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思考.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思考申请人:杨彬学科(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万红2010年05月II 30继续教育学院毕 业 设 计 (论 文) 任 务 书专业班级08业余金融 层次 专升本 姓名 杨彬 学 081228016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思考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 2010 年 2 月 1 日起至 2010 年 5 月 21 日止三、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1、通过本论文的写作,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论文写作的具体任务:搜集、整理与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
2、构思论文框架,提交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提交论文定稿。 3论文写作的要求: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可靠,引用数据准确,能反映现实,理论分析透彻;按学校规定的统一格式撰写、打印及装订,达到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 4、论文写作的进度安排:2010年2月1-12日提出选题的初步设想,并依据题目搜集相关资料;2010年2月13-28日拟定论文提纲;2010年3月1日-4月17日撰写论文初稿;2010年4月18-5月4日完成论文二稿;2010年5月5-21日论文定稿;2010年5月22日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 万 红 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评议书指导教师评语:
3、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思考一文运用信用担保的理论,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框架体系提出了详尽的对策。该文选题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分析较为全面透彻,是一篇较好的毕业论文。建议成绩: 良好 指导教师签名: 万红2010年 4月21 日答辩小组意见: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答辩小组成员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逐步显现出来,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状况成为影响一国经济的重要因
4、素。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降低贷款风险,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特别是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首次贷款难的老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运用信用担保的理论,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框架体系提出了详尽的对策。关 键 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机构,信用担保模式目 录1前言.1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1.2研究方法.21.3论文基本结构.22信用担保的理论基础.32.1担保和信用担保的经济学解释32.2信息不对称理论42.3市场失灵理论.42.4金
5、融中介理论52.5信贷配给理论.63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73.1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历程.73.2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行框架.84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114.1 信用担保机构的制约.114.2 中小企业自身的制约124.3 银行机构的制约134.3.1制约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五种矛盾.134.4 政府政策的制约144.4.1法律法规不完善.154.4.2作为政府层面的共同促进的局面尚未形成.154.4.3风险补偿机制欠缺.154.5 社会环境的制约154.5.1信用环境不完善影响了企业融资.154.5.2宏观调控压缩了部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154.5.
6、3宏观政策调整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164.5.4担保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使企业难以扩大融资.164.5.5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直接融资难165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框架体系对策175.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原则175.1.1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175.1.2多元化出资与政策扶持相结合.175.1.3促进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175.1.4开展担保与提高信用相结合.175.1.5妥善处理好担保机构与借款企业、金融机构的关系175.2 坚持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的担保体系185.3 大力发展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185.4 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机制195.4.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
7、构的经营原则.195.4.2 信用担保机构的组织形式选择.205.4.3 规范信用担保程序.215.4.4 完善信用再担保机制.226结论.25致谢27参考文献291 前言1.1 选题背景和意义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首先,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2007年,我国中小企业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创造的GDP、税收和进出口额分别约占全国的60%、53%和68%。其次,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完全被推向市场,在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保证了市场的有
8、效竞争。再次,中小企业因其就业容量大、就业方式灵活,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到全部就业岗位的75%甚至更高。同时,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不断加大,研究开发机构不断完善,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可见,中小企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创造利润、积累资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大型企业乃至巨型企业相比,由于经营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抗风险能力差、运作不规范等原因,中小企业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弱势,很难从银行直接获得贷款。加之我国其他融资渠道的不畅,“融资难”成为长期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
9、,各国普遍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1993年我国第一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出现,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实践中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信用担保机构总体运行效果不佳,对政府过度依赖,缺乏资本金,风险分散控制机制缺位等方面,多数信用担保机构出现经营上的困难,部分信用担保机构甚至由于代偿过高而倒闭。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严重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据统计,2008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
10、有约3000亿元落实到中小企业,不足15%,比去年同期减少近10%。仅2008年上半年,由于资金链断裂等原因,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中有6.7万家倒闭,约1/10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较去年大幅减少,大批的劳动力因此失业。就业问题成为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此时更加需要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支持小企业度过“寒冬”,以保护和提高其吸纳就业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这也对我国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竭力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作用,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
11、展,需要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以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议促使其发展和完善,更好地引导资金流向,达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本文正是结合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现状以及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分析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运行绩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的诸多问题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对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2研究方法第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文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比如信息不对称理论,金融中介理论与我国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得出了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这个结论。第二,实证与规范相结合。本文从实证的角
12、度分析我国现行的三种担保方式,从规范的角度系统地研究并设计出适用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的发展体系,并提出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政策性建议。1.3论文基本结构本文共有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的结构等内容。第二部分阐述了信用担保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第四部分着重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提出了提出了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框架体系对策。第六部分是结论。2信用担保的理论基础2.1担保和信用担保的经济学解释担保是商品经济活动发展的必要产物。经济学上,担保是指在经济金融活动中,债权人为了降低违约风险,减少资金
13、损失,由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履约保证或承担责任的行为。债权人和债务人及其他第三人签订担保协议后,当债务人由于各种原因违反合同时,债权人可以通过执行担保来确保债权的安全性。所谓信用担保也称信用保证,是专门机构面向社会提供的制度化保证。指资金融入方(即债务人)为了取得资金融出方(即债权人)的信任,而以自己的资产或者由第三方以其资产对该项债务的偿还进行保证。当资金融入方不能按期偿还债务时,资金融出方有权对担保品进行处置。在信息不对称的金融市场中,担保制度是一项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并促进市场发展的重要制度。它不仅能够降低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而且还能够对道德风险进行防范。信用担保的经济学意义在于完善市场信号机
14、制,修正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状态,增进市场信用,促进交易成功。信用担保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具有督促作用。当借款合同依法成立,合同规定的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具有法律效力,在借款人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时,银行可以通过处理抵押物、质物或向保证人行使追索权,来补偿资金损失。这有利于促使借款人积极主动的还款,也是银行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重要措施。与信用担保相对应的概念是反担保,是指依照当事人的约定,如果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全部履行债务时,担保人可以不经诉讼或仲裁程序,直接从债务人事先提供的某种措施获得履行或经济上的补偿。信用担保的经济学意义在于完善市场信号机制,修正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状态,
15、增进市场信用,为发挥价格机制对市场的自动调节作用创造条件。从经济学上讨论信用担保的存在意义及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2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提出的。在现实经济中,一方面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都需要花费成本,而市场信息系统的局限和市场参与者释放市场噪声等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也都严重阻碍市场信息交流和有效传播,因此,市场均衡只能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均衡;另一方面,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导致了不同经济领域中信息优势和劣势,市场参与人获得信息的能力不同,某些参与人拥有另外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由此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
16、,从而意味着信息不对称的产生。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中就存在各种风险,表现在风险信息、双方履约程度信息和决策信息等方面的不对称,从而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交易减少甚至消失、资源配置扭曲、金融市场效率降低。在信贷市场,借款者一般比贷款人更清楚投资项目成功的概率和偿还贷款的条件,其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如果借款人不对银行如实通报贷款投资的情况,银行很难通过借款人过去的违约记录、资产现状和贷款用途等资料,在事前就确定其违约风险,而且一旦发放贷款以后,就很难进行监督。对于复杂的交易与合作行为的信用问题,仅仅依靠双边机制来维持信用成本很高,信用的保障往往依赖于第三方。为了解决信用问题,关键在于设
17、法弱化信息的不对称性,而引入第三方信用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方法。信用担保作为介入银行与企业之间保证债权实现的第三方,承担担保债务方履行债务合同的责任和义务,属于一种特殊的信用中介服务。一方面,担保机构和银行间的信息室对称的,提升了资金融入方的信用水平,另一方面担保机构和借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也是对称的,这就保证了资金提供方的贷款安全。从本质上讲,担保机构分散了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节约了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2.3市场失灵理论西方经济学对市场失灵的判断,是建立在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所提出的“帕累托效率”原理基础上的。“帕累托效率”是指当经济运行处于这样一种状况,即在给定的要
18、素价格下,任何要素投人的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总产出量增加,或者在给定的收人分配状况下,任何再分配措施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一个人的境况较前变好,这时经济运行处于一种最佳状态,也就是处于市场最有效率的状态。否则,市场失效或者市场失灵就会产生。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不可能具有充分的市场知识和信息,由此会导致信息不足或信息不对称的竞争低效率;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会出现公共消费品出现“搭便车”现象以及使用的边际成本为零,以上两个特点决定了自由的市场机制无法有效供应公共产品;市场机制无法克服外部效应的存在对资源配置的扭曲,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的生产和消费总是
19、过多的,也就是资源配置过多;而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往往是不足的,也即资源配置不足。为了弥补市场配置资源能力的不足,必须由政府加以弥补,做出适当的制度安排加以落实。专业信用担保具有经济杠杆的属性。其功能主要是对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过程的保障,其经济效益主要从服务对象的各种经济增量上间接的反映出来。当信用担保的这种杠杆功能为国家所利用的时候,即体现了政府的政策意图,引导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2.4金融中介理论Benston&JrSmith(1976)首次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证明金融中介存在的必要性,开创了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的先河。他们认为在没有任何交易成本、信息成本的市场上,也就不会有
20、金融中介存在。在完美的市场上,资余供求双方能够得到多种选择和最优的风险配置。但是现实中,市场交易过程中摩擦不可避免。如果没有金融中介,金融交易可能会因为交易成本太高而无法完成。Leland和Pyle(1977)认为解决的办法是好企业组成“信息共享联盟”,从而以较低成本的搜寻和甄别“好”的投资项目,发出信号让投资者相信它确实拥有好项目,那么由于规模经济,信号显示成本就大大降低了,而金融中介正好是这样一种信息共享联盟。金融中介也是道德风险的代理监督。Diamond(1984)认为投资者可以委托金融中介作为监督者来克服企业的道德风险,因为金融中介可以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投资者的监督成本。信用担保机构属于
21、一种特殊的信用中介服务,具有金融性和中介性的双重属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存在的原因在于其规模和专业优势相对于分散的单个贷款人更容易了解和搜寻项目,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所引起的金融交易的缺陷,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以比金融市场更低的成本提供服务。另外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功能也可以降低投资者的监督成本。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信用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式。“诚信无价”,信用能够通过不断积累而构成经济主体的信誉、商誉、品牌价值等经济要素,成为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实际上担保机构可以用信誉作担保而不必使用实际财产。2.5信贷配给理论微观经济理论将信贷配给现象描述为如下两种情况:一是在所有贷款申请人中,一
22、部分人得到贷款,另一部分人被拒绝,被拒绝的申请人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也不能得到贷款;二是一个贷款申请人的借款要求只能部分地被满足。因此,信贷配给表现为信贷市场上的非出清现象。然而,该现象并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由于某种形式的价格刚性而导致的市场非出清现象。在信贷配给条件下,贷款利率是银行优化决策的变量,市场非出清并不是以价格刚性为前提的,相反它恰恰是价格充分调整后的结果。以银行利润最大化为主体的微观信贷配给模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Hodgman的“拖欠风险模型”。Hodgman在其信贷风险和信贷配给一文中提到:“银行面对一群具有固定收入分布的借款者,无论在何种利率价格下,都存在一个提供信贷
23、供给额的最大上限”可见,在Hodgman的模型中,只要信贷利率给定,所有的借款者都可以获得贷款,但贷款额小于他们在此信贷利率下所期望得到的数量。这就是所谓的“规模配给”。他们认为,银行从贷款中可能获得的预期收益不仅取决于贷款利率而且直接取决于贷款项目的违约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银行无法对贷款企业的风险做出完全准确的判断,因此将利率作为筛选厂商的手段。作为逆向选择的结果,提高利率可能导致低风险借款者被高风险借款者挤出市场,而道德风险的存在却可能在高利率下把借款者吸引到更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上来。由于利率的提高会增加借款者从事高风险投资的激励从而降低银行的收益,提高利率可能引起借款者采取不利于贷
24、款者利益的“越轨”行为,而贷款者的监督又是困难的,因此,当有过度资金需求时银行更愿意实行信贷配给,而不是一味地提高利率。3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20世纪中期,美日等发达国家先后建立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国外信用担保行业已较为成熟。在我国,信用担保是一个新兴行业。自1993年首家专业担保机构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的成立开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少到多、由弱及强,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融资支持,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当前,深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与不足,进而明确整个行业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显得十分必要。3.1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历程从我国第一
25、家信用担保机构成立至今,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已历经十几年的发展。从整体上看,信用担保行业已进入了依法完善的新阶段,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初步形成。在发展阶段划分上,国内学者尚未达成一致,本文结合多位学者的划分标准,从信用担保机构的规模及制度建设上,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历程分为探索起步、快速发展和依法完善三个阶段:1992-1997年:探索起步阶段。1992年,重庆、上海、广东等地的私营中小企业为了解决自身融资问题,自发地组建了企业互助担保基金会,标志着我国的信用担保实践开始起步。1993年11月我国第一家全国性专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成立,专业性担保开始介入我国
26、信用市场。1994年,广东、四川等地出现了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性商业担保公司。这一阶段以政府建立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为主,机构数量和业务品种都很少,担保业主要是服务于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信贷担保。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能称作一个行业。1998-2001年:加速发展阶段。1998年起,山东济南、安徽铜陵、江苏镇江等地为解决本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探索组建独立的担保机构。浙江、福建、云南、贵州等省的一些市县探索组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或中心。山西、广东、湖北、北京等地出现了科技、建筑等专业性担保机构。上海、北京等地开创了以政府财政部门与商业担保公司合作方式。地方性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融
27、资难问题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引起了中央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这一阶段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我国的信用担保机构迅速发展壮大。根据2001年底对25个省市5个计划单列市507家担保机构进行的调查,担保公司资本金总额达到155.3亿元,担保总额393亿元。507家担保机构中政府出资181家,政府参与出资的占200民间出资的占126家。507家总体实现收入7.2亿元,其中担保费收入3.3亿元,投资收入2.7亿元,其他收入1.2亿元。2002年至今:依法完善阶段。2002年4月,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进行全国信用担保机构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2002年6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通过
2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对信用担保的大政方针和重要举措进行了确定,使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有了法律依据2。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明确规定,全国县级以上政府都要推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但明确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而且鼓励各种类型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200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制订并发布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委托省、市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作,拓展了信用担保组织的业务范围。2003年7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强地方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务管理和政策支持若干问题的
29、通知,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财务行为。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3.2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行框架我国已初步构建起“一体两翼四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体”指政策性模式主体,强调“多元化资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绩优者扶持”;“两翼”指商业性信用担保和互助性信用担保作为必要补充;“四层”指中央、省(市、区)、地市、县(市)四级,其中基层信用担保机构负责辖区内的直接担保业务,省级担保机构主要负责为基层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中央有关部门对行业进行监管。其整体运作框架如图3.1。图3.1我国中小企业信用
30、担保体系框架4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41 信用担保机构的制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信用担保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多数担保机构普遍存在资本实力不足、自身信用程度较低、业务规模偏小、主营业务亏损等问题。由于无序竞争,有些注册资本金仅为30万元的担保机构,信用担保总额却高达资本金的几十倍;更有些担保机构以担保名义套取银行信用,违规进行资金运作,加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信用过度”和“信用缺失”使一些担保机构陷入了双重困境,发展举步维艰。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信用担保业在目前我国建立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信用经济的过程中,应该
31、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优势。信用担保所具有的信用增级和信用放大的功能以及风险管理的特征,使信用担保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然而,我国担保业积十多年的发展却没能形成一定的行业规模,在市场上难成气候,甚至行业的整体社会形象不佳,很大程度上在于担保业的发展一直处于无序状态。制约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来源单一,担保基金规模小。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多以政府财政出资为主,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担保机构,受地方财力所限,基金额度偏小。同时,由于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偿制度缺位,各担保公司成立以来,再没有通过财政或其他渠道注入资金,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第二,
32、经营收入少,业务扩张能力不足。大多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费用收入只能基本弥补业务开支,公司实际处于亏损状态,无力进行业务拓宽。第三,企业负担重,积极性不高。目前,企业向担保机构申请贷款担保时,一般需要先向担保中心缴存入会费以取得会员资格,办理相关手续,并向贷款银行移存保证金,之后企业才能具备贷款资格。过多的担保费用加重了企业负担,许多企业因此对贷款担保望而却步。第四,政府干预多,代偿率高。担保公司的运作或多或少受到行政干预,经营独立性不强,易形成代偿风险。同时,担保机构受人员数量、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难以对受保企业获取贷款后的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监控,制约了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监控和处置能力
33、。第五,缺乏行业发展规划,担保机构运作不规范。目前,担保机构发展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对担保机构的管理主要依据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等办法,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注册资本金、法人任职资格、从业人员条件、经营场所以及对担保机构的主管部门等还欠规范,致使担保机构普遍存在注册资金少、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42 中小企业自身的制约从企业层面分析:一是中小企业基础差、底子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中小企业绝大部分是白手起家,存在先天不足。另外加上金融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融资渠道狭窄,严重制约其发展壮大。二是法人治理结构缺位,发展战略上存在盲目性,无明确中长期规划和信息支持。
34、中小企业主要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权责不明,家族性质较浓,甚至还处在“丈夫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夫人是会计兼出纳”的原始局面。企业主存在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三是财务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企业由股东直接经营,企业账户与经营者个人账户具有一定连通特点,为了方便,企业往往原材料采购资金先打到个人信用卡收购,产品销售货款直接打入个人账户。这样不仅使银行难以掌握企业资金使用流向情况,而且获取信息成本很高,造成银行更愿意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贷款,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服务。四是贷款抵押担保难。中小企业自身资产少,可提供的抵押
35、物不足,有实力的企业不愿为其担保,担保公司收费高,经营稳定性差,产品档次、技术含量有缺陷。五是贷款需求急、金额小、需求频繁、不确定性高、风险大,不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实现和风险管理(收益较小而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过大)。43 银行机构的制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缺少沟通,分歧较大,难以取得银行合作与支持。从银行方面讲,其在服务对象的选择上逐渐向大行业、大客户和基础产业靠拢,对于投向企业的贷款往往既谨慎又怕麻烦。加之大部分商业银行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政策法规没有完整系统的认识,对担保公司的信用度很难接受,从而在担保放大倍数、风险分担比例等问题上,与担保公司分歧较大,甚至要求担保
36、公司与银行二者承担的风险严重不对称,增加了担保公司的潜在风险。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还不够完善。首先,银行旧的思维定势仍然存在。我国银行机构大多属于国有性质,过去传统的就业模式是从城镇居民和企业那里吸收存款,然后将资金按照计划要求或行政部门意图贷给国有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性质的中小企业在具体问题上采取消极的态度,再加上社会上又无独立的、信誉高的资信评估机构,银行缺乏了解企业风险的足够信息,只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采取保守态度。其次,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和信贷品种单一。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大幅度削减存款准备金利率,使得银行间同业存放利润减少,加之商业银行被禁止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无法通过有效的
37、资产组合经营来降低资产营运中的高风险,因而银行贷款倾向于那些相对而言成本较低、风险较小的大企业,而对于贷款需求急、频率高、数量少、风险大的中小企业贷款,商业银行现有的服务方式、服务种类和服务效率都还不能与之相适应。4.3.1制约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五种矛盾1、信贷投放力度加大与优质客户不足的矛盾。优质客户是指资产负债结构良好、经营机制健全、产品市场前景较好、有一定盈利能力的贷款人。但从实际情况看,负债率高、效益低下是中小企业获取贷款难的主要原因。2、商业银行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与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是由于银行贷款审批权过于集中,程序烦琐,时间较长,影响了贷款的正常发放,尤其对于企业
38、的流动资金需求,常常延误生产时机,不符合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二是信贷主体缺位与资金需求刚性增长不相适应。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事实上在逐渐弱化,民营企业融资存在“源头缺位”的问题,与民营企业迅速扩张、资金需求量日趋增大的现实形成矛盾。三是严格的贷款责任风险管理制度与信贷营销权责对称原则不相适应,形成“多贷多风险、少贷少风险、不贷无风险”的局面,基层机构的放贷积极性大打折扣。四是商业银行的贷款责任与利益激励不对称,基层行普遍存在滞贷守安心理。3、金融信用强化与企业自身经营不规范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信用约束越来越强,金融作为债权人,要求
39、企业产权明晰,账务清楚,经营规范,并且债权人的合理债权能够不折不扣地履行。但调查中我们发现,22家民营企业有12家没有固定的财务人员,他们多数聘请退休人员或下岗职工兼职,且一人兼职数家民营企业的会计,对账务进行定期汇总整理,没有建立日常的财务核算,因而很难保证财务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不少私营企业重复建设严重、管理混乱、账表虚假、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缺少竞争能力,导致信用等级较低,资信相对较差。4、担保难、抵押难与银行审慎经营原则的矛盾。近年来,金融风险的防范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商业银行提出贷款终身负责制和新增贷款不良率为零的要求,为此各金融机构加大了贷款担保机制的建立,要求中小企业贷款
40、必须提供相应的担保。银行之所以有“恐贷”、“惜贷”的心理和行为,主要是对私营企业的还贷能力有顾虑,全市仅有的几家担保机构一直没有建立完善有效的担保机制,担保基金来源少,没有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导致担保能力低下,不能为广大私营企业提供担保。5、私营企业贷款“急、少、频、快”的特点与“一事一报”的贷款审批方式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金融机构为防范信贷风险,对信贷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上收基层行的贷款审批权,客观上增加了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申办贷款的审批时间和审批环节。银行和担保机构为了控制风险、保证盈利,纷纷提高了自己的门槛,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实际需要存在不小的差距。44 政府政策的制约我国的中小
41、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在各级政府的直接支持下建立的,如果政府行为得不到制约,政府就可能会以出资人身份不适当干预担保业务活动,信用担保就会重蹈政府干预贷款的覆辙,出现各种形式的指令性担保。虽然政府提出要减少行政干预,实行公司化运作,但是领导说了算、领导定项目造成呆坏帐的现象还广泛存在。另一方面,信用担保机构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尤其是资金上的支持,如果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发生调整,或者减少对担保机构的资金注入,担保机构就难以生存。尤其是体现在以下三个宏观政策方面:4.4.1法律法规不完善作为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配套文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尚未出台。虽然国家发改委对跨省区或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准入条件和审批程序作了规定,但对一般担保机构的设立与退出机制,担保机构的财务和内控制度、业务范围和操作流程、风险防范和损失分担机制等还没有明确的规定。4.4.2作为政府层面的共同促进的局面尚未形成在国家发改委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担保行业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但整个政策层面共同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局面尚未形成。比如在担保机构税前提取风险准备金问题上,虽财政部有明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