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长亭送别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docx





《2021长亭送别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长亭送别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长亭送别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长亭送别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和难点: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分析人物的典型意义。欣赏长亭送别个性化,动作化,诗化的戏曲语言。教学设想: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配乐加强课堂气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家好,通过上节课窦娥冤的学习我们知道,元代文学延续着宋代文学的发展趋势,继续通俗化的方向,元曲在与音乐,舞台结合中,真正走向了民间,语言也更加通俗化世俗化,这样可以更好的批判现实,表达民生,但元曲的这一倾向也降低的戏曲语言的韵味,那种唐诗宋词的精练意象
2、,那种汉语语言特有的声韵美并没有表现出来。但历史总会给以我们惊喜,当关汉卿以酣畅豪爽的笔墨横扫千军上演“六月飞雪”的浪漫神奇时,一位剧坛奇葩,却在繁华似锦的天地里挥洒如梦的诗韵,虽然是惊世骇俗的思想内容却表现出“花间美人”般的光彩照人的格调,这种评点江山醒人世,拈花一笑万山横的神奇笔法,只有王实甫可以做得到,只有西厢记可以演绎出。二、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看课件)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分析人物的典型意义。欣赏长亭送别个性化,动作化,诗化的戏曲语言。由于古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作为有着爱情大团圆结局的西厢记和作者王实甫并没有进入元曲四大家的行列,但谁也不能降低他的价值,没有
3、王实甫的西厢记,整个文学史将失衡,中国戏曲的宏伟殿堂是无法支撑的。四、作者简介,文学知识掌握:(看课件)王实甫,大都人,北京由于是中国重要的古都,自古就是戏曲的中心,他的生年卒年无法考证,但推知是与关汉卿同时略后。他在当时就享有盛誉。鲜明的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是西厢记的主题,但我认为不仅仅这些,更有对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情的崇高赞美,对自由战胜制度的热情歌颂。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是自由,有什么比自由更可贵的呢,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五、西厢记剧情简介有趣的第一次见面:张生第一次在普救寺见到莺莺,惊呼:“我死也!”,接着在道场上迎着红娘,自报家门:小生姓张,名珙,本贯
4、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红娘一头雾水反问:谁问你来?张生不答,直问:敢问小姐常出门吗?把张生在爱情的驱使下痴迷冒失的性格表现得栩栩如生。六、比较元稹的莺莺传作品莺莺的形像刻画,传神写态,有血有肉,异常鲜明。相比之下,张生的形像则写得较为逊色。尤其是篇末,作者为了替张生遗弃崔莺莺的无耻行径辩解开脱,竟破口大骂崔莺莺为“尤物”、“妖孽”、“祸水”,这就不仅使得人物形像前后不统一,也造成了主题思想的矛盾。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wu趣。”作品的格调低俗。但王实甫果断抛弃了“始乱之,终弃之”男性为主导的贬低女性的传统模式,进而以女性的视角来重新诠释对
5、爱情的伟大理解。长亭送别知识点测试一、作家作品。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他的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贞、大德年间。长期混迹于教坊、行院,与伎艺为伍,当是位不得志的落拓文人。编撰杂剧13种,只有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贩茶船、芙蓉亭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可以说就是这种风格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二、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
6、一项是()A.谂知(nin)暮霭(i)胸臆(yi)B.泠泠(lng)相偎(wi)栖迟(q)c.赓续(gng)玉醅(bi)揾做(wn)D.萧瑟(s)憔悴(cu)顷刻(qng)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B.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c.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趁路程节饮食(赶)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再休似
7、此处栖迟(留恋)4、掌握下面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筵席:宴饮的酒席。蹙愁眉:皱着眉头。蹙:皱、收缩。杯盘狼藉:指饮宴后乱七八糟的样子。藉:践踏,凌辱。金榜:古代科举殿试录取时,发榜公布的文告。憔悴:形容人瘦弱,面容不好看,精神不振。胸臆:文中指胸膛,亦可指心里的话或想法。三、导学过程。(一)根据情节的发展,这一折可分为三个场面。1、赴亭惜别:(1)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
8、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晓来两句应为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有我之境。)(2)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3)叨叨令一曲,将车、马,被、枕,衫、袖,书、信这些常用词带上儿字,加上一些叠音形容词,如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之类,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怎样的艺术效果?(4)概括这一场面的主要意思,写在1、赴亭惜别后面。2、长亭饯别:(
9、5)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6)幺篇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7)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8)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9)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10)概括这一场面的主要意思,写在2、长亭饯别后面。3、残照离别:(1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思想和感情?(12)对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C.虽然眼底人
10、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13)四煞一曲: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列的一项是()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该句写的是亡国之痛,不是离别之愁。)(14)二煞中所
11、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15)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留恋美景显然不当。)(16)收尾一曲最后一句是: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
12、观江城子说: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请比较分析上面4句曲或词。(17)概括这一场面的主要意思,写在3、残照离别后面。(二)概括本文的主题。(三)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四)请根据示例改写你自己喜欢的其他首曲词为现代诗。示例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残阳如血,敲打在她寂寞的心头;夕阳古道,淡烟笼罩影绰绰。望不见远行的人儿,只听见凄冷的秋风煞是使人愁。似乎耳边还有玉骢马的呼唤,我多么想让马儿插翅膀,伴君千山行万水过。-参考答案:二、1D2D3C三、1(一)1(
13、1)C(2)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3)音韵的回环往复,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4)写莺莺一路上的离别而愁苦之情。2(5)提示: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6)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7)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8)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9)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10)描写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3
14、(11)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12)C(应为借酒饯行非为借酒浇愁,及时行乐。)(13)D(14)三个典故:一春、鱼雁、青鸾。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15)D(16)都是写愁高手。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均意境完整。(17)描写莺莺对张生亲切关心和依依难舍的情景。(二)表现反封建、轻名利的思想,歌颂真诚的爱情。(三)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增强感染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长亭 送别 人教版高二 下册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