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总结.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总结.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届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总结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考点概述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理解概念在文中的含义,要理解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它们是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核心。考查“重要概念”常常以理解某个词语的含义的形式考查,常见的“重要概念”包括: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文章深层意义的词语;代表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内涵丰富或者容易混淆的词语;具有特殊指代意义的词语。2.“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考查形式对这类概念的考查多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
2、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并就此设计选项,要求选出理解正确的或不正确的一项。3.“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考查着力点善于把握概念的适用范围、使用对象、感情色彩、轻重程度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设题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考查科学术语或说明对象的内容特征。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点概述论述类文本中的“重要句子”,是指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重要句子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意义比较含蓄、内涵较为丰富、蕴含着某些深层意义的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含有某种新意、比较形象生动的句子;言在此而意在彼、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了临时意义、比较容易误解的句子;表现作者观点态度、
3、交代脉络层次的句子;表达文章中心,起引用、概括、总结、过渡、深化、揭示主旨作用的句子;含有比喻、比拟等修辞格的句子;含有一定的哲理、具有警策作用的须要认真品味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结构比较繁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句子等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要注意该句子的形式、内容及在文中的位置。所选的句子,一定是文章中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查形式近几年新课标卷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查在论述类文本中频率不是很高。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中某句话含意的理解。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查着力点此考点侧重考查考生对
4、文本语境中的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考点概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 考试说明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分析综合”的第条要求,能力层级为C级。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所谓“筛选信息”,是指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所谓“整合信息”,是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考查形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为客观选择题。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
5、考查着力点这一考点通常是与分析、概括相结合,试题选项涉及的信息区间跨度相对较大,并不仅局限于某一自然段,而常常是涵盖多个自然段。四、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1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概述。“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分析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所谓“要点”“中心”,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它们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一句简
6、明的话扼要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它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本进行总结与把握的能力。“概括 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 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它侧重考查考生能否着眼文本整体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形式。“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中考论述类文本常考考点,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概括要点、
7、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结合起来考查,呈现一种综合命题趋势。从中考试题来看,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2022年中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3.“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着力点。(1)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2)文章 观 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3)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4)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五、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1.“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点概述。(1)论点。论点是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有如下特点: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第二,论
8、点出现的位置多变,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观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2)论据。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证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指经过时间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同时,也要注意详略。(3)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
9、的过程和方法。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据的展开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理性。2.“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形式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为客观选择题。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着力点。(1)分析文本的论点和分论点。(2)分析文本所用的论证方法。(3)分析文本所用论据的作用。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考点概述“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中的另
10、一项要求,是考查的重点之一。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一般来说,论述类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比较鲜明、直接、集中。但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考查形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近三年的必考考点,主要为客观选择题。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考查着力点。(1)从全文阅读的整体性出发,辨析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2)概括作者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观点态度,在筛选整合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对文中隐含的作者的
11、观点进行辨析和概括。方法指导一.找关键句1、找中心论点句。在文本开头,首句圈点勾画,开宗明义;或在文本结尾,卒章显志,篇末点题;或在中间,先破后立。2、分论点句。即段落内容的中心句3、论据句。充当事实论据的事例、论据、史实等语句;充当理论论据的诗文、名言、哲理、事理等语句4、统摄句领起句,领起全篇或者全段的语句,位于文本或段落的开头。总括句,包括篇章总括(观点、结论),段落总结(结论,推论)。5.过渡句。段落之间、层次之间、句群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标重要词语1.时间词。古代、现在、目前、当下、年份(年代)等;2.次序词。第一第二、首先、其次、还有、另外、最后等;3.列举词。例如、再如、还
12、有、举凡、诸如此类等;4.范围词。多数、少量、凡、所有、都、仅仅等;5.程度词。凡是、几乎、很、将、基本、仅仅等;6.指代词。这、那、他、它、其、彼、此、如此、对方等;7.修辞词。比喻词、借代词、对比词;8.关联词:只要、只有、因为、如果、因此、所以、但是、然而等;部分与整体:整体与局部、个别与一般等;主要与次要: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主流与支流已然未然等;偶然与必然、或许与往往、一定、既成事实等;设想、理念、推测、憧憬与实验、测试、制造或者是完成、取得成果等;含有肯定和否定意义的关键词等提示信息的词,文中反复出现的词;三.辨明关系厘清论证关系1、从语段间逻辑关系层面,看文段
13、之间是否存在着总分、照应、并列、承接、归结等逻辑关系;2、从语段内语句逻辑关系人手,寻找体现文章思路的语句,如领起句、提挈句、过渡句等,或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启下,或勾连埋伏,或首尾照应;辨明叙议关系论述类文本中叙述和议论是两种主要表达方式:叙述引用材料,是论据部分议论是说理,往往包含观点。辨明论证手法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辨明语句特征位置句,包括领起句、收束句、过渡句、独立成段句等;内容句,包括论点句、论据句、论证句等;表达句,包括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等;逻辑句,即能够表明各种逻辑关系的语句。专项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 3题。人 们 常 说“小说
14、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 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
15、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 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
16、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语文 二轮 专项 复习 论述 文本 阅读 方法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