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理学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六讲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理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理学课件.ppt(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讲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理学1第1页,此课件共101页哦第一节第一节 抗菌药代谢动力学抗菌药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的基本概念第2页,此课件共101页哦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及机体间相互关系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及机体间相互关系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机体机体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第3页,此课件共101页哦组织储备组织储备游离游离 结合结合血液血液游离游离 结合结合肝肝药物代谢药物代谢肾肾药物原形、药物原形、代谢物代谢物作用部位作用部位游离游离 结合结合 受体受体药物药物口服口服 肌注肌注 静注静注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第4页,此课件共101页哦不同剂量及途径给药后药不同剂量及途径给药后药-时曲线时曲线Ti
2、me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Time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HoursHours0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0 0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drug Serum Concentrationdrug Serum Concentration(g/ml)(g/ml)Time to PeakConcentrationMaximum Serum Drug ConcentrationPeak of Serum ConcentrationPeak of Serum Concentra
3、tionMIC中毒浓度中毒浓度第5页,此课件共101页哦房室模型简图房室模型简图中央室中央室周边室周边室一房室一房室K K1212K K2121K10K Kelel二房室二房室药物药物第6页,此课件共101页哦血中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血中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 C-T C-T 曲线曲线IV-1室室NV-2室室NV-1室室IV-2室室第7页,此课件共101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特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特点点8第8页,此课件共101页哦主要药动学参数主要药动学参数药时曲线、药时曲线下面积药时曲线、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药时曲线反映药物进入人体后其浓度随时间而变药时曲线反映药物进入人体后其浓度
4、随时间而变迁的情况,曲线下面积即称药时曲线下面积迁的情况,曲线下面积即称药时曲线下面积生物半衰期生物半衰期(T1/2)药物自体内消除半量所需时间药物自体内消除半量所需时间 吸收半衰期吸收半衰期(T1/2ka)分布半衰期分布半衰期(T1/2)消除半衰期消除半衰期(T1/2ke、T1/2)第9页,此课件共101页哦分布容积分布容积(Vd)药物在体内分布房室的大小,表观分布容积药物在体内分布房室的大小,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清除率(CL)药物经肾、肝、肺和皮肤等各种途径自体内清除药物经肾、肝、肺和皮肤等各种途径自体内清除的速率,总体清除率的速率,总体清除率(CLtotal)和肾清除率和肾清除率(CLre
5、nal)主要药动学参数主要药动学参数第10页,此课件共101页哦主要药动学参数主要药动学参数血管外给药:血管外给药:Cmax:吸收过程中的最大浓度,反映制剂疗效和:吸收过程中的最大浓度,反映制剂疗效和毒性水平。毒性水平。Tmax:Cmax时的时间,反映药物的吸收速度时的时间,反映药物的吸收速度AUC:评价药物的吸收程度;评价药物的吸收程度;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率,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速率,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第11页,此课件共101页哦I I期临床试验期临床试验新药临床评价新药临床评价药动学参数药动学参数感染病种类感染病
6、种类病原菌病原菌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血管外生物血管外生物利用度测定利用度测定筛选新药的品种或制剂筛选新药的品种或制剂药动学在抗菌药物应用中的意义药动学在抗菌药物应用中的意义第12页,此课件共101页哦吸收给药量吸收给药量80809090以上以上氯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克林霉素、头孢氨苄、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拉定、阿莫西阿莫西林、林、多西环素、多西环素、利福平、利福平、异烟肼、甲硝唑、氟胞嘧啶、异烟肼、甲硝唑、氟胞嘧啶、SMZco、氧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
7、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金刚烷胺、扎金刚烷胺、扎西他滨、司他夫定西他滨、司他夫定、拉米夫定、拉米夫定 吸收过程吸收过程第13页,此课件共101页哦吸收给药量吸收给药量30306060以上以上氨氨苄苄西西林林、四四环环素素等等、红红霉霉素素、林林可可霉霉素、磷霉素钙、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素、磷霉素钙、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吸收过程吸收过程第14页,此课件共101页哦吸收甚少或不吸收吸收甚少或不吸收0.5%3%头孢类(大多品种头孢类(大多品种,为什么?为什么?)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为什么?为什么?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为什么?为什么?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类,为什么?为什么?两性霉素两性霉素 B B,为
8、什么?为什么?吸收过程吸收过程第15页,此课件共101页哦 中、轻度感染中、轻度感染细菌敏感且易吸收药物细菌敏感且易吸收药物 危重感染危重感染静滴或静注静滴或静注 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上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如林可霉素、磷霉素钙盐、诺如林可霉素、磷霉素钙盐、诺氟沙星氟沙星选用口服抗菌药物时注意事项选用口服抗菌药物时注意事项第16页,此课件共101页哦分布特点分布特点 肝、肾、肺等肝、肾、肺等血供丰富组织血供丰富组织 脑、骨、前列腺脑、骨、前列腺脑脊液、痰液等脑脊液、痰液等药物浓度药物浓度高高药物浓度药物浓度低低第17页,此课件共101页哦骨骨克林霉素克林霉素林可
9、霉素林可霉素磷磷 霉霉 素素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 血浓度的血浓度的0.30.32 2倍倍分布特点分布特点第18页,此课件共101页哦分布特点分布特点前前列列腺腺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SMZco新四环素类新四环素类第19页,此课件共101页哦浆浆膜膜腔腔和和关关节节腔腔大多药物可分布至各体腔及大多药物可分布至各体腔及关节腔,局部药物浓度可达关节腔,局部药物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血药浓度的50100分布特点分布特点第20页,此课件共101页哦 组织中游离的药物浓度与血中游离的药物浓度一般呈平行关系。头孢类抗生素,组织中游离药物浓度(如肺组织或肌肉组织中)低于血中药物浓度;喹诺酮类,某
10、些组织中(如肺组织中)药物浓度可能高于血药浓度。对抗生素进行剂量设计时仅基于血中药物的浓度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等信息是不够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和组织分布情况,尤其是组织中游离的药物浓度才是真正重点关注的内容,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血药浓度、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和组织游离浓度三者的关系。第21页,此课件共101页哦分布特点分布特点脑脑脊脊液液脑膜炎症脑膜炎症(+)()csf MIC氯霉素、氯霉素、SD、SMZ、TMP吡嗪酰胺、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甲硝唑甲硝唑 美洛西林、拉氧头孢美洛西林、拉氧头孢无环鸟嘌呤、阿糖腺苷无环鸟嘌呤、阿糖腺苷 氟康唑氟康唑第22页,此课件共
11、101页哦分布特点分布特点脑脑脊脊液液 脑膜炎症脑膜炎症(+)csf(+)csf MICMIC青霉素青霉素G G、羧苄西林(绿脓除外)、羧苄西林(绿脓除外)头孢唑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头孢唑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呋辛、氨曲南、噻肟、头孢呋辛、氨曲南、四环素、四环素、磷霉素磷霉素环丙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 阿米卡星阿米卡星万古霉素万古霉素第23页,此课件共101页哦分布特点分布特点脑脑脊脊液液脑膜炎症脑膜炎症(+)csf MIC 链霉素链霉素 庆大霉素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妥布霉素 红霉素红霉素 酮康唑酮康唑(800mg/日)日)苯唑西林苯唑西林第24页,此课件共10
12、1页哦分布特点分布特点脑脑脊脊液液脑膜炎症脑膜炎症(+)CSF(-)苄星青霉素苄星青霉素 两性霉素两性霉素B B林可霉素林可霉素 多粘菌素多粘菌素B B克林霉素克林霉素酮康唑(酮康唑(400mg/400mg/日)日)其脂质体可进入其脂质体可进入脑脊液,为同期脑脊液,为同期血浓度的血浓度的50%50%60%60%,脑膜炎症,脑膜炎症时可达时可达80%80%第25页,此课件共101页哦分分布布特特点点血血胎胎盘盘屏屏障障穿穿透透性性胎儿胎儿/母体血浓度比值母体血浓度比值50100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氯霉素磺磺 胺胺呋喃妥因呋喃妥因羧苄西林羧苄西林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第26页,此课件共101页哦分
13、分布布特特点点血血胎胎盘盘屏屏障障穿穿透透性性胎儿胎儿/母体血浓度比值母体血浓度比值3050 庆大霉素庆大霉素 链霉素链霉素 卡那霉素卡那霉素 两性霉素两性霉素B B 青霉素青霉素G G 氨苄西林氨苄西林 头孢哌酮头孢哌酮 克林霉素克林霉素第27页,此课件共101页哦血血胎胎盘盘屏屏障障穿穿透透性性胎儿胎儿/母体血浓度比值母体血浓度比值1030妥布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阿米卡星苯唑西林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曲松红霉素(碱)红霉素(碱)10头孢噻吩头孢噻吩头孢拉定头孢拉定分分布布特特点点第28页,此课件共101页哦氯霉素:肝酶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结氯霉素:肝酶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为氯
14、霉素单葡萄糖醛酸酯,无抗菌合为氯霉素单葡萄糖醛酸酯,无抗菌活性活性异烟肼、磺胺:肝内乙酰化代谢物,活性异烟肼、磺胺:肝内乙酰化代谢物,活性下降下降利福平:肝内乙酰化,活性下降利福平:肝内乙酰化,活性下降头孢噻肟:去乙酰头孢噻肟,活性头孢噻肟:去乙酰头孢噻肟,活性原形,代谢物自肾或肝胆系统排出原形,代谢物自肾或肝胆系统排出体外体外代代谢谢抗菌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抗菌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第29页,此课件共101页哦肾排泄:大部分药物肾排泄:大部分药物肝胆系排泄:部分肝肠循环肝胆系排泄:部分肝肠循环粪中排出:口服吸收差者粪中排出:口服吸收差者其他:唾液、泪液、其他:唾液、泪液、支气管分泌物、支气管分泌物
15、、痰液、乳汁等痰液、乳汁等排排 泄泄抗菌药物的排泄抗菌药物的排泄第30页,此课件共101页哦肾排泄肾排泄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等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等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利福平等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利福平等肾排泄少,肾排泄少,尿中亦可达有效浓度尿中亦可达有效浓度磺胺类、呋喃妥因、吡哌酸、诺氟沙星等尿中达较磺胺类、呋喃妥因、吡哌酸、诺氟沙星等尿中达较高浓度高浓度单纯、复杂尿感选用不同药物,尿单纯、复杂尿感选用不同药物,尿pHpH影响抗菌影响抗菌活性,肾功能减退者需调整剂量(主要经肾排泄者活性,肾功能减退者需调整剂量(主要经肾排泄者)排排 泄泄抗菌药物的排泄抗菌药物的排泄第31页
16、,此课件共101页哦胆胆汁汁胆汁胆汁/血清比值血清比值青霉素青霉素G 0.5G 0.5氨苄西林氨苄西林 1 12 2羧苄西林羧苄西林 0.50.50.80.8哌拉西林哌拉西林 10101515苯唑西林苯唑西林 0.20.20.40.4双氯西林双氯西林 0.050.050.080.08美洛西林美洛西林 1010头孢唑林头孢唑林 0.70.7头孢噻吩头孢噻吩 0.40.40.80.8拉氧头孢拉氧头孢 1 12 2头孢氨苄头孢氨苄 0.160.16头孢羟氨苄头孢羟氨苄 1 1头孢孟多头孢孟多 3 34 4头孢呋辛头孢呋辛 0.40.4头孢噻肟头孢噻肟 0.10.10.50.5头孢他啶头孢他啶 0.3
17、0.3头孢唑肟头孢唑肟 0.10.10.30.3头孢曲松头孢曲松 1010头孢哌酮头孢哌酮 8 81212拉氧头孢拉氧头孢 1 12 2亚胺培南亚胺培南 0.040.04氨曲南氨曲南 0.60.6排泄排泄第32页,此课件共101页哦胆胆汁汁胆汁胆汁/血清比值血清比值庆大霉素庆大霉素 0.30.6妥布霉素妥布霉素 0.10.2阿米卡星阿米卡星 0.3链霉素链霉素 0.43.0卡那霉素卡那霉素 1四环素四环素 510多西环素多西环素 1020红霉素红霉素 825克林霉素克林霉素 2.53氯霉素氯霉素 0.2氨曲南氨曲南 0.6酮康唑酮康唑 低低甲硝唑甲硝唑 1利福平利福平 100TMP 12SMZ
18、 0.40.7万古霉素万古霉素 0.5环丙沙星环丙沙星 2.0排泄排泄第33页,此课件共101页哦常规剂量给药,在血供丰富的组织体液可达有效浓度,常规剂量给药,在血供丰富的组织体液可达有效浓度,在脑、在脑、CSFCSF、骨、前列腺、痰液等药物浓度低者分别选、骨、前列腺、痰液等药物浓度低者分别选用分布良好的药物用分布良好的药物口服吸收良好药物可用于轻、中度感染,严重感染需口服吸收良好药物可用于轻、中度感染,严重感染需静脉给药静脉给药应用毒性较大抗菌药物时,应尽可能应用毒性较大抗菌药物时,应尽可能TDMTDM局部用药应尽量避免,一般不需腔内给药局部用药应尽量避免,一般不需腔内给药可透过血胎盘屏障,
19、有损胎儿的药物避免妊娠期应可透过血胎盘屏障,有损胎儿的药物避免妊娠期应用用尿感时选用药物,按病情选用尿感时选用药物,按病情选用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第34页,此课件共101页哦第第三三节节 抗抗菌菌药药物物PKPKPDPD的的临临床床意意义义35第35页,此课件共101页哦抗菌机制抗菌机制抗菌谱抗菌谱临床疗效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细菌清除患者依从性患者依从性耐受性耐受性耐药产生耐药产生药药 物物感染部位浓度感染部位浓度对细菌对细菌MICMIC结果结果药动学药动学给药方案给药方案ADME血药浓度血药浓度药效学药效学组织渗透组织渗透时间时间/浓度依赖性浓度依赖性杀菌剂杀菌剂/抑菌剂抑菌剂抗菌药物抗菌药物PK/
20、PDPK/PD特点特点第36页,此课件共101页哦PK/PD主要参数主要参数药动学药动学(PK)Cmax、AUC药效学药效学(PD)MIC(MIC50、MIC90)MBC(MBC50、MBC90)PAE(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后效应)药动学药效学药动学药效学 (PK/PD)浓度依赖性浓度依赖性 :Cmax/MIC、AUC/MIC 时间依赖性时间依赖性 :TMIC 第37页,此课件共101页哦按照按照PK/PD分类分类第一大类:时间依赖杀菌作用第一大类:时间依赖杀菌作用持续后效应持续后效应-无或轻、中度无或轻、中度-内酰胺类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氨曲南、青霉素类、头孢菌素、氨曲南、碳烯类碳
21、烯类),克林和大环,克林和大环(红、克红、克)、四环、链、四环、链、万古万古杀菌范围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杀菌范围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血药浓度超过血药浓度超过MIC时间(时间(TMIC)是与临床是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第38页,此课件共101页哦药物浓度维持于病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以上的时间对病原体的清药物浓度维持于病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以上的时间对病原体的清除非常重要除非常重要药物浓度在药物浓度在MICMIC的的4-54-5倍,其杀菌作用即处饱和状态;再增倍,其杀菌作用即处饱和状态;再增加剂量并不提高疗效加剂量并不提高疗效没有或少有抗生素后效应没有或少有抗生素后效应要求:药物血清浓
22、度大于要求:药物血清浓度大于MICMIC的持续时间超过给药间隔时间的的持续时间超过给药间隔时间的40%40%(青霉素类)至(青霉素类)至50%50%(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第39页,此课件共101页哦时间依赖型的抗生素时间依赖型的抗生素TMIC:血药浓度超过MIC的维持时间TMIC%:血药浓度超过MIC的维持时间与给药间隔时间的比值,即TMIC%=TMIC%=TMIC给药间隔给药间隔TMIC给药间隔给药间隔MIC90时间时间浓度浓度第40页,此课件共101页哦第二大类:浓度依赖杀菌作用药物第二大类:浓度依赖杀菌作用药物抗菌后效应抗菌后效应氨基糖苷类和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甲硝唑喹诺酮类,甲
23、硝唑投药目标达到最大药物接触,药物浓度越高,投药目标达到最大药物接触,药物浓度越高,杀菌率及杀菌范围也越大杀菌率及杀菌范围也越大24小时小时AUC(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MIC、峰浓度、峰浓度/MIC是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是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第41页,此课件共101页哦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杀菌效应及其后效应与其血浓度峰值有关,只需其杀菌效应及其后效应与其血浓度峰值有关,只需1/41/4时时间在间在MICMIC以上疗效最佳以上疗效最佳,故无需在任何时间都使其血浓度保,故无需在任何时间都使其血浓度保持在持在MICMIC以上;以上;这一类药物体内浓度越高,病原体清
24、除越快;这一类药物体内浓度越高,病原体清除越快;提倡一日一次给药。此法比分次给药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提倡一日一次给药。此法比分次给药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如静滴要在如静滴要在2h2h内滴完。内滴完。由于由于AUCAUC0-24h0-24h与每日用药总量平行,调整每日用药量以达与每日用药总量平行,调整每日用药量以达到期望的到期望的AUCAUC0-24h0-24h。第42页,此课件共101页哦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杀菌效应及其后效应与其血浓度峰值有关,只需其杀菌效应及其后效应与其血浓度峰值有关,只需1/41/4时时间在间在MICMIC以上疗效最佳,故无需在任何时间都使其血浓度保持以上
25、疗效最佳,故无需在任何时间都使其血浓度保持在在MICMIC以上;以上;这一类药物体内浓度越高,病原体清除越快;这一类药物体内浓度越高,病原体清除越快;提倡一日一次给药。此法比分次给药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如静提倡一日一次给药。此法比分次给药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如静滴要在滴要在2h2h内滴完。内滴完。由于由于AUCAUC0-24h0-24h与每日用药总量平行,调整每日用药量以达到期与每日用药总量平行,调整每日用药量以达到期望的望的AUCAUC0-24h0-24h。第43页,此课件共101页哦AUICAUIC:即即24h24h曲线下面积(曲线下面积(AUCAUC0-24h0-24h)与)与MICM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抗菌 药物 临床 药理学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