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热处理工艺及原理.pptx
《钢的热处理工艺及原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的热处理工艺及原理.pptx(1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热处理工艺及原理任何机械零件或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要受到各种形式外力的作用。如起重机上的钢索,受到悬吊物拉力的作用;柴油机上的连杆,在传递动力时,不仅受到拉力的作用,而且还受到冲击力的作用;轴类零件要受到弯矩、扭力的作用等等。这就要求金属材料必须具有一种承受机械荷而不超过许可变形或不破坏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之一,也是工程技术人员正确选用材料的重要依据。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通过实验测定的。金属表现来的诸如弹性、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特征就是用来衡量金属材料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
2、现出力学性能的指标低碳钢的拉伸试验,应按金属拉伸试验方法CU22887制作拉伸试样,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缓慢加载拉伸,使试样承受轴向拉力P,并引起试样沿轴向产生伸长LL1L0,当载荷超过某一数值后,试样伸长迅速加大,并使试样局部直径产生缩小称为缩颈,当载荷到达最大值时,试样断裂。如果以拉力P除以试样的原始截面积F0为纵坐标即拉应力=PFo。以L除以试样原始长度L0为横坐标即应变=L/Lo,则可画应力应变图,弹性和刚性弹性和刚性在图中,当加载应力不超过e,卸载后试样能恢复原状,即不产生永久变形,材料的这种性能称为弹性。e为不产生永久变形的最大应力,称为弹性极限。图中oe是直线,表示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3、,此阶段服从虎克定律,oe的斜率为试样材料的弹性模量E,即 E=/弹性模量E是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E越大,则使其产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愈大。因此,工程上把它叫做材料的刚度。刚度表征材料弹性变形抗力的大小。弹性模量E主要决定于材料的本身,是金属材料最稳定的性能之一,合金化、热处理、冷热加工对它的影响很小。在室温下,钢的弹性模量E大都在190220GPa之间。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强度强度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强度指标一般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载荷即力表示,符号为,单位为MPa。工程中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
4、力作用下,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或开始出现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值,用s表示。抗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拉力的作用下,被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用b表示。对于大多数机械零件,工作时不允许产生塑性变形,所以屈服强度是零件强度设计的依据;对于因断裂而失效的零件,而用抗拉强度作为其强度设计的依据。屈服极限如图1,11所示,在s点屈服点出现一水平线段,这说明拉力虽然不再增加,但变形仍在进行,此时假设卸载,试样的变形不能全部消失,将保存一局部剩余的变形。这种不能恢复的剩余变形,叫做塑性变形。s表示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最低应力,称为屈服极限。有些材料的拉伸曲线上没有明显的屈服点s,难以确定开
5、始塑性变形的最低应力值,此时规定试样产生02剩余变形时的应力值,为该材料的条件屈服极限,以0.2表示。构件在工作中一般不允许发生塑性变形。所以屈服极限是设计时的主要参数,是材料力学性能的个重要指标。强度极限强度极限为试样被拉断前的最大承载能力,如图111所示的b值,b也是设计和选材的主要参数之sb叫屈强比,屈强比愈小,构件的使用可靠性愈高。屈强比太小,则材料强度的有效利用率太低。合金化、热处理、冷热加工对材料的s、b影响很大。一塑性在外力的作用下,材料发生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性能称为塑性。塑性大小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来表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
6、断裂的能力。工程中常用的塑性指标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伸长率指试样拉断后的伸长量与原来长度之比的百分率,用符号表示。断面收缩率指试样拉断后,断面缩小的面积与原来截面积之比,用y表示。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越大,其塑性越好;反之,塑性越差。良好的塑性是金属材料进行压力加工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机械零件工作安全,不发生突然脆断的必要条件。硬度硬度是指材料外表抵抗比它更硬的物体压入的能力。硬度是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一般材料的硬度越高,其耐磨性越好。材料的强度越高,塑性变形抗力越大,硬度值也越高。一、布氏硬度用一定直径的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以相应的试验力压入试件外表,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
7、外表的压痕直径,之后将测得参数代入计算公式,即可得布氏硬度值:HBF/SN/mm2,F所加压力,S压痕外表积,可通过钢球直径和压痕直径计算。2、布氏硬度特点、布氏硬度特点优点:测量数值稳定,准确,一般不标单位优点:测量数值稳定,准确,一般不标单位缺点:操作慢,不适用批量生产和太薄、太硬缺点:操作慢,不适用批量生产和太薄、太硬450HB的材料的材料3、布氏硬度的应用范围:铸铁,有色金属,退火、布氏硬度的应用范围:铸铁,有色金属,退火、正火、调质处理钢,原材料,毛坯正火、调质处理钢,原材料,毛坯4、布氏硬度的表示方法:、布氏硬度的表示方法:HBS:淬火钢球,:淬火钢球,HBW:硬质合金球:硬质合金
8、球如如200HBW10/1000/30表示用直径表示用直径10mm的硬质的硬质合金压头在合金压头在1000kgf9807kN作用下保持作用下保持30s持续时间持续时间1015s时,可以不标注时,可以不标注洛氏硬度当HB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洛氏硬度是以顶角为120的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88的淬火钢球作压头,以规定的试验力使其压入试样外表。试验时,先加初试验力,然后加主试验力。压入试样外表之后卸除主试验力,在保存初试验力的情况下,根据试样外表压痕深度,确定被测金属材料的洛氏硬度值。在规定条件下,将压头石圆锥、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分2个步骤压入试样外表。卸除主
9、试验力后,在初试验力下测量压痕剩余深度h。以压痕剩余深度代表硬度的上下。洛氏硬度试验原理如下图。1在初始试验力F0下的压入深度;2在总试验力F0+F1下的压入深度;3去除主试验力F1后的弹性回复深度;4剩余压入深度h;5试样外表;6测量基准面;7压头位置洛氏硬度的三种标尺中,以HRC应用最多,一般经淬火处理的钢或工具都采用HRC测量。在中等硬度情况下,洛氏硬度HRC与布氏硬度HBS之间关系约为1:10,如40HRC相当于400HBS。如50HRC,表示用HRC标尺测定的洛氏硬度值为50。硬度值应在有效测量范围内HRC为2070为有效洛氏硬度值由h的大小确定,压入深度h越大,硬度越低;反之,则硬
10、度越高。一般说来,按照人们习惯上的概念,数值越大,硬度越高。因此采用一个常数c减去h来表示硬度的上下。并用每0.002的压痕深度为一个硬度单位。由此获得的硬度值称为洛氏硬度值,用符号HR表示2、洛氏硬度特点、洛氏硬度特点优点:操作简便,压痕小,可用于成品和薄形件缺点:测量数值分散,不如布氏硬度测量准确维氏硬度HV测量方法和布氏硬度相似。以120kg以内的载荷和顶角为136的石方形锥压入器压入材料外表,用材料压痕凹坑的外表积除以载荷值,即为维氏硬度值HV。硬度试验是机械性能试验中最简单易行的一种试验方法。为了能用硬度试验代替某些机械性能试验,生产上需要一个比较准确的硬度和强度的换算关系。实践证明
11、,金属材料的各种硬度值之间,硬度值与强度值之间具有近似的相应关系。因为硬度值是由起始塑性变形抗力和继续塑性变形抗力决定的,材料的强度越高,塑性变形抗力越高,硬度值也就越高。第三节第三节冲击韧性冲击韧性一、概念:冲击载荷作用下,金属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其值以冲击韧度ku表示,ku越大,材料的韧性越好,在受到冲击时越不易断裂。二、冲击韧度概念:冲击韧度反响了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指标:冲击韧度ku=Aku/S J/cm2Aku冲击功,摆锤冲断试样所失去的能量,即对试样断裂所作的功,S试样缺口处截面积第四节第四节疲劳强度疲劳强度一、交变应力:一、交变应力:大小、方向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应力称为交变应
12、力。二、疲劳现象:二、疲劳现象:材料在交变载荷长期作用下,无明显塑性变形就断裂。三、疲劳极限:三、疲劳极限:材料经无限屡次应力循环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它表示材料抵抗疲劳断裂的能力。当循环的应力是对称循环交变应力时,疲劳强度用-1表示。第五章 钢 的 热 处 理q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方法称热处理。第五章 钢 的 热 处 理实质:在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中,钢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改变了其性能;目的:改善钢工件的力学性能或工艺性能;作用: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潜力,提高零件质量,延长零件寿命;应用:十分广泛。第五章 钢 的 热 处 理q
13、按目的、加热条件和特点不同,热处理分为:整体热处理外表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其它热处理热处理的工艺参数有: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q目的:通过加热使原始组织转变为奥氏体;q将钢加热至Ac3或Ac1以上,获得完全或局部奥氏体组织的操作称为奥氏体化。q钢热处理加热的临界温度为727。5.1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5.1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加热和冷却不是很缓慢,因此实际发生组织转变的温度与相图的A1、A3、Acm有一定的偏离。通常加热用Ac1、Ac3、Accm表示,冷却用Ar1、Ar3、Arcm表示。一奥氏体的形成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奥氏体的晶核易于在渗碳体相界面上形成。这是因为在两相的相界
14、上为形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奥氏体晶核的长大A形核后,由于A与Fe3C形界处的含C量不同。将引起A中C的扩散。通过Fe、C原子的扩散和Fe原子的晶格改组,A向F和Fe3C两个方向长大。3.剩余渗碳体溶解在奥氏体形成过程中,铁素体比渗碳体先消失,因此奥氏体形成之后,还残存未溶渗碳体。这局部未溶的剩余渗碳体将随着时间的延长,继续不断地溶入奥氏体,直至全部消失。4.奥氏体均匀化渗碳体完全溶解后奥氏体中碳的浓度分布并不均匀,原先是渗碳体地方碳浓度高,原先铁素体的地方碳浓度低。必须继续保温,通过碳的扩散,使奥氏体成分均匀化。二影响奥氏体转变的因素1.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的影响提高加热温度,将加速A的形成
15、。随着加热速度的增加,奥氏体形成温度升高AC1越高,形成所需的时间缩短。2.化学成分的影响随着钢中含碳量增加,铁素体核渗碳体相界面总量增多,有利于奥氏体的形成。3.原始组织的影响由于奥氏体的晶核是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上形成,所以原始组织越细,相界面越多,形成奥氏体晶核的基地越多,奥氏体转变就越快。三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其控制1.奥氏体晶粒大小一般根据标准晶粒度等级图确定钢的奥氏体晶粒大小。标准晶粒度等级分为8级,14级为粗晶粒度,58级为细晶粒度。2.实际晶粒度和本质晶粒度某一具体热处理或热加工条件下的奥氏体的晶粒度叫实际晶粒度,它决定钢的性能。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用本质晶粒度来表示
16、。钢加热到93010、保温8小时、冷却后测得的晶粒度叫本质晶粒度。如果测得的晶粒细小,则该钢称为本质细晶粒钢,反之叫本质粗晶粒钢。3.奥氏体晶粒大小的控制1合理选择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随着温度升高晶粒度将之间长大。温度愈高,晶粒长大于愈明显。在一定温度下,保温时间愈长,奥氏体晶粒也越粗大。2参加合金元素奥氏体中的含碳量增高时,晶粒长大的倾向增多。假设碳以未溶的碳化物形式存在,则它有阻碍晶粒长大的作用。3合理选择原始组织5.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冷却是热处理的最后一个工序,也是最关键的工序,它决定了钢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同一种钢,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相同,冷却方法不同,热处理后的性能截然不同。这是
17、因为过冷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转变成了不同的产物。那么奥氏体在冷却时转变成什么产物?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本次课的主要内容。5.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当温度在A1以上时,奥氏体是稳定的。当温度降到A1以下后,奥氏体即处于过冷状态,这种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过冷A是不稳定的,会转变为其它的组织。钢在冷却时的转变,实质上是过冷A的转变。连续冷却转变使加热到奥氏体化的钢连续降温进行组织转变等温冷却转变使加热到奥氏体化的钢以较快的冷却速度冷到A1以下某温度保温,在等温下发生组织转变。5.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碳钢热处理时的冷却速度一般较大,大多都偏离了平衡状态除退火外,所以热处理后的组织为非平衡组织。碳钢非
18、平衡组织和按铁碳相图结晶得到的平衡组织相比差异很大。所以不能再用铁碳相图加以分析,而应使用C曲线来确定。共析钢过冷A的等温转变曲线图1高温转变珠光体型转变在A1550之间,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为珠光体型组织,此温区称珠光体转变区。珠光体型组织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渗碳体呈层片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转变温度越低,层间距越小,可将珠光体型组织按层间距大小分为珠光体P、索氏体S和屈氏体T。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为扩散型的形核、长大过程,是通过碳、铁的扩散和晶体结构的重构来实现的。2.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产物组织和性能A1650片层珠光体25HRC650600细珠光体索氏体S25HRC30HRC
19、600550极细珠光体托氏体T35HRC40HRCa珠光体3800倍b索氏体8000倍c屈氏体8000倍2中温转变在550Ms之间,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为贝氏体型组织,此温区称贝氏体转变区。贝氏体是渗碳体分布在碳过饱和的铁素体基体上的两相混合物。奥氏体向贝氏体的转变属于半扩散型转变,铁原子不扩散而碳原子有一定扩散能力。过冷奥氏体在550350之间转变形成的产物称上贝氏体上B。上B呈羽毛状,小片状的渗碳体分布在成排的铁素体片之间。40HRC45HRCa光学显微照片500b电子显微照片5000上贝氏体形态在350-Ms之间等温时,过冷奥氏体转变成下贝氏体B下,呈黑色针状或竹叶状,其中颗粒状碳化物F
20、e2.4C沿一定方向分布分布在F片之上,50HRC55HRC。光学显微照片500倍b电子显微照片12000倍下贝氏体形态上贝氏体中铁素体片较宽,塑性变形抗力较低;同时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片之间,容易引起脆断,因此强度和韧性都较差。下贝氏体中铁素体针细小,无方向性,碳的过饱和度大,位错密度高,且碳化物分布均匀、弥散度大,所以硬度高,韧性好,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这种下贝氏体应用广泛。共析钢不同转变温度转变产物的硬度和冲击韧度1.亚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亚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与共析钢C曲线不同的是,在其上方多了一条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的转变开始线。亚共析钢随着含碳量的减少,C曲线位
21、置往左移,同时Ms、Mf线住上移。亚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过程与共析钢类似。只是在高温转变区过冷奥氏体将先有一局部转变为铁素体,剩余的过冷奥氏体再转变为珠光体型组织。45钢过冷A等温转变曲线2.过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过共析钢过冷A的C曲线的上部为过冷A中析出二次渗碳体Fe3CII开始线。当加热温度为Ac1以上3050时,过共析钢随着含碳量的增加,C曲线位置向左移,同时Ms、Mf线往下移。过共析钢的过冷A在高温转变区,将先析出Fe3CII,其余的过冷A再转变为珠光体型组织。T10钢过冷A的等温转变曲线二、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1.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过冷奥氏本的连续冷却转变
22、曲线CCT曲线中,共析钢以大于Vk上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冷却时,得到的组织为马氏体。冷却速度小于Vk下临界冷却速度时,钢将全部转变为珠光体型组织。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转变时得不到贝氏体组织。与共析钢的TTT曲线相比,共析钢的CCT曲线稍靠右靠下一点,说明连续冷却时,奥氏体完成珠光体转变的温度较低,时间更长。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组织2马氏体转变特点过冷A转变为马氏体是低温转变过程,转变温度在MsMf之间,该温区称马氏体转变区。过冷A转变为马氏体是一种非扩散型转变铁和碳原子都不能进行扩散。铁原子沿奥氏体一定晶面,集体地不改变相互位置关系作一定距离的移动不超过一个原子间距,使面心立方晶
23、格改组为体心正方晶格,碳原子原地不动,过饱和地留在新组成的晶胞中;增大了其正方度c/a。马氏体就是碳在-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过饱和碳使-Fe的晶格发生很大畸变,产生很强的固溶强化。马氏体的形成速度很快奥氏体冷却到Ms点以下后,无孕育期,瞬时转变为马氏体。随着温度下降,过冷奥氏体不断转变为马氏体,是一个连续冷却的转变过程。马氏体转变是不彻底的总要残留少量奥氏体。剩余奥氏体的含量与MS、Mf的位置有关。奥氏体中的碳含量越高,则MS、Mf越低,剩余A含量越高。只在碳质量分数少于0.6%时,剩余A可忽略。马氏体形成时体积膨胀体积膨胀在钢中造成很大的内应力,严重时导致开裂。奥氏体碳质量分数对剩余奥氏体
24、含量的影响3马氏体的形态与性能马氏体形态碳质量分数在0.25%以下时,基本上是板条马氏体亦称低碳马氏体,板条马氏体在显微镜下为一束束平行排列的细板条。在高倍透射电镜下可看到板条马氏体内有大量位错缠结的亚结构,所以也称位错马氏体。当碳质量分数大于1.0%时,则大多数是针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在光学显微镜中呈竹叶状或凸透镜状,在空间形同铁饼。马氏体针之间形成一定角度60。高倍透射电镜分析说明,针状马氏体内有大量孪晶,因此亦称孪晶马氏体。高碳马氏体的组织形态碳质量分数在0.251.0%之间时,为板条马氏体和针状马氏体的混和组织。如45钢淬火的组织就是混合马氏体。2马氏体的性能a.硬度高。马氏体是钢中最
25、硬的组织,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中的含碳量,与其它因素关系不大。但当含碳量增大到0.6%时,马氏体的硬度不再继续升高,大约为60-64HRC。马氏体的高硬度主要是由于固溶强化造成的,另外还有位错和孪晶的影响,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造成的组织细化也是一个因素。碳质量分数对马氏体硬度的影响b.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与其碳含量或形态密切相关。高碳马氏体由于过饱和度大、内应力高和存在孪晶结构,所以硬而脆,塑性、韧性极差,但晶粒细化得到的隐晶马氏体却有一定的韧性。而低碳马氏体,由于过饱和度小,内应力低和存在位错亚结构,则不仅强度高,塑性、韧性也较好。c.马氏体的比容比奥氏体大。当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时,体积会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处理 工艺 原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