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范文(3篇)[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范文(3篇)[00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积存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 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教学重点: 精确地翻译全文,并积存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绮( ) 溢( ) 2、你能精确解释以下词语吗? 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 略不相睹( ) 略不沾湿( ) 虽: 虽席地不容闲也( )
2、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皆: 皆披发纹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 既而渐进( ) 既而儿醒( )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钱塘江大潮,是著名世界的奇观,苏东坡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丽天下无”,以此来赞美钱塘大潮。那么,钱塘江大潮潮来的景象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钱塘江涌潮的DV短片,看后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熟悉,检查预习状况 1、指名简介,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根底 (三)、初读感知大意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朗读课文,相互沟通点评。 3、学生结合解释探究沟通,弄懂大意。 4、学生小组合作质疑
3、问难。 5、教师点拨。 (四)、研读理解构思,观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统一 1、学生研读课文,设计问题,质疑答疑,可自主探究也可小组合作争论沟通。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3)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丽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4)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师生、生生答疑,品词析句,感悟语言美。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通过
4、品读、研读感悟的语句,再通过朗读读出美感来。(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五)、教师提问题,学生思索,升华情感 针对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提出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索、探究、沟通。 问题1: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问题2: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 (六)拓展延长 假设你负责海宁市有关钱江潮申报“世界遗产”一事,由你起草申请报告,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谈起,申报理由是什么。模拟申报会,组织同学发言。 三、稳固练习 (一)、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吞天沃日( ) 如履平地( ) 一舸无迹( ) 鲸波
5、万仞( ) 珠翠罗绮( ) (二)、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略不相睹_ 弄旗、标枪_吴儿善泅_ 披发文身_ 溯迎而上_ 鲸波万仞_僦赁看幕_ 席地不容_四、(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四)、读文答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_”者是也。 1. 解释以下词语 既望( ) 际天( )既而( ) 沃日( ) 2.翻译句子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
6、.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4.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 5.文中写潮的描写挨次是: 6.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挨次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索所供应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奇怪的自然风光,激发喜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肯定挨次,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奇怪的自然风光。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
7、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概雄伟,令人震撼。)教师进展布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闻名江流。看,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表达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翻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美的景观,你们想不
8、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很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翻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许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雄伟壮丽,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概”“或观潮最正确地点”。 ) 特别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别的壮美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状况 (1)检
9、查预习状况。 读准多音字: 闷(mn)雷 薄(b)雾 风号(ho)浪吼(hu) 涨(zhng)起 颤(chn)动 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指名读课文,正音。 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挨次给课文分段。 (2)同桌沟通。 (3)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表达挨次 1、读课文,想想是按什么挨次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挨次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挨次把钱塘潮的景象写详细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
10、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挨次)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丽,激发学生喜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有挨次、抓特点的观看方法,培育学生留心观看四周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希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绽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制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1、。 1、师生沟通,品读。 潮来前 覆盖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舞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安静、漂亮,来时的汹涌、宏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运用比方、比照等手法。 1、潮来前,介绍了什么?(板书:覆盖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展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沟通感受,品读佳句。 (2)又是按怎样的挨次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展有语气地朗读。 4、反应沟通,教师准时引
12、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谈自己对词 句独特的感悟。留意品读结合: (1)按由远及近的挨次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概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概之雄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概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
13、的气概:先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练读,再进展赛读,最终安排齐读。(读整段时留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概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爱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概宏伟壮丽?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安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概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美景象所吸引。假如你是小导游
14、,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依据详细状况进展小结 4、作业。 (1)按肯定挨次,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熟悉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覆盖、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沟通。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
15、象。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奇怪的自然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潮来时的描写局部,学习有挨次、抓特点的观看方式,培育留心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 步骤:播放潮水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询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那在的眼里,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 形式:歌曲、音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1)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2)内容:思索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画出喜爱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B.检查反应 字词关: (1)引导思索:多义字:“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字典验证。 (2)
16、鼓舞发觉: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 (3)四字词语:结合图片,理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4)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 内容关: (1)引导观看:快速扫瞄或默读课文,看看是根据什么挨次写的。 (2)总结沟通:总(天下奇观)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初步沟通: 找出你喜爱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了解学生的感受力量与兴趣所在。 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潮来前 (1)默读思索:在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2)发表感受:你觉得安静的江面怎么样?怎么感受到的? 结合图片,理解关键词”横卧” 联系实际,体会“若隐若现” (3)除了
17、涨潮前的江面,还有什么景象?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似乎闷雷滚动。 (1)“隆隆的响声”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轰隆隆) (2)这声音用哪个词来写的?(闷雷滚动) (3)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么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4)想象: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白线是什么样子的?结合图片看一看。 (2)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 (3)刚刚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4)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齐
18、读)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1)解释:一丈是3.3米,两张多高是多少啊? (2)类比: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 (3)想象: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副画面,来,把它的壮丽读出来。 (4)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分组竞赛读,然后齐读。 那浪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比照: (1)浪潮越来越近,如同战马飞奔而来。 (2)浪潮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3)浪潮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潮来后 方式:仿照上一环节,小组合作争论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
19、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照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安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 比照前后,感受余波 (1)、江面是立即恢复安静了吗?怎么看出来的? (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义。体会形、声之变化) (2)、潮来后与潮来前的安静一样吗? (3)、质疑:人群又有什么变化?(缺少) (4)、想象:这时候观看的人会是什么样? 4、品读课文,体会手法 (1)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宏伟奇怪呢?你发觉了什么? (2)查找比方句,感悟用法之妙。 5、稳固小结 记者采访,总结抒情:四人一组小组争论、演练,派代表发言,问:能描述下当时的场景吗?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 6、课上拓展 (1)、配乐练笔,描绘变化 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详细的一个片段,或书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2)、口语表达,提醒缘由 阅读资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称)做讲解 7、课下延长 (1)识字写字:配图制作成书签,或贴图完成游记表。 (2)口语交际:说说假期巡游的风景名胜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特殊留意在巡游观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