,对危重病人,时刻观察病情恶化的先兆症状,及早抢救和治疗。2、生活护理生活起居与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关系密切。(1)保证病室安静、整洁。(2)病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定期消毒。(3)室内光线应充足、明亮,适当接受日光照射。(4)治疗
8、期间,应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动静结合,以利于康复。3、饮食护理注意遵循以下原则:饮食有节,勿过饥过饱,定时定量,软硬、冷热相宜,注意饮食卫生,勿食不洁和有毒、腐败的食物,不宜偏嗜,不贪嗜醇酒。通过饮食护理,使脾胃功能逐渐恢复,气血充足,脏腑功能旺盛,早日恢复健康。4、服药护理(1)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和了解药物的功用、剂型的使用方法和服药后的护理,配合医生合理使用各种药物,注意用药途径。(2)在服药时还需忌口,如发汗药应忌酸醋和生冷的饮食,服滋补药,应忌茶叶、萝卜。5、情志护理“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说明中医贯注重情志因素在治疗和护理中的作用,情志护理是中医内科护理的个固有的特色。6
9、、特色护理针灸、推拿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了中医学的特色。常用的有针刺法、灸法、按摩法、刮痂法、拔罐法、敷贴法、药熨法、气功疗法等。作为护士,要协助医生做好这方面的操作和护理感冒患者的护理【概述】(-)病名概念由于风邪侵袭,引起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者,称时行感冒。(二)发病季节及病程(1)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多见。(2)病程:一般57 天可愈。时行疫毒伤人,则病情重而多变,往往相互传染,造成广泛流行,且不限于季节性。(三)范围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
10、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证候特征】感冒: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咳嗽、发热、恶寒、周身骨痛。时行感冒:暴发流行,全身症状较重,高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病因病机】1、感受六淫、时行病毒感受六淫以风邪为主因,风为六淫之首,最易伤人致病。风邪伤人,常兼时令之邪,临床以风寒、风热为多见。若四时六气失常,非时之气夹时行病毒伤人,则更易引起发病,且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互为传染流行。风性轻扬,多犯上焦。肺处胸中,位于上焦,主呼吸,气道为气出入升降的通路,喉为其系,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外。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很快出现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2
11、、正气不足,膜理不固若体质偏虚,正气不足,媵理不固,稍有不慎,吹风受凉之后,则可见虚体感邪。或因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以及过度劳累,而致肌媵不密,外邪侵袭而为病。若肺经素有痰热、伏火,或痰湿内蕴,肺卫失于调节,则每易感受外邪而发病。感冒的病机可归纳为卫表失和。病性:可分为表实证与表虚证。病位:肺卫【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1、观察体温变化 每 2-4小时测一次体温。观察恶寒与发热的孰轻孰重;是持续发热还是间歇发热。风寒感冒者,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风热感冒者,发热重,恶寒轻,咽喉疼痛。体温过高时硬及时降温,防止热极生风,发生惊风、神昏等变证。2、注意汗出情况 观察有汗还是无汗,发热而有
12、汗者,为风热证;恶寒而无汗者,为风寒证。有汗时要注意汗出程度,是微微汗出还是大汗淋漓,汗出后是身凉脉静还是心烦躁动,或汗出而热不解。要防止大汗伤津、虚脱亡阳。3、观察肺系症状 咳嗽吐粘痰或黄痰为有热,吐白色清稀痰为有寒。痰色由白转黄,量山少转多是病邪由寒化热,由表入里之象;反之则是病邪被驱逐,病情向愈之征。4、观察舌象脉象的变化 舌质由红转淡红,舌苔由厚转薄,由黄转白,脉象由浮数转为和缓是病退佳象,反之则是病进的征象。(二)辨证施护1.风寒感冒 症状:鼻 塞、喷嚏、流涕、恶寒、头痛、身痛,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无汗,咯痰白稀。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或麻黄
13、汤 护理1)生活护理:病室宜温暖,注意防寒保暖,室内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轻症患者适当注意休息,病重者应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可起床活动。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忌生冷、油腻之品。辛味食品性主发散,可驱邪外出,如葱、姜、胡椒等调味品可适当选用。多饮热开水或热粥,也可用生姜、胡椒煎水或红糖开水趁热服用以发汗解表。3)用药护理:麻黄先煎去沫,汤药要轻煎,不可过煮,因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影响药物的效果,汤药宜温热服下。服药后稍加衣被,使患者微微汗出。要注意观察服药后汗出情况,以遍身微汗即可,防止过汗虚脱亡阳,汗出后注意保暖,防止复感。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
14、拿治疗。针灸:针刺列缺、肺命、风池、风门、合谷、迎香穴,用泻法,可加灸推拿:鼻塞流涕明显者,可按压迎香穴;头痛者,可按摩印堂、太阳、头维、鱼腰、百会等穴及前额部。2.风热感冒 症状:鼻 塞、喷嚏、流涕、恶寒、头痛、身痛,流黄涕,咽痛,咯黄痰,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药:银 翘 散。护理1)生活护理:病室要安静、整洁、舒适,通风凉爽,但要避免对流风。轻症患者宜适当休息,高热患者要卧床休息。汗出后应及时用干软毛巾擦干皮肤,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复感。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高热持续不退者,警惕热极生风,防止高热惊厥变证的发生。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性
15、凉之品,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绿豆汤、西瓜、苦瓜、黄瓜等清热之品,忌食油腻、辛辣食品。3)用药护理:汤药要轻煎,不可过煮,稍凉服下。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拿治疗。针灸:针刺风池、大椎、合谷、外关、曲池、少商穴,用泻法。按摩:按揉印堂、太阳、迎香、风池、曲池、合谷等穴。3 .暑湿感冒 症状:发热,汗出而热不解,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干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欲呕,尿短赤,舌红,舌苔薄黄腻,脉濡数。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蕾饮。护理1)生活护理:病室保持凉爽通风、整洁舒适,温度适宜,湿度偏低。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可多食绿豆汤
16、、鼓米粥等,忌食生冷、过甜、油腻、煎炸食品。3)用药护理:汤药要轻煎,稍凉服下。若患者恶心欲呕,则汤药宜频频少量饮用。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拿治疗。针灸:高热者,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穴;神昏者,加刺人中、内关穴。推拿:可在印堂、颈部等处采用拧挤法,也可选用刮痛疗法。4 .表寒里热证 症状:此 证 乂 名“寒包火”。因风寒外束,表寒未解,入里化热。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方药:双 解 汤。护理1)生活护理:病室内保持安静、整洁、舒适,温湿度适中。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富有营养。
17、忌食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的食物。3)用药护理:石膏应先煎,汤药宜饭后服用。服药后稍加衣被,使之微微汗出,以助解表之功。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拿治疗。针灸:发热不退者,针刺大椎、合谷穴,用平补平泻法。推拿:可用拇指或大鱼际或掌根按揉风池、天柱、大椎、肩井、风门、肺命、曲池、合谷等穴。【健康指导】1.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2.居住环境要卫生、通风、舒适、整洁。定期用食醋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3.慎起居,调情志。4 .自我按摩保健。常用穴位有风池、合谷、迎香等。5.预防用药(1)贯众、紫苏、荆芥各1 0 g,甘草3 g,水煎,顿服,连服三日;或板蓝根冲 剂1 0 g,冲服
18、。用于感冒流行季节。(2)夏天暑湿较盛,可用蕾香、佩兰各5 g、薄荷2 g,煎汤代茶饮。(3)体质虚弱的人,可经常服用玉屏风散、六味地黄丸或补中益气丸。咳嗽患者的护理【概述】(-)病名概念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症的疾病。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为咳嗽。咳嗽是肺系疾病的常见病证之一,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季多见。年老体弱之人更易患病,且多反复发作,甚至终年不愈。(-)范围临床上以咳嗽为主症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气肿的咳嗽,均可参考本篇辨证施护。【证候特征
19、】主症:咳嗽、咯痰兼症:咽痒、鼻塞、流涕、头痛、肢体酸痛、乏力、畏寒、发热、气促、咳血等。【病因病机】咳嗽与外邪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外感六淫,从口鼻皮毛而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也有区别。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其中尤以风邪挟寒者居多。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及肺。可分其它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它脏及肺的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或由饮食不当,嗜食烟酒、辛辣肋火之品,熏灼肺胃,灼津生痰;过食肥甘厚味,致使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塞气道,均
20、可使肺气上逆而作咳。因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主气的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而上逆作咳。由此可知,无论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均累及肺脏受病,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咳嗽的病性:外感咳嗽一般为邪盛而正气未虚;内伤咳嗽则多为脏腑正气虚弱所致。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可涉及肝、脾、肾。【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1、观察体温变化。每2-4小时测次体温。体温过高时硬及时降温,防止热极生风,发生惊风、神昏等变证。2、观察咳嗽症状的表现及其变化。1)辨外感与内伤,证候虚实类别外感咳嗽内伤咳嗽起病急慢病程短长症状新咳,多兼有寒热身痛等表症久咳,反复咳嗽,多兼有脏腑内伤证病性
21、多实虚实夹杂治法祛邪宣肺调理脏腑禁忌忌收敛忌辛歌2)辨寒热寒咳多有怕冷、痰 稀 白、舌质淡、苔 白、脉紧的特点。热咳多有发热、烦 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数等特点。3)辨咳新咳 多属外感;久咳 多属内伤。咳声重浊多属风寒或夹湿;咳声粗亢多属风热;咳声嘶哑一 一 多属燥 热。上午咳多多实热;午后咳多多阴虚。咳而喉痒多兼风邪:咳而多尿肾气不固。咳声频连多属燥热或干火。3,观察痰的量、色、质、味的变化。白稀 属寒痰;黄稠-属热痰;白粘、多、易咯出属湿痰;白粘、少、难出属燥痰;痰中带有泡沫属 风:白稀带泡沫属风寒;黄粘带泡沫属风热。痰稠结块为老痰。干咳无痰-属燥属火。痰吐盂中,上层浊,下层清者属
22、 湿。4、观察舌象脉象的变化 舌质由红转淡,舌苔由厚转薄,由黄转白,脉象由浮滑转为和缓是病退佳象,反之则是病进的征象。5、观察伴随症状。咳嗽伴恶寒、发热者,多为外感咳嗽;久咳伴潮热、盗汗者,多为肺阴虚;痰湿内盛的咳嗽多伴胸闷、烷 痞:痰热或肝火引起的咳嗽多伴有胸胁胀满或胀痛。6、指导患者有效咳痰。经常饮水湿润咽喉部,有利于排痰。先深吸气再用力将咽喉深部的痰咳出;或用空心手掌自下向上轻叩患者背部,可协助排痰。年老体弱而无力排痰且痰液已在咽喉部者,可用吸引器吸出,避免痰液阻塞喉部引起窒息。呼吸不利者可适当吸入氧气。7、遇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1)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甚
23、至出现热极动风,发生惊风、神昏等变证者。(2)服解药喉,出现大汗淋漓,体温骤降,面色苍白,肢冷脉细数,发生厥脱者。(3)咳嗽,气喘,气促,不能平卧,伴胸闷心悸者。(4)咳嗽伴胸痛,咯吐鲜血量较多者。(-)辨证施护1、风寒袭肺 症状:咽痒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可伴头痛、鼻塞、流涕、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疏风散寒,宣通肺气。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护理:1)生活护理:病室内温暖向阳,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避免寒冷、烟尘挤特殊异味的气体的刺激,注意保暧防寒,切勿当风受凉。室内禁止吸烟。轻症患者适当休息,病情较重,伴见发热、喘息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恶寒重者,可用热水袋保
24、暖,或饮热姜糖水、葱白糖水等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富有营养。可适当食用葱、姜、蒜等辛温调味品,以助驱邪外出。忌食生冷、油炸、油煎食物,忌食海腥发物,如虾、螃蟹、桂鱼、黄鱼等。3)用药护理:麻黄先煎去沫,汤药宜轻煎,不可过煮,温热服下,药后可饮热粥,并稍加衣被,以助发汗。服药后,要注意观察体温、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汗出的情况。咳嗽剧烈时,可给复方甘草合剂、通宣理肺丸内服。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拿治疗。针 灸:针 刺 肺 飘 列 缺、合谷、外关穴,用泻法。或灸天突、肺念、风门、合谷、廉泉、列缺穴。推拿:按压印堂、头维、太阳、百会、风府、天柱、肺能、风门、合谷等穴。2、风热犯
25、肺 症状:新起咳嗽,咳声粗亢,痰黄稠,或伴发热恶风、咽痛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 菊 饮。护理:1)生活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凉爽、流通,湿度适中,避免干燥空气、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患者衣被适度,不宜过暖,应戒烟。病情轻者,可适当休息,伴高热者,要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可逐渐下床活动。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可多食梨、枇杷、孳莽、西瓜等清热润肺之水果。忌食辛辣、香燥、肥甘、甜腻、刺激性食品,忌烟酒。3)用药护理:汤药宜轻煎,不可过煮,微凉服下,咳嗽剧烈者,可给急支糖浆、蛇胆川贝液清热化痰止咳。痰粘难出时,可服鲜竹沥水。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 护理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