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行业市场现状行业发展方向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中药行业市场现状行业发展方向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中药行业市场现状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一、中医药市场现状分析 中药产业包括中草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支柱产业. 中草药材指中医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 部分药材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 可直接用于食品和保健品;中草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加工炮制后制成中药饮片, 其中, 中药饮片颗粒是将中药材进一步提取和浓缩而成的单位颗粒, 具有不需煎煮、卫生方便等优点;单味或多味的中药饮片精制后即为中成药, 包括用中药传统制作方法制成的丸、散、膏、丹等剂型和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作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专科用药. 在三种加工药品中, 中药配方颗粒毛利最高, 达到70%左右, 其次为中成药
2、50%, 传统饮片的毛利最低, 约为30%;中成药在中药产业的份额最大, 2016年其行业规模占比为77%, 其次是中药材和中药配方颗粒, 占比分别为21%和2%. 中国中药三大支柱产业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制定, 有预测表明到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产值将达到8万亿, 到2030年达到16万亿元, 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成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 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29日, 在医药健康上市公司中, 共发生140起并购事件, 总金额近660亿元, 涉及生物药企、医疗服务机构、零售药店等各个领域. 中
3、国医药行业并购现象频繁出现, 医药行业重组愈发激烈, 与中国医药行业不断发展密切相关, 优胜劣汰也成为必然趋势. 2018年, 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32122亿元, 同比增长5.6%. 2013-2018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走势 中医药作为中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 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4、造福人类健康. 2015年中国中药的市场规模为3918亿元, 占中国医药市场的32.1%. 2011-2015年, 中国中药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为16.8%, 远高于GDP的增速. 2016-2020年, 中国中药行业仍将快速发展, 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5806亿元, 复合增长率为8.2%, 将继续快于GDP的增速. 预计2019年中国中药市场规模将达5376亿元, 2020年中药市场的销售额将会占整个医药市场的32.4%, 基本与2015年持平. 2011-2020年中国中药市场规模走势 二、中药板块业绩整体相对平稳 中药龙头企业除康美药业和东阿阿胶外, 整体表现相对稳健. 中药龙头企业
5、整体收入增速 中药龙头企业整体归母净利润增速 中药龙头企业整体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速 中药处方药面临政策变数, 随着医保战略购买的持续实施, 基于临床疗效的药物经济学成为医保的重要考量. 未来中药处方药需要更多的从循证角度证明自己的临床价值. 7月初, 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 提出:中医类别医师应该按照规定开具中药处方, 非中医类别医师在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并考核合格后, 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开具中成药处方, 未来政策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中药公司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算术平均)有所降低 中药公司销售费用增长率(算术平均)有所降
6、低 三、2019年中药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2019年, 随着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编制以及对中成药管控政策的调整等, 将深刻影响相关中药材原料的供需格局. 趋势一:综合200指数预期在盘整后上行 理论上, 最近一波中药材下行周期应在2019年7月前后结束, 并开始进入上行通道. 但受政策、股市、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 预判今年中药材市场行情上行的难度极大. 2018年医药板块整体低迷造成的原料药采购放缓, 会随着股市回温重新激活;2020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尚未明了, 导致市场和企业普遍库存空虚; 劣质药材退市腾挪出需求空间;当前半数家种药材已跌无可跌. 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 最终会刺激2019年上
7、半年出现行情提前反弹. 但是, 此前各地盲目扩种药材的产能, 预计将在2019年继续释放. 由此可以判断, 2019年的药市行情, 整体上应在振荡中盘整, 为2020年前后的行情反弹蓄能, 成为新一轮行情周期的前奏. 趋势二:中药材质量门槛提高, 价格两极分化更为明显 一方面, 中药材原料供给远不能适应各方对优质优价中药材的迫切需求, 部分品种成为屡次抽检的“重灾区”;另一方面,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开展、中药经典名方的开发等, 都将提高对中药材原料的品质要求. 这种高要求, 预计将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以及企业采购行为上得到集中体现. 由此, 假冒伪劣、低质药材和地方习用品的生存空间
8、更加狭小;而道地、高品质药材的价格将持续上升. 此前, 酸枣仁、白头翁、野生防风、合格柴胡等品种价格上涨, 与伪品及习用品价差加大, 就与这种新趋势有直接关系. 趋势三:中药工业回归传统纵深发展 2017年, 通过注册的中药新药只有1个;2018年, 国家药监局先后批准48个新药上市, 但没有一个是中药. 这种趋势会大大降低企业对中药类新药研发的积极性, 转向经典名方制剂、保健食品开发, 以及名牌产品的多样化、多渠道纵深开发, 从而带动相关中药材原料的需求增长. 如2018年销售额增速靠前的阿胶、蒲地蓝、藿香正气、连花清瘟、云南白药等系列产品, 必然会带动驴皮、蒲公英、地丁、板蓝根、藿香、茯苓
9、、连翘、重楼等原料的需求量. 趋势四:中成药流通结构转型, 导致原料需求变化 当前, 中成药不断借机涨价, 医保支出不堪重负, 在此情况下, 国家有关部门势必会通过调整医保目录、推出辅助用药目录等手段, 实现“腾笼换鸟”. 中成药销售结构将从公立医疗机构主导型转变为OTC渠道主导型, 二者的市场份额也会此消彼长. 趋势五:中药材订单农业和综合开发体迎来机遇 随着中药经典名方开发以及传统中医对用药质量的关注, 道地药材溯源已势在必行. 这将给订制药园、基地众筹等新型中药材订单农业带来巨大机遇. 但近20年实践证明, 传统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方式入不敷出, 难以良性发展,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维护成本过
10、高. 在这种背景下, 中药材基地与林业、旅游和康养等相结合, 从而实现循环经济、立体经济, 将成为中药材生产的创新模式. 据统计, 不算大枣、花椒, 国内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品种中, 林业类中药材有80种, 占比40%;合计产能97.114万吨, 占综合200指数中药材产能的48.47%(2017年数据). 不计算野生药材面积, 2017年全国常用林业类中药材产出面积约423.33万亩;蕴藏面积超过4300万亩以上. 因此, 未来20年, 中药材林业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趋势六:中药材”押货时代“终结 进入市场经济以来, 中药材预期性储备甚至“囤积炒作”应运而生, 俗称“押货”. “押货”行为在
11、21世纪初如火如荼, 一度成为河北安国等药商的主要盈利模式. 近10年, 随着内外资本和大量企业的参与, 中药材的金融属性日益增强, 中药材“押货”动辄以亿元计, 导致多数中药材涨价背后都有资本的影子. 但随着信息传播速度加快、需求企业与原产地对接加强, 中药材行情波动频率明显加快, 无论是探底时间还是登顶时间都明显缩短, 从而造成整体中药材行情波动的振幅降低. 这种小范围的振幅, 会导致“押货商”预期收入大大降低, 考虑到资金周转率, 多数盲目囤货行为会得不偿失. 在这种态势下, 以安徽亳州药商为代表的“流水生意”模式, 以及需求企业根据自身消费能力进行原料合理规划, 收益将更稳定和可持续;基于透明平台、透明标准和规范化仓储的现代中药材金融服务体系, 也将迎来重大机遇. 这种配套服务, 会给内外投资寻找合理合法的进出通道, 通过市场调节中药材价格, 并保证其健康运行. 长期以来, 中药材原料供给尚不能满足群众和行业日益增长的绿色、道地、闭环流通需求;而需求新动向, 又引发了六大行业新趋势, 无论是中药材、中药饮片还是中成药领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