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斜塔上的实验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docx





《2021斜塔上的实验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斜塔上的实验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斜塔上的实验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斜塔上的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巧妙构思,掌握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法2、了解伽利略的故事,体会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激发攀登科学高峰的热情3、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教学过程一、初识伽利略1、创设情境,导入文本生活是平淡的,却又是美好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地进步。今天我们要看看,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奇迹。2、组织学生了解伽利略: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伽利略的了解和看法。相
2、关资料:的主人公伽利略(GalileoGalilei)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他于1564年2月15日出生于比萨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是数学家、音乐家。伽利略自小就表現出非凡的思考能力、制作和观察的能力,他17岁进入比萨大学学医,期间得以接触阿基米德和欧几里德等的数学著作,奠定了数学方面相当深厚的造诣。18岁时,有一次他到比萨教堂去做礼拜,他注意到油灯链条的摆动规律,由此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这个重大发现在课文中有详细记述。)由于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常用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来检验教授们的理论和教条,因而他遭到了教授们的反对和制裁,至使他无法得到医生文凭,
3、被迫离开比萨大学。回家后,他一边帮助父亲经营店铺,一边继续学数学、做实验。后在友人吉多鲍多伯爵的推荐下,伽利略担任了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一职,主讲数学及天文。他在这一时期集中研究了有关运动方面的问题,对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运动提出了质疑,试图以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来解释落体运动,他认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它的密度成正比。伽利略的这一想法同样遭到了教授们的压制甚至是威胁,由此便发生了课文中所写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一事。1592至1610年是伽利略科学研究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伽利略受聘于地中海威尼斯共和国的帕多瓦大学,那里学术气氛自由,鼓励自由研究和自由思想,对于伽利略來說,较少的教会控制
4、,能让他充分发挥所长,建立他的科学宇宙观。就在帕多瓦大学,伽利略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活动。1611年,罗马教廷向伽利略发出警告不准宣传他的学说。1615年,在教廷的压制下,伽利略只能秘密地写书,1623年,直到他的朋友,以保护科学艺术而闻名的乌尔班八世即位教皇,才使得他从禁令中解放出来。1632了关于托勒玫和哥白尼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以对话形式阐明了他的观点。但此举再次激怒教廷,他被判处无限期监禁在家中。1635了另一部著作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話,进一步对力学问題作出了精辟论述。1642年1月8日,伽利略含冤而逝,终年78岁。直到1979年,罗马教廷才承认伽利略所受到的审判是不公正的。二、
5、重现伽利略的实验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恭喜(gng)根深蒂固(d)依赖(li)孜孜不倦(z)汲取(j)持之以恒(hng)锲而不舍(qi)渊博(yunb)2、理清思路,掌握文本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为线索展开的。(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理解构思巧妙在何处?参考:文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动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入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然后再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构
6、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3、动手实验,了解科学知识A、摆动挂灯的启示自然的节奏原则B、斜塔上的实验自由落体定律三、品评伽利略1、结合文章,理解伽利略的精神例如:“又是伽利略的一个发疯的念头”(说明他的猜想很多,善于思考)“可是偏有一个青年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验观察来检验他的教授们的那些教条。”(说明他不轻易相信权威、敢于探索的精神)你还能通过其它的例子来说明伽利略的其它精神吗?“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他已经发现、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为了学好这门语言,他决意献出自己的一生”(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还有:A伽利略不
7、停地搞实验,甚至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轻易相信权威。B他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在那不讲科学的年代里,从事这一行,意味着一辈子的贫困和默默无闻。C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2、品味精彩段落,掌握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好处精读课文第18节,仔细品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意。如:“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一个“都”字说明了除了伽利略以外的所有人。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愚昧,反科学风气的严重。“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心理,他们不相信伽利略的理论,觉得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随之
8、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这句中的“大吃一惊”写出了人们难以相信的神情,也侧面说明伽利略的实验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这句中的三个“同时”运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当时实验的真实状况,有力地说明了伽利略实验的科学性,也有力地用事实回击了那些嘲笑他的人。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好处:在记叙中加入了适当的描写,如写教堂气氛、伽利略的突然发现、教授学生的压制反对、观看斜塔上的实验的队伍等都运用了描写,这种将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令人爱读,不仅让我们充分了解到伽利略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的相关细节,而且还感受到伽利略重大发现背后的巨大
9、压力,更突现出伽利略不怕威胁、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四、比较阅读练习(一)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些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乒,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
10、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练习题:1、教授们认为伽利略胡说八道的原因是。(2分)2、选文中有点明课题的一句话是()(2分)A.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B.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C.为这次“表
11、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D.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3、对斜塔上的实验,教授和伽利略双方的目的各不相同,请分别指出。(4分)4、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这一“嘘”字和下文什么样的反应相照应?接着是“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这个“难以相信的事情”指的又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5、伽利略用实验所证明的理论是。(2分)6、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选文内容。(3分)(二)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袁隆平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一步,应该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其特点是雄蕊退化,而雌性则是正常的,即通常说的“母禾”。第二步,再找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作父本,给母禾授粉,使
12、它养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的特征,这就是保持系。有了保持系,不育系才能代代相传并大量繁殖。第三步,还要找一种稻种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恢复生育能力,这叫恢复系。有了恢复系,就可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了。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他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便开始了。袁隆平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伤心的泪所幸的是,他的
13、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试验秧苗。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田了。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练习题:1.简介袁隆平的“三系”设想,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2.“大相径庭”说明袁隆平学术观点具有什么特点?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3.“不争,也不辩”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4.袁隆平迈出的第一步
14、顺利吗?为什么?(3分)5.袁隆平身处“逆境”仍坚持进行科学研究,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6.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是的一大特点,很好的细节描写读起来感人至深,你能举例说明吗?(4分)参考答案:(一)1.“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除了傻瓜通过空间下降”。2、C3、“现在正是揭穿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接受挑战,证明自己的理论。4、嘲弄的哄笑,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落到地上”。5、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6、伽利略在斜塔上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理论。(二)1、开拓、进取精神。2、新颖大胆、创新。3、务实求真和埋头苦干的精神。4、不顺利,“”开始
15、了。5、执著追求、不懈奋斗的精神。6、略斜塔上的实验全文阅读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正在大教堂里跪着祈祷。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前喀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突然,他跳起身来,这一举动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前喀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他的感觉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他就是发现了奇迹。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斜塔 实验 苏教版 初一 上册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