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21篇单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21篇单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21篇单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21篇单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精选2022年全国中考真题1.北京市2.重庆市3.成都市4.江西省5.泰安市6.常德市7.德阳市8.眉山市9.天津市10.武汉市11.株洲市12.湘潭市13.长沙市14.凉山州15.宜宾市16.福建省17.乐山市18.贵阳市19.随州市20.仙桃市21.重庆B卷论语小石潭记刘海峰先生传胡澹庵见杨龟山愚公移山爱莲说蔬食李氏山房藏书记三峡李景让三峡 司马光邵佰温鱼我所欲也俞大猷出师表 管仲得其所欲冰雪文序袁友人传岳飞传竹赋墨池记张养浩传爱莲说1.北京市阅 读 下 面 两 则 论语,完成下面小题。子 日:“贤哉,回 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2、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雍也)第1页 共2 6页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觉,于我如浮云。(述而)1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达官显裳 B.洛阳纸裳 C.物以稀为煲 D.春雨重如油11.对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B)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12.根据两
3、则 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材料一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取材于周敦颐 通 书 颜子第二十三)材料二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日:“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取材于王直 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一。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
4、,主 张“”。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重庆市第2页 共2 6页小石潭记柳宗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掌竹,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5、。隶而丛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隔掌竹”中 的“篁”,根据其偏旁是“从”,可推测其意与“竹”相关。B.”空游无所依”中 的“依”,运用组词法,可 解 释 为“依傍”。C.“不可知其源”中 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源头”。D.“隶而丛者”中 的“从”,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 的“从”,可理解为“学习1 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砍到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谭。(翻译要点:下、尤、清冽。每个要点1分,扣完为止)(2)怡然不动,俶尔远逝。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
6、远处游去。(翻译要点:怡然、俶尔、逝。每 个 要 点1分,扣完为止)1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 )A.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B.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C.作者停留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D.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巧妙而贴切。1 2.下面的链接材料表明了对游记写作及游览的一种观点,请简要概括。你是否赞同链接材料中画线部分对 小石潭记的分析?请简要评析。【链接材料】古人游记,写尽妙景,
7、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节选自清代孙琮 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三)概括:不写尽不游尽更妙/游玩和写游记都不必穷尽妙处(1分)评析:我赞同。“潭西南而望”一段不写尽小石潭的源头,更具神秘感/更显环幽深/给读者想象空间;(2分)“坐潭上”一段不游尽小石潭,提现了环境的凄清,第3页 共2 6页更显作者心境的孤凄悲凉。3.成都市刘海峰先生传 清 姚鼐刘海峰先生,名 大槌,字才甫,海峰其自号也。生而好学,读古人文章,即如其意而善效之。年二十余,入京师。当康
8、熙末,方侍郎苞 电大重于京师矣。见海峰,大奇之,语人日:“如苞何足言耶?吾同里刘大相,乃今世韩欧才也!”自是天下皆闻刘海峰。然自康熙至乾隆数十年,应顺天府试,两登副榜,终不得举。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乾隆十五年举经学,皆不录用。朝官相知、提督学政者,率邀之幕中阅文。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年逾六十,乃得夥县教谕久又数年,去官归秋阳,不复出。卒,年八十三。先生少时,与鼐伯父姜坞先生最厚。鼐于乾隆四十年自京师归,屡见之于极阳。先生伟躯,巨髯,能以拳入口,嗜酒,谐谑,与人易良无不尽。尝谓鼐:“吾与汝再世交矣!”天下言文章者,必首方侍郎。方侍郎少时尝作诗以超海宁查侍郎慎行,查侍郎日:君诗不能佳,
9、徒专为文力,不如专为文。”方侍郎从之,终身未尝作诗。至海峰则文与诗并极其力,能包括古人之异体格以成其体,雄豪奥秘,麾斥出之,岂非其才之绝出今古者哉!其文与诗皆有雕板,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选 自 惜抱轩诗文集,有删节)注 方侍郎苞:方苞。其官至礼部右传郎。韩欧:韩愈、欧阳修。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教谕:县学教官。海宁:地名。1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即知其意而善期之B.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师矣C.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D.徒专为文力效:模仿名:名望,名声视:同“示”,给看夺:改变1 7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因历天下佳山水,为
10、歌诗自发其意。(刘海峰)于是游历天下的好山水,写歌诗,自己表现自己的心意。(2)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我想要略为删削编次它们,合成集子,没有完成,于是编写了他的传1 8 .作者给刘海峰作传,为什么用不少笔墨写方苞?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写名重京师的方苞对他极力称赞,来衬托刘海峰文学才华之高,交代他闻名天下的原因,又与他科举不顺形成反差,突出他人生失意;第4页 共2 6页写方苞专治文章不作诗歌,以突出刘海峰诗文兼善的难得,引出对他杰出才华的赞美。4 .江西省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胡澹庵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日:“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磐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
11、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多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者十四年。泊啊匕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述隐然,至今犹存。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所推。老苏矽三十始读书,为欧公力所许。功深力至L 无早晚也。圣贤之学亦然,东坡诗云:“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文公 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冬土。(选 自 江西古文精华丛书)注 胡澹庵:人名。后文杨龟山、张无垢均为人名。昧爽:天将亮未亮时。泊(j i):及 趺(何):同“附”,足背。这里指脚。少陵:即杜甫。老苏:指苏洵。欧公:指欧阳修。朱文公:即朱熹。9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
12、义。(1)执(拿)(2)是(这样)(3)之(的)1 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张无垢被贬谪到横浦,寄宿在城西的宝界寺。(2)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苏洵三十岁才开始读书,被欧阳修赞许。1 1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悟出的道理。(1)学习贵在坚持,(2)学习没有开始(起步)早晚。5.泰安市愚公移山 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
13、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第 5页 共 2 6 页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此,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苏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回,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菁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 项 是(D)
14、A晏如上石何 安求若能千里也B.汝心之困 圉国不以山溪之险C.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D.惧其不弓也 是亦不可以弓乎12.下列对各句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B)A.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B.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判断句)C.帝感其诚。(被动句)D.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句)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A.愚公“聚室而谋”说明他对移山底气不足,在大家“杂然相许”后才信心大增。B.智叟作为旁观者,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既傲慢又武断。C.选文第一段极言山之高大,是为下文写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衬托愚公决心之大。D.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
15、抱负,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1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 项 是(C)A.“愚公”中的“公”是敬称;“智叟”中的“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B.选文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愈加突显,愚公由一般人眼中的“愚蠢”形象到最后的“大智若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文中的“孀妻弱子”除了与“智叟”形成对比外,还突出了愚公移山鲜有人助,势单力薄,增加了愚公移山的悲剧色彩。D.选文告诉我们: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 23题。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道
16、光壬寅鸦片松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之日:“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曾至吴淞丛至现也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与东炮台陷,弹丸感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如。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日: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第6页 共2 6页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支(选文有删改)【注】千总:清朝武官名称。尼:阻止。趣:促。勖(x i ):勉励、置:停。2 0 .用“产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3分)既 至 吴 淞/从 守
17、西 炮 台/与 部 卒 同 饮 食 卧 起/以 力 战 相 勖。2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性刚果。性:(2)挈东炮台陷。及:(3)弹丸球集于西炮台。咸:(4)曾不少到。去 口:(1)性情,性格。(2)至U,等到。(3)全,都。(4)后退,退却。2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道光壬寅年间鸦片战争爆发,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动身。(2)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为我母亲担心。2 3.选文中的钱金玉有
18、哪些宝贵的品质?请分条概括。(4分)(1)刚毅果敢。(2)忠于职守。(3)忠贞爱国。(4)英勇无畏,不怕死。(5)与士卒同甘共苦。6.常德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于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不蔓不枝/青树翠孽 B.香远旗清/自以为大有所旗C.予渭菊/秦王那唐雎日 D.宜
19、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第7页 共2 6页20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晋陶渊明/独爱菊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22.你 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感 慨 知 音 少(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即使同道不多,也要坚守志趣,洁 身 自 爱(永葆清白的操守和正宜的品格)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23.依 据 上 文,谈 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示例: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
20、题。何晏七岁,明惠 若神,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日:“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选 自 世说新语)【注】明惠:聪明,“惠”通“慧”。画地令方: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24.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魏武25 .对曹操将何晏送回家,恰当 的 解 释 是(A )A.何晏不想更改姓氏,曹操明白了他的心意。B.何晏提出要一栋房子,曹操认为他太贪心。C.何晏不愿给曹操做儿子,曹操为此很生气。D.何晏聪明过人,曹操觉得他日后不好驾驭。7.德阳市蔬食(清)李渔声音之道,丝 不 如?,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
21、自然也。草石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是犹作羲皇 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第8页 共2 6页是是则谬矣。吾 辑 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 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论蔬食之美者,日清,日洁,日芳馥,日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冬。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选 自 闲情偶寄,有制改)注 脍:细切的肉。羲皇:指伏羲。后文中的 唐虞”指唐尧与虞舜,都是上古时候的贤王。17.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22、正确的一项是(A)A.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B.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C.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D.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1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丝不如竹 水中藻、存交横,盖的柏影也B.草木木食 各隐卷底衣褶中C.一以崇俭 俭以养德D.得以有本 属予作文以记本1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首先用“声音之道”来类比“饮食之道”,提出饮食上崇尚追求自然的观点。B.作者认为跟肥腻远离,以蔬菜
23、为主食,甘于吃蔬菜,是与崇尚古玩差不多的雅事。C.作 者 编 饮馔,既有崇尚节俭,恢复古风的原因,也有珍惜生命不愿杀生的缘故。D.作者说蔬食的好处很多,如清、洁、芳香、松脆等,但能称为至美,是 在 于“鲜”。2 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不管是城市还是山林,只要住所旁边有菜圃的人家都可以种,随时摘随时吃,也可以时时享受这种乐趣。(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第9页 共2 6页8.眉山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氏山房藏书记苏轼自孔子圣人,其
24、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 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 见 易象与 鲁春秋。季札聃于上国,然后得闻 诗之风、雅、颂。士之生于是时,得 见 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土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芍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 求 史记 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节,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征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
25、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已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用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建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余.玲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用尽其其所木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节 选 自 苏轼全集校注,有删节)(注)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老聃曾任东周王室柱下史。季札聃:人名。上国:中原地区的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语文 专题 复习 21 单篇 文言文 阅读 练习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