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500字范文(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500字范文(8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500字范文(8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500字范文1 杭州是中国闻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每年吸引两千多万中外游客。杭州以其漂亮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漂亮城市的由衷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闻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漂亮华贵之城”。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钱塘江下游北岸,是闻名的京杭大水道的终端。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已有222022年的悠久历史,古称钱塘、临安,吴越、南宋先后建都于此,是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旅游城。杭州尤以西湖秀丽迷人的自然风光著名于世。漂亮的西湖三面环山,一面濒城,两堤卧波,三岛浮水,风景秀丽,四季
2、异色,古迹珠连,名人荟萃,历代诗人吟咏不绝。 杭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非常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众多景点或诡异神奇、内蕴肤浅,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势、蔚然奇观,或山清水秀、风情万般。全市现有60多个对外开放景点和40多处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以灵隐寺、雷锋塔、飞来峰、西湖十景、龙井、虎跑、六合塔等最为闻名。 依据地理科学(20_级)专业教学规划,我班进展了为期一周的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一)实习任务: 1、学会正确娴熟地使用地质罗盘仪和地质图; 2、学会识别层理和节理,以及推断岩性; 3、观看当地的常绿阔叶林及其相关的特征; 4、
3、观看河流阶地和河流的侵蚀状况; 5、测量并分析岩层的产状,了解西湖及杭州地貌形成演化过程。 (二)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1)使学生在熟悉当地的地质、地貌、土壤和植物等自然地理环境系统组成成份特征的过程中,将课堂所学专业理论学问与实际联系起来,相互应证,稳固所学学问,加深对有关专业理论的理解;(2)使学生在对当地的自然地理现象形成和进展变化规律以及生产实践意义的熟悉、把握和探究中,提高自身对事物的分析综合力量以及解决问题的力量;(3)使学生初步把握一些野外自然地理讨论的工作方法,为今后组织中学生地理课外活动或参与地理调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根底。 (三)实习路线: 7月8日:浙江大学之江分
4、校白塔山下 7月9日:吴山-云居山-万松龄-凤凰山-将台山-玉皇山-紫来洞 7月10日:杭州花圃紫云洞宝石山宝石山顶宝石流霞摇摆石保俶塔。 7月11日:龙井-棋盘山-天马山-法净寺-飞来峰-北顶峰-老东岳 7月12日:青龙山-石屋洞-水乐洞-烟霞洞 (四)实习时间:7月8日-7月12日 一、地质与地貌局部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皱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简单,成矿条件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层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组成比拟齐全,地质构造简单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假岩溶地貌,流水地貌和重力
5、地貌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杭州地区地层以吴山、龙坞、钱江、古荡为东、西、南、北之界限,可见下述由老到新的地层: 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在区西南一隅 上统上段文昌组:厚322米以上。下部为黄绿、灰褐色中厚、厚层岩屑粉砂岩、细砂岩及砂质泥岩交互而成的类复理式韵律层。上部为褐灰色中厚层岩屑细砂岩,夹薄层泥岩、粉砂岩。 2、志留系(s)出露较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 1)中统康山群:厚423471米。下段灰黄色中厚层中、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薄层及条带。中段灰黄、灰绿色中厚、薄层泥岩,夹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上段灰黄色中厚、厚层岩屑中细砂岩,夹泥岩、粉砂岩薄层。与下伏
6、大白地组整合接触。分布在老东岳、龙坞驹和九溪口等地。 2)下统上段大白地组:为灰、灰黑色石英细砂岩和黄绿色泥岩、紫红色粉砂岩互层,有少腿贝、斜视虫等化石产出,厚度759842米,在太清里沟两边均有出露。 3)下统下段安吉组:厚303米。下部为灰黄、黄绿色泥岩,夹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产腕足、三叶虫、腹足类化石。上部为灰褐色、黄绿色中厚层粉细砂岩,夹裔层泥岩。与下伏文昌组整合接触。在太清里沟西边出露。 3.泥盆系(D) 1)上统下段西湖组:厚约286米。下部为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石英含砾粗、中砂岩、细中砂岩,具大型斜层理及楔状层理,常见冲刷面。中部为灰白、白色厚、中厚层石英砂砾岩、粗砂岩、粗中砂
7、岩,粒度粗并多具粒序韵律构造;具水平大型低角度斜交层理。上部为浅灰色中厚、薄层中细砂岩,常夹粉细砂岩及粉砂质泥岩薄层,多具缓波状层理,向上粒度变细、夹层增多。假整合于唐家坞组之上。在白塔山、天马山-中天竺等地广泛分布。 2)上统唐家坞组:厚约667米,下段为青灰、灰绿、灰紫色石英长石细砂岩、粉砂岩,下部具水平、微斜及波状层理,可见流水波痕,上部层理不发育为一厚层块状层,剖面常具下细上粗的逆粒序韵律构造。中段底部具冲刷面,为灰、灰绿色长石、石英中、细砂岩,岩性单一,层理不明显,有时具低角度交叉层理。上段为紫色厚层岩屑石英细中砂岩,向上石英含量增多,粒度变粗并含少量砾石,上部具板状交叉层理、流水波
8、浪,并可见冲剧面。该群地层出露在北顶峰、天竺山、九溪和六和塔等地。 4.石炭系:(c) 1) 上统船山组:为灰色含“船山球”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结合和燧石条带的灰岩,缝合线较发育,产假希瓦格蜓化石,厚度143米,分布在飞来峰、翁家山、九曜山等地。 2)黄龙组:为灰白、灰、浅肉红色厚层块状结晶灰岩,含粉红色方解石细脉,底部为硅质岩,产小纺锥蜓,大齿珊瑚等化石,后185米,分布在玉皇山坡麓、四眼井,水乐洞、龙井等地。 3)叶家塘组:在龙井有舒克贝、圆突贝等化石,厚度为75110米,主要分布在蛇形山、青龙山、杨梅岭等地。 4)珠藏坞组:厚160180米。下部为紫红色、灰黄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
9、粉砂岩,夹浅灰色中厚、厚层石英细、中砂岩及含砾粗砂岩,富含白云母片。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厚层石英细、中砂岩及含砾粗砂岩,富含白云母片,偶夹紫红色薄层泥岩、泥质粉砂岩。本组以砂岩富含白云母片,分选磨圆较差有别于西湖组,砂岩向上增多并粒度变粗。与下伏西湖组整合接触。零星分布在中天竺、龙井、四眼井和白塔岭等地。 5.二叠系:(p)实习区仅见下统出露 1)丁家山组:为黑色硅质岩、泥质灰岩、砂质页岩和磷质页岩,含磷结核和铜矿晶体,产腹菊石,菲莉普三叶虫和海绵骨针等化石,厚度大于150米,分布与丁家山、三台山东麓、将台山有零星。 2)茅口组:总体上以含生物灰岩为主,产类标志属化石,分布于南顶峰、将台山、凤凰
10、山、城隍山等地。 3)栖霞组:为灰黑色中至厚层含燧石团块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黑色页岩、粉砂岩、泥岩或硅质岩,产米斯蜓、四射珊瑚和三叶虫等化石,厚度245米。 6.侏罗系:(J) 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依据火山喷发连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 7.白垩系:(k) 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等地,岩性为紫红色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泥岩,局部地段为凝灰质砾岩,厚度34米,与上覆、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8.第四系:(Q)分布广泛,成因类型简单。 水乐洞为“烟霞三洞”之一,洞中不但奇石嶙峋,更以水景著名。此洞全长约60米,有两处入口,中以自
11、然巨岩相隔。左面入口有方形泉池,跨过池上石梁入内,空间豁然开朗,状若矮屋,为两入口交汇处。 二、土壤地理局部 杭州地区地形隶属于我国东南沿海丘陵的以局部,丘陵高度一般载200-300米,最顶峰天竺山412.5米,地势由西向东逐级下降,直至沉没于西湖水体,然后于东部大平原相蝉联。目前已处露的地层有:泥盆纪的西湖组砂岩,岩性坚硬,构成杭州西部外围群山;中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黄龙灰岩、船山灰岩荷栖霞汇演,“喀斯特”现象比拟发育,构成杭州西部内围山丘;早二叠世纪的丁家山页岩,岩性较软易蚀,处于杭州复向斜轴部,形成西湖西伴丁家山低丘;晚侏罗世的火山碎屑岩,构成横亘西湖北岸的长丘,此外尚有面积颇广的第四纪
12、红土砾石层和近代冲击、湖积层。上述这些不同时代和不同性质的母岩,在长期的风化、淋溶及其产物的搬运和积累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成土母质。一般可分为残积物、坡积物、洪积冲积物和湖积物等积类。 土壤分布受地表环境的制约,不同环境中,土壤分布具有不同的类型组合特点。 一、山区土壤 杭州市山地面积较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土壤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53.5%。山地土壤的分布规律较明显,一般形成以红壤为基带,以红壤、黄壤为主体的土壤垂直带谱。其中,红壤土类分布在海拔650700米以下,黄壤土类分布在红壤土类之上。当山体植被保存较好时,此界限高度下移;当植被状况较差时,界限高度上推。在山体中、下部的红壤带中
13、,主要消失的是黄红壤亚类,黄红壤下面是红壤亚类,红壤亚类的面积很小。两者界限一般在海拔150米左右,但变异较大。由于山体中、下部人为活动影响剧烈,植被破坏及土壤侵蚀较严峻,土壤分布较为简单。坡度较平缓处常有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消失,土壤性质受到耕作影响;而坡度陡峭处,则常有粗骨土消失,有的地方甚至消失较大范围的基岩 暴露现象。此外,山体下部海拔相对较低处,母岩出露类型较多,常消失有石灰(岩)土和紫色土等;在山体中上部,母质变化及人为活动影响较小,土壤分布规律清晰。局部海拔千米以上的山顶夷平面上,则因湿度大、坡度缓、排水不畅和植被茂密等缘由,分布有小面积的山地草甸土。 二、低丘缓坡区土壤 杭州
14、市低丘缓坡区面积约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该区土壤分布规律不明显,土壤类型繁多,受人为因素影响剧烈,多形成以红壤土类和水稻土土类为主的不同形式的自然土壤耕作土壤组合。在第四纪红土低丘缓坡区,自高而低,在岗背、坡麓和岙垄处,可相应依次消失有黄筋泥、黄筋泥田、老黄筋泥田等;在紫色砂岩分布区,常消失有紫砂土、紫泥土、紫泥砂田组合;在石灰岩分布区,一般也消失有油黄泥或油红泥与黄油泥田的组合形式;在凝灰岩、流纹岩等分布区,主要土壤有黄泥砂土、黄泥土、黄泥田、黄泥砂田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随着母岩类型、地形坡度和人为利用等的变化,土壤呈复区组合形式分布。 三、河谷平原区土壤 该地貌类型区土壤的消失和分布
15、主要由河流沉积条件打算,土壤质地变化规律明显。河谷地区自然土壤多为沉积层理发育的潮土,多数已辟为水田,土壤组合类型以潮土、水稻土为主。自河床两边向谷地两侧,依次消失有卵石清水砂、清水砂、砂田、培泥砂田、培泥田、半砂田、泥质田、泥筋田等。各类型土壤分布与河流平行,呈条带状。河流从上游至下游,由于水动力条件的转变,沉积物类型、质地等均不一样,土壤类型和组合特点也不一样。上游因山高坡陡,谷狭水急,洪积作用占肯定优势,消失的土种简洁,且界限清楚;中游因坡降趋缓,谷地趋宽,水流分选性增加,河漫滩开头发育等,土种不断增多,土界渐渐过渡;下游则因水流进一步减缓,河漫滩发育成河谷冲积平原,沉积物深厚,质地匀细
16、,往往消失大面积泥质田,而畈心常因地势低洼,土壤内排水不良等缘由,消失有小面积的烂泥田等潜育水稻土种类。 四、杭州市区土壤 杭州市区有红壤、潮土和水稻土3个土类。 红壤。市区红壤面积1万余公顷。其中红壤亚类面积占10%弱,主要分布在留下、龙坞、转塘等乡(镇);黄红壤亚类面积约占80%,主要分布在西湖、龙坞、转塘、周浦等乡(镇);红壤性土亚类占10%强,主要分布在西湖、周浦、四季青等乡。 潮土。潮土是重要的旱作土壤。龙坞、西湖等乡河谷的老冲积物上发育有泥砂土;祥符、古荡等水网平原乡(镇)的塘、田、河边的高墩地上发育有堆叠土;笕桥、彭埠、四季青等地处高亢平原向水网平原过渡带的乡(镇)则广泛分布着粉
17、泥土和淡涂泥。其中,经长期定向培育而成的乌松土和乌潮土相宜蔬菜生产,被称为“老菜园土”,已成为杭城的蔬菜基地。 水稻土。市区共有水稻土1.1万余公顷。西湖区水稻土面积占60%强,拱墅区近30%,江干区占10%。水稻土中以渗育水稻土亚类为主,占60%强;潜育水稻土亚类最少,缺乏20 公顷。在水稻土的土属中,以小粉田面积最大,达2700余公顷,主要分布在西湖、祥符、古荡、留下、康桥、上塘、半山、石桥等乡(镇);其它面积超过1000公顷的土属有粉泥田、培泥砂田、淡涂泥田等。 三、植物地理局部 杭州市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其东半部属钱塘江下游、太湖平原植被片,西半部属天目山、古田山丘陵山地植被
18、片。植物区系的温带、亚热带东亚区系成分的特征显著。植被垂直分布是: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为常绿阔叶次生林,但多数丘陵为马尾松林,毛竹林,人工杉木林,茶、桑、果园;海拔5001000米的低山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多落叶阔叶树。 全市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原生常绿阔叶林的分布面积越来越小,现存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也仅分布在一些交通不便、坡度陡峻的地段,而针叶林分布却很广,约占丘陵山地面积的8085% 。详细主要植被类型有:1以马尾松、山木为主,伴有石枥、木荷常绿阔叶树种的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于梅家坞、五云山、北顶峰,而由马尾松、白枥、朴树、化香、梧
19、桐构成的落叶阔叶树种的针阔混交林则多分布于凤凰山、宝石山等地;2以马尾松林为主的亚热带针叶林,多分布于天竺山、北顶峰、万松岭、虎跑山、葛岭等地;3以苦槠林、木荷林、青冈林、米槠林、杜英林为主成片分布的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别分布于棋盘山、黄龙洞、五云山、玉皇山等地;4以化香、黄连木、麻栎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多分布于九曜山、玉皇山、南顶峰、龙井寺、飞来峰的灰岩山坡;5竹林分布普遍,以云栖、韬光、黄龙洞、法相寺、大青岭最为茂盛。6以青栲、紫楠、大叶锥栗和青冈、苦槠、麻栎、白枥等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于灵隐、烟霞洞、法相寺等景点爱护区; 四、人文地理局部 杭州历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产生
20、了良渚文化,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定都于此,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文化积淀深厚,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进展系列。西湖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的印记。 西湖边的名人遗踪:杭州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而渊源深厚的江南文明也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历代的帝王将相、逸士高人。他们不但在杭州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为西湖的风景凭添几分历史的凝重。 “杭州”的来历:相传大禹到会稽(今绍兴)赴诸侯大会,在此“舍杭(杭,方舟)登陆”,因称“禹杭”,后来演化成“余杭”,隋代开头正式消失“杭州”这个地名。杭州又名钱塘。相传古代海潮侵袭,有当地豪门募钱筑堤,名“钱唐
21、”,唐代为了避国讳改为“钱塘”。 杭州的景点与文化:杭州作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有着很多闻名的景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尤以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龙井、虎跑泉、西湖十景等最为闻名。而在文化方面,在当地人民的努力下,杭州间续建成了代表中华文化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良渚文化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张小泉剪刀博物馆等,使文化内涵更为丰盈。杭州还将重点爱护、建立好一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爱护区,如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区、五代吴越文化爱护区、南宋皇城遗址爱护区、孤山清行宫爱护区、鼓楼明末清初民居爱护区等,连续兴建一批历史名人纪念馆和专题博物馆,使杭州在根
22、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仍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之风貌。 第五局部:小结及评语 个人实习小结 2022年7月7日_地理科学班学生在陈教师、徐教师的带着下,利用一周的时间顺当完成了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任务。 通过这次野外的实习与实践,加深了我对课本中理论学问的稳固,以及加强了我的动手和适应社会的力量。本次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共7天,这7天里我们去过很多地质地貌明显的地方,比方杭州凤凰山、北顶峰、南顶峰等;还考察了杭州地区的人文景观,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考察的任务。 这次野外实习活动中我们的指导教师陈永林,徐祥明两位教师给了我们莫大的支持和帮忙,在此感谢二位教师。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5
23、00字范文2 一.实习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根本理论的理解,把握根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洁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看和采集,把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化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 时间:_年8月27日_年9月2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水道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
24、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是闻名的鱼米之乡的一局部。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区。四季清楚,温柔潮湿,光照充分,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 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简单,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
25、,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简单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殊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杭州市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上述各内在因素(包括岩石、构造、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人类文化等)及其彼此间的共同作用,铸就了杭州地域综合体系统(包括杭州自然地理综合体系统) 三.实习时间、地点和任务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任务 _年8月28日 大奇山 熟悉森林土壤,水稻土壤等主要土壤类型,观看其分层状况,学会土壤剖
26、面的描述、选择和整修,土壤标本的采集,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_年8月29日 玉皇山 _年9月1日 新沙岛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500字范文3 实习目的: 了解定西市渭源县地形、地貌、地势以及植被分布状况,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进展以及人口分布状况的影响。 实习地点: 定西市渭源县境内 实习工具: 罗盘、望远镜、岩石包等 实习内容: 1、实习区域概况: 渭源县位于定西市境内中西部,北靠安定区和临洮县,东接陇西县,南连漳县,西与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接壤,大致位于北秦岭向西部的延长地带海拔在20xx3000米,水土流失严峻,气候属温带半潮湿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78摄氏度,平均降
27、水量为20xx3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2、实习内容详细状况: (1)天井峡丹霞地貌: 奇妙漂亮的天井峡:天井峡属丹霞地貌,(如图1)为一横亘十五里的史前峡谷、十五里画廊的天井峡,布满奇险、壮绝、清秀、幽静、古野等众多情趣。旅游开发开放以来,倍受各界人士及旅游者的青睐和赞誉。 图1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记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
28、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局部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展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倒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掩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全都的缓坡。崖面的倒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逝,形成缓坡丘陵。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
29、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倒塌,则形成高大、壮丽的悬崖坡;悬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2)河流阶地: 在渭河流经的谷地形成了渭河上游的第一座县城“渭源”,寓意就是渭河的源头,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辨别出由渭河河流形成的阶地,主要是由于渭河谷地底部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的两侧,阶地由阶面与阶坡组成,前者为原来谷地的遗留局部,后者则主要由河流下切作用形成,阶面与
30、河流平水期水面的高差即为阶地高度,多阶地的挨次自下而上排列,高山河漫滩的最低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其他的由此向上逐级推移。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500字范文4 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将所学理论学问与实践相结合是特别重要的。根据学校的要求,我在暑期进展了两周实习。通过实习,初步了解了授课的根本流程,信任这次实习为我大三的专业课程学习会有肯定的帮忙,也为今后工作积存一点的阅历。现在,对这十来天的实习生活做一个大体的回忆。 一、备课 备课是一项艰难简单的工程。备课时不仅要对说叙述的内容熟识把握,而且要有主有次、重点突出。这样才能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学问。由于
31、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和其它学科有很亲密的联系。备课时不仅要留意对本学科学问的娴熟把握,还要留意其它学科的融会贯穿。考虑到地理学问的理论性强,学生很难领悟。我特地增加了一些图片模型,是地理学问形象化、详细化,使学生们便于承受。如讲到褶皱地貌时,由于我们地处平原,学生大多没观察过褶皱地形。假如在课堂上展现褶皱模型和做书本挤压成褶皱的试验,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褶皱地貌及褶皱地貌的形成缘由。如在讲解民风民俗时,适当地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视频,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节日活动时的视频录像等等,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对当地的民风民俗一目了然。 二、教学仪器的应用 随着教学
32、设备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学中越来越普及。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应用新技术。由于本人电脑学问的缺乏和操作不娴熟,为了不在课堂上出差,这回我可把电脑学问恶补了一回。对地理模型的选用,也要留意大小,既要让全班同学都看得见、看得清,还要便利易拿,不给教学活动造成麻烦。在展现完后,要放到学生们看不见的地方,不要影响学生的留意力。在照片的选择上要留意它的数量,太多,简单分散学生的留意力,使学生只留意图片,而不重视所讲内容,本末倒置。太少了简单忽视一些代表性的事物,学生不能更好地熟识当地人文现象,对所学学问一知半解。 三、授课 站在讲台上和坐在下面感觉就是不一样。课堂授课使一项组织性的工作。在课堂上要
33、适当地安排时间,对讲解内容有轻有重,既要面面俱到又要突出重点。不失相宜地展现一下教学模型、图片、视频等,不仅能缓解一下课堂的紧急气氛,还能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问的理解。 留意事项: 板书,虽然多媒体技术普及,但一手美丽的板书还是不行缺少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弥补多媒体一闪而过的缺憾; 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授课活动顺当进展的有力保障。上课时要留意那些开小差的学生,适时地提问他们一些问题,使他们的思绪回到教学能容上来。但留意不要太难,学生答复不上来,会打击他的自尊心,不利于他们对后来课程的听讲。对那些淘气捣蛋的学生,则要“严加看管”。 四、学习总结 总结是对以前所学能容
34、的重现与再熟悉。总结做得好,既有利于对所学学问的理解应用,还有利于对后续学问的学习把握。教师在带着学生做学习总结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课外学问的拓展和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要把学问学活、用活,应用到实践中去。 五、实践体会 加强专业学问的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地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把握了肯定学科学问,但是面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和无限的想象力,也会感到迷惑不解,力不从心。因此要加强专业学问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科学问,为将来走向教学岗位后,能更好地和学生沟通。 多参与实践活动。理论不等于实践,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突发大事,是课本学问所不能预料的。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应变力
35、量,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当进展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500字范文5 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课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2022年_月13日至2022年_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陈群利副教授、丁卫红副教授、张群生教师的带着下,和全体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_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等地区,主要针对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文景观的实习活动。 1.实习目的和意义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力量培育的重要途径。通
36、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学问,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缺乏,并初步把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2.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 2.1实习时间: 2022年_月13日至2022年_月19日 2.2实习地点:广西北海 2.3考察路线: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地貌 3.实习区域概况 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对东南亚,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215534之间,西北距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
37、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它背靠大西南,面对东南亚,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是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与中国大陆海运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贵、川及广西各省区对外贸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3.2面积: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 3.3人口:总人口135万,其中市区人口43万 3.4气候: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湾东北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寒冷,夏无酷暑,温、光、雨源充足,气候宜人。 北海市每年从春季开头雨量渐渐增多,湿度变大,有时会消失 阴雨连绵的天气。夏季温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温度为32-33,极端最
38、高气温也不过36-37,但由于湿度大,人们仍会感到酷热潮湿。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节,时常消失大到暴雨,月雨量可达300-400毫米,此时出门需要留意携带雨具。北海的秋季雨量锐减,秋高气爽。到了冬季,雨量更少,月雨量约20-30毫米,天气不冷,平均温度在15左右。 3.5概貌:环视市区,道路宽敞笔直,绿树成荫,四季飘香。碧蓝的大海,明媚的阳光,沙白水净的海滩,中西合壁、华洋并存的市区建筑,环境美丽的住宅小区,别具风格的绿化广场,组合和谐,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城市居民淳朴友好,珠乡文化、客家文化、蛋家文化形成了鲜亮的地方文化风貌。 北海素有“南珠之乡”之称,其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陲,北部湾东北岸,总
39、面积3337平方公里,约有139.46万人口,海岸线长达50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北海所濒临的北部湾是中国沿海四大渔场之一,有经济鱼类600多种、虾类10多种,海产品非常丰富。北海自古是南珠家乡,这里出产的珍宝素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之称,为珠中极品。北海盛产优质亚热带水果、蔬菜和花弈。 北海的贝雕、角雕、竹编工艺品美伦美奂。北海同时是中国烟花炮竹生产基地。在北海,你可以自由燃放烟花炮竹,五彩缤纷的烟花令你童心大发。 3.6景观:北海市拥有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涠洲岛、星岛湖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冠头岭国家森林公园、山口国家红树林自然爱护区、儒艮(美人鱼)国家自然爱护区、白龙珍宝城
40、遗址、合浦汉代墓葬爱护区和大士阁、东坡亭古建筑群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闻名的旅游景区(点),集“海、滩、岛、湖、山、林”于一体,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兼备。北海银滩被国家列为中国五个最美的休憩地之一;星岛湖是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拍摄的主要外景地,湖光山色,风光迷人;涠洲岛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岛。岛的四周浅海生成的珊瑚礁,是中国最靠近大陆架的珊瑚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4.实习观看路线及其描述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500字范文6 为期一周的北京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完毕了。 这是我其次次去北京, 但是, 与第一次旅游相比, 本次带有旅游性质的实习让我对许多景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城市面貌、城市规划、城市进
41、展历史等专业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详细认识,对我来说,本次实习可以说是获益匪浅。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自己北京实习的收获。 一、现代城市建筑与古代建筑格局的破坏 在北京待了一周的时间, 在各个景点中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是什刹海地区 和颐和园公园。我的许多同学与我有同样的感受,为什么会这样?由于什刹海地 区和颐和园公园是老北京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而除了这些,北京留给我们的只 有钢架建筑和仿古建筑,让人看了除了厌倦就是乏味。北京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北京城不仅是辽、金、元、明、清的“五朝古都”,而且早在西周时期便 是燕国的都城。明清时期,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根底上进展改建的,全城分为官城、皇
42、城、内城和外城四重,有一条 7.8km 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南起永定门,北 抵钟鼓楼,整个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绽开,形成了完整和谐、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而现在,除了孤零零的紫禁城和景山公园,北京 的古城墙和古城门早已经被撤除,世界闻名古都的称号名不副实。近年来,随着北京现代建筑的快速进展,许多建筑已经违反了古都的文化内涵。比方说,位于 北京西客站的高大门洞上的大亭子和_广场西侧的国家大剧院就是其典型代表。北京西客站仿照景山的万春亭建立,造型看调似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但实 际上华而不实,表达出一种强调形象而无视现实功能的时代特色。国家大剧院被称为”漂移在碧波中的水晶球”, 但是
43、这个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极不和谐的建筑 横亘在南北中轴线旁,缺乏文化连接,割裂了传统与将来。现在站在景山和天安门城楼举目远眺,北京无不是林立的高楼,北京古都的传统风水格局被禁锢在有 限的几个地方。现代城市的表情显得蓬勃生气,势不行挡,但传统古都的安静与 北海公园四周的建筑群(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北海公园四周的建筑群(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温馨,在目前城市急剧扩张的年月,却显得珍贵和脆弱。看着这样的“现代国际 大都市”北京,我突然间想起建国初期梁思成先生的双星闪烁规划,假如当时的 规划成型,假如整个老北京城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假如北京城市的定位从开头 就不是经济中心,我不敢想象呈现在我面前的是怎样的
44、雄伟与震撼:她以规整、恢弘为基调,以南北中轴线上的皇家建筑为主题,以大片低矮、灰暗的民居衬其 崇高、辉煌。现在,由于现代建筑的进展,北京已经越来越四不像:不像“世界闻名古都”,不像“现代国际大都市”,不像“宜居城市”,不像“帝王之城”。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古老北京的建筑是先祖留给世人的财宝,维护古都风貌的问题显得日趋紧迫。北 京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是无与伦比的,天坛的祈年殿、皇城的_、景 山上的万春亭等是世界公认的北京标志性建筑, 这是北京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价值 所在,不管北京怎样定位与进展,都不能以牺牲自己的历史文脉为代价。 二、北京交通沉重负担下的思索 去北京感受最深的应当是人多车多。不
45、管是公交还是地铁,绝不会给你留出 一片自己思索的天地。即使在最终一班公交和地铁上,也不能让你放下一天沉重 的负担好好享受须臾的轻松。不管怎样批判北京的城市的规划,不得不成认,北 京的交通规划已经很宏大了,接近两千万的人口拥挤在一万平方千米的地方,每天近千万人次的人口流淌,真是犯难了那些交通规划师们。我在拥挤的地铁上常 常在想, 万一地铁出故障停顿运行, 那北京城就得瘫痪了。 虽然设计者很不简单, 但是还是有几点关于北京交通 的想法不得不说。第一,虽然 北京实行了各种措施,但是不 得不说北京的交通拥堵现象还 是很严峻,如何更好的缓解交 通状况,还是一个长期而艰难 的问题;其次,为了防止堵车, 北京有各色各样的立交桥,从 而节约了等待红绿灯的时间。 北京是世界上立交桥最多的城市,在城区里处处是凌空飞架 的立交桥。但是从通行的状况 来看,北京的立交桥并不算十 美观,但让人眩晕的北京立交桥( 美观,但让人眩晕的北京立交桥(上、下) 分通畅。有许多立交桥常常出 现拥堵,其规划设计和交通设 计备受质疑,甚至认为北京立 交桥的设计美观大于有用;第 三,进入大城市,明显感觉到 私家车太多了,虽然北京曾经 实行过单双号限行等措施,可 是北京拥堵的交通还是外地人 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