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章风险控制(53页PPT).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6章风险控制(53页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章风险控制(53页PPT).ppt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本章内容:6.1风险控制概述6.2风险避免6.3损失控制6.4风险隔离与风险转移考核要求:一、风险控制原理一、风险控制原理1.领会:风险控制含义及其本质、多米诺骨牌理论能量破坏性释放理论、风险控制的一般原则二、风险控制成本收益分析二、风险控制成本收益分析1.识记:风险控制成本项目、风险控制收益项目2.领会:风险控制成本收益分析三、风险避免三、风险避免1.识记:风险避免含义;2.领会:风险避免适用性考核要求:四、损失控制四、损失控制1.识记:不安全行为的表现及原因、损失预防、损失抑制的含义、2.领会:安全教育内容;损失预防的适用性;损失抑制的适用性;风险避免、损失预
2、防、损失抑制之间的关系五、风险隔离五、风险隔离1.识记:分割风险单位;复制风险单位2.领会:风险隔离的特点六、风险转移六、风险转移1.识记:出售、分包、免责约定6.16.1、风险控制概述、风险控制概述一、风险控制的含义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控制技术,以消除风险或减少风险的危险性。风险控制的本质:减少损失概率或降低损失程度在事故发生前,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在事故发生后,降低损失程度风险处理的技术分成两大类:一是风险控制一是财务处理二、风险控制理论二、风险控制理论(一一)多米诺骨牌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 提出者:海因里希海因里希 研究了1920年代发
3、生在美国的许多工业事故,发现其中80%意外事故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其余的则是其他因素。该理论认为:损失控制应重视人为因素管理,即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向员工灌输安全意识,以杜绝容易导致事故的不安全行为。分为五张骨牌,依次是:1)社会环境、2)人的过失、3)不安全行为、4)意外事故、5)伤害。(二二)能量破坏性释放理论能量破坏性释放理论70年代,美国学者哈顿哈顿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员或财产损失基本上是能量的意外破坏性释放的后果。因素损失控制应重视机械或物的因素的管理,即为人们创造一个更为安全的物质环境。三、风险控制的一般原则三、风险控制的一般原则 1、提高人员素质2、安全管理3、风险
4、处理技术措施四、风险控制的常用方法1、风险避免2、损失控制3、非保险转移4、隔离五、风险控制的成本收益分析五、风险控制的成本收益分析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确定经济上的可行性。如果潜在收益大于或等于损失控制成本,则经济单位可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措施。(一)损失控制成本损失控制指布置和维持损失控制措施的成本。分三类1、特殊建筑设施的资本支出的折旧(灭火器.2、从事损失控制活动人员的支出3、计划费用(二二)损失控制的潜在收益损失控制的潜在收益事故成本损失控制的潜在收益即事故成本,事故成本越大,损失控制的潜在收益越大,反之越小。6.26.2、风险避免、风险避免一、风险避免的含义一、风险避免的含义风险避免风险
5、避免是放弃某一活动或拒绝承担某种风险以回避风险损失的一种控制方法。风险避免是各种风险处理技术中最简单亦为最消极的一种。风险避免的常用形态有两种:一是将特定的风险单位予以根本地免除,二是中途放弃某些即存的风险单位。二、风险避免的适用性二、风险避免的适用性风险避免是处理风险的一种有用的、极为普遍的方法。采用避免来处理风险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不能避免的风险)第一、欲避免某种风险但不可能第二、采取避免风险方法在经济上未必适当。第三、避免了某种风险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风险避免适用以下两种:第一、某种特定风险所致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非常大,第二、应用其他风险处理技术的成本超过其产生的效益,采用
6、风险避免方法可使企业损失的可能性为零。6.3、损失控制、损失控制(最适用)(最适用)一、损失控制的含义与分类一、损失控制的含义与分类 损失控制损失控制是指企业对不愿放弃也不愿转移的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发生的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的各种控制技术或方法。目的目的:在于积极改善风险单位的特性,使其能为企业所接受,从而使企业不丧失获利机会。损失控制措施分类损失控制措施分类1、依、依目的目的不同分不同分:1)损失预防:以降低损失概率为目的,2)损失抑制:是以缩小损失程度为目的。2、依采取措施的性质分:1)工程法:控制风险单位的物理性质2)行为法:控制人的行为(安全教育)3、依执行时间分
7、:1)损失发生前(预防)2)损失发生时(抑制)3)损失发生后主要介绍:安全教育、损失预防、损失抑制三种风险处理方法二、安全教育二、安全教育(一一)不安全行为的主要表现不安全行为的主要表现不安全行为是指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出现的违反劳动生产规则的不合理行为。主要表现在:1、忽视或违反规章制度2、工作联系中断或不充分3、操作人员判断错误或操作失误4、不安全的姿势或运作5、安全装置失效(二二)不安全行为的成因不安全行为的成因1、心理因素2、生理因素3、技能因素4、管理因素5、教育训练因素6、设备和环境因素7、社会因素(三三)安全教育的内容安全教育的内容1、安全法制教育。经济单位要贯彻安全法规,要结合
8、本单位实际制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2、安全知识教育。经济单位要从理论上对员工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3、安全技能教育通过实践训练以掌握各种技能、技巧。4、安全态度教育要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态度是极为重要的。三、损失预防三、损失预防损失预防损失预防是指在损失发生前采取措施,以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项因素,即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以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四、损失抑制损失抑制是指采取措施使在事故发生时或事故发生后能减少损失发生范围或损失程度。损失抑制措施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前措施一类是事后措施。损失预防与风险避免的区别在于:损失预防与风险避免的区别在于:1、损失预防不消除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9、,而风险避免则使损失发生的概率为零。损失预防与损失抑制的区别:损失预防与损失抑制的区别:1、损失预防的目的在于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2、损失抑制的重点在于减少损失发生的程度而不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在多数情况下,损失预防与损失抑制措施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往往同时使用。2003.10论述题论述风险避免、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三种技术的区别和联系。6.46.4、风险隔离与风险转移、风险隔离与风险转移一、风险隔离一、风险隔离风险隔离分为:分割和复制。两者的目的目的都在于尽量减少经济单位对特殊资产或个人的依赖性,以此来减少因个别设备或个人的缺损而造成的总体上的损失。隔离风险单位在于把风险单位进行最大限度的分割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险 控制 53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