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
《县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新农村建设规划.docx(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县新农村建设规划_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县新农村建立十一五规划 *县新农村建立规划(20xx20xx)“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我县经济和社会进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进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进展质量,由建立农村小康社会向全面建立农村小康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为了加快我县新农村建立步伐,特制定本规划。一、以科学进展观为统领,明确新农村建立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进展观为统领,仔细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根据“生产进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干净、治理
2、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农夫群众的积极性和制造性,以进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夫收入和改善农夫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量、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大力进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强农村根底建立,深化农村改革,全力抓好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立,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进展,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县新农村建立取得明显成效。(二)建立目标。生产进展。经过五年的努力,把我县的农村经济构造调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自然资源得到综合开发和充分利用,构建高效生态型农业进展格局。逐步建立完善“粮、经、饲”三元种植构造,大力
3、推行豆麦杂、豆薯杂、豆米杂等轮作模式,扩大无公害、优质作物面积。重点围绕农、畜、山特产品精深加工、旅游开发和农村效劳业,大力进展二、三产业,不断提高非农产业收入比重,到20xx年,农村一、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由20xx年的798.912.1调整到5918.922.1。农业科技进步奉献率到达60,种植业标准化率到达89.1以上,畜牧业标准化饲养比率提高到43,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到达28;渔业总产值达1206万元,年均递增5.8;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到达1.8亿元。生活富裕。农夫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到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农夫人均收入分别实
4、现45316.2万元和5670元。农夫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2,其中非农产业收入到达35以上。加强对农业和农夫的支持爱护,农夫负担进一步减轻,生活比拟富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十一五”期末,农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到达21.5平方米,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积极推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救助比例和标准,防止农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逐步形成农夫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乡风文明。“十一五”期间,全县各乡(镇)行政村全部通沥青和水泥路,建立通村大路537.2公里。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立,自来水普及率到达66.7以上。加快农村能源建
5、立。“十一五”期末,全县4500农户普及清洁能源。进展农村教育事业。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推动集中办学,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双高”普九工作。稳固提高农村教育“普九”成果,农夫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5年,45周岁以下的青壮年农夫具有非农产业技能;农村公共卫生和根本医疗网络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到达80以上;卫生乡村达标率75以上。进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鼓舞扶持农夫建立文化大院、文化室、图书室、电影放映队等,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文艺活动,丰富农夫文化生活。“十一五”期末,全省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到达100,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掩盖到全部乡镇。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立活动和“十星
6、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村容干净。治理乡村环境。实现村屯四旁绿化,鼓舞农户庭院美化,建立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干净、生态舒适的新乡村。科学制定新农村建立规划。做到规划到村、到屯,并与城镇建立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连接。新农村建立要统一规划,统一审批,订正和整治违反规划私批滥建行为,确保新农村建立稳步推动。治理民主。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治理标准有序,形成家庭和谐、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诚信守法的新风气。农村基层组织的分散力、战斗力和制造力不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遵循的原则。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试点先行、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规划、有重点地逐步推动。根
7、据市场供需关系,确立重点进展工程和产业调整方向,避开盲目性和趋同性。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动身,充分发挥比拟优势,将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相结合,着力进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坚持可持续进展的原则。爱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坚 县新农村建立十一五规划第2页 持群众自愿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动身,敬重农夫意愿,用政策、信息引导农夫自主调整产业构造,不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积极向上争取和增加财政投入,重点向主导产业倾斜,夯实农村经济进展根底。二、加快进展现代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四)大力推动农业标准化和规模
8、化。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组织农夫按标准生产。加强场县联合共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农业标准化掩盖面。20xx年,全县标准化种植面积到达10万亩。“十一五”期末,全县实现90万亩的标准化种植。养殖业标准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进展种养业大户、家庭农场和现代饲养场,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本钱,实现规模效益。“十一五”期末,全县实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农户占50以上,力争规模化养殖比率到达70以上。(五)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扶强扶壮现有企业的根底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资源优势引进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参加我县农、畜、山特产品加工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进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9、坚持不懈地推动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基地建立,为龙头企业供应稳定的原料供给。“十一五”期末,争取进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家,牵动农、畜、山特产品基地面积160万亩,基地农户户均增收2500元。(六)连续推动农产品优质化。加快优质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化率,大力进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扩大认证数量、开发总量和加工规模。“十一五”期间,创立绿色食品基地11个,基地面积到达60万亩。新增无公害食品标识10个,有机食品标识7个。全县绿色食品生产总量到达11万吨;创立北药生产基地12个,北药种植和改培面积到达12万亩,完成4个北药基地GAp认证,生产总量到达20xx吨
10、。全县种植业优质品种掩盖率到达80,粮食产品优质化率到达85。(七)加快进展外向化农业。广泛开展农业对外沟通与合作,以全省对俄经贸战略升级为契机,依托口岸优势,加强对俄农业劳务合作,建立粮食、蔬菜、畜产品对俄出口基地,开发俄方土地资源,大力进展外向化农业。“十一五”期末,建立粮食、蔬菜、畜产品对俄出口基地3个;全县赴俄农业劳务人员300人,开发俄方土地10万亩,创收到达2200万元。(八)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形式,重点推动院县共建、场县联合,推广先进有用农业技术,搞好良种繁育与推广、农作物标准化种植以及科技入户等工程。重点建立3个县级科技示范园区(*乡、*镇、*乡),6个乡级
11、科技示范园区,建立9个标准化种植核心示范区,确立9个标准化种植辐射区,不断增加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示范工程,全县农业科技示范户要到达30。(九)积极进展循环农业。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省并重,加快建立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重点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工程,建成生态家园示范村9个、示范户4500户。三、连续推动农业构造调整,逐步建立农夫增收的长效机制(十)挖掘种植业内部增收潜力。坚持走优化构造、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本钱、转化增值的路子,重点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不断增加粮食综合生产力量,实现增产增收。调整种植业构造,积极进展以优质大豆为重点的
12、粮食作物、以北药为重点的经济作物以及饲草饲料作物,提高种植业效益。20xx年,全县优质大豆种植面积到达90万亩,单产到达145公斤。搞好农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十一五”期末,粮食综合生产力量稳步提高,加工转化率到达30以上。(十一)做大做强畜牧业。以绒山羊养殖为重点,积极推动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增加畜牧业整体素养和竞争力。一是做大做强绒山羊产业。大力进展现代化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到20xx年,全县绒山羊饲养量到达60万只,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规模养殖户2800户。二是推广普及科学养殖技术。重点做好绒山羊、肉牛、奶牛、生猪、蛋肉鸡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工作。加大畜牧综合技术的
13、推广力度,通过培育典型示范户、树立科学养殖示范场(户)等形式进展推广普及,到达缩短饲养周期、降低养殖本钱、提高畜禽生产力量、提高养殖效益目的。三是提高良种畜禽掩盖率。大力推广应用畜禽品种杂交改进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渐渐地扩大全县良种畜禽掩盖率。“十一五”期间,畜牧产品优质化率到达65。四是加强畜禽防疫体系建立。进一步完善乡、村两级防疫网络建立,配齐乡村防疫人员。重点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监测工作,突出抓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免疫注射、监测工作,免疫注射率到达100。同时,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预机制,开展畜禽常规免疫、消毒灭源工作,确保畜牧业安康进展。(十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14、就业。全面推动劳务对接,坚持出国劳务、异地就业、小城镇吸纳、开拓新产业四路并举,加快推动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农夫的就业空间和增收空间,壮大劳务经济。“十一五”期间,新转移及输出农村劳动力7000人。到20xx年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率到达50以上。一是强化劳动力培训。以国家“阳光工程”和省百万农夫工培训工程为载体,发挥职教中心、农广校、农职高中等培训基地作用,有组织开展引导性和技能性培训。“十一五”期间,完成引导性培训1.9万人、技能性培训0.7万人。二是建立劳务输出基地。重点在俄罗斯建立输出基地。同时扶持本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农副山特产品深加工企业,增加就地转移吸纳力量。三是
15、落实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农夫工优待政策,深化维权工作。成立农夫工维权组织和农夫工协会,开通维权电话,切实维护农夫工的合法权益。(十三)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连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动战略,加快贫困村屯根底设施建立和社会事业进展,努力改善贫困村屯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夫的素养,开拓增收途径。加快贫困村道路、卫生所等根底设施建立,争取提前完成沪嘉乡福庆村、福阳村等5个省级贫困村的脱贫任务。全面开展救灾救助活动,解决好农村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到20xx年,肯定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到达650元,相对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到达1060元以上。四、大力进展县域经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十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16、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夫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通过招商引资、联大靠强、引进龙头企业等措施,以农产品、矿产品、林木产品资源精深加工作为工程开发的主攻方向,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舞扶持世界生态村、丰实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神龙刺五加加工厂、畜禽肉类速冻加工厂等重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及企业知名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依托口岸优势,重点进展边疆贸易以及对俄旅游。“十一五”期末,全县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7以上;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十五)加快小城镇建立步伐。以新农村建立为契机,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布局
17、和功能定位,重点搞好试点村镇的规划和建立。加快构建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体系,积极进展旅游、物流、中介效劳、信息效劳等第三产业,引导各类企业和农产品向小城镇扩张,引导农夫向城镇流淌就业,增加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力量,全面提升小城镇人气,打造经济强镇。“十一五”期末,全县城镇化率到达58以上。五、加强农村根底建立,改善农夫生产生活条件(十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力量建立。坚持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重点搞好*乡*、*乡*1260公顷小流域治理面积。全县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873公顷。加强农机化建立,加快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机总动力到达12万千瓦,全县新组建农机作业
18、合作社12个。加强土壤肥力建立。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引导农夫增施有机肥,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全面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立和爱护,防治化肥、农药、农膜、废水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进展。(十七)加强乡村根底设施建立。加快农村大路建立。形成城乡通达的大路交通网络,切实解决农夫出行难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县建立通村大路537.2公里(四级)。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立。发动社会各方面力气,加快农村供水、排水等设施建立,优先解决污染等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县要新建饮水井25眼,解决25个村屯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到达66.7。启动环境整治工程,突出搞好改路、
19、改厨、改灶、改厕和改圈,做到垃圾、粪便集中存放,污水通过明渠、暗沟排放,柴草垛不入村,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消退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明显改善农村环境和面貌。(十八)加快农村住房建立。全面启动“康居工程”,推动农夫住房砖瓦化。组织设计一批平面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节能安全、造型美观、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农房设计方案,向农夫免费供应设计图纸,引导农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建立新型住宅。同时,依据村镇建立规划,有规划地撤并50户以下的自然屯,加快推动城郊村、镇中村以及中心村的社区化建立和改造。进展农村社区效劳业,引导农夫向中心村、小城镇聚拢。“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村住房砖瓦化率89。
20、六、进展公共事业,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十九)进展农村教育事业。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推动集中办学,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工作,鼓舞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优化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进展。连续实施“村村大学生”规划。大力进展农村职业教育,搞好农夫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懂经营、会治理、多技能的新型农夫。“十一五”期末,农村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到达100和98。(二十)进展农村卫生事业。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根底设施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效劳和医疗救助体系。组织城镇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做到常态化,重实效。加强农村规划
21、生育效劳网络和设施建立。连续推行农村局部规划生育家庭嘉奖扶助制度,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建立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十一五”期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到达80以上,卫生乡村达标率75以上。农夫就医根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二十一)进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加大对农村文化进展的投入,强化乡(镇)综合性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立。推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细心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培育农夫文化队伍,大力开展农夫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农夫文化生活。实施农夫体育健身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到
22、达100。(二十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向低保制度转轨。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以大病救助为重点的医疗救助范围。加快敬老院整合改造步伐,提高集中供给比例。积极探究对失地农夫、进城农夫工等重点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十一五”期末,农村五保户集中供给比例到达80以上。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立供应体制保障(二十三)推动农村综合改革。一是深化乡镇职能改革。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5年内乡(镇)编制只减不增,努力提高农村社会治理和公共效劳水平。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治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
23、保障机制。二是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征地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健全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农夫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落实被征地农夫的补偿政策,健全被征地农夫的合理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加强被征地农夫的就业培训,扩宽就业安置渠道,切实爱护农夫利益。三是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大力推动产权制度改革,改善资产质量,加大支农信贷资金规模。强化农业银行为“三农”效劳的功能,大力培育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夫进展资金互助组织。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加快进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帮忙农夫化解自然风险。(二十四)进展农夫专业
24、合作经济组织。鼓舞和引导农夫进展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夫的组织化程度,健全规章制度,标准运行行为,保障合法权益。大力进展和标准农夫经纪人队伍。到20xx年,全县农夫专业合作组织到达10个,农村经纪人队伍到达300人。八、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立,建立农村和谐社会(二十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立。以建立新农村为主题,围绕农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加分散力、战斗力和制造力。到20xx年,全县省级“五个好”乡(镇)党委到达50,市级“五个好”乡(镇)党委实现全掩盖;村党组织省级“五个好”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农村 建设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