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莫高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莫高窟.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莫高窟_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应当多参考借鉴优秀的教学案例。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五年级语文教案(一) 草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喜爱草原,喜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熟悉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 2课时
2、A案 课前预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 1.课前沟通: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宽阔的境地。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日,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会那漂亮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留意把句子读通顺,不熟悉的字请教同学。思索: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留下的印
3、象?“美”。 3.草原的“美”表达在哪些方面? 依据学生答复,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为闻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奇妙风光呈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特别美丽,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得意,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开心。” (1)词语比拟:“空气是那么(清鲜、清爽),
4、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图片展现,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宽阔的意境。 (2)假如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情愿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处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画”。 (2)图片展现,感情朗读,体会“优美”
5、的感觉。 “这种境地,既使人赞叹,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地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拟: 在这境地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在这境地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拟,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自己的感受,由于被草原的漂亮风光沉醉了,所以他感到四周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四周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从
6、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开心,令人赞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认真品尝、专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久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观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观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潇洒”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
7、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非常潇洒,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潇洒”: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非常潇洒”? (3)感受潇洒: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憧憬的呀! (4)表现潇洒:你能否读出这种潇洒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沉醉;
8、行车的潇洒,令人憧憬;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索:假如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忱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忱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依据学生答复,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招待 联欢 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忱 (2)你能否仔细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适宜。 5.沟通小结:热忱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招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热忱迎接:
9、(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忱?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叙述:看,热忱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忱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忱?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忱还缺乏以表达)。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刚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假如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感动、兴奋之情。 盛情招待: (1)仆人们拿出些什么招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
10、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工程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宠爱的传统工程,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现。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妙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剧烈的蒙古舞蹈依旧盘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
11、,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忱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招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妙,是那样和谐,人们总盼望美妙的瞬间能永久定格,永久珍藏。假设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美丽的句子。 2.背诵课文其次自然段。 五、配乐朗读全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二) 将相和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冲突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严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
12、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简单。 学情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月长远,内在联系简单,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状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共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4、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展排练,在班上演一演。 教学课时:2课时
1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11 将相和 2、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板演: (1)“将”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将”指的是( )。 (2)“相”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相”指的是( )。 (3)“和”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 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是什么缘由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缘由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要
14、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索,同桌争论完成填空: 将相不“和”的缘由是( ),后来“和”了,“和”的缘由是( )。 教师依据学生答复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1、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争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换璧、秦国骗璧)结果怎样?(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引导教学。 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意诚意的吗?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不畏强暴、机灵英勇、深谋远虑)对于这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
15、住人物的动作(上前一步、后退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神态(理直气壮、大大方方),语言进展充分的争论。并指导学生演一演。 四、课时总结 蔺相如在赵王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为主动与秦王进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机灵英勇的性格。 其次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其次、第三个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共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步骤: 一、抓住“逼”字教学“渑池之会” 1、“完璧归赵”之后,秦国两次战胜赵国,在这种状况之下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见。渑池之会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呢? 2、默读课文,相互争论,答
16、案用四个词语概括。(污辱赵王、没占廉价) 秦王是如何污辱赵王的?(逼赵王鼓瑟)对于秦王的污辱,蔺相如是如何反响的?(逼秦王击)蔺相如为什么逼?如何逼?(出示句子: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同意,我就跟您拼了!”指导朗读。)逼的结果怎样? 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突出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 二、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 1、过渡: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自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个故事,找出关键词“避”,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并体会蔺相如的为人。(为了国家
17、的利益,对友宽容大度)和廉颇的性格特点。 (1)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见面的? (2)蔺相如的手下是怎样对待他的避让态度的? (3)蔺相如是怎样向手下人说明避让缘由的 三、品读赏析,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故事的挨次能否颠倒?为什么?(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 四、布置作业 1、引导课外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晰故事的前因后果。 五年级语文教案(三)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教学目标: 1、按四项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并用“最终“造成句;联系课文
18、内容,理解3个反问句的意思。 3、能对课文中剧烈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读出语气和感情。 教学重点: 落实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容国团为祖国争夺荣誉而奋战的“拼搏精神“,进展爱国主义教育。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激趣,导入课文 1、出示题目,读题。 你在理解这个题目的时候,有哪些疑问? 2、自由读课文,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3、简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对比提示,检测预习 1、通过课文的预习、自读,除了理解了课题的意思,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还做了哪些事? 2、读读单元提示,对比,觉得自己做得比拟好的哪一项?不够好的是哪一项? 3、查漏补缺
19、,再次读书。 4、检查: (1)通读:二人一组,齐读,相互检验朗读状况。 (2)说说文中你原本不理解的,通过查字典理解了哪几个词语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3)说说你运用了哪些读书符号? 在这一项沟通过程中争论分段,说说自己分段的理由。 (4)对于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发觉了哪些疑难问题? 三、小结预习,形成习惯 四、自学生字,抄写字词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发回忆,激发情感 1、你看到过有中国队参与的一些大小运动会吗?有哪些?那么,你看到过通过运发动的努力,让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升起的情景吗? 那一刻,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课文哪一段写了这样的场面,请你专心地读一读,你能感受到
20、什么? 板书:傲慢、骄傲、感动 3、这一次国旗的升起,与你电视里看到的那些场面意义一样吗? 二、学习课文,朗读体会 导入:这种非同一般的意义,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字里行里体会到。 第一段: 1、自读,你从哪里感觉到这次的夺冠赛意义不同一般。 2、沟通: 抓住这一句“当中国队队员入场时,人们用异样的目光,教导着“ (1)“异样“什么意思? (2)你觉得会有哪些人向中国队中的容国团投来怎么样的目光? (3)争论:那么,那一声声“中国!容国团!“出包含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请试着说一说:(出示) 当中国队队员入场时,(谁)(怎么样地)呼叫着“中国!容国团!“ 其次段:过渡-容国团更是心潮澎湃 1、自读,体
21、会容国团当时想到了些什么?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沟通。 (1)学生自由说。 (2)依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容国团想到,感到,决心。 (3)练习朗读。 第三段:过渡-人生能有几回搏,大家想感受当时竞赛的剧烈吗? 1、指名读。 2、评议,再练习朗读。以读来体会。 三、补充写话,加深体验。 1、再次读课文的最终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当时,容国团的心里肯定百感交集,他在心里悄悄地召唤:“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这个省略号起什么作用? (2)他还会想到些什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开头,续写一段话。 (3)指名读。 3、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复习,总结全文。 2、指
22、导完成作业本。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鲸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学问。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留意用词造句的精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其次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订正读音(jtng,留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
23、解决。 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局部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学问;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学生依据自学提示自学,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其次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
24、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特别大;其次段(第2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查字典,读准字音,把握方法,理解字义;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状况。 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把握字形: 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 枝(树枝)虑(考虑)柿
25、(柿子)治(治病) 2,检查生自学的状况。 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 检查生词学习状况。 订正课后习题一、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阔、倾斜、垂直 其次题:见前。 六、结 小结本课学习状况。 其次课时 一、启 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学生汇报自学状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采纳数字的说明方法,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
26、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大”,运用了比拟的说明方法: 用鲸和人们熟识的认为很大的象比拟,说明鲸很大; 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识的大肥猪比拟,说明鲸的重; 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阔,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生疏的事物,但拿生疏的事物和我们熟识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拟,通过比拟,生疏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慢慢变得清楚了。于是,生疏的事物不再生疏了,所以,拿熟识的事物作比拟,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4“宽阔”的反义词
27、“狭窄”。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其次段) 投影显示: 学生依据投影的表格和课文旁批,读、想、批、说、写,自学自二肾 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状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月;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化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 六、结 第三课时 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学生依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状况。 1朗读其次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分
28、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 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投影出示表格 学生依据课文旁批和参照投影显示的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 学生汇报自学状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自然段由4j力刀四个自然组成。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其次层(其次、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其次、三层是总分关系。其次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局部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拟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
29、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肯定的时间必需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表达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悄悄地浮”。 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局部: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第四段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依据自学状况,完成表格占 五、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
30、、五。 六、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殊强调说明方法的熟悉: 2总结本课时学习状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板书: 一(1)大 二(2)哺乳动物 14、鲸 三(3)种类 吃食 四(4-7)生活习性 呼吸 睡觉 生长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挑山工 挑山工 教材说明 解题这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本课写“我”在登泰山时遇到一位挑山工,发觉他虽然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总是不声不响地从游人身边走过,又静静地走在前头去了。从挑山工的行动上悟出一条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肯定能获得胜利。本文用一个词语“挑山工”作标题,说明本文以写人为主。“
31、挑山工”,是“挑夫”或“挑脚夫”的一种,本文指往山上、山下为别人挑货物、行李的人。“挑山”不是“挑起山”,而是“在山上挑”。构造分析文章共7个自然段,先介绍泰山的挑山工,提出一个疑问,再写“我”对挑山工的观看,解决疑问;最终写“我”的感悟。依这样的思路去划分,本文可分三局部。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写在泰山上有很多的挑山工,他们挑着重担,走的路比游人多一倍,但是,惊奇的是他们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这一段是“设疑”。其次局部(第36自然段),写“我”用亲眼所见的事实,证明挑山工速度果真不比游人慢,又通过与挑山工谈话,弄清他们速度不慢的缘由。这一局部是本文的重点。具体地记叙了他所观看的一个挑山工的
32、形象,以及“我”与“他”的登山“竞赛”,证明他登山的速度的确不慢。带着疑问去攀谈,了解到其中的神秘,解开疑团。这一段是“解疑”。第三局部(第7自然段),写“我”从挑山工的形象与话语中受到启发教育。这一段是“感悟”。语意理解“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遇到挑山工。”这句话写出“我”观看挑山工的地点。“随处”一词点明挑山工非常一般,并非有超凡体力与力量的超人。“泰山”,山名,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以北。长200千米,其主峰玉皇顶海拔1524米。泰山突兀峻拔,宏伟壮美。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均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很多文人墨客也来泰山览胜,留下精致诗篇与题刻。泰山是“五岳之首”,“旭日东升”“晚霞西照”“黄河金带”“
33、云海玉盘”为泰山四大奇观。泰山与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为我国的五大名山,称“五岳”。“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随着步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这4句话详细形象地描述了挑山工挑货登山时的主要特点。第1句描述挑山工挑货登山的姿势,抓住两只胳膊的分工与动作,写出其协调的美;第2、3句描述挑山工挑货上山的步行方向,用“折尺”作比,形象地写出曲折向上的特点,又
34、细致地描写了在折尺线路上行走的特点;第4句科学地分析这样登山的优越性:便利、省力。“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美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吵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已经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静静地走到前头去了。等你发觉,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像仙人那样,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这两句用比拟法,写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行为态度与效果的差异,用游人衬托挑山工登山之“神”,进一步证明他们的速度不慢。第1句列举了游人登山的不同兴致,但都以“游”和“玩”为目的,心情轻松,没有重负,不必着力赶路,可以尽情地观览、赏玩;再比照写挑山工,在游客“游”与“玩”中已经走到前边去了。前文写游客曾“从他
35、们身边走过”,这里写他们又从游客身边追过,而且是游客玩兴正浓,毫无觉察状况下追过,这使游人惊诧不已,“认为他们像仙人,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饱览”,看个够。“题句”,巡游时为留纪念而写的语句。“腾云驾雾”,原指传奇中仙人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腾,本文写挑山工原本落在游客身后,现在却突然赶到前边,于是“我”联想到仙人腾云驾雾。借这个联想形容挑山工登山的速度之“快”,情态之“隐”。“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样任凭,快乐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搁工夫。要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这是一位挑山工解释他们速度不慢的缘由。共5句话。第
36、1、2句把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走法作比拟,游人很“任凭”,挑山工却步步踩实,不能耽搁。前者无时间限制,重玩乐;后者要把握时间,重坚持。两相比拟,其本质差异就非常鲜亮了。第3、4句解释走法不同的缘由。“要那样”,这是一种假设,“那样”,指游客边走边玩的走法。“两天也到不了山顶”,指出这种走法的结果,即要拖很长时间,无法完成送货上山的任务,自然得不到“脚费”,另外,货担沉重,拖的时间越长,消耗体力越大。所以必需“一个劲儿往前走”,这是完成任务、到达胜利的方法。这段话道出挑山工速度不慢的两个秘诀:步步踏实,持续前行。“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好像没有终点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被肩头的重
37、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始终挂在我的书桌前,由于我需要它。”这两句话写出“我”观看挑山工之后的感悟。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或说明,破折号后面的话是解释“我”画的画所表现的内容。“我”为挑山工精神所感动,并从中悟出哲理,因此,产生画画儿的冲动,我画的画正是表现挑山工的形象挑山工的精神。这幅画是“有感而作”,是对挑山工“认定目标,不怕重压,步步踏实,不断攀登”的精神的礼赞。第2句中的“它”,字面看指“画”,背后意思指挑山工的精神。“始终挂在我的书桌前”,说明让挑山工精神永久鼓励自己去取得事业上的胜利。“我需要它”,是解释“始终挂”的缘由,要干事业没有明确目标不行,没有踏实作风不行,没
38、有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劲头不行,所以,应把挑山工精神学来做为前进动力。“我”“需要它”,别人也“需要它”,每一个干事业的人都需要它。写作特点1.抓关联点以事喻理。本文写“我”在登泰山时看到的挑山工的样子及登山的情形。写这件事的目的不在于让读者了解挑山工,而在于通过这件事,说明人生的深刻哲理。开头,先展现对挑山工的不解,引出对挑山工的观看。中间具体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把哲理渗透于特点之中。最终点化挑山工登山表达的哲理的内涵。并非生拉硬扯地说理,这些道理是构建于挑山工“特点”与“哲理”之间内在联系上。比方,挑山工有明确任务,干事业要有明确目标;挑山工步步踩实,干事业要踏踏踏实实;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
39、走,干事业要坚韧不拔,永不停留。它们之间都有相像点,即关联点,正是抓住这些关联点实现借事喻理的。2.意味深长的结尾。结尾写画画儿、挂画,很有情味,也呈现的理性思索。本意是说挑山工的精神应铭刻在心,永久成为前进动力,但却不直白地说这些话,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分散于一幅画中,这么写使文章含蓄、隽永、情意悠长,增加了文章艺术感染力与审美情趣。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先登上极顶”的行动中,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地向上攀登的精神。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存词语。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
40、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奋力攀登的精神。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预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操作要点1.读书指导。板书课题,读题。了解挑山工的有关状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读后谈话。教师了解学生自读自悟的状况,启发学生思索: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思索:这篇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终写了什么?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读。指名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的状况,师生共同评议。画。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读书方
41、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在熟读课文的根底上,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理解“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这一局部。先指明读有关句子,再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变话为画,画出折尺形路线图,从挑山工走的路线中感受文字的内涵的力气。从而明确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的缘由,启发学生从中发觉问题:路程长,但他们走的速度并不慢。.用课件出示挑山工说的话,指导学生认真品尝。先请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这段话,读完后,教师可先让学生仔细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然后再请一位学生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能读懂的内容。再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感悟挑山工说的话,在此根底上有感情地朗读挑山工的话。.让学生画出描写挑山工和游人的句子后, 在读中悟,悟中读;再读课文,进展分角色朗读的训练;体会课文中的语句,发觉挑山工与游人登山过程中的不同。从发觉中引发疑问:造成这种与常理正好相反的结果,主要缘由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争论,得出挑山工具有目标专一,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毫不松懈的精神。.图文结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画图呈现插图。让学生快速扫瞄课文,说一说图上的内容,思索:说“这幅画始终挂在我的书桌前,由于我需要它”。想一想,需要些什么呢?让学生品一品其中蕴涵的精神,写一写自己想说的话,读书后再与同学们争论沟通。联系生活,迁移运用。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记住“挑山工”朴实的形象,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