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共3页).doc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无所不在的力单元的第2课物体改变形状以后。设计思路本课教材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 (1)认识物体的弹性,建立“弹性”、“弹力”的概念。利用典型材料,让学生通过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对物体进行感知,通过捏、压、挤、拉等动作,体会这类物体的共同属性: 在外力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总结出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感受形变物体的弹力。(2) 研究弹簧拉伸长度与所受拉力的关系。通过学生的量、挂、看、分析等活动,认识弹簧的拉伸长度与拉力(钩码的个数)成正比的规律,即挂的钩码越
2、多,弹簧拉伸得越长。本课的发展线索是以“弹力”为脉络展开: 组织对典型、有结构材料的探究和认识,找出弹性;研究橡皮、橡皮泥,进一步理解弹性(恢复原状);感受弹力,让学生感受到弹力是有规律的,为将来进一步学习胡克定律奠定基础,以实现课程标准上制定的“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利用多种方法感知事物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的目标。 活动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2 能够做研究弹簧拉伸长度和所受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可
3、恢复原来的形状;2 认识弹性物体发生变化时会产生弹力;3 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所受拉力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2 乐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创造。材料准备1学生分组材料:橡皮筋根、塑料尺或钢尺、海棉、小弹簧、带指针的弹簧、钩码5个、贴有图表的黑板、活动记录纸2教师准备:拉力器、演示弹簧与拉力关系的演示板、课件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经历活动1同学见过拉力器吗?(出示拉力器)用来干什么的?2请两个同学上来拉一拉试试?感觉如何?3那么在两个同学拉拉力器的过程中,拉力器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形状改变)是什么使拉力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了呢?(板书:受到外力)当两位同
4、学松开手,停止对拉力器用力时,拉力器怎样了?(板书:恢复原状)4谁能用自己的话将刚才拉力器变化的过程描述一下呢?(拉力器受到外力时,形状发生了改变;去掉外力后,拉力器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了。)5那么,还有没有具有拉力器这样本领的其它物体了呢?老师为各小组准备了一些不同的材料,分别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再去掉所用的力,观察有什么发现并将观察所得用文字或图画表示出来,好吗?6学生分小组进行检测、观察物体是否具有类似于拉力器变化的特性。7汇报交流,展示观察记录。二、理解“弹性”,感知“弹力”1、揭示“弹性”概念拉力器、橡皮筋、弹簧、海绵、塑料尺等物体都有着什么样的共同特性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揭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物体 形状 改变 以后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