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间甲酚行业发展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间甲酚行业发展历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间甲酚行业发展历程 一、中国间甲酚发展历程 间甲酚, 又名间甲基苯酚, 在常温下通常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有间甲酚气味, 微溶于水, 可溶于乙醇、乙醚、氢氧化钠等溶剂, 可燃. 间甲酚生产工艺分两大类:提取法和合成法, 提取法是从煤焦油副产物中回收混甲酚, 再对其进行分离. 合成法主要有甲苯氯化水解法、异丙基甲苯法和间甲苯胺重氮法, 合成甲酚后再分离得到间甲酚. 目前主要采用粗酚提取法和甲苯氯化水解合成法. 国内整体水平较国外仍有较大差距, 在化学反应、核心催化剂的选择及过程控制上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间甲酚技术分类介绍 间甲酚生产存在较高的技术和环保壁垒, 过去中国间甲酚主要靠进口, 美国
2、、欧洲、日本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国内间甲酚生产经历波折的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 国内间甲酚生产主要从炼焦副产煤焦油和石油精炼碱渣回收得到, 但回收量小, 不能满足工业需要, 并且产品质量不高;20世纪80年代国内引进美国的异丙基甲苯法, 在北京燕山投建1.2万吨甲酚联产1万吨丙酮的生产装置, 甲酚是指对甲酚、间甲酚、邻甲酚的混合物, 获取间甲酚需要分离的过程, 而分离技术难度较大始终未突破, 最后装置全部改为生产丙酮;2002年之后国内开始采用间甲苯胺重氮法生产间甲酚, 但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废水、废酸, 污染非常严重, 最终也逐步淘汰生产;海华科技突破甲酚分离技术, 2017年实现间甲酚
3、规模生产. 国内间甲酚工艺演变历史 二、中国间甲酚进出口情况 全球间甲酚产能约6万吨, 国外产能占比约80%, 国内占比约20%, 国外生产厂家有美国沙索、德国朗盛、日本三井, 国内生产厂家有海华科技、东营海源化工、安徽时联, 全球最大生产厂家是美国沙索和德国朗盛, 产能各2万吨左右, 国内最大的是海华科技, 产能8000吨, 2018年实际产量4000吨. 2018年全球间甲酚竞争格局 中国间甲酚对外依赖度仍较高, 2018年国内间甲酚产量7200吨, 进口量达6641万吨, 进口在表观消费量占比50%, 作为农药、医药、香料等产品关键原料、中间体, 对外依赖度过高. 中国间甲酚对外依赖度较
4、高, 国内间甲酚需求量1.21.4万吨, 2018年国内间甲酚产量7200吨, 进口量达6641万吨. 2019年1-11月国内间甲酚出口712吨, 而过去5年只有平均100吨/年出口水平, 间甲酚国产化正提速. 2005-2019年中国间甲酚进出量(吨) 2018年进口间甲酚占国内消费比重近半 间甲酚国内销售价格受国外主导, 进口价决定国内价格走势, 2015年前价格维持在45万元/吨, 2017年价格下滑至最低1.61.9万元/吨. 2005-2019年国内间甲酚进口单价 针对国外间甲酚采取的降价销售行为, 2019年7月中国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进口间甲酚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5、. 美国、欧盟、日本间甲酚倾销幅度达50110%. 若反倾销落地, 预计国内间甲酚价格将获得提振, 同时加速进口替代. 2018年国外间甲酚价格倾销幅度(美元/吨) 三、间甲酚下游应用 间甲酚原料方面, 如果以外购粗酚为原料, 原材料有间对甲酚(25%、33%)、异丁烯, 近年来价格波动范围不大, 原材料对成本影响有限. 若采用甲苯氯化水解法, 对应原材料还需要甲苯, 属于大宗化工品, 与石油价格挂钩. 原料间对甲酚价格(元/吨) 原料甲苯、异丁烯价格(元/吨) 间甲酚属于精细化工品, 主要用于农药、医药、抗氧剂、香料、染料、杀菌剂、防霉剂等领域, 如维生素E、氟磺胺草醚、杀螟松、倍硫磷、二氯
6、苯醚菊脂、抗氧剂CA、染料DPA、树脂增塑剂、百里香酚等. 间甲酚下游需求结构 间甲酚下游应用领域介绍 1.农药景气度高企, 需求迎来边际改善 间甲酚主要用于农药生产, 包括氟磺胺草醚、杀螟松、倍硫磷、速灭威、二氯苯醚菊酯等, 受环保督察以及响水事故影响, 近年来国内农药市场加速出清, 低端落后产能陆续退出, 国内农药原药产量同比下滑, 对间甲酚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行业整顿进入尾声, 农药需求将迎来边际改善, 一方面低端农药已整改或退出, 未来出清空间不大, 另一方面环保督察带来农药行业景气度大幅提升, 利润驱动下龙头企业扩产, 由于农药项目审批门槛大幅提高, 因此新产能释放较以往时间更长
7、, 对间甲酚而言, 下游农药需求进入长期向上的增长通道. 2012-2019年农药原药产量(万吨)及同比 2012-2019年农药及农药械价格指数 2.VE景气底部回升, 间甲酚制约产能释放 维生素E可用作提高生物的繁殖能力、增强免疫能力、调节能量代谢及预防近视等, 在动物体内无法自行合成或合成量不足, 只能从外界摄取. VE现已成为市场容量较高、产销极大的维生素品种之一, 下游饲料需求占比60%. 全球工业上的合成VE基本均以异植物醇(提供侧链)和三甲基氢醌(提供主环)两种中间体以“一步缩合法”制成, 其中三甲基氢醌主流合成工艺采用间甲苯酚法, 工艺流程较短、产品收率高、污染小, 是国外普遍采用的合成技术. 该法是以间甲苯酚为原料, 将其与甲醇发生烷基化反应得到三甲基苯酚(2,3,6-三甲基苯酚), 最终合成三甲基氢醌. 全球采用间甲酚为原料生产VE的厂商主要有帝斯曼、浙江医药、北沙制药等, 占全球份额60%, 国内VE企业除新和成外均依赖进口, 早在2008年由于日本地震, 日本三井等公司间甲酚产品受影响等, 西南合成就曾因三甲基氢醌的供应问题而无法投产. 2019年11月德国朗盛公告称间甲酚装置运行负荷受限, 全球间甲酚供应受到影响, 帝斯曼、浙江医药、北沙制药的VE供应均受原材料制约供应. 2012-2019年VE价格走势(元/kg) 以间甲酚为原料的VE产能占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